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政策下的农村电商发展*
——以农粮驿站为例
2022-12-07郝从容何卫红
□ 郝从容,何卫红
(南京邮电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在“互联网+”社会,电子商务在优化农村地区资源配置、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是实现农村地区精准脱贫的关键途径之一,为赢得脱贫攻坚战的成功提供重要保障。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达到3.9万亿元,同比增长3.5%,占全国物流总额283.1万亿元的1.38%。到了2019年,中国农产品物流总额达到4.2万亿元,增长3.1%,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可见,虽然我国农产品物流保持了增长势头,增长速度却略有下滑,说明我国农村物流依旧存在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以安徽省黄计亮创办的“农粮驿站”助农扶贫电商平台为例,对当前农村物流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善农村物流现状的建议。
1 农村电商的兴起与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的延伸和细化应用。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民和地方企业依托网络平台实现农产品的销售和信息推广,同时,大型企业和政府通过电商平台向农村地区提供金融、产品、技术以及服务平台。依靠农村电商平台,农村地区产品的销售渠道越来越广,农民也有了更多的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机会,利于提升生活水平。
城市普遍的电商平台主要有淘宝、京东、苏宁易购、拼多多等。经过多年的发展经营,城市里的电商市场已经基本饱和。由于这一背景,许多电商开始将目光投向尚未开发的农村地区。在2012年的“两会”代表提出的关于互联网的提案中,许多委员代表提出了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完善电子商务相关法律的议案,这些都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打下了稳定基础。
2 扶贫政策下农村电商发展的优势及劣势
2.1 享有的优势
2.1.1 各级政府提供大量的政策性支持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了关于涉农电商平台建设的政策规定,为电商下乡提供了专项渠道。同时,最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电子商务成长的政策,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提供全面支持,为农村电商的升级更新提供资金、人才支撑,并打造稳定良好的市场环境[1]。
2.1.2 各大电商纷纷开启电商进村之旅
通过政府所给予的各种政策性支持,不断完善的农村地区网络环境与电商平台环境,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逐渐具备巨大的潜力,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开始抢占农村市场,进驻农村电商平台。成立于1990的苏宁,在供应链管理、农村电商、生鲜市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2014年开始打造农村市场淘金农村电商。2015年年初,京东提出了农村电商“3F战略”,并透过“县级服务中心”将这个战略落地并延展。
2.1.3 农产品电商逐渐标准化、品牌化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科技的大数据与物联网等的新型信息技术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农业和农产品的发展逐渐变得标准、复杂、精细化。将农产品电商市场进行细分,能有效地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提供支撑,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生产技术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2.2 面临的劣势
2.2.1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不健全
从“农粮驿站”所在的安徽省固镇及其周边县镇的情况来看,大型快递公司几乎都设有网点,只有少数较为偏远的乡村难以实现区域覆盖。从设立的快递点数量来看,快递公司都认为农村地区存在巨大的消费和需求潜力,然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依旧存在[2],也就是大多数时间,消费者依旧需要自己前往快递网点取件,门到门的末端物流配送仍然无法顺利实现。同时,由于部分农村地区需要的物流配送时间较长,货物损坏丢失现象较多,部分快递网点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技能素养,农村用户购物体验不佳。
同时,由于农村地区一般为远离繁华城市的耕地、山地、高原等地,地广人稀,村镇道路建设较差,物资较为缺乏,用于物流配送的集装箱和散装运输不通畅,阻碍物流运输发展,专用标准化车辆无法顺利通行,因此无法形成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最后一公里”问题亟待解决。
