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教育视角下《庄子》对当代大学生的启迪

2022-12-07

文化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庄子内心学会

苏 霞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死亡更是任何人都无法逃脱的结果,然而,如何面对这样一个自然的结果,是所有人几乎在一生中都曾经无数次思考过的问题,也是人类自诞生之日起,无数的哲学家与思想家不断论证与思辨的问题。人固然会有一死,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长度当中扩充生命的内涵,不断打开生命的宽度,这是所有人应当用一生去验证的问题。庄子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一生都在探索生命的价值,而他通过不断地论证和思考得出的生命观更是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让无数人感受到其独特与冷静的同时,思考生命的内涵与价值,对世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现在,中国经济发展飞速,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空前满足的同时,开始有了更多的时间与意识去关注生命的价值,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会上对于漠视生命的恶性问题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各大高校作为培养教育大学生的主要力量,应当重视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建立对生命的客观理性认识,同时强化生命内涵教育,避免由于对生命缺乏正确认识而造成的价值观扭曲、爱心缺失、冷漠麻木等问题,更要结合传统经典与优秀思想帮助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避免由于教育不到位引起大学生漠视生命的悲剧发生。《庄子》就是中国古代对生命教育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庄子的生命观透露出道教对生死观的系统认识,结合当代高校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能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活的有价值,有宽度[1]。

一、《庄子》与道家的生命观

人生在世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对于大学生而言,这种所谓的困境与挫折都是人生成长的淬炼,更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当人们通读《庄子》时不难发现,这部著作中讲述的许多故事都以人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为发端,而这些不断发生着的困境就是庄子研究的破局之处,也是他思想的立足之处。通过对这些生命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的解决,庄子探讨了生命的立足之道,庄子思想的策略性与适用性自然就凸显了出来。仔细研究能够看到,《庄子》这部著作通过解决人们在生活中、生命中遭遇的重重考验与挫折,尤其是在积极面对生死之时,生命的价值与宽度自然就得到了拓展。

由此可见,《庄子》的生命观体现的是对人类生命存在价值的肯定,而其主要体现的思想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身”,强调身体对于生命的价值

在《庄子》当中,“身”则是生命的代名词之一,可以将这个“身”理解为身体,也可以理解为肉体。从现代通俗的认知来看,庄子把人的身体看作是生命的载体,没有了身体,生命就没有了依托,因此,人要珍爱生命,首先就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也有学者认为,“身”在庄子的思想当中贯串人生命的整体,是生命的主要体现方式。在《庄子》当中,“身”这个字眼出现的频率极高,可见对于生命而言,“身”之重要性。庄子认为,人要重视自己的身体,这是珍视自己生命的第一步,对于别人的身体也不能做出伤害,他人的身体同样重要。但在珍视身体的同时,庄子又提出“殉”的思想[2]。这里的“殉”简单理解就是一种个人牺牲,牺牲的首先就是“身”,有时牺牲的也可能是个人利益、个人名声等等。然而,庄子认为“殉身”就是“死亡”的一种直接表现。无论身份高低,人人都会有“殉”的行为,所谓“天下尽殉”,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一种社会风貌,人人都会为了自己想要贪图的东西而牺牲掉自己的利益、名誉,甚至是生命,在庄子眼中,这种“殉”其实是对自然的悖逆,是对人类自身生命的一种漠视,由此可见,庄子对于生命的看法是重视自己的身体发肤,顺应自然法则,不刻意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伤害自己的身体,更不要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妄图达到个人望而不及的目的。提倡人们在面对生命时,应当坦然承受,不应当刻意为之,而要顺应天命。

(二)《庄子》一书中强调了人与万事万物的关系

他认为,人在天地、自然当中,只不过是万物中的一小部分,是微不足道的存在,因此,人不应逆天而行,而应顺应自然法则,融入天地之间。同时,庄子还强调,“道”是万物的本源,不应因为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而因此轻视人命,而是应当认识到人与自然的本源都是“道”,人命与自然虽然大小不同,但都属于同源,都应当给予足够的尊重。值得肯定的是,庄子还区别于以往的哲学家,重点关注了残疾人群生命的价值,将人的生命进行了平等的对待,不因外在的客观因素而贬低或抬高任何人的生命价值。总体来看,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无论生理条件存在怎样的差异,也无论身份地位上多么的悬殊,都无法影响其自身生命的价值。

