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官方到民间:中国影视剧频道在非洲的商业化运营
2022-12-11李亚东
李亚东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增强,非洲民众对中国的积极认知度不断提高,但并没有与中国在非洲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力相适应。学者胡智锋与杨宾认为,“尽管我国影视传播力建设获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影视的国际传播能力仍然较弱。”[1]
此前,中国在非洲的传播主要依托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和CGTN等官方主流媒体,从2011年《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热播以来,中国的影视剧在非洲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译制播出渠道,中国影视剧逐渐成为非洲民众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关于中国影视剧在非洲热播的原因,目前有研究归因为译制语言的本土化、题材选取的类型化和文化价值的共通性三个方面。[2]但在内容因素之外,商业化影视剧频道的建立,则从底层体系层面改变了中国对非洲传播的格局。以前只在电影节或者基于特定官方传播计划才能落地非洲的中国影视剧,在频道建立后可以全天候持续性地在非洲播出,商业化的引入也使进入非洲影视剧的片源种类扩大,数量增加。在商业化盈利的要求下,中国影视剧在非洲宣发的渠道也逐渐多元化。因此,中国影视剧频道本身便成为了研究中国对非洲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案例。
在此前的研究中,中国传媒国际传播力的提升被归纳为四个维度:传播主体上淡化官方形象,突出民间形象;传播诉求上摆脱宣传为主导的单一目标;传播渠道上需要摆脱单一渠道,走向多媒体融合;节目类型上需要纪录片、电视剧和电视新闻共同发展。[3]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媒体在非洲的传播影响力更大,有更好的传播基础。因此,本研究以四达时代电视平台在非洲开设的中国影视剧和中国功夫两个电视频道为研究案例,主要分析两个频道的影视剧节目来源和排播流程。基于对两个电视频道工作人员的访谈,并结合两个电视频道社交媒体主页的用户评论数据,总结中国影视剧频道在非洲的商业化运营策略,为中国在非洲传播能力的提升提供案例参考。中国影视剧和中国功夫两个商业化电视频道的建立,是中国对非传播的重要尝试,体现在从官方到民间,从宣传到传播,从单一渠道到多渠道融合的传播理念从理论走向实践。
一、从官方到民间:中国商业化影视剧频道在非洲的落地
(一)中国影视剧在非洲官方主导的传播阶段
中国影视剧在非洲的译制传播主要分为官方译制和商业译制两个阶段。[4]从1956年新中国与第一个非洲国家埃及建交后,中国政府就逐步推动中国影视作品在非洲的外译工作。“1957年在捷克布拉格、1958年在开罗、1963年在阿尔及尔相继开设了三个中影公司的驻外机构。”后来,中国有《非洲之角》等纪录片参加非洲电影节。直到1963年,“将《红色娘子军》、《花儿朵朵》、《小铃铛》等一批故事片、纪录片译配成邦巴拉语,在马里和周边西非地区上映”[5],开启了中国影视剧在非洲的传播。
此后,官方主导的影视剧译制不断发展。1997年,原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李丹访问位于南非的米拉德媒体集团,双方签署了通过其直播卫星电视平台DSTV播出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合作协议。“1997年6月30日,MIH向南非及非洲、欧洲等广大地区转播了香港回归中国的实况,引起了非洲观众的强烈反响。”[6]2012年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实施了“中非影视合作工程”等影视交流合作项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作为“中非影视合作工程”的译制主体,译制了斯瓦西里语版的《媳妇的美好时代》等一批影视作品,在坦桑尼亚等东非国家取得成功。在这一时期,中方负责节目版权和节目译制,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TBC1等非洲电视台负责译制剧的排播。[7]
(二)中国商业化影视剧频道的建立
