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单髁置换术在膝骨性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1

2022-12-08邓桂彬董智晖钟诚凡张琛海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假体胫骨股骨

邓桂彬 董智晖 钟诚凡 张琛海 范 武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创伤与手足显微外科,广东 高州 525200)

我国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类型是内侧间室关节炎,病理改变主要是患肢关节软骨出现剥脱损伤后继发滑膜炎,形成骨赘,诱发关节肿胀、疼痛,严重者可致功能障碍,甚至是肢体残疾,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十分严重[1]。另外,中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新陈代谢更加迟缓,会出现软骨损坏速度大于修复速度的恶性循环,是该病的高发人群,患者大都合并严重程度不一的关节畸形、活动受限、疼痛以及肿痛等症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尤其是终末期患者,采用常规非手术治疗方案往往难于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因此,十分有必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关节手术也日益呈现出了微创化趋势,并以其手术范围小、切口小、疗效可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被广泛关注[2]。单髁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即属于微创关节手术,其治疗机制是通过对关节表面置换技术的应用,弥补半月板、关节软骨等原有受损组织,保留关节韧带等正常组织[3]。UKA较之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治疗费用少且术后恢复快,目前已在国外广泛开展,但国内尚鲜有评估UKA临床疗效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选取149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探讨应用UKA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3 一般资料:纳入2014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9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例为73/72;年龄55-78(62.38±4.27)岁;Ahlback分期为3、4期患者比例为50/99;病程7-51(21.36±5.73)个月;体质量61-85(70.42±2.71)kg。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2;年龄56-79(63.01±5.16)岁;Ahlback分期为3、4期患者比例为1/3;病程7-50(21.09±5.47)个月;体质量60-84(70.33±3.04)kg。2组基线资料对比结果显示出良好均衡性(P>0.05),有可比性。(1)纳入标准:①经X线检查确诊;②符合手术适应证;③伴严重单间室疼痛;④内翻畸形<10°,膝关节活动度≥90°,屈曲挛缩不明显(<5°);⑤单侧发病,仅为内外方向膝关节不稳;⑥前交叉韧带完整,无髌骨脱位或其他病变;⑦初次接受手术治疗,近半年无穿刺治疗史;⑧保守治疗效果差;⑨患者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①伴多关节间室受累;②合并关节感染,合并炎症性关节炎,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凝血功能障碍,合并阿尔茨海默症及精神病;③有关节置换术手术史;④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合并恶性肿瘤;⑤体质量过重;⑥依从性差。

2方法:观察组采用UKA治疗。患者保持仰卧位实施硬膜外麻醉,术前将电动气囊止血带固定在大腿上部。患侧大腿置于支架上,将髋关节屈曲30°左右并略微外展,小腿自然垂下,膝关节屈曲120°左右。于膝关节正中部位做一长度在8cm左右的纵向切口,将关节囊切开,手术入路选择髌骨内侧,不实施内侧组织松解。为确保软组织受到最小创伤且维持适当视野,术者需对关节角度随时调整,以充分在切口内显露操作部位且无须将髌骨翻开。切除内侧增生骨赘、炎性滑膜及半月板,选取规格恰当的间隙测量器,并将胫骨截骨导向器放置好,通过髓内定位法固定胫骨及股骨。对胫骨进行部分截除时要避免对前交叉韧带造成损伤,切除6mm左右胫骨平台即可。然后实施股骨截骨,术中保持力线轻度内翻或与0°持平,试模测试并实现与软组织平衡之后,将假体植入其中。对膝关节间隙的松紧度进行适当调节,膝关节屈曲大致45°在股骨踝间窝使用开口钻实施钻孔操作后进入髓腔,将髓内定位杆置入其中。膝关节屈曲90°,使用股骨钻孔导向器经钻头入导向器孔中,将股骨截骨模板安装好后切除股骨后踝;通过研磨栓磨钻进行胫骨截骨模块安装,膝关节屈曲大致20°进行伸直间隙测定,对研磨股骨深度加以确认,对研磨栓进行调节后进行2次研磨,搁置测厚器、胫骨模板以及股骨试模,保证屈膝20°及90°关节间隙能够保持一致,且屈伸过程中不会出现对半月板衬垫撞击的情况;进行半月板、股骨及胫骨试模安装,膝关节屈伸运行稳定、张力平衡、假体无撞击、力线良好方可,加以冲洗,并使用骨水泥予以固定,引流管常规放置。对照组采用TKA治疗。患者保持仰卧位实施硬膜外麻醉,术前将电动气囊止血带固定在大腿上部,手术入路及切口方式同观察组,将增生半月板、骨赘彻底清除后,将脂肪垫垫在前交叉韧带处,通过髓内定位法固定胫骨及股骨,截除远端股骨时保持6°左右外翻角,误差维持在2°以内,切除10-12mm胫骨,并维持5°后倾,对后侧关节囊及内侧挛缩软组织进行松解。试模测试并实现与软组织平衡之后,将假体植入其中,伸直膝关节对关节腔及切口进行清洗,清除碎屑,对骨水泥进行调节,将骨水泥抹在胫骨平台上,进行试模衬垫、胫骨平台假肢安装,伸直关节,清除挤压出来的骨水泥,骨水泥硬化后去除试模,将活动平台衬垫安装好并复位髌骨,止血清洗后行引流管搁置。所有患者术后予以抗凝、镇痛、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切皮前皆予以20mg/kg氨甲环酸静脉输注,切口关闭时予以1g氨甲环酸腔内注射。待患者麻醉清醒之后将其患肢抬高,并进行踝关节背伸以及跖屈功能锻炼,术后次日结合具体恢复情况进行下地负重行走训练,术后4周进行无辅助负重行走训练。

