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式”职业教育援疆实践模式的研究
——以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为例
2022-12-07储开峰陈培中
储开峰 陈培中
(1.伊犁丝路职业学院,新疆 伊宁 835099; 2.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3.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新疆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1]第八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把智力援疆作为工作重点,拓展“组团式”援疆领域,提高干部人才选派工作质量。由江苏省多所院校教师组建的伊犁丝路职业学院援疆团队(以下简称“丝路援疆团队”)以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任务,注重树立团队集体目标意识和个人理想目标意识,加强团队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组团式”效应,通过开展标准制度建设、专业建设、协调创新、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关心关爱活动、文化交流活动等具体援建任务,构建了目标引领、任务驱动、重在实效的“组团式”职业教育援疆实践模式。
1 “组团式”职业教育援疆的现实意义
1.1 以促进民族团结为中心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组团式”职业教育援疆要以民族团结为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共同体意识工作,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族团结工作要成为品牌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政治工程,必须结合受援地的需求,发挥团队潜能,真心实意地奉献。
丝路援疆团队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教育欠缺的学生,开展了牵手关爱“石榴籽行动”活动。丝路援疆团队制订了《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援疆团队牵手关爱“石榴籽行动”工作实施方案》,推行了“三进两联一交友”工作法。丝路援疆团队通过与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上进行深入交流,开展“四帮”(帮思想、帮学习、帮生活、帮解惑)、“四导”(成长成才引导、交友指导、帮扶引导和心理疏导)、“六心”(了解学生要细心、思想教育要耐心、心理疏导要贴心、成才引导要热心、平时相处要交心、帮困解难要有爱心) 工作。将牵手关爱“石榴籽行动”和学院技能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将“石榴籽行动”与思想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将见物、见人与见思想结合起来;将联系学生、联系家长与关爱结合起来;将交往交流与融情聚力结合起来;将结对交友走访与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五个认同”,为推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凝心聚力。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帮助、开阔视野,团队积极联络援疆学校,开展“手拉手”民族团结进步友好班级结对活动,以促进民族团结;组织援疆院校专业对口班级与受援学校班级开展“手拉手”民族团结进步友好班级结对;组织两地学生共同举办特色主题班会、特色团日活动、专业学习交流、两地文化交流、特色班级精神传承等活动。结对活动不仅能让同学们了解对方的专业特点,也能让他们对两地的风俗文化、人文历史、特色饮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促进两地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往来。例如,丝路援疆团队将 “周恩来”班级、“杨根思”班级、“常州三杰”班级等具有丰富精神内涵且各方面表现优秀的江苏班级与丝路学院的班级结对,携手成长。这种班级结对活动不仅丰富了丝路学院班级的建设内涵,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举措。
1.2 运用专业特长描绘、共筑、根植文化润疆
文化润疆是促进民族团结、铸牢共同体意识的长远之策和固本之举。在新时代文化润疆的实践中,需要对这一工作予以高度重视,要用心讲好新疆故事,积极记录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开拓进取和团结奋斗的动人事迹,并真实呈现新疆社会繁荣稳定和各民族安居乐业的祥和图景与美好幸福生活[2]。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丝路援疆团队成员运用专业特长描绘文化润疆,实施云端课堂共筑文化润疆,联合赠送物资根植文化润疆。
