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简析
2022-12-07武娜娜张亦舒
武娜娜,张亦舒
(河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石家庄 050010)
青年作为思想最为活跃、观念最为进步的社会群体,是推动时代更迭、关系民族前途的积极力量。“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1]自觉将美好年华融入推动国家发展的新时代青年,是对勇于将宝贵生命献身于拯救国家前途的新青年的褒赞。运用中国共产党百年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成功经验,能够精深把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本质,认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短板,有效解决新时代青年思想观念困惑、理想信念淡薄、意识形态模糊等问题,从而提升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脉络
(一)初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初步探索开展青年运动的有效方式,“要求依照青年团及女界联合会改造宣言及章程从速进行”[2]26。开办主题式学术刊物,创办多样化革命出版社,这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途径,且不得违背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原则,即必须坚持党的根本路线。同时,因地制宜地创办地域性的图书联社,向青年出售革命进步书刊,能够灌输阶级斗争精神,激发青年革命热情。
国民革命时期,党开始军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尝试。通过成立党的外围组织,宣传党的路线纲领,加强青年政治意识;开设政治教育课程,广泛宣传革命理论,培植青年革命思想;开展多样化宣传工作,振奋青年革命精神,激励青年民族情感;建立军队基层支部,吸收优秀进步青年,充实军队新生代力量。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斗争失利、生活条件艰苦、革命前途悲观导致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军队士气低落,三湾改编通过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教育,整顿青年官兵的革命悲观主义思想;通过将支部建在连上,明确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核心。而后,“把政治工作看成我军的生命线”[3]188命题的提出,明确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地位和发展方向。遵义会议从根本上纠正了指导思想的错误本质,使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重新步入正确发展道路,向青年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意在激发战斗热情,加强团结友爱互助教育意在削弱分裂主义。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4]511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必须发动人民群众参战,包括号召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进行干部教育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骨干力量,开展延安整风清除青年队伍中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讲授实践论、矛盾论课程科学阐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总结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七大精神。解放战争时期,掀起学生爱国民主运动,开展革命声援活动,壮大青年学生革命力量,提高青年群体的政治觉悟。
(二)探索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任务、发展方式、国际形势等方面发生转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工作方式也必须随之发展变化。
为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功能,党中央发布了《党在宣传战线上的任务》,要求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强调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社会中心任务的重要性,“离开了党的中心工作,宣传工作就会失败”[5]86。为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和反动残余势力,推动新生政权建设,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展开,党中央广泛动员青年农民参与其中,注重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为维护国民安全和国土完整,抗美援朝运动大规模开展,普遍宣传爱国主义教育,激发青年保家卫国的深厚情感。“我国知识界的思想政治状况就将有进一步的根本变化”[6]180,团结青年知识分子成为新的教育方向,广泛开展学习运动,组织战争慰问团,开设政治理论课,进一步加强青年的思想改造和学习教育。随后,《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领导指示》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吸取经验教训、逐步谨慎改革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转入全面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取得了历史成就。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分析国内矛盾、科学总结经验教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进一步规定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和原则。《高教六十条》明确了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目标,要求正确处理红与专的基本关系,提出对青年进行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的教育内容,提出逐步培养和配备专职政治辅导员的队伍问题及其在学校中开展群众性的政治运动,引导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学习马列理论活动,加强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丰富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宣传先进榜样和学习模范精神的运动,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也经历了在曲折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的时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虽然导致青年产生急于求成思想和急躁冒进心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特别是在这一时期先进人物涌现和模范精神宣扬,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内容资源和方法启示。“文化大革命”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在指导思想、组织基础、方针原则、内容方法等方面出现失误。
(三)转变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召开,打破了个人主义精神枷锁,彻底揭示“两个凡是”方针的本质错误,从根本上克服了指导思想的错误倾向,坚持“三个有利于”实践标准,重新确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核心功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7]7,实现了青年思想政治领域的拨乱反正。
党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在纠正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偏离社会发展方向的错误倾向,强调应妥善处理政治工作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双向关系,明确了为社会主义培养专门人才的根本目标,要求坚决克服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边缘化倾向,加强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要求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青年,进一步明确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二大指明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即中国特色的政治蓝图,明确教育事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把建设精神文明提升到战略高度。随即成立青年教育研究机构,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青年实际生活,研究青年思想状况,解决青年现实问题。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招收本专科学生并增设第二学位,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发展,为开展全面系统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依据。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开展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把坚持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重申了青年在人民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六个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思想情感道德的基本任务、学校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以及解决青年实际思想问题的校园文化、心理指导、网络空间的新的着力点,这些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纲领性指导。