3 观察指标:(1)记录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等手术相关指标并比较;(2)测量2组术前及术后膝关节生理性外翻角、胫骨角、膝关节活动度并比较,其中膝关节生理性外翻角、胫骨角通过X线片进行评估:分别在术前及术后对双下肢全长负重位进行拍摄,对膝关节力线进行评估,再借助Canvas 12.0软件对膝关节生理性外翻角、胫骨角进行测量;(3)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VAS评分,分数愈低表示疼痛愈轻;(4)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HSS评分,分数愈高表示下关节功能愈佳;(5)比较2组术后恢复指标、术前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其中术后恢复指标包括术后下地时间、术后膝关节屈曲达90°所需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通过SF-12量表进行评估,分值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越好;(6)统计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假体松动、半月板衬套脱位、深静脉血栓、关节感染,计算各组发生率并比较。其中假体松动的判断标准如下:对膝关节正侧位予以X线片拍摄,如果假体周围存在宽度2mm以下的透亮线属于生理性透亮线范畴,如果透亮线宽度超过了2mm,则可判定为病理性透亮线,表明存在假体松动现象[4]。

4 统计学分析:数据信息通过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与正态分布相符的变量采用(s)描述,组间比较行t检验;与正态分布不符的变量以中位数描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分类变量通过百分比(%)和例数(n,%)描述,组间比较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1 2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组别例数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住院费用(万元)观察组4 176.32±23.41 66.48±10.17 2.98±0.17对照组145 285.84±31.79 86.33±13.02 4.24±0.26 t - 6.831 3.021 9.620 P - 0.000 0.003 0.000

5.2 2组膝关节VAS评分、HSS评分对比:2组术前膝关节HSS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6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2组膝关节VAS评分、HSS评分对比(s,分)

表2 2组膝关节VAS评分、HS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HSS评分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观察组 4 7.31±1.24 2.37±0.25 1.25±0.11 54.71±10.52 82.08±5.37对照组 145 7.28±1.16 2.46±0.28 1.28±0.13 55.08±11.46 81.46±5.85 t - 0.051 0.636 0.457 0.064 0.210 P - 0.959 0.526 0.649 0.949 0.834

5.3 2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观察组术前膝关节生理性外翻角、胫骨角、膝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分别为186.13°±4.01°、182.53°±2.92°、95.25°±4.63°,对照组术前膝关节生理性外翻角、胫骨角、膝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分别为185.84°±3.69°、182.17°±2.73°、96.17°±5.14°,2组上述术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5,P=0.877;t=0.260,P=0.795;t=0.354,P=0.724);观察组术后膝关节生理性外翻角、胫骨角、膝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分别为171.26°±2.08°、181.54°±1.28°、107.52°±3.39°,对照组术后膝关节生理性外翻角、胫骨角、膝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分别为178.02°±2.84°、176.35°±1.36°、102.58°±3.43°,观察组术后膝关节生理性外翻角较对照组更小,而胫骨角、膝关节活动度均较对照组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20,P=0.000;t=7.989,P=0.000;t=2.843,P=0.005)。