(三)面对死亡应抱有平和的心态

人生在世固有一死,如何面对死亡却是值得探讨一生的话题。庄子认为,对于已经注定好的结局,首先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去面对,端正心态。而这种平和的心态体现的途径有许多种,比如面对死亡,有些人能够寿命长久,有些人却英年早逝,有些人可以寿终正寝,有些人却会遭遇飞来横祸,这些都是人生在世无法预料的,因此,不能抱着害怕、恐惧、担忧的心态日日自处,这样只能让自己徒增烦恼,真正的死亡避无可避,面对它,不贪生怕死,不整日担忧,这是最基本的平和心态。再如,对于生命而言,不是只有自己的生命才是生命,他人的生命、动物的生命、其他生灵的生命都是生命,庄子认为人生在世不能伤害生命,其中包括不伤害自己的生命,也不伤害其他的生命。庄子还提出了“乐然生、安然死”的理念,强调要在有限的生命当中顺心而生,尽可能地享受自己的人生,把握能够把握的机遇,获得生命的自在与逍遥。到了生命的尽头,就要不畏惧,放下执念,坦然接受生命的结束。

(四)从心灵开始修行养生

在《庄子》的生命观当中,虽然将生命的开始与结束都与自然规律顺应相对,也提倡人们面对死亡要坦然,不刻意为之。但是,他同时也提倡人们在有限的生命当中,通过内心的修行与外在的养生来保持生命的鲜活与身体的康健。这首先是从内心的和谐、宁静开始,告别人生当中的挫折与困境带来的内心压抑与不安,要正确认识自身价值,不要自寻烦恼,通过内心的平和来获得生命的安宁。他还倡导通过一些独特的方法来进行养生修行,以此来清净内心,修心养性。“心斋”[3]就是其中一种排除内心杂念,修养自我的方法,摒弃内心污浊,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宁静。而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庄子这些独特的修行方法其实就是通过外在的修炼途径来获得内心的清净,摒除外在干扰带来的内心不安,从而获得由内而外的清净与自然。心清净了,寿命自然就能增长,“身”也能随之康健。

二、《庄子》对现代大学生的生命启迪

结合对于《庄子》生命观的参悟,能够看到《庄子》生命观的现代教育意义,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的生命启迪。具体来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珍爱生命

当今社会,个别学生轻生、伤害他人生命的恶性校园事件偶有发生,这些事件在引发社会讨论的同时也值得人们反思,值得深入了解造成恶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应当在今后的教育工作当中引以为戒。归根究底,大学生仍然处在内心懵懂的少年时期,心理发育尚不健全,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与引导、教育与关爱。学习《庄子》,能够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首先,认识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己的生命来之不易,也是大自然庞大系统当中的组成部分,自己应当学会珍视自己的生命。其次,还应当建立起生命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认识到庄子所倡导的生命平等观念,懂得万物有灵,除了自己的生命之外,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值得被尊重,不应当伤害他人的生命,威胁其他的生命安全。懂得“身”是生命的承载体,如果没有了肉体的寄托,生命将无所依傍,无论是自己或是他人,甚至是动物、植物,所有的生命都寄托于其身体之上,是其生命的外在表现,更是其生命的载体,应当学会珍爱生命,学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做伤身之事,不做害人之举,更不能随意践踏任何生灵。尊重生命的同时,建立起正确的生命意识。拒绝接受黄、赌、毒等伤害身体健康的事物,拒绝参与危害生命安全的社会行为,拒绝让他人的生命安全遭到伤害的个人行为等等,学会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懂得在生命面前谦卑谨慎、认真平和。

