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育人”视域下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2-12-11林国清陈珑方张惠珍王明军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中医药育人

林国清 陈珑方 张惠珍 张 丽 林 涛 王明军

1.厦门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福建厦门 361023;2.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福建厦门 361021;3.厦门医学院药学系,福建厦门 361023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又充分体现了我国文化软实力[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对高校思政教育意义非凡[2]。厦门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首届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照国家标准建设要求开设了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课程,并将其设定为专业核心课程。

基于课程文化对教学的作用以及提升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课程组成员在课程设置上高度重视“文化育人”的理念,积极挖掘该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克服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技能而忽视文化育人功能的现象[3]。课程组针对我校2018 级康复治疗学专业开设的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课程,在文化育人的视域下对该课程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和探索。

1 文化育人内涵分析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育人的本质就在于以人类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导引,教化人走向道德、理性、真善美,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文化的价值旨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兴文化,育新人”[4],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并明确了高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使命[5]。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三全育人”,又为高校文化育人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方向[6]。

课程作为高校传授知识的主渠道,也是传播文化的主渠道[7]。课程文化育人是指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以科学知识、道德规范和艺术形式为载体,纳入文化背景,强调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与关联度,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真正体悟与理解课程内容的深层意义,从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8]。高校课程文化育人途径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教育课、学科专业课。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课程的知识体系的背后,拥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传递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因此将该课程与思政结合不仅有必要,而且切实可行。

2 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课程简介与教学现状

2.1 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课程简介

中国传统康复技能是康复治疗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本课程以中医思维方法为指导,主要介绍中国传统康复技能的发展简史,中国传统康复技能的基本理论与指导思想;经络腧穴基础知识,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作用、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举例;临床常用的传统康复技能,主要包括:针刺、艾灸、拔罐、刮痧、推拿、理筋正骨手法、中药疗法、传统运动疗法及其传统特色疗法的理论、作用机制、操作技能。并以临床常见的功能障碍来举例说明传统康复技能的临床运用。

2.2 中国传统康复技能教学现状与存在不足

目前,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课程教学现状中存在着或重视中医理论的讲解或重视传统康复技能的实训,而常常忽略中国传统文化在课程育人中的重要作用的现象。加强中医药精神文化的提炼、凝聚和传播,能够帮助技能人才树立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9]。因此,我们在“文化育人”的视域下对该课程的课程思政进行了有益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3 文化育人视域下中国传统康复技能教学改革的措施和途径

3.1 优化教学内容体系

优化教学体系内容的具体做法包括:①修订教学目标。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融入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养目标中,结合传统康复技能教学特点,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和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②整合教学资源。为满足社会对高质量复合型康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10]。教师团队采取院系结合、跨学科整合资源。学校专业老师和临床康复医生、治疗师一起研究制订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临床康复科治疗师岗位工作需求来设置课程的教学目标、选取教学资源和内容。③突出双线并行。课程不仅体现以岗位胜任力为主线,而且注重“文化育人”这条红线。如:将传统康复技能的教学知识进行模块化分割,不同模块结合不同的文化精神,满足学生的课程文化素养和课程思政的要求,将中医药文化培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在教学中;或以创建中医药文化主题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知识的重难点,从而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④落实教与学的转变。为了更好地落实实践教学的要求,课程组编写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康复技能实训教程》,引领学生从“教中学”转向“做中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精神[10]。

3.2 改革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课程组引进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以往单一的评价方法。多元化考核评价包含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评价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将线上小测、线上作业、线上互动、线上提问与线下技能考核、线下期终考试结合;以建立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学习评价体系,考核重过程、重能力、重创新,多主体、多方式、多维度对学生学习状态和成绩做出正确的评价[11]。同时多渠道实时公布评价动态,让学生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便于后续的改进和提高。课程结束的考核结果:60 名同学的总评成绩为79.8 分。优秀率为12%,不及格4 人,占比6.6%,成绩符合正态分布。

