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传奇》系列动画片得失刍议
2022-12-12陈旭,许雅
陈 旭,许 雅
(安徽理工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自2015年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以来,中国动画掀起了国潮热,越来越多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动画片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白蛇传》等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多亿元的票房高居首位,并创造了动画电影史的新纪录。中国动画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随着国产动画的快速发展,民众也越来越认可动画片中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型数字高清电视动画系列片《淮南子传奇》通过深入挖掘与细致刻画,将中华经典《淮南子》中52个故事用动画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荣获中国动画学会“美猴奖”最佳动画系列连续片奖、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暨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等6项国家级奖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取得了巨大成功。
当前,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动画片提供源源不绝的创作素材;另一方面,动画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可以为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效载体。本文通过分析《淮南子传奇》系列动画片的成败得失,为今后进一步创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动画片提供参考。
一、动画片《淮南子传奇》的成功之处
(一)题材取自《淮南子》,保留文化精髓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题材,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塞翁失马”等。《淮南子传奇》系列动画片正是吸取了这些经典的故事和哲学思想改编而来。该动画主要围绕少年鸿烈穿越“二十四节气之门”,寻找散落在历朝历代的竹简这条主线展开,旨在带领观众感悟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真谛,引领观众在与祖先思想的交流中明白何为“大道”。动画片《淮南子传奇》以独具匠心的方式传达着中国独特的文化价值观。
(二)故事内容通俗易懂,便于文化传播
《淮南子传奇》系列动画片在剧情改编方面凸显了中国动画寓教于乐的作用。观看整部动画片我们可以体会到劳动人民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知恩图报等的精神和美德。同时,每一集动画片的最后都会引用《淮南子》著作中一句经典名句来结尾,这不仅有效传播了淮南子文化的精髓,也跳出了“故书堆”,发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
(三)画面精美绝伦,彰显民族特色
一般来说,电视和网络动画多以小空间和小视角的场景为主,具有成本低、制作周期短等特点,但在场景绘制质量上,与影院动画相比略显逊色。而《淮南子传奇》系列动画片中场景的制作却具有相当高的质量,片中不仅有很多大景别的场景,绘制手法也非常细腻。场景层次丰富、构图巧妙、色调和谐统一,唯美的场景吸取了中国青绿山水画的特点,展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与精神,营造出空灵悠远的壮丽山河,体现了中国早期山水画的美学思想特征,注重“畅神”“怡情”的审美体验。
(四)受众定位精准,有助于动画传播
准确的人群定位也是动画片成功的因素之一,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会有不同的情感需求和审美。《淮南子传奇》系列动画片中的人设、剧情、逻辑思维以及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方式都更加适合少儿群体,再加上“穿越”等情节的设定和后期虚拟特效的使用,有助于唤起少儿群体内心对宇宙、时空的幻想。
(五)精心创作各个环节,得到观众认可
《淮南子传奇》系列动画片历经6年策划创作完成,从剧作修改到创作研讨进行了百余次,倾注了创作人员的大量心血,通过原创性的故事构架为孩子们讲述了《淮南子》中的传奇故事和精神世界。该片是安徽省首部大型动画系列片,同时也是安徽广电总局的重点扶持项目。在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放映时,吸引了众多少年儿童,他们甚至席地而坐进行观看,场面火爆,并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黄金时间首播,取得了极佳的收视率,在业界也获得一致好评,取得众多奖项。目前在央视网、哔哩哔哩、腾讯等大型综合视频平台上依然可以欣赏到这部传奇佳作,其中第一季在B站的播放量达到2万余次。
二、《淮南子传奇》动画创作的不足之处