官方译制的中国影视剧主要由中国政府部门发起,推动了不同时期中国影视剧在非洲的播出。但官方译制的规模和范围较为有限,近年来官方和商业机构合作或者纯商业机构的译制逐步兴起。商业公司译制可以更好地结合市场需要,译制影视作品的范围和题材也更加广泛,其中有代表性的商业机构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四达时代。四达时代集团的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位于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四达电子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07年开始进入非洲卢旺达,随后在非洲多个国家开展电视传媒业务。
四达时代在非洲独立开办的频道内容广泛,既包括体育、动画等以类型划分的频道,也包括以斯瓦西里语等非洲本地语言划分的频道,还包括以中国影视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影视剧(Sino Drama)、中国功夫(Kung Fu)和中国影视三个频道。其中,中国影视频道主要面向非洲华人群体以汉语播出,另外两个频道中国影视剧、中国功夫则面向非洲观众播出中国影视剧。
中国影视剧、中国功夫两个频道在非洲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观众群体,是中国媒体在非洲商业化运营的重要尝试,承载了中国影视剧在非洲新的传播理念,是本文主要关注的研究对象。
二、从宣传到传播:中国影视剧频道的商业化运营
(一)中国影视剧和中国功夫频道的版权来源
中国影视剧和中国功夫频道的影视作品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种是公司版权部门主导购买的中国影视剧;另一种是与政府合作译制相应的影视作品,如承办北京优秀影视剧海外展播季。
在第一类商业版权采购中,四达时代版权采购部门主要参考历史上相同类型作品的收视率、非洲项目国人员的反馈等因素来选片购买。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四达时代也有大量的影视作品在非洲通过版权分售的方式销售给非洲的当地电视台,版权可以增加企业盈利,从而进一步促进对中国影视作品的商业采购。
在与政府合作的影视剧中,有相当比例的影视作品来自北京优秀影视剧海外展播季,该展播季自2014年启动,到2022年已经举办7年,共译制了132部电视剧、电影和动画片。[8]
表1:2018-2020年“北京优秀影视剧非洲展播季”剧目汇总[9]
在历史上,中国在非洲播出的影视作品以功夫片为主流,可从“北京优秀影视剧非洲展播季”剧目汇总表中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影视剧中纯功夫片逐步减少,家庭伦理剧和仙侠剧逐年增多,这是基于非洲家庭主妇群体喜好做出的内容选择。另外从表中可以看出,从2019年开始为顺应儿童观看需求逐步增加了动画内容。
(二)中国影视剧频道商业化运营流程
基于对中国影视剧和中国功夫频道工作人员的访谈①内容来源:2022年3月2日对四达时代功夫频道主编张琳的访谈;2022年3月2日对四达时代中国影视剧频道主编朱松璐的访谈;2022年3月25日对四达时代传媒公司总经理孟力的访谈。,两个频道一般的工作流程分为版权采购,译制配音,节目排播、宣传推广四个部分。
在版权采购方面,四达时代有专门的版权采购部门,根据对频道工作人员的访谈,在电视剧和电影选取上,版权采购部门主要参考一部作品的国内收视率、国内评价、演员知名度、题材、剧情、历史上相同类型作品的收视率、非洲项目国前线人员的反馈等来选择影视作品。此外,采购价格也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在长期的从业实践中,频道工作人员也形成了自己选片的判断依据。中国影视剧频道工作人员在访谈中提到,中国影视剧频道的受众以年轻女性和家庭妇女为主,因此她将该频道最受欢迎的影视剧主题总结为“爱情、伦理、复仇、斗小三”,在过去近十年来的收视率统计中,《漂亮的李慧珍》《陆贞传奇》《三十而已》等剧表现都不错。此外两个频道的工作人员也提到,中国和非洲对于影视剧长度的喜好也有所不同,现在100集以上的长剧在非洲观众中很受欢迎,但中国的政府政策和观众诉求都倾向于更短的电视剧集。
在译制配音方面,四达时代于2011年成立了译制配音中心,用多语种为中国影视剧译制配音。非洲用户对于字幕和配音的依赖程度和中国用户有所区别。在中国,其它语言的影视作品制作中文字幕即可,但非洲用户对配音很依赖,很多时候需要找专门的非洲配音演员录制带有非洲口音的配音。访谈中提到,非洲用户对配音的依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部分非洲观众在阅读字幕时有障碍,需要配音帮助理解;二是很多电视内容以家庭伦理剧为主,家庭主妇在观看这些影视剧时,可能正在做家务不能一直盯着电视,因此需要听到电视中在说什么。
译制配音制作完成后,则由频道运营团队排播。中国影视剧和中国功夫频道的运营团队一般由1名频道主编和1-2名编导组成,频道运营团队一般会提前一个月制作下一个月的排播表,主要参考依据包括旧剧的重播频率、频道Facebook主页中的用户反馈和新剧译制配音的进度。基于对四达时代中国影视剧频道和中国功夫频道工作人员朱松璐和张琳的访谈,整理了两个频道在2022年3月1日在东非区域的排片表,相关数据如下。
