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在中医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2022-12-11邹香妮王淑荣迟文成
邹香妮 王淑荣 张 敏 迟文成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纪委,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中医药学作为蕴含着社会科学、哲学、工学、中医药学、天文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传统医疗形式,其蕴含的人文素养流传上千年。可以看出,中医院校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理论课程和实践技巧的同时,还应该加强中医药学伦理学教育,只有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推己及人、大医精诚”的人文素养才可以适应当今的医疗大环境,才有可能对中医药学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加强中医药学专业思想教育,优化培养方案,调整人文课程结构,完善师资结构,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强化实践教学,凸显人文教育作用[1]。
1 人文素养和中医药中的人文素养内涵
1.1 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从名词上可以分开变成“人文”“素养”这两个词语。其中“人文”代表的是“文化现象在人文社会中的体现”,而组合起来的“人文素养”这个词可以解释为:研究人文科学的能力、在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水准,及人文科学本身蕴含的精神——以人为对象为中心的精神,即“人的内在特质”。
1.2 中医药中人文素养的发展
自古以来,人文精神一词已经过众多医者名家的强调和提炼概括,其中就有中国著名医者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指出的:“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2]。这些宣言及专著中的观点都从各个方面体现中医药学人文的重要性,宣言的内容也体现老一辈医护工作者对于中医药学人文教育的研究。
1.3 中医药中的人文素养底蕴
医者,仁字为先,中医药学所包含的漫长的文化背景,想要让中医药人才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就要用中医药学蕴含的优秀人文底蕴来实现。人文底蕴是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一个标志,是人类价值观与规范的直接体现。这就意味着,中医药学领域的从事者不仅要对中医药学本身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还应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对哲学、史学、地理天文、古典文学等有深刻的研究。
2 人文素养在中医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价值
2.1 提升人文素养教育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中医传统著作《黄帝内经》中便有关于人文素养与中医药学关系的记载,在中医药的发展进程中“仁心、仁人、仁术”成为了最基本的人文特征[3]。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内容都是知识分子所追求的原则,而“自我修养”是从根本上需要完善的,通过修身养性培养高尚人格品质,即为中医药学中的“医乃仁术”。中医所讲究的“以人为本”便是它跟西医区别的根本所在。中医药学要结合传统文化的背景,借中国的人文特色对其思想文化基础进行解读,才能懂得中医药学真正的内涵。
2.2 以人文素养提升教育让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
杜丽燕[4]在报告中指出人文素养直接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医患关系,医院的品牌和社会竞争力等。在以往的传统教育中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能力普遍不强,人文素质也相对缺乏。而在社会的进步洪流中,医患纠纷和矛盾对维持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很大的负面作用,这些纠纷和矛盾已经不再取决于医院的医疗水平是否能使患者康复的问题,更多是出于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不足和服务意识欠缺,这就为当前的医疗行业工作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2.3 通过提升人文素养促进中医药学学生自身成长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把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加入高等教育体系。加强中医药学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能让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情感更加丰富,培养出高尚的道德情操,更能帮助他们更深地把中医药学知识融会贯通,在临床中灵活运用、应对自如。学医的路途漫长而艰苦,未来想要从事这一行业更是对耐心和意志力有着极大的要求。学习中医药学,需要把心完全沉淀下来,这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十分向上的积极过程。大学生应多受中国古典名著的熏陶,学习不同领域的人文知识,开阔眼界,开阔胸襟。
2.4 提升人文素质可以提升中医药学生的内在品质
如今时代发展,高等教育的目的已经不再把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当做唯一,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逐渐通用型的全能人才[5]。所以,对中医药学人才的培养不能只专注于某一个学科或某一个学科分支的领域,而是要注重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比如历史方面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中医的各种理论起源和发展加深了解,对地理学方面多了解可以对中草药的生长环境有更清晰的认识。而转换文理科的不同思维模式,多进行文理交叉思维的训练,还能让中医药学学生对人文知识有不同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人文精神作为人类精神的重要支柱,其可以作为权衡在知识和科学之间的理性标杆,对于人类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人的价值观来说,人文精神主要强调人本身的责任感,这是一个人发展重要转折点,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和品质,这也是健康中国战略能够正常实行的保障。通过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使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成果的学习不断内化,变成大学生在校园中学习到的重要内在品质,这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必经之路。