2.2.2 缺乏专业的电子商务与物流人才
由于电子商务运营需要一定的知识技能储备,大多数传统农民对“电子商务+农业”的认识依旧不足。目前,有相当多的农村企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仍保持着传统的农产品市场交易方式,农村电子商务呈现“上面热、基层冷”“城市热、农村冷”的现象[3]。
并且农村贫困地区普遍缺乏专业的电子商务运营人才以及物流体系人才,但在农村扶贫工作中运用电商需要具备丰富的营销管理和物流管理技能。由于部分农村地区相对于大城市而言经济发展落后、教育水平低,部分农民对电子商务缺乏了解,对需要的设备使用流程不熟悉,快递人员缺乏相关物流配送知识,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产品的取件以及配送服务质量较低。
3 “农粮驿站”的发展状况
驿站,隐没于历史洪流中的词语,电商,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当电商和驿站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携手并进,惠及广大农村地区人口的电商平台时,“农粮驿站”就此诞生。
2016年,黄计亮在老家石湖乡陡沟村创办了安徽省绿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农粮驿站电商扶贫平台,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和销售事业,为父老乡亲的脱贫致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公司竟然没有盈利甚至亏损了200多万,黄计亮发现仅从农业生产方面入手,对于脱贫致富的带动并不明显,尤其是拉动贫困村民脱贫的速度过于缓慢。
从2017年开始,黄计亮转变方式,整合订单进行统一采购,重新规整地方农业资源,依托互联网平台带动农村居民尤其是贫困居民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和推广销售。在2018年1月份,1.0版本的电商平台“农粮驿站”上线,平台涉及的业务主要有上门收购、现场付款,并将采购过来的产品与市场直接对接,统一进行销售。同时,平台会根据不同的农户对产品进行不同的包装设计,为其注册商标,以区分不同农户的产品。到了2019年,2.0版本的“农粮驿站”以全新的面貌上线,并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每日订单平均达到3万单,平均销售额屡创新高,达到3万元,黄计亮及其公司的“农粮驿站”也因此成为扶贫政策下农村电商的先进典型。
4 农粮驿站与扶贫政策的对接
4.1 农粮驿站与扶贫政策落实的相互作用
近些年,政府出台许多扶贫政策,并根据这些政策为“农粮驿站”提供资金支持,比如用财政资金覆盖电商平台的运营以及交易支付的费用。“农粮驿站”作为扶贫政策下农村电商的先进典型,政府一直给予强有力的财政支持,提供足够的专用资金拨款,对于平台运作的一些成本支出,政府根据政策规定,也允许纳入资金抵扣,间接降低公司运营成本,提高公司效益。
同时,“农粮驿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村地区贫困居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其以合理的价格从农户手中统一收购农产品,再到平台上进行销售,可观的收入使居民更有动力进行生产,并且提升产品质量。在2018年,平台实现农副产品销售额1100万元,让固镇县的贫困户实现每户年均增收1500元。2019年,平台销售额达到1800万元,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突破1920元。在2020年严峻的新冠疫情形势下,“农粮驿站”发挥自身平台优势,在解决农产品的断供断销以及畅通物流渠道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4.2 扶贫过程中“农粮驿站”面临的问题
4.2.1 盈利能力低
作为推动脱贫攻坚事业的“农粮驿站”,其本质依旧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质公司,平台在运营的过程中付出了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公司的资金链存在较大压力。尤其在平台发展初期,投入较大,收支难以平衡,对于究竟该如何有效运营、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等问题,公司管理层非常头痛。在公司生产运营流程前端,农产品生产者对平台的依附程度不高,平台的获利途径主要为销售特色、大宗农产品。同时,后端平台TOC的能力不强,越来越多的电商巨头开始进驻农村市场,抢占资源,“农粮驿站”平台知名度较小,在激烈的竞争中盈利能力不强,宣传力度不够大,顾客流量较低。
4.2.2 物流成本较高
“农粮驿站”所在的固镇县,是皖北农业大县,其出产的农产品具有明显优势,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地理位置较为偏僻,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集装箱和散装运输,信息传播体系和物流体系不完善,导致物流成本较高,农村居民获取信息的通道不畅,因此许多优质农产品无法被市场发现,缺少专用的物流车辆,配送效率较低,非常容易造成农产品的损耗。
4.3 “农粮驿站”的应对措施
4.3.1 针对盈利问题
