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医院对血液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关怀

2022-12-11姚文英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血液科认同感医护人员

王 雪 姚文英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护理部,江苏苏州 215000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心理活动过程处于正常或良好的状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个人进行正常生活、社交、工作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患者及家属对医生和护士的要求也日渐增高。目前,有研究显示,医护人员在长期处于高负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中,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且发现心理健康与工作投入关系密切,医院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医疗工作人员尤其是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其提高工作投入水平[1]。目前,医护人员面对压力的自我调节能力尚欠缺,因此在医院管理中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2]。

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治疗时间长、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等特点。即使某些亚型白血病,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愈率可高达80%,但仍存在远期并发症等问题[3-4]。面对该疾病护理时,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面对社会对于儿童健康的关注、家庭较高的救治期望、患儿及家属极易变化的情绪以及繁重的临床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儿童医院血液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而过大的心理压力将直接影响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不仅会降低其工作效率,甚至会增加医疗错误的发生概率,从而使医疗质量得不到保障。本文就儿童医院血液科医护人员的压力来源及带来的危害做相关分析,并对医院管理者应该如何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探讨。

1 儿童医院血液科医护人员的压力来源

儿童医院血液科的护理对象都是儿童,这就决定了临床护理工作中面对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儿童是阳光朝气和美好希望的代表,他们是祖国发展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肩负着国家未来发展的前途命运,因此儿童的健康备受社会的关注。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基础之上制订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继续将儿童与健康作为了《儿童发展规划》中的发展领域之一,同时也是最受关注的领域[5]。由于儿童的认知及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在护理工作沟通中,存在护理难度大、护理配合度低等问题,从而导致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容易导致工作操作的失误,因此护理人员的情绪长期处于一个紧张状态,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受阻。工作压力是指在从事某项工作过程中感受到的威胁与紧张[6],适当的压力有利于日常工作,但是过大的心理压力势必会影响心理健康及行为,进而降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韩琨[7]对120 名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症状、工作压力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源维度评分最高的是护理专业能力和工作表现,经分析发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主要担心专业技能和工作表现状态,因此儿科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压力源维度评分高于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面对的群体较为特殊,以及患者的年龄偏小,同时患者的家属给护理人员带来的心理压力也不应忽视,其中压力源条目得分最高的是担心工作出错。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寄托,每个孩子的健康都影响着一个家庭的幸福。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居多,患儿家属会在治疗期间出现过度的焦虑及急躁。近年来医患关系情况紧张,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操作情况影响着患者及其家属的反应,特别是患儿年龄越小,患儿家属更易紧张。

在疾病初期,患儿家属因对白血病缺乏认识、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病情变化及经济负担而产生过度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在治疗期,面对孩子接受的各种治疗,家属会表现出担心或是恐惧,尤其是危重患儿的家属表现出更加悲观的情绪。白血病患儿的治疗过程漫长且复杂,多数患儿需经历反复静脉抽血、腰椎穿刺、骨髓穿刺、胸腔穿刺、化疗以及深静脉、输液、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血液病患儿的免疫力低下,病情易变化,住院期间易合并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此外,面对患儿化疗后并发症的护理、移植后排异反应的治疗与护理,工作强度大、任务重也是儿童血液科医护人员压力大的重要原因。

疾病的预后是家属尤其关注的问题,当对患儿的转归及预后不满时,家属极易对医护人员产生怀疑甚至不信任的心理。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突发事件,面对不可预知的医疗风险,患儿家属往往不能充分理解,严重者会发生暴力事件。基于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护理工作更加难以顺利开展。儿科护士的工作量均较大,心理压力的增大会降低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影响心理情绪。程晓菊[8]对三级医院55 名护士进行调查研究,儿科护士在强迫症状、精神状态与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高于其他科室护士,且职业压力、消极应对及心理健康呈正相关。

儿科医生短缺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热点话题之一,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一千名儿童的儿科医生仅为0.63 位,即所谓的“千儿半医”。工作强度大、风险性高、医患关系紧张、薪资待遇低、流失率高是造成儿科医生紧缺的主要因素[9]。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儿童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均有大幅提升,但儿科医生短缺问题却日益严峻,与其他专业比较,儿科医生流失率偏高,稳定性有待加强。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民生大计,而作为儿科医生是儿童健康事业的守护人。目前,儿科医生短缺和流失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儿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10]。