表2:中国影视剧频道某天在东非区域的排片表
从以上排片表可以看出,中国影视剧频道主要播出中国现代电视剧,题材以家庭伦理、仙侠奇幻为主,偶尔也有如《正阳门下小女人》这类年代情感剧。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开播时间比较新的中国电视剧外,中国影视剧频道晚上21:40也在播出1996年关咏荷主演TVB电视剧《苗翠花》。基于访谈内容,《苗翠花》在同类型剧中多次重播都有着很高的收视率,因此也会经常穿插排片。
除了电视剧,中国影视剧频道下午3点和晚上10:30各播出1部电影,其中《功夫联盟》于2018年在中国上映,《重返二十岁》于2015年在中国上映。与电视剧相比,该频道播放的电影的上映时间要更早,这主要是因为电影的单集采购成本较高,因此该频道以播出几年前上映的电影为主。
表3:中国功夫频道某天在东非区域的排片表
从表3的排片可以看出,中国功夫的主体内容是古装功夫剧,这其中既包括拍摄时间较早的《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等金庸小说改编的经典电视剧,也包括《陈情令》等近年拍摄的古装玄幻剧。除了古装功夫剧外,也有少量如《进击吧闪电》等现代都市剧。中国功夫频道是最受非洲观众欢迎的四达自办频道之一,基于2015年四达时代对乌干达等东非五国观众的调查,“近一半观众(42.35%)最喜欢的内容是动作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肢体语言代替对白,从而跨越了中非之间的语言和文化交流障碍,对非洲人来说既新鲜刺激又轻松好懂。”[10]
确定排播表后,电视频道运营人员会在社交媒体等平台对影视剧进行宣传推广,这也是频道与电视观众互动的重要渠道。
三、从单一到多元:中国影视剧频道商业化落地的多种渠道
此前中国影视剧、中国功夫两个频道在非洲的传播以电视平台为主,但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数字电视平台、手机APP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三类触达用户的主要渠道。
四达时代在非洲的数字电视平台主要分为数字地面电视和卫星电视。与卫星电视相比,数据地面电视成本较低,因此电视服务费也更优惠。数字电视平台也是中国影视剧在非洲最主要的播出渠道,根据四达时代公司2019年的公开数据,目前该公司在非洲共有1300万数字电视用户。
除了数字电视平台外,四达时代还通过“Startimes ON”手机App为非洲10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超过10种语言的节目,根据四达时代公司2019年的公开数据,“StarTimes ON”在全非洲的用户数已经突破1800万。
另外四达时代的Facebook主页目前有1000多万粉丝,中国影视剧、中国功夫两个频道还有单独的Facebook账号,并且建立了专门的用户讨论群组。截止到2022年4月6日,中国功夫频道主页粉丝数量为3.7万。中国影视剧频道主页粉丝数量为3.5万。
基于对中国影视剧和中国功夫频道Facebook主页的搜索分析可以发现,两个频道的主页内容均以发布节目预告为主。具体内容包括对应影视作品的海报、剧照或者片花,有时也会穿插用户调研等用户互动,邀请观众对接下来播出的新剧选择进行投票。另外从2022年开始,两个频道的主页新增了大量明星新闻和八卦相关的内容,如2022年3月11日中国影视剧频道Facebook主页上庆祝中国演员刘诗诗的生日,并放上了中国演员杨幂对刘诗诗祝福的截图。根据对两个频道的工作人员的访谈,这是四达时代官方为了增加用户活跃度的一种探索。
在两个频道发布的相关内容中,用户评论主要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是表达对某部剧的喜爱或者期待,这是最常见的一类用户评论,比如“这部剧太完美了,感谢功夫频道把它带给我。”“希望功夫频道可以播出××剧”;第二类是表达对某位演员的评论,如在《黄金瞳》主角张艺兴的海报下,有用户评论“他是我喜欢的男生类型(He is my man)”。在访谈中,两个频道的工作人员也提到部分非洲电视观众是“颜值粉”,也有“嗑CP”的习惯,和他们交流的部分观众有提到肖战、王一博、鞠婧祎等国内演员。也正是基于这种现象,频道主页开始发布明星新闻和八卦等相关的内容;第三类用户评论是对频道运营提出的意见。这类意见包括吐槽频道重复播出部分影视剧,以及对最新影视剧的播出不够及时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Facebook平台成为电视频道和用户互动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四达时代手机APP逐步成为Facebook外一个了解观众喜好的重要渠道。相比于传统电视平台的单向播出和社交媒体反馈的长周期效应,用户可以在手机APP中观看电视频道直播或者直接点播想要的影视内容,因此四达时代APP成为了解非洲观众喜好的新窗口。比如2021年电视剧《斗罗大陆》在四达时代非洲电视平台播出后收视率低于预期,但在四达时代手机APP中,该剧获得了大量点播,观看数据表现优异。结合手机APP数据中的表现,可以推测该剧对刚刚观看的非洲观众来说理解难度较高,但在进入剧情后,老观众对该剧的喜爱程度会大幅提升。
