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式护理模式对新生儿胃肠功能及产妇焦虑紧张感的影响
2022-12-10戴薇薇王建新陈培珍
戴薇薇 王建新 陈培珍
新生儿时期为人一生中的高危时期,新生儿刚 从母体进入陌生环境,其机体的器官、组织及功能发育尚待完善,胃容量较小,环境适应能力较差[1-2]。新生儿护理的目标即为通过优质高效的护理措施保持外在环境相对适宜,以保持新生儿体内环境的稳定,提高新生儿各项机体功能,促进其生长发育。随着公众对于医疗服务水平要求的提高,常规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已不完全适用[3]。鸟巢式护理是一种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广泛的护理模式,其依据仿生学护理原理而设计,可对母体子宫环境予以模拟,减少新生儿在外部环境中的直接暴露,达到有效保护新生儿的目的。本研究将探析该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着重分析对新生儿胃肠功能及对产妇紧张焦虑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产妇及其新生儿各100 例。纳入标准:胎龄>37 周;单胎妊娠;生命体征稳定;产妇未使用过镇静药物;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病变及产伤;合并严重并发症;产妇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疾病;产妇合并精神意识障碍。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及其新生儿分为A 组(n=50)与B 组(n=50),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新生儿监护人签署参与同意书。
1.2 方法 B 组行常规护理模式,主要为常规保暖、调节室内光线强度、定期对患儿用物进行消毒、洗澡后在皮肤褶皱处涂抹爽身粉、喂奶后做好口腔护理、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等。A 组在B 组基础上加用鸟巢式护理模式。将绒布对角滚筒式卷成一椭圆形“鸟巢”,使用胶布固定,内口径设置为7 cm×7 cm,外口径为12 cm×12 cm,使用太空棉填充内外口间隔。将鸟巢内的身体位置制作成为椭圆形,使用双层布料,长25 cm,宽18 cm,外部增加10 cm,同样使用太空棉予以填充。在鸟巢的上下肢外侧分别添加一对5 cm 魔术扣,在鸟巢背面设置开口并安装隐形拉链。两组护理均持续10 d。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3.1 新生儿胃肠功能指标 记录两组新生儿的每日奶量增加量、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次数及胎便转黄时间。
1.3.2 产妇焦虑紧张感 于护理前及护理后4 周使用改良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父母紧张焦虑评分量表(PSS:NICU)对两组产妇目前的焦虑紧张感进行评估。量表共分为4 个部分、36 个测试题,每题评分范围1~5分,1 分为无紧张焦虑感;2 分为轻度紧张焦虑;3 分为中度紧张焦虑;4 分为特别紧张焦虑;5 分为特别紧张焦虑[4]。得分与焦虑紧张感成正比。
1.3.3 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 于护理前及护理后4 周记录两组新生儿的身高、体重及头围。身高测量:使新生儿仰卧于量床的底板中线,头顶接触头板,双腿伸直,足跟接触足板,读取长度,即为身高。体重记录:采用电子婴儿秤记录新生儿的裸质量。头围测量:使新生儿取仰卧位,医护人员用左手拇指固定软尺零点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经枕骨粗隆、左侧眉至零点,读取长度,即为头围[5]。
1.3.4 新生儿改良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于护理前及护理后4 周使用改良NBNA 对两组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进行评估,包括一般反应(3 项)、主动肌张力(4 项)、被动肌张力(4 项)、原始反射(3 项)四个项目,每项评分0~2分,得分与神经行为良好程度呈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进行数据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A 组新生儿男27例,女23 例;胎龄37~40周,平均(38.74±1.14)周;出生体重2 537~4 046 g,平均(3 264.35±52.39)g;产妇年龄23~34岁,平均(26.59±3.28)岁;顺产32例,剖宫产18 例;初产妇29例,经产妇21 例。B 组新生儿男26例,女24 例;胎龄37~40周,平均(38.50±1.42)周;出生体重2 518~4 098 g,平均(3 260.31±51.31)g;产妇年龄24~35岁,平均(26.46±3.34)岁;顺产31例,剖宫产19 例;初产妇28例,经产妇2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新生儿胃肠功能指标比较 A 组新生儿每日奶量增加量多于B 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短于B 组新生儿、每日排便次数多于B 组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胃肠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新生儿胃肠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产妇PSS:NICU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产妇各项PSS:NICU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4周,两组产妇各项PSS:NICU 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且A 组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PSS:NICU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产妇PSS:NICU评分比较[分,()]
表2(续)
2.4 两组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新生儿身高、体重及头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4周,两组新生儿身高、体重及头围均增加,且A 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P<0.05。
2.5 两组新生儿NBNA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新生儿各项NBNA 评分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4周,两组新生儿各项NBNA 评分均上升,且A 组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新生儿NBNA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新生儿NBNA评分比较[分,()]
*与护理前比较,P<0.05。
3 讨论
新生儿的大脑还未发育完善,皮质层纹状体处于发育状态,且神经髓鞘尚未形成,接受外界的轻微刺激后,会导致全身性的应答反应,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后,给予其优质高效的护理以保持外在环境的稳定,减少外在环境给新生儿带来的刺激至关重要[6-7]。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广泛,其模拟类似母体子宫的鸟巢形状,为新生儿提供母体子宫的舒适感,使新生儿获得充足的安全感,减少其情绪波动及易惊反应的发生[8-9]。同时,新生儿处于鸟巢环境中,其体表热量可减少挥散,得以聚集,减少其活动导致的热量消耗;新生儿在鸟巢内难以改变体位,可避免呼吸道屈曲的发生,还可减少来自医护人员及家属反复入侵操作给新生儿带来的不适感[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A 组胃肠功能指标均优于B组(P<0.05),提示鸟巢式护理模式可强化新生儿的胃肠功能。模拟母体子宫环境的鸟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生儿内心的安全感及舒适感[12-13],增加吮吸频率及吮吸力度,延长吮吸持续时间,可帮助新生儿及早建立完善的吞咽、吮吸功能,促进其胃肠功能的强化[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A 组NBNA评分优于B 组(P<0.05),提示鸟巢式护理模式可改善新生儿的神经行为。鸟巢式护理营造的局限范围可减少新生儿的体位转变,有助于新生儿吮吸手指,增强患儿口腔满足感[16-17];肢体活动时触发周边鸟巢障碍,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神经传导,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A 组新生儿母亲的紧张焦虑感显著低于B组(P<0.05),提示鸟巢式护理模式可减少新生儿母亲的紧张焦虑感。鸟巢环境给新生儿带来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新生儿内心安定感较强,减少了哭闹的次数,新生儿母亲的紧张焦虑感由此减少[20-21]。研究结果表明,A 组生长发育指标优于B组(P<0.05),可见鸟巢式护理有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效果优异。
综上所述,鸟巢式护理模式可强化新生儿的胃肠功能及神经行为、促进生长发育、缓解母亲焦虑紧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