3.3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

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将在线课程教学与线上学习结合起来,进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相结合三阶段学习。中医药学科在线信息化教学中最大特点是客观记录,能让学生随时随地播放和回看授课视频,温故而知新[12-14]。课程团队精心设计并进行专业录播教学视频,时间3~7 min 不等。视频录播方式有简介式、访谈式、微课式、实操式。以简介方式录播课程简介,让学生开课前了解中国传统康复技能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程。访谈式录播是以学生采访老师的形式进行,提出学生关心的话题,如:“如何学好《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课程?”现代康复治疗师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能?等。微课式主要是将课程中的难重点内容进行延伸性讲解,微课程有“中医思维方法”“推拿如处方,十指保健康”“三瘫康复”“为健康做加法的健身气功”等。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让手机从课堂教学的阻碍成为学生学习的神器。

3.4 化教学难点为亮点

传统运动疗法是学生必备的推拿基本功,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让传统体育专业老师给学生授课,传统运动疗法课程成为了学生喜欢的内容之一。具体做法是:

在课前阶段,充分挖掘传统功法在康复中的运用手段及“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内容,把握“文化育人”教学理念,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教学中,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法,将课堂从室内讲解转移到室外实践,学生在实践中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在课后领悟中,利用第二课堂的课外锻炼和校队训练,巩固传统功法技能,继续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通过课前了解、课中实践、课后巩固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将来职业生涯中提升康复技能,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和文化素养。如在太极拳中的抱拳礼学习时,让学生领悟礼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六字诀的学习中不仅领悟到中医讲究“形气神合一”的修身、养心、养气、养身的方法,而且能够体悟祖国传统体育运动的奥妙和“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人生境界[15]。

中药外治法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把这部分内容放到中药标本室授课。课程中以“中药之味、中药外治法之美”为题,有针对性地将中药外治技能与康复技能融会贯通,带领学生感受中药文化之美。如讲述李时珍著《本草纲目》的故事告诉学生学习中医要树立三种精神:一是用于探索、科学实践的精神;二是勤于求真,敢于批判的精神;三是开拓创新精神[16]。

4 文化育人视域下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基于文化育人视域下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课程教学改革,对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4.1 认同优秀中华文化,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国内学者发现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着文化认同危机的现象,加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整体认识和认知迫切而重要[17-18]。如:通过讲述中国传统康复技能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明了中医药的文化史就是中华文明史的活化石,而中华文明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历史,这样做对帮助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是有裨益的。再如:通过学习中国传统康复技能的哲学思维方法与基本指导理论,让同学们理解“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的含义;进一步树立“敬天爱人”的生命观;理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哲理是中医生命观的具体体现,进一步树立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2 树立“仁、和、精、诚”的中医药文化价值观,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医药文化价值观集中体现为“仁、和、精、诚”四个字,“仁”是中医人内心的信仰,“和”是中医药核心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体现,“精”是掌握中医药技术的根本要求,“诚”是对中医药从业者伦理道德和行为的要求。医心仁、医道和、医术精,医德诚是对医者价值观、医术、道德与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19-20]。比如:从整体思维谈整体康复,传统康复过程中既重视患者身体功能的康复,又重视患者的心理康复,更重视患者的社会康复,这就体现出医道的和。在治未病思想方面以脑血管意外举例,脑血管意外的康复既要未病先防,也要既病防变,更要病后防复,这也体现出医心的仁。

总之,将文化育人理念融入课程思政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同优秀的中华文化,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仁、和、精、诚”的中医药文化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5 结语

“文化育人”视域下的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课程教学改革,增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阐释力和行动力,对实现“文化育人”的育人理念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21-23],对筑牢学生的文化自信,将来自觉把“仁、和、精、诚”中医文化精神融入未来的康复治疗职业生涯中起到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中医药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技术文化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基于文化育人视域的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