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微环境的中医属性及治则探讨
2022-12-13程增玉徐浩东庞枫韬唐晓颇
程增玉,徐浩东,姜 雯,李 达,庞枫韬,唐晓颇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侵犯关节、肺、肾、心等多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全球患病率为0.5%~1%[1],我国大陆患病率为0.42%,总患病人群约500万[2]。关节是RA侵犯的主要靶器官,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高度骨破坏,由此产生的关节功能障碍、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控制滑膜炎症、降低疾病活动性、延缓或阻断骨破坏是RA达标治疗的重点。然而,现代医学对RA的治疗处于瓶颈期,即使应用生物制剂仍有近40%患者未达到临床缓解[3]。基于此,关注滑膜微环境,发挥中医优势,减轻炎症反应,对RA的长程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以RA滑膜微环境为切入点,从传统医学的角度分析RA滑膜微环境的中医属性,总结中医治则治法,以期为RA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
1 RA滑膜微环境概述
微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是维持细胞功能的重要保障,不同的组织微环境特异性地塑造细胞基因表达,使细胞行为高度适应局部组织功能[4]。滑膜微环境是一个复杂系统,生理状态下,关节滑膜微环境对细胞起保护作用,在细胞外基质等营养成分的滋养下,滑膜细胞发育、分化、凋亡,形成正向动态平衡。若滑膜微环境平衡被打破,即会出现多种病理反应,研究发现在RA的早期阶段就已出现滑膜组织微环境的改变[4]。滑膜是RA的病理改变的关键部位,其基本病理特征包括滑膜炎、血管翳和骨破坏[2]。研究表明[5],在RA病变关节内,滑膜微环境发送各种应激信号,引起滑膜细胞的炎症反应,炎性微环境的细胞成员,如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巨噬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VEC)等相互影响、作用,产生并释放大量基质细胞衍生因子、促炎细胞因子、促血管生成因子以及其他多种介质,加剧滑膜细胞增殖、侵袭,促进血管新生,加速骨破坏,介导RA关节病理过程。研究认为对滑膜微环境的干预为难治性RA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RA的复发提供了预防策略[5],靶向改善滑膜微环境是RA治疗的新理念。
2 中医对RA病机的认识
传统医学对RA并无明确记载,因其认知度低、患病率和致残率高的现状,中医风湿免疫学元老焦树德于1981年倡导将RA的中医病名规范为“尪痹”[6],以发扬中医治疗RA之优势。“尪”之衍义为孱弱,言RA病机不离本虚;“痹”既言瘀阻之病机,又暗含《黄帝内经》五体痹、五脏痹之症状和转归。中医风湿病学承古拓新,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认识的RA的重要结局指标“骨破坏”,不仅仅责之于肾虚骨痿[7]。姜泉课题组[8-9]对475例RA患者的证候进行分析,发现活动性RA以湿热痹阻证为主,占41.7%,后期进一步分析1 388例RA患者的证型、疾病活动度,发现湿热痹阻证患者疾病活动度最高,遂提出“湿热瘀”为活动性RA核心病机。总体而言,RA发病源于本虚,疾病活动时属因虚致实,以湿、热、瘀三证为主,随着病情进展,出现骨破坏、关节废用,又属因实致虚。针对RA湿、热、瘀、虚四证,从中西医两方角度进行剖析,进行有效干预,有助于改善滑膜微环境,降低疾病活动度,减轻炎症反应,延缓病情进展。
3 “湿、热、瘀、虚”不同病机特点与滑膜微环境的关系
3.1湿证与滑膜微环境 “湿”证在RA发病中占主导地位[10],《说文解字》曰:“痹,湿病也。”国医大师路志正极其重视湿邪在RA发病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北方亦多湿论”[11]。《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RA关节肿胀,当责之于脾虚失运,津液代谢不及,湿聚痰生,流注关节。湿为阴邪,重浊黏腻,则见晨僵,顽固难愈。内湿泛滥,更易招致外湿侵袭,关节属于RA主要侵犯器官,本就为机体薄弱环节,当患者饮食不节、外感湿邪时,内外之湿相合,常导致疾病复发,关节肿胀、晨僵加重。就滑膜微环境而言,湿证类似于活动性RA大量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关节所表现出的炎性渗出。基础研究显示[12],内生之痰湿能够加重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病情,促进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的释放,其机制可能与脂肪因子Chemerin的异常分泌有关。另有研究发现[13],RA滑液脂肪酸谱改变,关节润滑受到影响,加重了滑膜炎、血管翳形成以及软骨和骨骼破坏。此两项研究均与脂代谢相关,中医之“湿”“痰”同源一体,与脂代谢有密切关系,研究发现痰湿体质占RA偏颇体质首位[14],痰湿程度与脂代谢紊乱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5],佐证了湿邪是滑膜微环境中医属性的观点。
