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022-12-09□张

人才资源开发 2022年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信息化大学生

□张 倩

我国社会发展持续推进,科学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不断拉近,带动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完善,我国的发展开始迈向人才强国、制造大国。信息技术也在不断丰富各个行业、改变各个行业,切实加强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才能够不断促进我国社会生产的发展。高校结合信息化技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既可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也能够让学生有更加舒适的就业环境,为其就业创造机会。

一、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特征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当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形式也应该顺从时代的潮流,新时代各种新技术的出现为未来信息时代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基础。社会因素之一是高校人才培养转型,正在走向互联网时代。因此,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前景更加广阔,贯彻创新创业理念,转变教学理念,引领中国大学方向,创新创业的实践路径为当前时代的高校铺平了道路,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

(一)顶层设计不科学,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

大多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实践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而设立,具有特色性。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基本上是借鉴和使用一些相对成熟学校的管理模式,部分高校甚至直接照抄其他高校的培养模式,没有加以特色化修改,导致对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指导不足。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社会实践机会少

虽然创新创业在一些高校已经实施,但是大多数高校在这方面的教育仍停留在理论教学上,而没有结合实践去进一步引导。部分高校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作为选修课,这也反映出高校对于学生就业课程的不重视,部分高校教学资源不足,有理论教学能力,却没有实践教学的保障。

(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科技水平落后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学习以及实践过程中,需要有能与时俱进的教育实践平台相辅助,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高校的教育实践平台技术水平落后,信息化程度不足,难以提供足够的教育支撑,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足够锻炼,甚至部分高校的教学仍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部分教师甚至没有创新创业的相关经验,根本无法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也不具备基本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

(四)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资源严重不足

在创新创业方面,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没有任何经验或经历,甚至对相关概念也不了解,这对于学生后期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不应该由部分教师代课。创业导师也需要具备更强的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但对于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来说,仍然满足不了现实要求。一些高校,为了尽快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干脆选择一部分代课教师来承担这个工作,无法保证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质量。

(五)就业指导内容跟不上大数据的步伐

从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实行情况来看,仍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高校的就业指导方案陈旧,虽然教学模式更加信息化,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只是更新了教学手段,而没有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高校的就业指导资源有限,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享受专业的就业指导,仅有少部分学生能够真正接触到教师的专门指导。我国也在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政策上或资金上的支持,但是很少会有具体项目上的引导,未提供准确的就业指导服务。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

创新创业需要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这是学生能够进行创新创业的内在支撑。创新性可以驱使大学生去进行新的探索,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这种创新性人才的出现。但是这种创新性也是需要培养和引导的,通过在课堂相关课程上激发自己的创新性,并积累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结合大学生自身的努力,领悟创新性的精髓,这一品质的产生需要学生周边各方的共同努力,包括学校、家庭以及社会。

(一)利用大数据实现个性化就业指导

大数据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可以利用这一点对每一名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从就业前的不同阶段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一是前期准备阶段。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来掌握学生的就业动向,掌握他们的潜在职业意向,根据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信息推送以及就业前的准备信息。二是市场的供求关系。市场经济模式下,岗位的供需关系日新月异,不断变化,利用大数据,将掌握到的市场信息情况推送给大学生,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概况,并根据自身情况作出调整。三是就业后指导。就业后的大学生心理及情绪会产生波动,学校可以利用大数据收集学生就业后的状况,分析学生发展现状和职业前景等,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措施。

(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第一,要从学校层面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有所重视,在校园社团或学生会的组织下,多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或创新创业竞赛,分小组组建创新团队。第二,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创业资金往往非常紧张,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基金会,或到企业拉赞助,为有创业规划的学生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创新创业,鼓励其组建创业队伍,或在校园中专门设立创新创业园区,为学生提供创业场所,尽最大努力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条件,减轻学生创新创业的压力。

(三)邀请成功企业家进校园演讲

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就开始鼓励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而且选取部分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刚开始各试点高校更多偏向于理论层面的知识教学,没有设立创业实践课程。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引领校外的企业家和导师入驻校园作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领路人,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为学生答疑解惑、传授经验。

(四)修订创新创业课程

高校应该正视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初衷,学生后续的发展是学校的潜在财富。为了学生的后续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帮助学生梳理人生目标和理想,为学生指明就业道路,高校应该尽力完善各项课程,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设立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课程,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为学生创新创业带来灵感。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到工作的氛围,并积极为学生搭建同企业家直接交流对话的机会和平台,通过与企业家的交流,激发创业激情,领悟创业精神。

(五)及时更新就业指导内容

在网络信息化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大数据推送的内容,大部分有心的学生均能够从网上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新的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需求有所改变,目前来看,学生更偏好于利用碎片化时间,不受时间地点约束来获取相关就业指导信息,例如微博、公众号、朋友圈等平台,高校应该及时调整就业指导策略,发展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信息推送,从而代替传统枯燥无味的就业宣讲。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重要的是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为学生就业拓宽道路,为学生以后的人生选择多几种可能,从社会层面看,也能很大程度地减少社会就业压力。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信息化大学生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