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深圳书法的使命担当
——以深圳书法活动与创作实践为例

2022-12-07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2年3期
关键词:深圳书法创作

李 静

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其在社会实用与日常书写中孕育艺术创造,在道法自然与人文涵养中提升精神气格,在历史传承与时代变革中推陈出新。中国书法是人与书、技与道的复合体,如清人刘熙载所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1]这也正是书法的迷人之处。书法如今基本上不再具有原来的社会实用性,书写记录功能已被电子产品所替代,书法作品也由原来书斋走进现代展厅,视觉至上让书法由文化复合体越来越趋向单一形式美,吸引眼球的炫技几乎成为书法的全部。由此也引出了诸多问题,让人深思。

传统书法走进现代社会要面临自身的转化,这也是书法创作与研究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否则就有被现实边缘化的危机。深圳的现代性给人们的冲击比其他城市更为强烈,因而深圳书法的文化焦虑也更为深刻。本文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进行思考,通过抓住先行示范背景下深圳书法的发展机遇,与深圳城市同频共振,主动作为,探索传统书法走进当代的一些核心问题,这是深圳书法文化自觉的使命担当,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

一、深圳书法以强烈使命感,在与城市同频共振中主动作为

深圳书法的发展一直与城市共成长,与时代共进步。新时代为深圳文化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更是深圳书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2]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心系民族复兴伟业,坚守人民立场,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广大艺术家要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我们指明了文艺的发展方向、根本遵循与使命担当。《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赋予了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崇高使命。目前,深圳正进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要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城市文明,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深圳书法当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以更大的文化自觉,乘势而上,勇于担当,有所作为,在主动服务中找准社会位置,体现社会价值,更要以此为契机实现自我创新性发展。深圳书法要在城市文化建设中主动作为,实现与社会生活实践深入互动,充分发挥书法的文化作用与社会作用,在社会实践中促进书法创作与时俱进。

以书法为先导,增强城市人文关怀。深圳作为中国目前最年轻的超大型城市,在经济、科技以及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知道,深圳城市发展历史短,加上移民文化特点,缺少传统历史文化积淀。而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书法艺术一直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庞大的实践群体,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以文润心。例如:为了增添春节文化氛围,举办“春联书法展”活动,这是文学和书法的共生与融合,有力地传播了传统文化与时代新风,充盈精神,感受年味;“弘道养正——国学经典书法作品展”,在品诵经典的同时也提供给观者文质兼美的艺术享受,对广大市民传统文化艺术修养提升以及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这些活动,让我们在细赏艺术作品笔墨韵味的同时,更能感受中华文化的精深博大。

书法家徐本一指出:“客观上正是这些看似个体本位的努力与劳作,使得向现代化转型的城市多了软性的活力。人的文化气息吹动城市硬性的物质景观,故有了连续过去与将来的事件。而这些事件当中必有美妙可以成为后来的故事,也就是城市历史的篇章。”[3]这正是深圳书法活动与书法家创作的价值所在,给城市以文化温度。

以书法为载体,传扬深圳城市精神。深圳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创造了世人瞩目的“深圳速度”,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深圳观念”,形成了“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深圳精神。“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书法作品展”,就是以书法的笔墨和内容讴歌特区40年来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和日新月异的时代风貌,讲述精彩的“深圳特区故事”,传扬深圳城市精神。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这座现代之城的独特气质与人文精神。当富于传统意味的书法艺术恰逢最具创新精神的深圳经济特区,书法本体的古典性与现代性在这一历史时空里交叠衍变,书法精神与城市气质在这一历史时空里交融共生。这种独特的精神气质与城市烙印也必然会在书法家和书法作品中有所折射,也反映着作者与深圳城市的亲密关系。我们之所以看重这种城市精神气质,就是因为他是从这座城市的烟火气里长出来的,深深影响着我们的人生态度与生活观念,始终让我们积极进取,踔厉奋发。因此,书法中要主动表达、记录、传扬我们的这种城市品格与时代精神,不断开拓作品新境界,在丰富的笔墨意蕴中尽显深圳气质与深圳风度。