首先,丝路援疆团队成员发挥专业特长,通过历史英雄人物、党的精神谱系相关艺术作品的创造和展览,加深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认同,以新疆风景、胡杨精神、历史人物、民俗风情等为题材创作油画作品,并结合新疆当地人土风情、特色文化创作旅游产品和文化作品,开展集中展览活动。其次,丝路援疆团队在苏伊两地学校开设艺术交流“云端课堂”,交流不同民族的舞蹈艺术,用身体感受文化差异的美妙;在苏伊两地学校云端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观摩活动,通过线上上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引导两校教师积极投身于同一课堂的教学改革中。最后,丝路援疆团队向丝路学院410个班级赠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地图悬挂在每一个班级教室的墙上,让同学们了解到我国的海陆疆域,增强同学们的版图意识和维护国家版图完整的决心;在丝路学院南大门内的“援疆林”亲手种下自己捐赠的杏树、紫叶稠李、樟子松等56棵不同品种的树木,以此提升学院的校园文化和环境。小小的“援疆林”不仅让教育援疆理念伴随着小树苗的茁壮成长,牢牢地扎根在这片热土上,而且也将援疆教师们至善至真的援疆情永远地留存了下来。
1.3 加强团队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组团式”效应
文中所说的“组团式”援疆是指从江苏省内多个城市委派部分教师到伊犁丝路职业学院开展援疆工作。在全省多所职业院校内挑选支教教师,可以选到专业更对口、年龄适合的优秀教师组建高水平的支教队伍。全省不同地区职业院校的教师走到一起援疆,有助于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也给省内职业院校创造了交流的机会,促进了省内职业教育更好地发展。“组团式”职业教育帮扶能实现帮扶双方的共生共赢、互惠互利,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差异互补机制”[3]。由于援疆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学校的不同岗位,部分成员对新环境不适应,时常会出现情绪、心理、身体等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好状态,将会直接影响援疆工作的开展,甚至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要从统一思想、目标设定、目标管理、心理辅导、人文关怀等方面加强团队建设,让团队成员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工作状态。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团队的努力才是乘法。要想充分发挥好“组团式”援疆的效果,必须加强团队建设与管理。首先,制订规则是管理好团队的重要途径。明确团队中每位成员的职责,让其各司其职,在安定团结的环境中努力工作,以达到预设目标。丝路援疆团队成立了团队自管会,建立了团队管理制度,包括援疆人员组织架构及职责、学习例会制度、请假制度、日常考核、自管会委员会议议事制度等10项内容,统筹协调援疆工作,为援疆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教学教研等提供了后勤保障。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建设好团队的重要路径。团队定期开展学习、体育、人文、娱乐等集体活动,凝心聚力,提升团队的整体思想水平。丝路援疆团队每月组织召开援疆团队全体会议和集中学习活动,定期开展外出参观学习教育活动,开展集体过生日、过节日等活动,组织开展体育比赛,增进了援疆教师与受援教师之间的感情,为援助工作打下了感情基础。
1.4 树立团队集体目标意识和个人理想目标意识
团队目标和个人理想是相互成就的,团队总体目标的完成可以促进援疆教师个人理想目标的实现,即团队目标成就个人理想,个人理想成就团队目标。例如,在“组团式”援疆团队的招募下,丝路学院援疆教师周春锦第二次踏上支教征程,完成了她支教边疆的人生规划目标,完美实现了“我和新疆”有个约定的承诺;援疆教师张睫在“石榴籽行动”中对学生倾情付出,收获了“学生心中最美教师”的称号;援疆教师姚金根在落实“10+N”任务清单的过程中,创作以新疆为主题的油画作品三十余幅,举办了两期“一支画笔走丝路,五色颜彩绘梦想”云画展,并且成功举办“姚金根作品展”暨油画风景艺术援疆个人作品展览,援疆的时光成了他人生艺术成就的高光时刻。此外,为提升受援学校的专业团队建设水平,伊犁丝路职业学院成立了7个混编的专业团队,每个团队都有几名援疆教师在内,教师相互协作快速提升了7个专业团队的水平,带动了全校教师的发展。
2 “组团式”职业教育援疆实践模式的路径
援疆工作要想扎实推进,必须设定行动目标和具体任务。丝路援疆团队根据自治区“组团式”援疆指导意见要求,通过走访院系、开展学情调研等形式,加强了对受援学校的调研,设定了六项工程任务。这些任务聚焦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师资队伍、学生竞赛等办学核心问题,有效推动了伊犁州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丝路援疆团队亟须组织制订团队三年工作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个人“10+N”工作清单,并以实施六项工程为抓手,推动援疆工作落地见效。
2.1 聚焦规范教学,推动标准制度建设
首先,丝路援疆团队需要组织召开标准制定讲座和专项工作推进会,统一学校班级编码、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等材料,完成全校58个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720门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并形成指导性文件。其次,丝路援疆团队需要制订和完善《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56个与教学相关的管理规定,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最后,丝路援疆团队要推动学院智慧校园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为数字化教学和行政管理等提供信息技术支持,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和水平。