四、中国影视剧频道在非洲商业化运营的启示与建议
从官方到民间,中国影视剧频道的商业化运营已经成为提升中国媒体在非洲传播力的重要尝试。在官方主导的传播阶段,中国影视剧在非洲的传播受限于电影节等官方活动,这些活动本身受到政治外交等多种因素波动的影响。而商业化影视剧频道的建立,使非洲观众每天都可以在固定的渠道接收到来自中国的节目内容,有利于形成固定的观看习惯。从前文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商业化频道建立后,在非洲播出的中国影视剧的片源种类不断扩大,数量逐步增加,部分影视剧甚至可以做到和国内同步播出。随着商业化影视频道的不断发展,中国影视剧在非洲宣发的渠道也逐渐多元化,数字电视平台、手机APP和社交媒体平台都成为中国影视剧在非洲传播的重要渠道。因此,中国商业化影视剧频道的建立是提升中国媒体在非洲传播力的重要案例和参考。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影视剧频道在非洲的商业化运营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中国国内的影视作品供给,二是非洲电视观众的需求和喜好。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由于部分中国影视作品在拍摄时并没有考虑到出口观众的喜好,因此中国国内的影视作品供给与非洲电视观众的需求和喜好有时候无法精确匹配,甚至会形成较大的“文化折扣”。这种折扣是两个不同的国家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在目前的文化理论中,“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文化单元。”[11]但国家之间的文化价值取向也有先天的差异性,霍斯金斯和米卢斯于1988年提出,“文化折扣”是指在文化产品跨国传播时,因为文化背景不同,一国的文化产品有时并不能被另外一个国家的受众很好地理解,从而使得文化产品的价值显著降低。[12]中国影视剧在非洲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很多中国影视剧需要一定的历史背景或者社会文化背景,非洲观众有时很难理解中国影视作品更深的表意,便是受到“文化折扣”的影响。
电视剧《陈情令》海报
近年来,《开端》这类剧情更加烧脑的影视剧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欢迎,但非洲观众可能并没有足够的文化背景和耐心去了解这种剧情。另一种情况如在中国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非洲观众很难认识剧中主人公所处的社会背景,因此很难感同身受地理解剧情中的矛盾和选择。2011年《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热播时,相关研究发现该剧最打动当地观众的是对较为普遍的家庭文化的呈现,“坦桑尼亚和中国一样也是重视家庭的国家,往往是一大家人生活在一起,也有着同样的婆媳问题,因此这类讲述当代普通老百姓家庭生活题材的剧集,在坦桑尼亚有着深厚的受众基础。”[13]由此可以发现,中国影视剧频道的运营人员通过选片可以降低文化折扣,更好地匹配中国影视作品的供给和非洲观众需求。
结合上述中国影视剧频道在非洲运营情况的分析,中国电视影视剧频道在非洲的商业化运营策略可以概括为三个维度:第一,重点关注采购环节对影片内容的选择,更多地考量国产影片展现出的文化维度,基于“文化折扣”影响,选择包含人类母题的适配内容,促进非洲受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共鸣;第二,加强配音能力的建设,非洲受众的收视习惯进一步佐证了影视剧配音的必要性;第三,基于大数据挖掘受众收视潜力,尤其在编播时应充分参考用户的评论反馈,及时回应受众在电视与手机等多平台的意见诉求,满足受众对内容差异化的诉求。
中国影视对非传播以其丰富的实践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面向。新时代中国影视对非传播的现代之门正在开启。在这项庞大而复杂的传播体系中,商业化运营的价值日益凸显,而尊重区域间的文化差异,遵循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探索商业化运营的内在逻辑与流量密码,正在成为撬动中国影视对非乃至更广阔地区传播的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