以书法为纽带,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交流。充分发挥深圳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探寻文化艺术先行示范特色。积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书法的繁荣发展,力争做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一是发挥深圳引领作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主动开展交流活动,目前正在谋划“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书法邀请展”落地深圳;二是资源成果共享,互为联动,在深圳及其他城市开展相关的平行活动或巡展活动;三是加强与香港、澳门的合作交流,深圳与香港、澳门地缘相近,文脉相连,文化互补。2021年举办的“红心向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深圳、香港、澳门楷书作品联展”,把爱党之情、爱国之情和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情倾注笔端、投注纸上。可以说,这次展览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专业性与广泛性为一体,进一步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社会认同。

以书法为媒介,讲好中国故事。通过深圳对外文化交流这个重要窗口,让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魅力,讲好中国故事,将提升深圳文化艺术国际形象和影响力,体现深圳国际化城市的文化责任与担当。目前,在深圳举办的“东方杯”外国人汉字书法大赛至今已举办过五届,是一次在不同语境下共同书写汉字书法的活动,也是一次和平与友谊的文化交流。这项活动以汉字为载体,以书法为形式,以大赛为平台,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二、深圳书法以更大艺术原创力,在精品创作中提炼“当代表达”

深圳书法没有地域之别,没有门派之见,没有碑帖之争,为创作营造了良好的书坛环境和文化氛围,也为传统书法走进当代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和更大艺术原创力。

(一)深圳书法艺术原创力特质与创作“当代表达”构想

1984年7月,深圳市书法学会成立,1988年11月正式更名为深圳市书法家协会。目前,协会有个人会员近千名,国家级会员一百多名,省级会员近四百名。协会设有十一个委员会,还有各区书协、高校、培训机构及各类民间书法团体等,共同构成了深圳书法创作与研究的重要力量。深圳书法作者在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妇女书法篆刻展以及各单项书体展等国家级展览和比赛中屡有获奖入展,展现了深圳书法作者与时俱进的精神气象与创作实力。

移民活力和青春飞扬的年轻朝气是深圳书法原创力的基因。深圳书坛因年轻作者的不断加入而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深圳市书法家协会2021年举办的 “创意与传承——深圳书坛新人新作书法作品展”上,据初步统计,参展的120位作者,平均年龄34.8岁,30岁以下作者有50多人。他们关注当代书法发展的动态走向和核心元素,思想活跃、富有朝气、个性鲜明、善于学习,以青春朝气不断唤醒大家的初心。可以说,一批青年书家的悄然崛起,已成为深圳书法发展的主流力量,让深圳书法创作始终充满生命力。再者就是来自移民文化的多元性格,深圳作为移民之城,必然带来文化上的多样性、丰富性与包容性。这为书法创作深层次的互动交融提供了独特条件,每位作者都自然地得益于移民原生文化和特区本土文化的双重哺育。无论是从事创作的艺术家们,还是观众群体,这种多元文化特质让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能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激发创作上的最大可能和充足的艺术原创力。

“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以其独有的魅力让书法家立足改革开放窗口城市这片热土上,亲近城市生活,融入城市精神。以实践革新表现传统书法的当代姿态与艺术张力,并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的文化力量,为当代书法发展贡献深圳原创力,以作品创作聚焦“当代表达”将是深圳书法发展的自觉选择,更是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

(二)深圳书法创作“当代表达”的践行路径

在注重个人专业文化素养的基础上,自觉关注时代与生活,坚持人民性、思想性与专业性,融入创作主体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这些当代性元素经过艺术提炼转化至作品创作。