3.2热证与滑膜微环境 热邪是活动性RA重要的病理因素,《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活动性RA关节红肿热痛,即为火热之邪作祟。《灵枢·刺节真邪》云:“……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为骨蚀。”《温病条辨》云:“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此二者均说明热邪侵蚀,可致关节疼痛、骨质破坏。现代医学中炎症“红肿热痛”的典型表现,与传统医学中热邪的症状相似。一项对RA寒证与热证区别的Meta分析显示,热证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28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显著高于寒证组[16]。一项基于Logistic回归探究RA患者寒热证候的临床特征差异的研究发现,DAS28评分、28关节超声下多普勒血流信号数是RA寒热证候的独立预测因子,与热证概率呈显著正相关[17]。值得注意的是,超声下关节血流信号增多,恰与热邪内扰、迫血妄行之特点契合,诚然热证之属性。热证在微环境角度的临床表现为巨噬细胞活跃、代谢增强。巨噬细胞是滑膜炎的中心效应细胞[18],表现出高度活化的表型,并产生大量促炎因子、趋化因子。这些产物可以激活滑膜FLS,并诱导B细胞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如IL-6、前列腺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使滑膜炎持续存在[19]。热证还与细胞高代谢类似,RA关节滑膜细胞有“类肿瘤生长”的特性,RA热证涉及代谢重编程及其介导的炎症风暴,及多种免疫细胞激活,细胞因子大量释放[20],FLS增殖活化,产生大量骨破坏相关因子。总之,热邪燔灼于内,滑膜微环境处于代谢亢进状态,局部血流增快、细胞因子释放增多,滑膜细胞增殖迅速,是炎症反应的重要表现。
3.3瘀证与滑膜微环境 瘀证是RA关节及脏腑病变的致病因素及病理产物,贯穿疾病全程。《素问·五脏生成》曰:“血凝于肤者为痹。”说明瘀邪内阻,阻碍气机升降、气血化生,出现关节僵硬、肿大、畸形,功能丧失,是为痹证;《医林改错》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血管,血管无力,血必停留而瘀。”正气亏虚、血行无力,亦可留滞为瘀,加重痹证。滑膜血管翳生成是瘀证的重要表现。血管生成和细胞迁移在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过度的血管生成促进和维持RA的病情活动[21]。既往研究表明,滑膜血管生成先于RA的其他病理特征[22],佐证了瘀证是RA的始动因素。此外,血瘀证与滑膜微环境血液高凝状态有关。研究发现[23]RA患者凝血因子XⅢ著升高,且与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成正相关,研究认为凝血因子XⅢ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和骨代谢,参与并影响RA的发生发展。同时,该研究检测到,与凝血相关的指标,如血小板、D-二聚体,在RA患者中亦有升高。上述研究从血管新生与血液高凝状态两个方面证明了瘀证是RA滑膜微环境的属性之一。
3.4虚证与滑膜微环境 虚证是RA的发病基础,如《灵枢·百病始生》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类证治裁·痹症》:“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研究表明[17]RA患者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指标较低,此二者有益于机体,其缺乏、降低或可认为是虚证的表现。虚证亦与滑膜内环境代谢有关,但与热证之代谢亢进不同,虚证主要表现为代谢中消耗增加。研究发现[24],滑膜微环境由于免疫细胞、炎症因子等新陈代谢增加,导致局部关键营养素缺乏。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合成ATP和调节细胞凋亡的关键细胞器[25]。活动性RA糖代谢重编程,进行过多糖酵解,细胞摄入过多葡萄糖,产生高水平ATP,线粒体丙酮酸超载,进而驱动IL-1β和IL-6等炎症细胞因子产生[26]。有学者认为,中医“脾”之功能与“线粒体”类似,通过对脾与线粒体科学内涵的关系进行评析,认为脾虚证与线粒体物质能量代谢紊乱有紧密联系,健脾能够改善细胞线粒体结构、功能[27]。提示临床治疗可以通过健脾扶正,改善线粒体功能,减少细胞因子产生,阻断炎症反应。新近研究发现,代谢重新编程是FLS从静止到激活转变的关键事件[28],FLS从静止转化为具有侵袭性且代谢活跃的细胞,此过程使葡萄糖代谢增加,研究人员使用糖酵解抑制剂不仅可以在体外降低FLS侵袭性表型,还可以在几种鼠类关节炎模型中减少骨骼和软骨损伤[29]。上述研究均与代谢相关,中医之脾与免疫代谢关系密切,二者对RA滑膜微环境的影响仍需深入探讨。
4 基于滑膜微环境的中医治则治法
针对RA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通过辨证论治,提出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强骨法等思路。
4.1健脾利湿法 国医大师路志正老将治疗风湿免疫病的经验凝练为十八字方针,即“持中央,运四旁,顾润燥,纳化常,怡情志,调升降”,通过持中健脾、调畅气机,使“一气周流”(《四圣心源》),以绝湿、热、瘀、虚之源头。高明利师承路老,认为脾胃不足为RA病机之本,湿热痹阻为病机之要,治疗RA时健脾和胃贯穿始终,通过燥脾润胃以畅达气机,减少疾病发作[30]。新安学派重视“脾虚致痹”理论,创制新安健脾系列方[31],其中治疗RA的新风胶囊主要组成药物为黄芪、薏苡仁、蜈蚣、雷公藤,功效健脾化湿、清热除痹。研究发现新风胶囊能够促进FLS凋亡并抑制滑膜炎症反应[32],还可通过Toll样受体4(TLR4)/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调节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33]。此系列研究说明,健脾利湿之法能够调节经典RA信号通路,抑制关节炎症反应,降低疾病活动度。《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脾病而四肢不用……”,RA患者肢体肿胀、活动不利,当责之于脾,通过健脾利湿,既可以改善关节局部症状,减少炎性渗出,又能改善体质,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