(四)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国经济呈高质量发展态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效,国内发展形势明朗。然而,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严峻,西方社会思潮输入形式由显性转向隐性,青年依然是西方国家争取和渗透的重点对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随着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而发展,一方面是青年发展需要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另一方面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短板暴露,两者之间存在巨大差距。面临复杂的国内环境、多变的国际形势、现实的教育矛盾,青年会出现政治信仰缺失、价值选择冲突、理想信念淡薄、意识形态模糊等思想问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青年是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坚定的政治信仰、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社会心态、丰厚的学识技能是决定性因素,因而“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8]175。爱国情怀是志向高远、胸怀远大的新时代青年的鲜明特征,是推动实现从人民解放到人民富裕再到人民发展最终到全人类解放的伟大精神动力,这正是“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9]54。守正创新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时代特征。推动人民事业开创新局面,是青年个人前途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10]4。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一)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成为引领中国先进分子探索中国前途和挽救民族命运的指导思想,与中国工人运动紧密结合,推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催生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领导力量,衍生出其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创造性地揭示出人区别于一切动物的社会性本质,提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11]24思想,是因为创造出并坚持了唯物史观,这使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以处于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的人为研究对象,规定了青年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质属性,要求开展符合人的社会性的青年教育内容,解决青年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的政治偏差、价值冲突、道德滑坡等思想问题。
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性。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国际共产主义伟大实践,又在革命实践中为无产阶级服务而推动理论创新,以实现个体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根本价值追求,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性本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12]104中国共产党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始终以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为社会事业的落脚点,创造性推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贯穿于社会发展事业全过程,为突破制约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科学指南。人民立场融入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能够引导青年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奋斗,动员青年为实现百年奋斗目标而前进。
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3]135这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社会生活的束之高阁的书斋理论,其产生于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革命实践,服务于解放全人类的根本任务,在国际共产主义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这是区别于其他一切理论的显著特征。中国共产党在扎实推进人民事业过程中,深刻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聚焦社会发展短板问题,围绕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要求,将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常态化行为习惯。同样,实践性也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规定了其非思辨性的基本属性,是在长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中总结的经验结果,即针对青年现实思想问题,制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
坚持马克思主义开放性。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何以能创新发展这一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是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有力反击。马克思主义一经形成,就已经明确了其继往开来的鲜明特征,明晰了其与教条主义理论的根本区别。“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14]691开放性也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旺盛的内在动力,坚持用发展开放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育人,是中国共产党走在时代前列的思想动力。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新时代,综合研判国内外发展新态势,着眼于困扰青年的理想淡薄、信仰迷失、道德滑坡等思想问题,勇于推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赋予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历史高度。
(二)本质特征:坚持党的全面统一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5]21只有坚持党的全面统一领导,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与其他社会业务共同构成有机统一体。
坚持党的政治领导,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指引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青年将自身从压迫中解放出来,引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完成了富国裕民的发展历史重任,在新的历史起点,继续沿着服务新时代社会中心工作的道路前进。具体而言,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奋斗目标、青年思想现状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确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总布局,即根本目标、主要内容、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招生规模等,通过法律实施推动其民主化发展,多方主体及时监督其践行状况和发展走向,适时调整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战略方针,发挥总揽全局、顶层设计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提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供方向保证。
坚持党的思想领导,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坚实基础。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发挥服务社会中心工作的社会性功能,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理论引领社会思潮,主动占领现实世界的舆论主导权,积极掌握网络场域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明确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意图西化青年思想领域的根本目的,运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头脑。处于新的历史交汇点,必须坚持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领导,第一要义是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学懂基本内涵,弄通精神实质,做实实践要求,夯实实现民族复兴的共同思想基础,把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通过推动青年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为青年群体的自觉行为习惯。
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队伍支撑。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完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形成以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各部门负责、学校各单位落实、党员干部带头贯彻、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我们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有关部门的同志,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16]105不仅如此,干部培养标准实现了从注重专业素养到注重思想道德素养再到注重全面发展的质的转变,按照政治信仰坚定、理论知识丰富、思想品德高尚、人民立场坚定的严格标准,锻造高水准、高质量、高素养的育人队伍,确保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
(三)根本原则:坚持服务党的中心工作
激发青年实践主体意识,提高青年思想政治素养,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发挥青年建设能动作用,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渗透于其他业务工作中,保证我国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完整衔接,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中心工作决定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内容的差异性及长期性,但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的根本方向未发生改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将人民从民族压迫和经济剥削中解放出来,实现民族独立。这决定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内容是激发青年革命斗志,唤醒青年民族意识,培植青年政治信仰,教育青年投身革命,保证革命战争胜利,因而创办革命报刊、散发传单书报、举行演讲汇报成为主流方法。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务集中在消除战争遗留创伤,镇压反革命集团运动,恢复国民经济水平,开展保家卫国运动,完成历史阶段过渡,推动人民事业发展。这决定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内容是推动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大众化,推动青年的暴力革命思想转变为和平建设意识,提升青年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力度。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点任务是在深度和广度上提高社会生产力,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人民事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功能的战略性转变,这要求必须改革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上层建筑。因此,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是彻底纠正指导思想的错误倾向,服务经济建设中心工作。随着改革开放全面深入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农村、企业等多领域全方位宽层次展开。