(一)叙事特征和视角较为单一
《淮南子传奇》动画片围绕主角鸿烈带领鸡鸣和狗跳寻找散落在历朝历代的《淮南子》竹简这条主线展开,每一集都是以鸿烈的视角叙述他们在寻找竹简的过程中遇到的危险和困难,最后又跟随每集中的主要角色解决矛盾,这种单一线性叙述方式的叙事特征和视角比较传统,也是国产电视动画一直延用的特点,这样的片子容易形成“程式化”,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尾,造成整部影片在叙述故事时苍白无力,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2]。同样是国漫的《罗小黑战记》,在叙事视角上却有着很大的转变,影片以猫妖罗小黑的视角来看待人与自然的矛盾,利用不同空间的切换,不断推动剧情的发展,在“流浪”的叙事内核下,通过罗小黑在成长过程中个体意识的构建与表达最终完成对自我的追寻[3]。目前,国产动画受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的影响,无论是电视系列动画还是影院动画在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叙事技巧等方面都已向多元化发展。
(二)现代元素的融合过于牵强
剧中角色鸡鸣在遇到麻烦逃跑时经常会说:“我的发型不能乱”。这种为了体现幽默和趣味性而加入的现代用语,并没有起到幽默有趣的作用。因为剧中没有把鸡鸣这个角色塑造得很有趣,所以突如其来的一句看似幽默的话,反而让观众觉得多余。由于整部剧中现代元素的融合并不是很自然,因而在《神农尝百草》这一集中当女娲称呼其父亲神农为“爸爸”时,就会让观众感觉跳戏了。现代元素的运用需要把握好一个度,否则就会使这些元素在剧中显得非常突兀。因此,在改编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剧本时,应立足于时代去了解传统文化,可以适当巧妙地运用一些现代元素,但不能为了增强所谓的“现代感”而强制改造。
(三)“人物语言”缺乏动作性
“动作即是人物”[4]。动作行为是角色个性和心理活动的视觉化表现。观众所熟知的米奇、汤姆和杰瑞、路飞等经典动画角色,都是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加入了夸张的元素,从而动作而被赋予了生命和灵魂。与台词相比,动作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就像皮克斯的小台灯每次出场一句台词都没有,却圈粉无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动作和音效的结合使观众能感受到小台灯的性格以及情节内容的发展,动作不仅能使得角色“活”起来,还有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反观《淮南子传奇》这部动画片,许多镜头中都存在动作不流畅、衔接不合理的问题。因为动作设计少,过多台词,与画面不匹配的音乐,导致角色僵硬呆板、镜头空洞乏味,让观众产生不适感。剧中鸡鸣的性格本应被设定为机灵古怪、爱耍小聪明,但是因为关键动作设计的张数较少,中间动画不多,导致镜头中的鸡鸣大多数时间都是静止不动的,或者仅仅嘴巴和翅膀有简单的动作,没有太多丰富的表情和其他肢体语言,从而失去了古灵精怪的特点。
三、淮南子文化与动画融合创作启示
(一)发挥想象力,讲好“中国故事”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中指出,推进新时代艺术精品创作,从人民的实践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现实题材、革命题材、传统题材并重……突出选题的思想性、时代性,从剧本创作入手”[5],那么首先,讲好“中国故事”要在剧本的想象力上下功夫。动画和真人实拍电影不同,它可以让创作者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将淮南子文化里的神话故事和历史典故搬上银幕,完全可以利用故事本身的传奇色彩大胆创作。经典是有限的,而改编的需求是无限的[6]。近几年上映的同类电影无一不是做了大量的改编工作,如2021年上映的影院动画《青蛇劫起》对经典IP《白蛇传》进行了大胆地改写,创新了叙事空间和人物塑造,打破了观众对《白蛇传》的认知,创作出了一部与经典原著故事内容几乎没有太多关系的衍生品。
其次,改变故事的叙事逻辑。虽然《淮南子传奇》是定位在少儿阶段的动画,但只要逻辑清晰,可以将单线性叙事变为双线性叙事,也可以加入多个巧合将故事逻辑巧妙地缝合照应。正如有学者指出,现代戏曲故事“它的情节艺术及其提供的审美资源,主要来自这样一对张力与应力的矛盾:张力的一面是尽可能把故事的曲折离奇推向极限,应力的一面则是通过尽可能巧妙地缝合照应,使这种曲折离奇被信服与被接受。”[7]环环相扣的情节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如今少儿的理解能力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增强,他们喜欢新颖、刺激、多元化的文化,创作者们千万不要再用传统的说教方式灌输道理,否则只会固化孩子们的思维方式。
最后,创作剧本时要注入情感。作品只有让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走进观众的内心。例如《罗小黑战记》,电影的最后,罗小黑与师傅“无限大人”在会馆分别时,回想起与师傅相处的种种经历,小黑泪流满面,努力压制的情感随着一句“师傅”让很多观众情感破防,赚取了无数眼泪。而在《淮南子传奇》第三集中,哪怕为百姓尝尽百草的神农,因为九头虺蛇几乎丢了性命,与女儿生离死别时,都没有流露出如此饱满、真挚的情感。没有情感的作品又怎么会让观众产生共情呢?“共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力量,它从祖先那里传承下来,并赋予我们生活的能量”。[8]“童年是对儿童进行情感教育的黄金时机”[9]。《淮南子传奇》的受众定位是少儿,其正处于人类情感的发育时期。因此,将情感注入剧本创作,不仅是为了引起共鸣,更重要的是对少儿情感价值的培养教育。