1.创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对书法界而言,寻绎人民性、时代性、专业性的内在关联和内容建设,将是当代书法创作发展的重要问题和研究方向。”[4]这为我们指出了传统书法走进当代的切入点。“深圳书法篆刻年度展”已连续举办九届,作者涵盖老、中、青,旨在展示创作成果、交流经验。既展现本土作者的艺术风采,又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进一步传递城市文化精神,已形成深圳书法的品牌效应。这一活动始终立足公共展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践行“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深圳观念。为市民提供丰富而高雅的艺术审美体验,分享书法艺术成果,进行专业审美引领,让每个市民感受到文化就在身边,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让广大书法家能自觉关注理解普通大众的群体精神和美学要求,并在创作中加以更好地呈现,从而真正实现与市民交流互动。可以说,这一过程本身就体现了书法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2.创作思想紧扣时代主旋律。“文艺为时代服务,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如此。秉承家国情怀,需要把自己的‘私’和国家的‘公’时刻紧密联系在一起,唯有真正做到我书我心,才能做到我书时代。”[5]这指出了创作主题思想表达与时代主旋律的紧密联系。为推动深圳书法的主题创作,“创意与传承”系列书法展是一个常设性主题书法展览品牌,几年来,先后举办了“创意与传承”系列书法展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书法作品邀请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圳书法作品展等,积极发挥思想引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举办了“从老区到特区深圳书法展”,组织艺术家赴红色革命旧址遵义、延安、嘉兴等地进行采风创作,依据相关历史事件提炼创作文本,就地铺纸挥毫现场创作,在创作中感悟历史瞬间。这既是主题创作之行,更是革命精神洗礼之旅。通过主题创作引导广大作者紧跟时代,弘扬主旋律,表达自己的人文情怀与家国情怀,提升了作品的思想境界,也彰显书法与时俱进、走进当代的特征。

3.创作文本贴近现实。从书法创作实际看,文本内容缺乏当代性是目前存在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文本内容的当代性,可以说是影响书法走进当代诸多表现要素中,如作品形式、媒介材质、技术手法以及情感表达、笔墨意象等方面中最直观、最具象的元素。文本内容对书法作品的欣赏指向性具有重要影响,所以传统书法当代表达的最佳转化路径应首选从文本内容的当代性开始。以时代视角,如果文本内容总是与当下现实无任何关联,弱化了当代元素的表达与认同,虽是现实书法创作中的无奈选择,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书法文化没有与时俱进。正因如此,这也是我们重视文本内容贴近时代与现实的主要原因。深圳在主题书法展中表现的相对自觉,诸如抗击疫情主题书法展“生命的力量”“深港携手同心 书写抗疫史诗”等,特别要求书写内容一定紧扣主题,真正做到直击现实事件。

4.创作遵循传承性与独立性。相比历史文化名城,深圳城市没有那么厚重的传统文化积淀,这让深圳书法作者反倒更珍视对传统的继承。深知书法传承的重要性,守正而出新。举办“创意与传承——深圳书坛临帖作品展”就是基于这样明确的目的,讲求传承是中国书法艺术创作与鉴赏的一个基本要求,临帖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传承方法,被看作是日课或基本功。临帖的作用,于初学者可以防止任笔为体,入门径,得规矩;于有成者便是在临帖中不断汲取营养,入古出新。回望经典,敬畏传统,就是为深圳书法的再次前行夯实根基。

书法创作在本质上就是个体劳动,具备独立性思考与表现是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失去就会使作品的创造性弱化。深圳是移民城市,书法作者的多元性为创作上的独立性提供了先天的基础。书法家李刚田认为:“深圳书法的传承性是其创造性的基础,其包容性又为创造性提供了天马行空的发展空间,其独立性是书法篆刻创作中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保证。深圳作者们不断从国内外的艺术创作中寻求借鉴与启示,又不断融会贯通进行新的创作‘实验’,他们有着异想天开的性灵,又有脚踏实地的精神。”[6]这是对深圳书法作者及其创作呈现的特点全面而深刻的总结,更见传承性与独立性对深圳书法的当代创造的重要性。

5.创作、理论、展示三位一体。深圳书法经过40多年的发展,作品创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与其相互支撑的理论研究则明显不足,目前书法成果与信息多以碎片化的记录存在,缺乏系统梳理与总结。需组织力量编写《深圳书法四十年》,记录深圳书法发展史,特别要收集整理老书法家的成果,包括纸质静态资料、视频动态资料等,目的是建立起相对完善全面的档案资料。编印《深圳书法论文集》,积淀深圳书法理论研究文献,挖掘理论研究人才,弥补理论的薄弱与不足。完善理论研究架构的建设和延伸,为深圳书法理论研究奠定坚实基础,更为推动深圳书法创作提供理论支撑。

