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策略

2022-12-09福建省永春第三中学林亚兰

学苑教育 2022年33期
关键词:新课标化学实验

福建省永春第三中学 林亚兰

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建设中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众多成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教育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之后,国家对人才的需要大大增加,但是人才的定义已经与原先有了极大的区别。曾经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社会人才发展要求,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逐渐体现,教师与家长都开始重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因此,新课程改革与“双减”的提出与施行是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生理与心理上都有着独特的个性,2022年新课标的要求中对初中学生的课程设置做了新的要求,与2011年版课标相比,2022年版新课标课程内容的一级学习主题基本保持不变,二级主题改为素养导向的多维内容框架;整合删减碎片化的具体知识点,强化内容的结构化和功能化;进一步加强实验及实践活动,规定了8个学生必做实验,提供了10个跨学科实践活动;全面更新和丰富了学习情境素材和学习活动建议,充分体现时代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强化了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化学课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学科之一,是教会学生用科学的眼光与角度来探索我们所在的物质世界,并且研究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重要学科,化学的学习能够有助于学生培养科学逻辑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新的角度,令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与学习中可以更加理性、科学的对外在的现象进行分析认识。那么在全新的新课标要求下,如何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做好初中与高中化学的内容衔接,帮助学生建立培养起一个初步的化学思维方式,这些是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沪教版九年级初中化学为例,阐述了2022版新课标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相关策略,希望能为广大初中化学教师提供参考。

一、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现状

1.缺少完善科学的学业评价制度。

尽管目前的课堂教学已经在新课程改革与“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存在了多年的应试教育模式的教学理念始终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有着影响作用,由于缺少成熟的学习评价制度,使得很多化学教学的成果考核依然只能由考试成绩来体现,这就使得化学课程的素质教育改革难以实现彻底的改变。加之初中的化学课是从九年级开始学习,这一阶段的学生本身面临着中考升学带来的学业压力,部分学校为了保证自己能有“完美”的升学率,不会影响到学校的良好形象与接下来的招生工作,就会在日常教学时出现“阳奉阴违”的情况,表面上在实行一系列的减负政策与素质教育改革措施,但是实际上还是只依靠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这样的结果就会使得新课程改革成为了一个噱头,学生依然要通过题海战术来实现自身的发展,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个性发展的可能性。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为中考复习赢得足够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对各种化学学科的知识点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即使使用了生动的教学语言,也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知识点学生记住了,但是缺少的自主探索的研究过程还是导致了无法弥补的遗憾。学生失去了一个培养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机会,也就少了许多对化学学科深入探索的兴趣。

2.化学实验活动开展困难。

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不可替代,通过开展各类教科书中的化学实验,能够使学生获得最直观的了解化学的机会,很多书本上的实验过程图片在学生面前被一一还原,也为学生进入化学大门提供了一把极为重要的启蒙的钥匙。另外,由学生自行操作的一些化学实验,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索研究的精神,在实验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书本中的化学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这一崭新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很多初中的学校中,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很难实现专门的化学实验室教学,而化学教师有时也缺少实验器材与实验材料,不能够实现课堂演示。尽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也开始修建专门的化学实验室,教师们对于化学实验展示的重要性也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出于对学习进度与学生安全的考虑,很多时候化学实验依然没有办法由学生自己进行,只能“黑板上种地瓜”,最终学生还是只能靠课本和一些实验视频来记忆相关的知识点,无法真正培养学生对化学研究与学习的兴趣。

3.教材内容与教师水平的限制。

化学作为人类发展中重要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其包含的化学原理数不胜数,但是在初中阶段的化学课本里,只能对其基础内容进行简单的授课,教材作为化学教师授课的前提与基础,其内容却是有限的。在学生学习时,有限的化学知识点对学生的化学思维也产生了限制,加之九年级的特殊学习阶段,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开展更有意义的化学课外学习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也缺少可以互动的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难以全部掌握。加之一部分化学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有限,工作没有积极性,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化学学习。