丝路援疆团队需要引进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搭建优质高效的新型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解决教学管理系统功能缺失、安全性和稳定性低、升级费用高昂等问题,实现教学信息资源共享及信息互动,促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2.2 聚焦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要指导专业开发。丝路援疆团队要围绕学院“大、强、精、优、特”的专业规划,进一步优化学校专业布局,加强新专业的开发,拓展学校“3+2”办学,指导新专业的专业论证报告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撰写。其次要深化产教合作内涵。丝路援疆团队要走访调研专业对口企业,落实产学研、订单班和顶岗实习等校企合作项目,组织开展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培训班,与伊宁县纺织工业园、克拉玛依乌尔禾区、南京熊猫电子等优质企业对接,落实学生实习和就业岗位。再次要指导专业内涵建设。伊犁丝路职业学院有两个专业已经获批自治区品牌专业。丝路援疆团队已指导其申获自治区教育能力提升工程项目8个,获批资金3 000余万元。最后要增强专业影响力。伊宁卫校已经成为首批自治区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丝路援疆团队可以联合区域内的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牵头组建“两霍两伊”职教发展联盟,推动学校成为全国现代生活服务业产教融合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2.3 聚焦协同创新,打造特色亮点
第一,搭建教师教学大赛平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经过丝路援疆团队的帮助与指导,新疆参赛教师在自治区以及全国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实现零的突破,在全国技工类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第二,指导学生技能大赛,彰显人才培养质量。在职业技能大赛、全国乡村振兴技能大赛、全国旅游院校技能大赛、自治州导游大赛等赛项中,新疆代表队的成绩均实现了历史新突破。第三,构建双创教育体系,强化创新能力培养。丝路援疆团队筹建援疆团队创新创业中心,成立“摄影工作室”和“印刷工作室”等,打造师生创新创业平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围绕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新疆选拔赛、自治区“中国亚欧商博会”网络直播大赛等,组建参赛队伍,培育参赛项目,顺利进入自治区复赛,成为全疆参赛项目最多的院校,并获得国赛奖项。
2.4 聚焦能力提升,做好“传帮带”工作
第一,实施青蓝结对,点对点帮带。让援疆教师与学校教师进行结对,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签订青蓝工程帮带协议,落实“一周一听课、一周一点评、一月一总结”,开展多形式 “一对一”“一对多”帮扶。第二,组建混编团队,强化团队效应。首批团队成员组建机电专业、汽车专业和教学管理三个混编团队,第二批组建教学管理、机电专业、汽车专业、烹饪专业、信息技术专业、康养专业、思政等七个团队。团队由援疆干部人才领衔,支教教师、受援教师共同组成,不断强化“传帮带”效应。第三,加强师资培训。首先集中后方专家资源组织线上师资培训,辐射伊犁州职业院校近千名教师;其次可先后组织教师赴南京大学进行双创能力专项培训;最后可邀请援疆院校的专家来校开展教育教学专题讲座。第四,“团队”开设示范课堂。要求每一位援疆专业教师都开设示范课,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法、五步教学法(讲、演、练、品、评)、项目教学法等方式进行示范课的教学。通过“团队”示范课,既传授了最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又充分展现了“团队”专业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江苏职教的整体水平。
2.5 聚焦拓展援疆资源,实行校系结对帮扶机制
第一,牵线搭桥、开展帮扶。在江苏省教育厅的协调下,江苏7所优质高职院校通过“一校包一系”模式,对学校进行集体联合帮扶,与江苏13所院校签订结对帮扶协议。第二,引入资源、加强平台建设。利用援疆院校资源,在学校成立陈莉大语文工作室、大国工匠顾秋亮大师工作室、周乐山汽车大师工作室等5个名师工作室丝路职业学院分站,捐建医学机能系统实训室、机电产品装调实训室,拓展教师的成长平台。第三,打造特色项目、加强交流。首先,结对院校的线上课程资源相互免费开放,组织线上“云党建”、同课异构等学习交流方式。其次,通过柔性引才,从援疆单位引进优秀教师,充实学校教师队伍。再次,与江苏院校联合开展“3+2”中高职衔接项目,与南京金陵高职校合作开展宝马售后英才项目(BEST项目),选派学生赴江苏参加项目集训。最后,组织参加教学能力大赛、技能大赛的教师赴江苏集训,组织年度优秀教师到江苏对口学校跟岗学习。
3 结语
“组团式”职业教育援疆实践模式得到了伊犁州领导的批示表扬和援伊前指的通报褒奖,也得到了全校教职员工的认可。中央有关部委、自治区组织部、教育厅先后来学校调研援疆工作,团队多项工作作为“组团式” 援疆典型案例向全州推广,援疆工作中形成的丰富经验和涌现的先进典型对职业院校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