4.2清热解毒法 雷公藤是治疗RA疗效确切、受到国际认可的中药之一,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性寒,有大毒。”其苦寒之性正契合清热解毒之法。赵越等[34]研究发现,复方雷公藤外敷剂通过降低CIA大鼠FLS分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弱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活化,进而抑制滑膜组织增殖,减少滑膜中血管新生和血管翳形成,此项研究说明外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对缓解RA滑膜炎、改善滑膜微环境有重要作用。除外敷药外,口服药“清热活血方”为指南推荐的治疗湿热痹阻证RA的现代方剂[35],可降低疾病活动度,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骨保护作用[36]。姜泉团队通过长期临床研究,发现清热活血方对提高活动性RA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长期持久的疗效,可减缓残障的出现[37],以国际公认的Sharp评分对患者治疗前、1年期[38]、2年期[39]、3年期[40]、5年期[41]双手X射线片进行评分,结果显示单纯服药清热活血方组和本方联合甲氨蝶呤组,2组RA患者的骨破坏进展程度相似,证明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对改善滑膜微环境,延缓骨破坏有深远意义。
4.3活血化瘀法 张锡纯有言:“既已成瘀,不论初起、已久,总宜散血,血散瘀去,则寒热风湿均无遗留之迹也。”瘀证是痹病之核心病机,故活血化瘀应贯穿治疗始终。国医大师朱良春善用虫类药,认为痹证日久,顽瘀难解,需借土鳖虫、僵蚕、乌梢蛇、全竭、蜈蚣等血肉有情之品通络逐瘀[42]。丹参酮ⅡA是丹参主要提取物,它可以减少TNF-α、IL-6等表达,抑制中性粒细胞活化,减少中性粒细胞向RA炎症部位的迁移和聚集,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43]。其他相关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影响MAPK、AKT/mTOR和NF-κB等经典信号通路,并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限制FLS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FLS中TNF-α诱导的某些MMP和促炎因子的mRNA表达的增加,抑制炎症反应,延缓骨破坏[44-45]。体外实验发现,身痛逐瘀汤与MAPK P38抑制剂(SB203580)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GW1929)的作用趋势一致,能够抑制FLS迁移与侵袭,并促进FLS凋亡[46]。吕媛等[47]临床对照试验观察了化瘀强肾通痹方治疗RA的临床疗效,经过12周的治疗,发现本方联合甲氨蝶呤的中西医结合方案,与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的常规西药方案,在改善DAS28、VAS评分等方面疗效相当,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上述研究中,功效活血化瘀的单味药或复方,均有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抑制滑膜细胞增殖作用,说明此法有益于滑膜微环境的调节。
4.4扶正培本法 本虚标实是RA的基本病机,RA属于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疾病,延缓患者病情进展,减少其他脏器的损害,调节并维持免疫平衡,是扶助培本的重要意义。王行宽认为治疗RA在清热、活血之余,易耗气伤血,故临床强调益气调血,临证时善用独活寄生汤,或加用黄芪,以行气活血、益气御邪,或合用二仙汤,以益肾强骨、扶正固本,或加用苍术、薏米,以健脾除湿、顾护中焦[48],临床收效良好。骨龙胶囊主要功效为补肾强骨、健脾和络、祛风活血。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了骨龙胶囊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治疗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发现骨龙胶囊联合DMARDs疗效优于单用DMARDs,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49]。七味通痹口服液功效益肾壮骨、养血通络,能够显著改善RA肾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骨质流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苯丙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有关[50-51]。上述研究中,无论是医家经验、临床疗效观察或是基础研究,通过扶正培本法能够有效改善RA患者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延缓骨破坏,说明补益之法亦能改善滑膜微环境。
5 小 结
靶向RA滑膜微环境是治疗的新策略,从传统医学的角度而言,滑膜微环境中的FLS增殖、血管新生、炎症因子释放属于“邪盛”,而机体功能低下、骨破坏属于“正虚”,治疗上应扶正祛邪,根据正虚的脏腑,在脾、在肾,或根据邪气性质湿、热、瘀之轻重,辨证施治。大量研究显示,中医不仅能改善RA患者整体症状,还能多靶点地影响不同的信号通路,靶向滑膜细胞、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同时中医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在病变的不同阶段,根据患者的体质进行辨证论治:在活动期缓解症状、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期改善体质,重塑微环境、预防炎症复发,延缓或阻止骨破坏。中医药疗效肯定,利用现代医学科技与方法,从微观角度探寻中医药作用机制,为辨证论治下的临床优效方剂作用于RA滑膜微环境的机制提供新思路,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