二、初中化学在新课标背景下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措施

1.设计科学新颖的课堂导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新课导入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新课导入是否顺利,对于教师能否高效完成课堂教学、学生能否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初中的化学课程是在九年级开始的,这个阶段的学生本身就面临着很大的升学压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去开展一门全新的课程更加需要认真进行新课导入的设计工作。既要注重导入语言具有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还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建有趣真实的情景,根据教材中的课程知识,激发起学生对本次课堂教学的兴趣,更快地投入进课程的学习中,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最好的学习状态。

比如在教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中《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章时,作为化学学习的第一节课,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就要尽量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重点是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好奇心。以春节晚会刘谦的魔术为载体,三个100毫升烧杯中分别放1~2毫升CaCl2、HCl、酚酞,倒入50~60毫升饱和碳酸钠溶液,完成“无色液体变牛奶、无色液体变饮料、无色液体变葡萄酒”小魔术,展示结束后向学生提问,知道蕴含的化学原理吗?可能我们现在暂时没办法进行解释,但是相信经过第七章酸碱盐的学习,我们也可以很酷的自己去做实验、并进行分析。邀请一位同学与教师一起重新完成一次实验,对学生及时给予鼓励。通过观察和学生现场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与好奇,也在短时间里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的魅力之处,为后面的课程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2.注重教学悬念的设置,引导学生产生好奇。

在课堂导入之后,就是对教材知识的教学过程,这一过程是教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知识来源。作为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更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设计,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设置悬念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索欲与好奇心,不管是主动学习还是教师的讲授都可以起到良好的衔接与指引作用,学生通过不断的思考、分析与研究,激发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对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章《金属的冶炼和利用》时,教师以“暖贴中的金属”为载体,向学生提问了两个核心问题:“暖贴中铁的存在”“暖贴中铁粉的作用”,两个核心问题各自延伸三个问题:

以这6个问题为线索,学生们带着这6个问题去学习,在本章的课程教学结束后,再请开始的几位同学重新回答一下这6个问题。这样通过提问,对本章的教学内容作出了引导,并且成为了本章学习中的线索,最后又为本章内容的复习整理提供串联。

3.将理论知识融入生活化的场景,打破化学的抽象与神秘。

化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很多学生表示,过往对于化学的认识是手机或者电视上对于毒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等的新闻报道。在化学课本中,众多的化学实验图片与方程式也让学生感到这门课程似乎难度极大。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对化学进行新的阐释,有意识地将化学教材中的知识以更加生活化的方式去展示,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其实是一门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科学,通过生活化的情景融入也能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课本教材里的知识。

例如在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七章第2节第4课时《中和反应》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斯达舒”广告视频教学引入、本节小结与“斯达舒”广告相呼应,培养学生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真实问题中形成的质疑能力、批判能力,把课堂引向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将化学课本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化学知识,有助于活跃学生的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的教学效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开展探究性化学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思维能力。

2022版的新课程改革标准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创造创新,而化学本身具有的操作性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有着天生的优势。化学教师应当抓住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方式改革的机会,在课堂教学时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到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中。开始时可以由教师全权设计实验步骤,在教师事先排除了所有危险性后,在课堂上请学生自己按部就班地完成全部实验。在学生的化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储备后,可以开展探究性实验,即教师将探究内容告诉学生后,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得到结论。但是不管采取哪一种实验方法,教师一定要在学生操作前多次进行实验模拟,排除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比如学习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第四课时《中和反应》,当学生感受NaOH与HCl混合没有现象时,引导学生借用指示剂,设计实验方案,“多中选优”,完成设计的实验并进行交流归纳。“确定顺序”设计、“反向对比”、指示剂“多中选优”,学生从较不完善的实验设计到完善的实验设计,通过推敲,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是一个趋近完美的过程。通过分析问题,实验验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推敲和探究,让学生参与到解决过程中,使化学反应的应用价值得到体现,让化学内容更加生活化,令初中化学课堂更加活跃、奇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与研究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自主思考的基础。

结束语

初中化学的教育教学是学生衔接高中化学知识,启蒙科学思维习惯的重要阶段,化学的实践性与生活化对于学生核心素养与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在新课标背景下,化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重心,作为化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的新要求,有针对性的对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自主学习的兴趣,鼓励引导积极参与到化学的课堂学习中,结合更加有吸引力的教学环节,保障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的同时,实现对学生化学思维模式与创新探索精神的培养,为化学课堂的提质增效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新课标化学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做个怪怪长实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