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以S 中心为例
2022-12-09翟希钰
□翟希钰
当前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系的不断改革,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也受到了更多关注。绩效考核是评判单位职工工作优劣的基本依据,也是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之一。本文以S中心为例,从单位基本情况、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及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S 中心基本情况
2019年,S中心按照上级编制部门机构管理相关要求,整合了3所市直经办机构,成为正县处级全额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公益服务事业,为独立法人机构。S中心内设科级部门13个,大致分为综合部门和业务部门两大类。目前,S中心在岗人员52人,其中事业单位管理岗21人,专业技术岗25人,工勤岗1人。职工年龄情况:35周岁以下10人,35周岁至45周岁12人(含45周岁),45周岁至55周岁 25人(含55周岁),55周岁以上5人。职工学历结构情况:硕士学历4人,本科学历11人,大专学历14人,高中及以下学历18人。职工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情况:副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2人。
S中心人员特点:一是工作人员年龄偏大。由于近年来才开始对外公开招聘,新进人员较少,因此人员流动性差,单位职工队伍结构相对比较稳定,故也存在创新能力差的问题。单位年龄结构为橄榄型,平均年龄为45岁,人口老龄化对单位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不利,存在后继不足的风险。二是工作人员学历偏低。自公开招聘以来,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故S中心硕士学历人员均为新招聘人员。总体而言,大专及以下学历占68%,大部分职工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因此面对改革的时候适应能力普遍较差。三是专业技术力量充足。S中心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占56%,单位专业技术竞争上岗氛围好,也存在部分职工管理和专业技术兼职的情况。
二、S 中心绩效考核情况
(一)绩效考核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3年以前,S中心无人事考核方案,考核一般根据工作情况、业务情况、考勤情况自行确定。第二阶段是1993年至今,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执行年度考核工作,按年度每年开展一次,按照优秀、称职(合格)、基本称职(基本合格)、不称职(不合格)的结果,确定每年考核情况。取得基本称职及以上结果的,次年正常晋升薪级工资,并将年度考核表按年度填写放入本人档案。
(二)绩效考核指标内容及程序
职工绩效考核一般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山东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鲁人社发[2017]45号)等要求,结合“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年度考核优秀档次人数一般不超过本单位实际参加考核人数的15%。目前,S中心副县级以上领导绩效考核程序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对科级及以下人员采取现场民主测评的方式进行。单位将所有参与考核的职工统一集中,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及不合格人员。投票后由单位人事科统一收齐,指定2名唱票人,一名监票人进行投票汇总。汇总完成后,报S中心领导班子综合评定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在单位进行为期7个工作日的公示,无异议后,报上级部门备案,按照考核等次发放绩效奖金。
(三)绩效考核结果应用
S中心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薪级工资晋升上,取得称职及以上等次的,次年可晋升一级薪级工资;二是绩效工资分配上,取得优秀等次的,领取考核优秀奖,并在年度绩效考核分配上优先取得绩效工资;三是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连续三年及以上取得优秀等次的,在岗位晋升中优先考虑。
三、S 中心绩效考核存在问题
(一)惯性思维导致重视程度不高
绩效考核工作是每年都进行的规定动作,根据历年情况,单位职工普遍认为其就是投个票、打个勾,按部就班进行就可以,无需投入太多精力,考核工作开展多年没有引发矛盾和冲突,维持现状就可以,故让考核成为一场形式主义。
(二)考核流程不透明,职工认可度不高
在职工完成投票后,不能当场公布结果,还需汇总后报领导班子评定,中间流程存在不公开不透明环节,职工对结果的确定存有异议,认可度不高。
(三)考核指标未能充分体现个人岗位特点
S中心岗位绩效考核指标没有针对性,业务科室和综合科室没有设置相对的客观描述内容,考核没有充分体现人员努力和工作的价值。例如,统计人员的统计工作、财务人员的财务工作等。真正优秀的人才不能得到肯定,会挫伤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得过且过的工作风气。
四、绩效考核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单位内部人员思想固化
S中心近年来人员流动性不强,职工老龄化,职工对工作环境和内容容易产生倦怠感觉,产生思想固化行动保守问题。传统考核方式已根深蒂固,干部职工存有“老好人”思想,不愿打破固有模式,不愿意得罪人,每次考核全体人员都能取得合格以上的等次,使得考核成为走过场。
(二)单位考核制度不规范
针对岗位设置没有明确规定,使得职工工作同质化程度高,考核没有针对性。考核过程可能仅凭借最近一段的工作,容易产生“近因效应”和“光环效应”,使得考核结果不客观、不科学。
(三)考核结果的激励作用有局限性
目前,S中心的考核结果大部分用于工资分配,对岗位晋升、职称聘任等运用不大。由于受到优秀名额15%的限制,可能存在“轮流坐庄”的潜规则,因此职工对考核结果都比较忽视,工作比较被动。同时,大部分事业单位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因此在考核结果中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影响,让干部职工感受到考核结果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让他们积极投入到考核中来,用绩效考核带动其他工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五、S 中心绩效考核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一是根据事业单位法人宗旨和职能,制订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工作方案,明确长期发展目标,并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各科室根据职能建立相应的绩效目标。二是科学设置岗位考核目标,各岗位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签订岗位责任书,按照科长考核制确定各科室工作人员的考核情况。三是突出指标设置的公平性和可行性,公平公正是考核的基本原则,考核结果必须客观公正,必须充分发挥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动员工考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指标权重的设置要科学公正,要建立科室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分权占比的指标模式,避免一票定结果。
(二)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让考核程序公开透明
建议建立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开展民主测评后运用信息化手段使结果汇总到后台,通过电脑计算出最后结果,避免出现人工误差。同时,可以为每个人建立一个查询账号,自己登录相应网址即可查询出考核结果,避免出现询问人事部门产生的尴尬情况。
(三)强化奖励机制的作用
进一步强化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一是加大激励范围。对于考核优秀的人员采取召开大会的形式进行表彰,受表彰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科室。让更多人感受到集体荣誉,进一步激励员工的荣誉感,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强化激励的时效性。可以开展月度绩效考核、季度绩效考核,将表彰奖励不断重复运用,从而勉励受到表彰的同志继续努力,也刺激其他职工效仿先进典型。
(四)进一步完善职工的晋升制度
对于事业单位职工而言,对职业影响最大的就是晋升。要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发挥绩效考核的优胜劣汰作用,充分运用考核结果,使优秀员工在岗位晋升、职称聘任中优先考虑,进一步刺激其他职工形成“危机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时效性,形成珍惜岗位、珍惜考核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