展览展示是当代书法创作的重要推手与交流宣传平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利用深圳这座城市在全国的影响力与辐射力,搭建市级、省级、国家级不同层次的展示平台,,共同推动书法的当代表达。市级可以策划“深圳当代书法大展”;省级可以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书法邀请展”。国家级书法项目在深圳目前还是空白,争取申请创办“时代·先行”为主题的全国书法展,“时代”二字强调笔墨当随时代,探索书法的新时代表达,“先行”二字强调时不我待,敢为人先,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展现出示范引领效果。

创作、理论、展示三位一体,以创作聚焦,以理论思考,以展示宣传,合力推动深圳书法创作的“当代表达”,为书法创作的繁荣发展贡献深圳智慧与深圳方案。

三、深圳书法以问题为导向,在不断回归本质中展现探索精神

实践证明,书法的发展与出新,背后起核心作用的是人的因素,最终是人的整体精神气象统领的结果与反映。肯定这一结果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转化过程的复杂性。书法理论家陈方既指出:“精神气格的修养,更不能短期内立竿见影。它不是立竿见影的事,它需要坚持不懈地融汇、积累,使主体产生器识的变化,而后才能从创作、从审美活动中流露出来。”[7]这就清楚阐述了主体精神气格、心灵对创作的深层影响。当然,影响个人精神气格的修养是多方面的,如读书、阅历等等,本文主要是从时代精神与城市气质涵养创作主体精神气格视角探讨人的因素是主导,先作用于人,再注入作品。这种具有独特精神的气格修养在书法作品中的表现过程有其内在性和缓慢性,不是直观的、表面的,更不是一蹴而就能实现的。但放在一个长远的时空维度中,一定能显现其当代意义和价值所在。因此,这一选择注定我们要做好长期发展的心理准备,必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去推动实现。

力戒因培训学习而导致创作同质化。为提升书法创作水平,参加各种书法培训班学习,对于这种学习精神值得肯定。但培训班学习容易出现同质化,千人一面,有如机械复制,没了自身原有的个性优点。书法学习过程蕴含着个人未来书法风格与个性底色;于深圳书法而言,这种多元的个性更是深圳书法发展多样性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立足之本。我们对于书法创作要有这样的自信和自觉。

清楚参展绝不是学习书法终极目标。书法览有其积极的一面,有利于书法作者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促进自我反思等。但参加展览、获奖不是书法学习与创作的终极目标,应看作是阶段性学习的小结与实践成果的具体呈现。更不能把书写的技术性与形式感当作书法发展的文化核心。特别是过度强调作品的设计性,湮没了最真实的自然书写性,弱化了书法内在的文化核心和创作主体精神。要怀有敬畏之心,努力提升自身综合学养。真正把书法导入具有传统文化精神、中华美学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正确看待展览评审与自我评判差异。书法的评判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其实质牵涉书法欣赏和接受等深层次问题,因此,既要客观公正,还要专业水准,应该努力寻求更为科学的方法。书法评判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的书法本体及其评价体系的建立,特别是事关对后学者的方向引导,社会大众对书法的认同,书法与非书法的边界,以及真正意义的书法批评等等。这些都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不是个人或一个部门就能独立完成的。但对于创作者个体而言,要不断展开自我评判,这种自我评判提高与认知的过程,也是自我书法进步的过程,更是坚定自信的过程。

总之,在先行示范区建设背景下深圳书法发展面临的是要求更高,任务更重,时间更紧,也远远不止本文所讨论的这些内容,还有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品牌打造等诸多方面。通过这样的思考,目的是想找准焦点,呈现亮点,与时代同行,与城市互动,不负使命,为深圳城市文化建设、为当代书法发展贡献力量。深圳书法的未来,有待深圳书法界继续努力,应始终保持探索精神,让古老的传统书法艺术在伟大的新时代,更加历久弥新,更加璀璨夺目。

猜你喜欢

深圳书法创作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一墙之隔》创作谈
书法欣赏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创作随笔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