“农粮驿站”依托互联网电商平台,将农民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图片上传到电商平台,在农民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构建桥梁,实现直接采购到户,将社会扶贫直接作用到每家每户。在发展初期,“农粮驿站”汲取其他电商平台的运营经验,在运营过程中总结自我经营的经验教训,力图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形成自我特色的农村电商物联网平台,并逐步进行产业升级,依托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增加收入。
与此同时,公司可依靠“农粮驿站”日益提升的品牌知名度,打造爆款产品,提升客户流量,以此带动旗舰品类、利润品类等产品的获利转化。除此之外,“农粮驿站”通过与政府的合作,获取政策支持,享受各类优惠政策和专用资金拨款,对于平台运作的一些成本支出,政府根据政策规定允许纳入资金抵扣,间接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对利润也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4.3.2 针对物流问题
首先,贫困户的农产品在“农粮驿站”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分类,通过统一上架后推向市场,消费者可直接通过APP订购产品。农产品均按品类排序,采购员从贫困户生产者手中购买农产品,经过检测包装处理中心的处理后直接快递到消费者手中,这一流程可以减少农产品因过多运输环节和较长存储时间造成的巨大损耗和高额成本。
同时,“农粮驿站”将全县20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品信息纳入系统,在固镇县18个贫困村内创建电商服务网点,实现网点全覆盖,培养农户的互联网思维,并以此进行订单生产、加工就业、合伙协作、快递运输,将分散的小农生产与广大集中的网络市场平台连接起来,以村级作为产品收集点的单位,发挥贫困村电商服务中心的引导生产、收集信息、收购产品作用。以乡镇作为各村产品的聚集点,发布订单、流通产品、包装处理、培训物流和平台运营人员,以线下批发、线上销售的方式,将贫困户和普通村民家中的农产品销往全国[4]。
5 对于提高电商扶贫效率措施的探讨
5.1 完善农村物流体系
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依旧存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信息不畅通、道路交通运输条件较差等问题 ,这类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修建和维护。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建设农村地区公共设施,注意维护农村地区的互联网通讯装置,铺设更多的网络设备,同时为公路、铁路的开通划拨更多的财政资金,给予物流企业在农村地区建设物流中心的财政支持,发展并完善农村地区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农村电商发展[5]。
5.2 重视电商人才的培养
政府在向农村贫困地区推广电商平台服务时,应因地制宜,引导高校和相关专业人才加入电商培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群众认识,制定出符合当地情形的培训内容,改变贫困人口和一般村民对于电商的传统认识,推动其参与到电商服务中。政府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了居民脱贫致富的能力和动力,向农村贫困地区输送专业的电商人才和物流人才,为脱贫攻坚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地方政府要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脱贫培训以及示范培训,邀请电子商务专家通过讲座、远程指导等方式对当地农户进行种植养殖培训,尽可能提高培训的质量。另一方面,政府要提升农民获取和发送信息的能力,由于大多数农村居民一直生活在农村地区,并不熟悉外界的信息,比如电脑技能和网络经营知识等。出于这一点,有关部门应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出发,根据其自身情况开展各类农业电子商务经营培训,帮助农村地区贫困户和居民熟练掌握电商平台的操作和运营。
5.3 提高农村电商盈利能力
为促进建设农产品标准化,政府应按照农村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当地农产品质量特点,推出并完善与当地农产品质量特点相适应的规范标准,为农村电商平台的运营打造规范稳定的环境。同时,政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为农户设立身份证明,并为每位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打造不同的二维码标签,消费者可以扫描二维码直接了解产品的产地、生产日期、生产者资料等信息,这能够为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提供溯源保障,在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方便溯源,以此吸引消费者,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加销量,提高盈利能力[6]。
除此之外,由于农村地区面积广阔,需求点较为分散,通过建立双向流通渠道,可以降低流通渠道成本,形成规模集中效应,提升农村地区电商站点和通道的效率,对于处在产业链前端的农产品生产者来说,可以进一步增加销量和收入,提高盈利能力,对于末端的消费者来说,可以缩短流通环节,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和产品质量,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