(二)平等对待

当代社会,有些人抱有的观念存在巨大偏差,比如利己主义、金钱至上、权利高于一切等等,这些毒瘤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当代青少年。大学生刚与社会接触不久,有时更容易被这些错误观念所影响,产生错误思想。一些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金钱、权利和地位来衡量的,更有甚者愿意为了这些所谓的价值放弃个人的身体,社会新闻当中报道的裸贷、捐卵等社会问题为何频发于大学生群体当中,原因就在于他们被社会上的错误思想所误导,不惜牺牲健康来换取金钱,甚至沦落为权利的奴隶。这些都是源自于对生命价值的错误解读,没有认识到在社会当中任何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即使是身有残疾的人,他的生命也是高贵的,是与他人一般无二的,没有人可以以金钱和权利来衡量生命的贵贱。而生命的价值也绝不会因为这些所谓的筹码而增减其重量。正如《庄子》中所阐述的那样,人的生命是平等的,应当在有限的生命当中认识到生命的平等性,不能因为一些外在因素而影响了自己对于人的生命价值的判断,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大学生应当在有限的生命当中学会平等待人,用平等、公正的眼光看待他人,不用有色眼镜看人,不应因外在因素而去攀附他人,牺牲自我。要敢于对不平等的事情提出平等的见解,尊重自我的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

(三)拓宽生命的宽度

对于每个人而言,生命的长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古人常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体现出一种生命长度定论,《庄子》也认为人的生命长度是上天注定的,没有人能够左右。但是,他提出,人不能总是怀着担忧、恐惧的心态等待死亡的来临,而是应当坦然面对,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死亡。这也启迪当代大学生,既然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就不必战战兢兢地担忧和畏惧,应当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不断地拓宽个人眼界,丰富知识储备,通过后天的努力来使生命的宽度无限延长。大学生应当将有限的学习时光充分利用起来,积极地面对困难,增长知识,苦练技能,让自己拥有更强大的内心和更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足以在未来的人生挑战当中从容面对生命给予的历练与挑战,让自己用更自信的面貌,更强大的精神力和更优秀的个人素养来度过未来的人生,让自己不后悔人生有限长度里的每一天,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不再浑浑噩噩,不再踌躇不前,而是能够向着内心认定的正确方向坚定地前行,让生命的每一天都过得充满价值,生命的宽度自然得到了价值拓展。

(四)学会内心修行与养生

在人的一生当中,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这让人们短暂的生命增添了许多的未知,这也是芸芸众生虽然都拥有平等的生命,但每个人的生命色彩皆不相同的原因。在庄子看来,每一次解决问题,突破困境的同时都是对生命的一次修行,而这种修行在人的生命历程当中不会只有一次,也不会一成不变,人其实是在一次次外在历练磨砺的同时,通过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不断地强大自己的内心,是一次次对内心的修行。广大大学生人生阅历尚浅,遭遇的问题也只是成年人世界的九牛一毛,许多当时看来压力巨大,无法解决的问题,等到日后回过头去看竟是如此简单。因此,要用强大的内心来看待自己所遭遇的困境,要用乐观的心态去积极寻求解决之法,通过内心的修行来获得生命的成长,要用内心的修行来实现生命宽度的拓展。当问题对自身造成压力时,要学会劳逸结合,通过冥想、打坐、书写等方式帮助身体进行外在的养生修行,从而给思想和心灵以扫清混沌,获得清净的机会,让身心都得以喘息。也许回过头再去换个角度看看,之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了,身心也都能变得更加强健。当自己拥有足够强大健康的内心世界时,生命当中的挫折与困难都能更加快速地被化解,生命当中阳光所照耀的地带就越来越多,阴暗之处就会越来越少,内心得以更加健康、阳光的发展,生命的欢乐与逍遥、自在也就越多。

三、结语

《庄子》当中通过许多充满智慧的故事,讲述了人在遇到问题时应当报有的心态,也巧妙地以人生智慧解决了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既是人生困境的解答之书,也是传递生命真谛的智慧之书。其中,贯串着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倡导内心的逍遥与自在,也提倡人们关注生命的价值,参悟生死,学会坦然面对。在当代教育当中,大学生的教育应当更加关注生命教育,结合《庄子》对于生命观的独特见解,倡导学生珍爱生命,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同时通过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学会珍惜生命,珍惜自己有限的学习时间,不断地拓宽生命的宽度。而当代高校教育者也应当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精华在学生生命教育和道德教育当中的特殊价值,学会有效地利用传统文化精华在校园内开展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正确意识,鼓励学生们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开展各类教学主题活动,让传统文化精华在生命教育、道德教育当中发挥其独特的价值。

猜你喜欢

庄子内心学会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学会分享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一块生锈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