3 中医院校培养人文素养人才的实现路径
3.1 树立科技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理念,实现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如今的中医药学高等教育体系下,为了让中医药学学生的素质水平能够得到提升,选择把中医药学学科的科技知识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强化科学精神结合到教育中,是很有必要的。邵易珊等[6]通过总结目前中医院校中人文素养教育的问题,阐明需要展开多种形式的教育新形式,提升学生学习人文教育的热情。笔者认为只有将科技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才能办好医学院校高层次教育,只有将人文素养教育纳入到教育发展的进程中,才有利于培养未来医学栋梁之材。因此,中医药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上要积极思考转变,把传统的单一陈旧中医药学专业的教育思想转变,多注重中医药学学生在中医药学方面的人文思想教育,让中医药学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也得到强化提升,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从而达到让中医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综合全面提升的目的。
3.2 完善教育体系建设,优化高等中医药学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经过优化,优化课程结构时可以与中医院校高等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来整合学科,使课程体系多学科化、多层次化。在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中,要强化学生服务患者、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医药学与社会乃至人类的关系,使中医药学生的思想观念符合中医药学发展所需。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收获能力,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王琳等[7]强调在临床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员与患者进行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得到的有益经验要及时做好总结。笔者认为可以依托校内微课资源,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临床的能力,深刻理解医者仁心的内涵;同时完善中医院校党团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有效利用个人辐射能力,将人文素养传递给更多的同学,以先进带后进[8-10]。转变传统中医药高等教育分数决定优胜劣汰的做法,让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实践和理论并重,在评价和考核中着重提升中医药学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考试成为能够真正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创新水平[11-13]。
3.3 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优化人文环境氛围
除了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与其他普通学校共通的地方,因此中医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具有自身的特点,要与中医传统文化融合,形成独具一格的别致的文化背景[13-15]。笔者认为中医院校要开设人文社科讲坛和时政论坛等,定期开展人文教育讲座,为学生开阔眼界和学术视野,陶冶情操,促进学生们的健康成长进步[16]。中医院校还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多做努力,积极开展相关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们能够在活动中求知、合作,增进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如何做事、做人;同时采用通过丰富社团活动的建设,把人文素养知识与中医药特色文化转化融合,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和建设里,最终潜移默化地为学生培养成了健康合格的中医药工作者。强化营造人文氛围也是中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要点,让学生的奉献精神得到强化,培养良好的责任意识[17-18]。
3.4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优化中医药学教育效果
中医药学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不仅要人文课程教师负起责任,还需要中医院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师德调研报告显示,认为教师师德整体良好的学生占了85.2%,但选择否认“专职教师师德滑坡”选项的学生只占6.6%[18-20]。中医药学学科拥有丰富的人文价值,中医药学基础课、专业课蕴藏着可在教学过程深入挖掘的人文精神,还可以为学生讲解古今中外对中医药学有重大影响的大师、名家的成长,激发中医药学学生们对自己职业的兴趣和热爱,帮助学生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中医药职业素质与哲学思辨能力[21-24]。
4 讨论
教育本身代表着文化的传递,更代表了塑造学生人格、观念的过程。传授人文素养比学习专业技能、掌握专业知识要更困难、更重要、更根本。专业知识扎实的高素质的中医药工作者,还要接受良好的人文素养教育,要具备较高的人文修养[25-27]。中医药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体现出我国中医药学事业的发展水平,也能够直接体现出我国人民文明程度。培养学生关怀平民的中医药学人文态度,人文教育与中医药学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充分表现中医药学职业的崇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