(四)首要前提:坚持尊重青年主体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对人的教育,因此需要充分关注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17]无论哪一个社会历史时期,青年都是社会群体中最为活跃的力量,以思想积极、方法创新的显著特征区别于其他群体,是人民事业的宝贵人力资源。
重要前提是考虑青年发展需要。青年处于不同的社会时代,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利益需要。新时代青年处于新的历史交汇点,社会思潮多元化,社会变动加剧化,易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影响,思想政治问题较为突出,青年美好发展需要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加剧。转化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方式,需要深刻思考青年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如何促进青年发展的现实问题。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理顺育人和德育的本质关系,结合青年实际发展需要,深刻把握青年发展阶段特征,明确青年的历史使命,激发青年创造热情,主动转变育人理念,助力实现百年奋斗目标。
群众基础是依靠青年进步力量。依靠青年进步力量,是尊重青年主体地位、激发青年建设热情的显性特征。革命战争时期,觉醒的新青年主动选择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思考社会发展问题,开启探索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时期,觉悟的青年积极参与到下海经商、出国留学热潮,推动改革深入发展,推进开放深层延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奋进的青年自觉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发展相融合,主动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将贯彻马克思主义成为行为习惯,在奉献社会中激扬青春。赓续青年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一个又一个奋斗目标的内在动力。
根本目标是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表现出明显差异性,而注重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始终没有改变,持之以恒地将促进青年发展贯彻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发展脉络,体现出青年思想政治素养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的发展趋势,出发点是培养崇高政治信仰,以提高思想觉悟、提升理论素养为推进,再发展到培养四有新人,朝着注重理想信念、爱国情怀、时代担当、知识技能、品德修养、心理素养等全方位发展。不论内容侧重点如何发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始终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为实现民族复兴培养素质型人才。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展望
(一)坚持守正创新,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18]从唯物辩证法来看,守正和创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守正是创新的基本前提,创新是守正的时代要求,两者统一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之中,体现在回应过去和发展未来的关系中。
把握住守正的基本内容,推动理论创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百年发展历程,是青年思想发展变化的历史逻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中国化的具体演变。因此,在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遵循青年思想发展规律,把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之正,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之正,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正,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把舵定向。在此基础上,以学懂、弄通及做实为基本遵循,学习贯彻新思想,结合社会实践要求和青年思想变化,不断推动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创新和外延发展。
处理好创新的时代要求,推进实践发展。创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思想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产物,把握好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根基。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视域和环境领域呈现出开放性、复杂性、动态性发展趋势,必须积极回应融媒体时代如何解决青年思想供需的基本问题,有效降低科技创新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努力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边缘化的现实问题,不断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之新态势,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之新方式,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之新方法。
(二)坚持问题导向,解决思想问题和现实矛盾
坚持实事求是,着眼于青年思想问题。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基本经验来看,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青年现实思想问题,始终坚持虚功实做的优良作风。因此,在新的历史交汇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且应该以实现百年奋斗目标为重点工作,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现实遵循,着力解决青年的思想问题,充分发挥引导青年追求进步、增长才干及建立功业的助推器作用,培养具有丰厚学识、坚强意志、持久情怀、坚定信念、良好行为的素质型时代新人,为实现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源源不断地注入青春活力。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导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法论,也是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只有坚持问题导向,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积小胜为大胜。”[19]问题意识贯穿在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集中体现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引起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变化,这是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最大的实事求是。因此,解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充分问题,必须聚焦主流意识形态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边缘化、网络舆论话语权缺失等现实问题,针对深层次矛盾精准发力,在解决现实矛盾过程中推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三)坚持全面推进,促进个体解放和社会发展
坚持全面性发展的价值原则。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样具有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能够促进青年解放和社会发展,在个体和社会相统一中推动自身全面发展。具体来说,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宣传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观点、道德规范等方面内容,集中体现在将青年从异化的思想政治素质中解放出来,使青年具有完全自主性和非被动受控性,直接体现在促进青年完成内在思想矛盾运动及其引导青年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素养。以个体发展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为个体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同时通过个体全面解放和社会全面发展直接推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坚持全方位发展的目标原则。这是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空间领域的定位。从内容层面看,将“四史”特别是“党史”置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范畴,“推动历史经验的时代转化”[20],激发青年奋斗精神,勇于承担历史重任;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青年群体的红色文化认同意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从方法层面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积极回应科技的挑战,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将融媒体运用于教学工作,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教育实效。从空间层面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应主动占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消解非社会主义思潮对青年的消极影响,引领青年从虚拟空间转向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