(二)优化视听语言,制作艺术精品
优秀的视听语言是动画片成功的重要因素。动画视听语言要比文学语言丰富多彩,它可以通过镜头的运动、角度,画面的构图、景别,动画表演,音乐、色彩、蒙太奇等形式进行表现。
1.声画匹配,传递情感。声音是有情感的,动画片中的声音需要根据故事的内容、画面的外部节奏和内部节奏、作品的风格、人物的情绪、时间的长短、距离的远近、空间的转变等因素进行创作。将声音与画面完美结合,可以给观众带来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升华主题。就像宫崎骏的动画和这些动画片里动听的音乐一样,二者互相成就成为经典。
动画中的声音可以分为台词、音乐和音效,它们有组织情节、营造气氛和渲染情绪的作用。在《淮南子传奇》中,有许多地方音乐和音效的使用是和画面分离的,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女娲,以为父亲神农被九头虺蛇毒死、伤心哭泣的场面,此时配的却是节奏极快略显吵闹的音乐,完全没有表现出亲人离世的悲伤情绪。除此之外,剧中过多音效的使用也使整部动画片显得混乱、急躁。适当减少音效使用,并创作适合画面情感表达、注重节奏和韵律的音乐,是这部动画片需要解决的问题。
2.表演真实有趣,增添活力。动画是否巧妙地结合了科技、表演和艺术技巧,是电影成功的因素之一。动画表演是建立在客观真实性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和想象的作品,其表演形式是多姿多彩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追求动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就失去了动画的两大基本特征——夸张与想象。例如,以迪士尼为代表的美国动画,因角色拥有鲜明的个性和夸张的动作而深受世界各地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喜爱,动画风格独树一帜。美式动画中的角色动作很多是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的,但由于动画极大的假定性,使得观众愿意相信这是真实的,这比看真人表演有趣得多。动画导演卡伊·平达尔说过,动画开始于实拍电影止步的地方。任何事物的动画表现方式都不止一种,一个角色运动、讲话及与其他角色互动的方式,取决于故事情境,角色当时的情绪,角色的造型、性别、个性等[10]。我们在上文中提到,鸡鸣作为一个古灵精怪的角色,当被黎祁抓住训话时,几乎没有任何表情和动作,这完全与它性格的设定不匹配。虽然此时观众的主要注意力在黎祁身上,但鸡鸣作为故事中的一员,是需要有“附属”动作出现来配合黎祁的,而不是像机器人一样被按了暂停键。动画创作者需要将专业技能和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融合在动画角色的表演中,赋予动画表演以深度和多样性特征。
3.丰富视角与运镜,提升画面冲击力。镜头最大的作用是叙事,通过镜头,观众可以了解到主要角色是谁,主要动作、主要内容是什么,合理的镜头表达,可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这与摄像机的视角与运镜有极大的关系。视角是通过镜头可以看到的视觉范围。运镜是指运动镜头,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者是改变镜头的焦距等进行的拍摄。例如,仰拍可表现压抑的情感,而推镜头的代入感较强。二维电视动画可根据影片的内容、节奏和情感采用不同角度、不同距离、不同方向、不同的运动镜头去演绎,增强画面的透视变化、丰富镜头的表达,提升视觉冲击力。
(三)加大推广力度,培养文化情怀
情怀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情感的表达。2021年上映的影院动画《天书奇谭》,就有很多80后、90后结伴或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影院观看,因为这部动画电影早在1983年上映时就得到了很多孩子们的喜爱,虽然时间流逝,但情怀不改。改编自《封神演义》及动画《哪吒闹海》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编自《西游记》的《大圣归来》等动画片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里也不缺观众单纯出于情怀而对影片的喜爱。若地方政府和学校能加大推广力度,将《淮南子传奇》动画片以及与文化相关的漫画、绘本等作品列入学校图书阅览室,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城市的经典文化,从而丰富文化涵养,增强文化自豪感,与《淮南子》类似的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必将在大众心里埋下文化自信的种子,继而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虽然《淮南子传奇》在人物设计、时间设计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它所取得的艺术价值是值得肯定的。将传统文化与动画融合,不仅可以为动画增添本民族特有的诗意和气韵,还可以充分发挥艺术特有的教育功能,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