2 护理人员的压力自我调节与心理危害

压力是指外界环境要求与个体发展不平衡时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和消极情感。压力并非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它是心理对于压力来源做出心理反应的认知过程。短期适当的压力刺激,会对全身的系统施加适度的紧张感,使人集中精力,提高效率,如果压力长期存在,将会造成身体和精神的损耗,使人感到精疲力竭。有研究显示,现在的医护人员普遍存在工作压力大的问题,而医护人员压力调节的方法匮乏,作为医护人员,时间和精力受限,有超过90%的医护人员表示需要寻求心理帮助[11-14]。王成艳等[15]研究结果显示,员工援助计划对医护人员的压力知觉与压力应对方式有一定的影响,该研究采用讲座培训的基础上继续接受团体心理辅导,结果显示,援助计划的实施和推广有利于改善压力应对方式,缓解医护人员压力知觉水平,进而提高医护人员压力管理能力。根据实际情况,了解儿科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行为、工作态度、工作压力状况等,尊重医护人员的实际工作,给予其爱护与关心,才能更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减缓医务人员压力、改善医院管理制度提供有效措施和建议[16]。综合分析儿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及压力来源,建议从医院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层面予以改进,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压力应对,提升员工满意度和归属感。

3 医院管理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关怀

3.1 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认同感

工作本身并不代表着压力,出色地完成工作反而会提升个体的成就感。职业认同感是个体将所从事的工作作为内心的一种追求,并能从中找到价值和乐趣。医护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将影响其职业生涯的积极性、忠诚度和成就感。有研究表明,执业环境与薪酬待遇是影响医护人员职业认同感和满意度的主要因素[17-18]。因此,医院一方面应加强安保工作,降低恶性伤医事件的发生,维护医护人员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应保障收入待遇,体现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革型领导风格、心理授权对护士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心理授权是变革型领导风格与护士职业认同感的中介变量,变革型领导风格对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心理授权是影响护士职业认同感的中介因素,医院管理者应注重培养临床护理管理者的变革型领导风格,提高授权能力,从而提升护士的职业认同感[19-21]。

3.2 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医院应充分尊重医护人员的人格和精神,科学排班,对加班人员实行奖励政策;积极为科室招纳专业人才,优化医护人员配置;鼓励员工之间的良性竞争,为优秀者提高外出进修学习机会;牢固树立医院发展的共同目标,提倡员工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医院应对血液病初诊患儿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指导,避免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怀疑甚至抵触的心理。舒适、童趣、丰富多彩的病房环境,不仅有助于患儿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能够缓解医护人员紧张的工作气氛。如设立图书角,为患儿提供有趣的课外读物,提供宽敞明亮的活动室供患儿进行手工制作、绘画、书法、棋类等活动。研究显示,“阳光心态塑造”辅导对血液科护士孤独感及幸福感的有重要影响,可显著降低护士的孤独感,提高幸福感,并且具有一定的长期效果[22-23]。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医院可定期组织文艺晚会、科室团建等活动,提升医护人员的职业幸福感,定期开展歌唱、征文、摄影等比赛,并对表现优秀的个人或团体进行奖励。使医护人员摒除负面情绪,舒缓紧张压力的同时还可构建良好的集体及工作氛围。

3.3 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心理咨询

对医护人员的心声进行关注并倾听,关爱医护人员,医院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定期了解与评估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与专业的心理机构进行合作,为医护人员提供线上和线下的心理咨询。为医护人员创造了良好的交流沟通环境,使其对医院管理人员敞开心扉,并接受心理疏导。开设丰富的业余文化活动,推动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缓解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利用适当的激励方式,对医护工作者进行心理疏导。

3.4 丰富医院文化建设,注重社会宣传工作

借助互联网、新闻媒介、报纸专栏等手段报道一些血液科的先进技术、特色病例、治疗手段和治疗效果等,提高医院及科室的知名度。定期制作血液病相关知识的科普视频、开展讲座、义诊等惠民活动,提升医务人员的社会认可度。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因此建立一支具有坚定立场、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愿意为医疗事业奉献与坚守、具有高度认同感和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队伍显得尤为重要[20]。提高医护工作者的收入水平、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改善职称晋升制度、合理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的重要举措[24]。

4 结语

综上所述,血液科医护人员压力来源包括医患关系紧张、工作与生活环境有待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不足、精神及健康状况欠佳等。医院应高度重视儿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建议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改善儿科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减轻工作负荷,进而提高儿科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25]。作为医务人员应学会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放松自己,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进一步地改善和预防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26]。

儿童医院血液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长期存在,希望通过医院管理层面减轻或释放工作压力,提升医护人员的幸福感和职业归属感,从而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医院管理部门应根据医护人员职业压力来源及管理现状等问题,制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帮助广大医护工作者正确应对职业压力[27]。基于心理关怀视角下,采用合理、正确的方式对医护工作者进行心理疏导,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稳固基础。

猜你喜欢

血液科认同感医护人员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我院血液科近几年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分析①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科基数药管理中的运用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