5.4 2组术后恢复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术后下地时间、膝关节屈曲达90°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8.26±5.73)小时、(23.08±2.42)小时、(9.61±2.65)天,对照组术后下地时间、膝关节屈曲达90°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8.57±6.01)小时、(23.25±2.36)小时、(10.03±1.82)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2,P=0.919;t=0.142,P=0.887;t=0.450,P=0.653)。观察组术前SF-12生理及心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分别为(31.21±5.26)分、(51.27±6.84)分,对照组术前SF-12生理及心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分别为(30.89±5.73)分、(50.94±7.01)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0,P=0.912;t=0.093,P=0.926);观察组术后SF-12生理及心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分别为(47.21±3.58)分、(59.35±5.68)分,对照组术后SF-12生理及心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分别为(42.06±4.12)分、(53.42±5.24)分,观察组术后SF-12生理及心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2,P=0.015;t=2.229,P=0.027)。

5.5 2组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术后发生假体松动、半月板衬套脱位、深静脉血栓、关节感染等并发症的比例分别为0.00%(0/4)、0.00%(0/4)、0.00%(0/4)、0.00%(0/4),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00%,对照组术后发生假体松动、半月板衬套脱位、深静脉血栓、关节感染等并发症的比例分别为2.07%(3/145)、0.69%(1/145)、0.00%(0/145)、1.38%(2/145),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1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膝关节是由内、外侧间室及髌股间室共同组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大都是其中之一的间室严重受累,另外2个无明显受累或不受累[5]。临床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通过胫骨高位截骨术(HTO)、TKA,但HTO手术适应证异常严苛,仅能矫正下肢力线,无法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TKA虽疗效显著,但创伤较大,尤其是对于单间室病患,TKA可能会损伤其正常的关节间室、髌上囊以及伸膝装置,不利于术后恢复,且对于仅累及单侧间室患者而言,还可能会对对侧间室造成严重程度不一的损伤[6]。因此,探索更加安全、优质、创伤小的手术方式是目前需迫切解决的焦点问题。因膝骨性关节炎大都属于单间室病变,因此,临床治疗重点逐渐向UKA转移,临床早期应用UKA的失败率较高,原因在于受到操作技术、假体材料的影响,致使手术整体治疗效果差强人意,且术后存在着较高的翻修率,因此颇受质疑。但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UKA禁忌证、适应证越来越严谨,已不再受体质量、年龄等因素的限制,术后翻修率大为降低,假体生存率也有所提高,被愈加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膝关节生理性外翻角较对照组更小,而胫骨角、膝关节活动度均较对照组更大(P<0.05);观察组术后生理及心理质量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提示UKA创伤更小,并且因截除的骨组织相对更少,以及对前后交叉韧带的充分保留,正常的膝关节生物力学得以最大限度维持,有助于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提升。另外,UKA不会损伤正常间室,保留了其原有功能和结构,进一步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并减少了其医疗费用[8]。2组术后膝关节VAS评分、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下地时间、膝关节屈曲达90°所需时间、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UKA对术后疼痛的缓解效果与TKA相当,且均能够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有效恢复,UKA手术有助于降低手术创伤程度,对患者机体康复时间的缩短有更大帮助,减少其住院康复时间。这是由于UKA仅针对病变区域进行手术操作,手术范围大为减小,手术创伤也会随之降低。同时,UKA不用将股四头肌剖开,并且无需进行内侧副韧带松解及髋骨脱位等操作,髌上囊得以保留,不仅有助于使手术创伤减少,且能够将股四头肌功能保留,为患者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提供保障[9]。另外,有研究指出,UKA只需将病变间室显露出来就能够实施手术操作,通常8cm的手术切口便可将术野清晰显露出来,因此,术后切口疼痛程度轻、局部反应小,并且单纯显露单侧间隙会导致力线重建难度有所增加,但借助精准截骨、有限内侧松解并选取厚度恰当假体,仍可获取理想效果[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组术后假体松动、半月板衬套脱位、深静脉血栓、关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无论是TKA还是UKA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此同时,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在于掌握娴熟的手术技术、技巧要求等,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对手术适应证加以严格把控;(2)术中切口长度在8cm左右,能将病变间室充分显露即可,无需将股四头肌切断及翻开髌骨,以最大程度降低手术创伤;(3)确保假体准确放置,规避放置过程中造成的韧带损伤,尽可能增加半月板与股骨髁假体之间的接触面积;(4)对韧带组织加以充分保护,规避股骨开髓;(5)切除骨赘后对内外组织松弛加以轻微调整即可,避免大范围松解;(6)矫正后关节的松紧度不宜过紧,保持较为松弛的状态为宜[11]。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UKA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理想,且创伤小、费用少、并发症少,患者大部分膝关节正常结构均可保留,有助于其早期更快恢复及提升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假体胫骨股骨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四肢骨肉瘤保肢术后假体断裂个性化翻修 10例报告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