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精神的发展逻辑与内涵
2022-12-07侯衍社吕明洋
侯衍社 吕明洋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觉醒,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1]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坚如磐石的信心、敢为人先的胆识、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毅力、昂扬向上的姿态,在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在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孕育形成的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人民期望相契合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根基,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坚实的现实基础,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精神气质、精神面貌、精神境界。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改革开放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集中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不仅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也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精神品格。新时代我们既要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弘扬改革开放精神,让其在新征程上熠熠生辉,又要在改革开放精神引领下继续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以改天换地的变革力量不断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
一、改革开放精神的形成过程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短短数千字却掀起了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这场讨论超越了一般哲学问题的争论,打破了教条主义与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极大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为历史转折准备了思想条件。这一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正是这个勇敢而伟大的壮举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敢为人先的鲜活实践经验。邓小平强调:“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2]面对“社会主义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和“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实现小康、迈向现代化”的时代呼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铿锵有力的回应和解答,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了“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3]的严峻形势,以卓绝的胆识与非凡的魄力全面拨乱反正,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踏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伟大实践孕育和铸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激励和引领伟大实践,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凭借勤劳、智慧、勇气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改革开放一次又一次突破禁区、冲破禁锢、打破常规、革故鼎新,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国企改革深入推进,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共建“一带一路”,等等。改革开放,一方面带来的是制度创新、体制改革、经济增长、财富积累、综合国力增强;另一方面则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塑造和拓展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4]改革开放精神正是在中国共产党以明确的方向目标、鲜明的价值取向、科学的方法路径、开阔的胸怀视野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历程中逐渐结出的弥足珍贵的精神果实。也正是在改革开放精神的激励下,中国人民的自豪感、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被充分激发出来,主体性、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勇于突破、善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能力显著增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由此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改革开放精神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其蕴含着生成性的品格和特质,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崭新、深刻、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国共产党战胜艰难险阻、取得伟大胜利的独特精神密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改革开放精神的丰富内涵
改革开放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人民的高尚品格、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
(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开拓创新”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作出了“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5]的科学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拓创新,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领导风范,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6]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既没有先例可循,又没有经验可学,只能在实践中一步一步摸索前进。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胆量、“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九死亦无悔”的豪情、“敢为天下先”的壮志,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勇敢地改、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用双手书写了一部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实践证明,敢想、敢试、敢闯、敢干是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经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构成了特区精神的生动内涵,也彰显了拓荒牛精神的精髓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7]从一定意义上讲,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一部理论创新史,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体系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一部实践创新史,建立蛇口工业区、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城市、开发开放浦东、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系列举措将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这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和宝贵经验,也是改革开放精神的真实而生动写照。
(二)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知行合一”务实精神和“躬行践履”实干精神的国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脚踏实地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深圳等经济特区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8]深圳不仅锻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与不断攀升的“深圳高度”,同时也正阔步迈向“深圳质量”,努力营造“深圳温度”;以“小而美”著称的珠海加快向“强而美”转型,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汕头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姿态积极建设“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凭海临风的厦门爱拼敢赢,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中国的海南、亚洲的博鳌、世界的三亚”已成为海南“把门越开越大”的开放名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干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事不避难、迎难而上的拼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不断开创新局面、开辟新天地,创造了令人无比自豪和骄傲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需要我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传承弘扬务实精神、实干精神与老黄牛精神,以“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冲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恒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闯劲,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推动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三)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奋斗精神
中国自古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人民意愿与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并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改革开放是新的伟大革命,也是新的伟大奋斗。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无数拼搏者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奋斗史。党的十三大对中华民族百年图强的宏伟目标作出规划,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出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发出了体现实践发展新要求的最强音。2019年8月,党中央作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决策。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深圳,担负起更高的国家使命,将在重要领域与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标志性成果,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中华民族发展前景是光明广阔的,而道路是崎岖坎坷的。回首改革开放的风雨历程,我们曾面对双轨制下“价格闯关”的风浪、国企改革企业重组的“下岗潮”、非典和新冠疫情的肆虐、汶川地震的考验、简政放权的阻力、经济转型的艰难,但我们没有被压垮和击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风景这边独好”的新天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9]改革关头勇者胜,这正是考验我们能力、磨练我们意志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之路荆棘丛生、泥泞曲折,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秉承奋斗精神与进取精神,闯关夺隘、劈波斩浪,蹄疾步稳推动伟大事业浩荡前行,同舟共济驶向伟大梦想光辉彼岸。
(四)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伙伴精神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10]中国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11]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下,中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和拥抱世界,同时也赢得了世界的信任和尊重。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积极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实践,彰显了中国为世界谋大同的大国担当及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内蕴的互惠精神、共享精神、伙伴精神。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秉持与世界各国深化合作、互利共赢的诚意和善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不仅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根本遵循,也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改革开放精神的庚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12]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阔步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四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改革开放之路是一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扬改革开放精神的原创版。改革开放精神孕育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落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由一个个精神符号升华而成、由一面面精神旗帜汇聚而成,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跨高山险峰、越急流险滩、穿惊涛骇浪的磅礴力量。在改革开放精神的激励和引领下,中国发生了“史诗般的进步”。
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14]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改革开放再出发,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构筑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持守精神自我的必然要求,弘扬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提升精神自我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长河的一条重要支流,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和高度升华,对于提振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汇聚新时代中国力量的精神源泉、构筑新时代中国道路的精神支撑、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精神的实践意蕴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九个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干出新时代中国奇迹、跑出新时代中国风采。
一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唯有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才能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唯有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支持人民群众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唯有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才能回答好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世界之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四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唯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长期坚持,决不动摇,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占据时代制高点。五是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唯有扭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才能持续推动中国发展进步。六是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唯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全面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才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物质基础。七是坚持扩大开放。唯有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将对外开放向更高标准、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推进,才能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继续赢得发展主动权。八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唯有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敢于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更加有力,才能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九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唯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才能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