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电双频指数联合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2-12-12党俊涛王小峰白西民田彩玲杜春亮

陕西医学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神经外科颅脑入院

王 峰,党俊涛,王小峰,白西民,姚 胜,田彩玲,杜春亮

(渭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陕西 渭南 714000)

在神经外科中,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疾病,但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若不能在早期对病情做出准确判定,对预后极其不利[1]。近年来,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这种在麻醉过程中用来监测患者麻醉深度的指标被部分国内外学者试探性地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评判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经验[2]。同时,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作为构成中枢神经系统中星形细胞的重要成分,因只有颅内一种来源,所以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在血清中的含量变化具有预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可能性[3-5]。目前在临床中尚未有关于BIS联合GFA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远期预后预测价值的相关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两者预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远期预后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20年10月到2021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2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63.80±4.70)岁;交通运输伤140例,高空坠落伤14例,其他6例。病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CT或者MRI检查诊断为颅脑损伤,并且有确切的颅脑外伤病史;于创伤后24 h内入院;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为3~8分;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具有恶性肿瘤病史;外伤后超过24 h入院;入院24 h以内发生临床死亡。

1.2 研究方法

1.2.1 BIS监测:在入院后第1、3、5、7天监测患者的BIS值。采用7%乙醇对患者额头部皮肤进行擦拭、脱脂及晾干,在患者外眦水平处放置相应的感应装置,将BIS的4个电极片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放置在正确位置并压紧,压紧时间为5 s。在确保电极片接触良好后,依次连接BIS传感器及相应模块。随后进行阻抗实验调整,维持整个皮肤阻抗在5 kΩ以下。BIS监护仪在进行相应监护的其他条件为肌电图≤40 dB,信号质量指数在80%~100%。每小时监测1次BIS,取24 h平均值为当天的BIS记录数值。本研究中所使用的BIS仪器电缆接口为美国ASPECT公司所提供,其中传感器模块由飞利浦公司提供。

1.2.2 GFAP监测:在入院后第1、3、5、7天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在室温下凝固20 min,3000 r/min离心20 min,取上清液,采用GFAP试剂盒(批号:20100867003,上海酶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上清液GFAP水平进行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

1.2.3 治疗与分组:所有患者均由颅脑创伤组的医生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给予相应的监护治疗,常规给予减轻脑水肿、预防应激性溃疡、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等治疗。在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参考国内的相关研究[6-7],按照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OS评分≥4分)和预后不良组(GOS评分≤3分)。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见表1。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82例,预后不良组78例。预后不良组入院时瞳孔散大患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其他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清GFAP动态变化趋势比较 见表2。经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3、5、7天血清GFAP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3.761,F时间=29.431,F交互=8.451,均P<0.05)。在各时间点,预后不良组血清GFA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

表2 两组患者血清GFAP动态变化趋势比较(ng/L)

2.3 两组患者BIS值动态变化趋势比较 见表3。经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3、5、7天BIS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4.561,F时间=33.631,F交互=12.345,均P<0.05)。在各时间点,预后不良组BIS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

表3 两组患者BIS值动态变化趋势比较

2.4 BIS、GFAP单项及联合监测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价值分析 见图1。ROC曲线分析显示,BIS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灵敏度为88.56%,特异度为79.67%,曲线下面积(AUC)为0.84;GFAP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灵敏度为73.78%,特异度为83.54%,AUC为0.78;BIS联合GFAP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灵敏度为96.78%,特异度为85.12%,AUC为0.93。因此,BIS联合GFAP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高于单项。

图1 BIS、GFAP单项及联合监测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ROC曲线

3 讨 论

近些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越来越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迅速,若不能及时判断患者的病情走向并在第一时间制定出对患者本身最优的治疗方案,该类患者具有极高的临床致死率[8]。

如何及时并且准确有效地判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走向是临床的一个难点,也是临床的一个热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一个特点是,在发生颅脑损伤后,相应的炎症因子会产生,导致血脑屏障被破坏。再加上大量的脑细胞死亡,机体将发生相应的应激反应,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进入血液。随着部分颅骨组织的损伤再加上脑脊液入血,原本仅仅存在于颅脑内的各种因子也会进入血液,这就为从血清中寻找相关因子预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提供了可能性[9-10]。

在各种因子中,GFAP作为一种颅内中枢神经系统中星形细胞的重要成分,能够稳定细胞骨架,从而稳定神经元的整体结构,同时其还参与了髓鞘的形成。研究[11-12]显示,一旦星形胶质细胞发生死亡分解,GFAP也会伴随分解进入周围组织,从而能在外周静脉血中测定其含量。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预后不良组入院后第1、3、5、7天的血清GFAP变化呈现出动态增高趋势,同时在相同的时间点,预后不良组的GFAP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这些数据提示我们血清GFAP水平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BIS既往用于麻醉科中对患者的麻醉状态进行判定。相对于传统手段,BIS能够快速地对患者的意识状态做出判定。它主要通过对患者的脑电图的线性成分进行相关的测定,对其中成分波型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分析,对脑电信号和脑电波进行量化处理后得到一个明确的数字,这个数字在0~100之间。其中,患者的BIS值若为100,提示患者为清醒状态;BIS值若小于40,则提示患者为爆发抑制状态,因此BIS值越小,患者的意识状态越差[13-16]。已有相应的研究[17-20]提示,BIS能提示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本研究发现,经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者在入院后第1、3、5、7天的BIS值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后不良组的BIS值在相同时间点均小于预后良好组。为了进一步明确BIS、GFAP两者单项和联合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我们进行了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IS联合GFAP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高于单项。

综上所述,BIS联合GFA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预测价值。患者BIS早期值越高,GFAP水平越低,患者预后较好。

猜你喜欢

神经外科颅脑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小硬膜窗策略在重型颅脑创伤手术中的应用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