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2-12-12乔雪崔美丹李丽霞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100089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23期
关键词:支持性心理功能

乔雪,崔美丹,李丽霞(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 100089)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也称双相障碍,是一组以抑郁、躁狂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精神疾病[1]。BD在发病的过程中会对认知功能造成一定损伤,且在治疗中会长时间使用抗精神药物,这类药物多会产生一定不良反应包括对认知功能造成损伤,且预后较差,BD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受损[2]。此外,由于社会一般群体对BD患者存在广泛性的疏远、回避、排斥等,使得BD患者易产生逆反心理,进一步造成社会功能的受损[3-4]。基于以上原因,BD患者多存在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的两方面受损,导致生活质量降低。临床在治疗干预BD中不可回避患者认知损伤和社会功能损伤的问题,心理治疗因能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越来越受关注[5]。因此,本次研究在临床应用支持性心理护理以期改善患者认知以及社会功能等。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是基于心理动力学的心理治疗模式,能够帮助患者建立自我、自尊、自信及适应功能,在心理疾病治疗中应用较多[6]。本次研究将其应用于BD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2例BD躁狂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统计学软件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1例。对照组:年龄18-56岁,平均(37.42±14.36)岁;男23例,女28例;病程1-25年,平均(14.87±5.12)年。观察组:年龄18-57岁,平均(37.56±14.71)岁;男21例,女30例;病程1-28年,平均(15.41±5.20)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0[7]中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BD诊断标准,且经临床确诊为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且躁狂发作次数>3次;②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且交流无障碍患者;③年龄≥18周岁;④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器质性病变;②存在严重自伤、暴力行为;③近期系统性心理治疗无效者;④其他疾病,如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损伤;⑤躯体性疾病、社交障碍等导致的社会功能受损。

1.3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其护理措施包括病情监测、饮食计划、用药指导、一般性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开展支持性心理干预,其措施如下:①成立支持性心理护理小组,由心理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组建。在收治患者后,小组对患者心理、精神状况进行综合评估,依据其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损伤程度制定支持性心理护理方案。②心理医师干预,通过面对面、一对一的方式开展心理护理干预。首先使患者放松自己,在取得患者一定程度信任后,再引导患者对既往经历进行描述,心理医师尝试了解患者的心理诉求。依据患者的心理真实诉求,予以患者支持性心理干预,如帮助患者建立自我、自尊、自信,消除自卑、抑郁等负性情绪。心理医师每周进行1次心理干预,时间30min,共接受3-5次。③主管护师组织患者开展心理共情小组活动,每次邀请8名左右的BD患者参与到活动中。活动首先由护师对患者群体进行介绍,然后引导患者逐一进行“现身说法”,讲述自身负性情绪滋生的原因和经历,在所有患者发言后由护师进行汇总。总结患者对待事件不合理的处置方式,提出合理的处置方案。引导患者通过正确处置方式消除自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强自我、自信。④支持性心理护理讲座,护士每月组织1次疾病的集体讲座,讲授关于BD的自我调节、自我护理的内容,使患者更容易控制自身情绪,强化患者对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⑤支持性社会活动,每月组织患者进行情景性社会角色扮演活动。设置日常生活中的场景,邀请患者演绎购物、打车、问路等日常场景,增强患者的社会功能。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认知功能。认知功能采用记忆量表(WMS)[8]、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9]进行评价,前者包括瞬时记忆、短时记忆、记忆商数等4项内容,共80分,得分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完善;后者包括对智商、言语能力的评价,总分90分,得分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完善。②对比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社会功能。社会功能采用运动功能缺陷量表(SDSS)[10]、杨氏躁狂评价量表(YMRS)[6]进行评价,前者对外界兴趣、家庭外活动、责任心等10项内容进行评价,总分20分,得分越高表示社会功能越差;后者对动作、言语、喧闹等项目进行评价,分值1-5分,得分越高,躁狂越为严重,社会功能越差。③以健康调查简表(SF-36)[11]对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计算各维度总分之和,再转化为百分制表示,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理想。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 )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认知功能对比 干预前两组WMS、WAIS-RC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WMS、WAIS-R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认知功能对比(±s,分)

表1 两组认知功能对比(±s,分)

组 别 例数 WMS WAIS-RC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51 48.30±9.41 71.11±5.24 53.17±3.74 76.20±5.16对照组 51 48.71±9.52 61.75±7.36 53.27±3.86 63.74±5.37 t 0.219 7.399 0.133 11.948 P 0.827 0.000 0.895 0.000

2.2 两组社会功能对比 干预前两组SDSS、YMRS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Y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社会功能对比(±s,分)

表2 两组社会功能对比(±s,分)

组 别 例数 SDSS YMR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51 10.15±3.10 5.68±1.31 34.30±4.58 15.47±3.71对照组 51 9.95±3.08 7.65±1.38 34.39±4.77 20.29±3.58 t 0.327 7.394 0.097 6.677 P 0.745 0.000 0.923 0.000

2.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 别 例数 SF-36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51 65.71±6.26 78.30±5.71对照组 51 65.88±6.78 71.35±5.36 t 0.132 6.338 P 0.896 0.000

3 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竞争压力的增大,BD已成为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BD的危害性较大,可导致患者发生自残、自杀、暴力等行为,对家庭、社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12]。BD的治疗较为棘手,基本以药物(抗精神药物、抗癫药物、锂盐等)治疗为主,也常以非药物治疗辅助(心理、电休克治疗等),随着药物研发的进展和新疗法的应用,BD患者的治疗效果取得了显著的改善,但预后仍然较差,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非药物治疗尤其是心理治疗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特别重要[13]。本次研究为增强BD患者的干预效果,在临床开展支持性心理护理。

支持性心理护理通过面对面交流、团体活动、讲座等方式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精神状态,使BD干预效果提升[6]。在本次研究中应用支持性心理护理,最终取得满意的干预效果,主要表现在对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首先在认知功能中通过WMS、WAIS-RC的对比,提示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有极大的改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支持性心理护理中的措施,对引导患者建立正确的三观,对减少不合理认知有显著作用[14]。其次在社会功能对比中通过SDSS、YMRS进行评价,依然显示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其原因在于支持性心理护理中为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组织更多的团体、社会性活动。最后在两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对比中,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支持性心理护理还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支持性心理护理有助于BD患者改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支持性心理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心理感受
幼儿游戏中实现深度学习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小学1~6年级师生关系特点实践研究
提高材料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支持性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