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理论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中的应用
2022-12-07马敬丹
马敬丹
(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0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不止追求物质的丰盛,更加追求精神上的丰盈,对于产品的追求也逐步从实用性向情感与心理需求转变。因此,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的文化创意产品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喜爱,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在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研究当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探讨了利用心理学来帮助与指导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具体方式。
1 文化创意产品理论梳理
1.1 文化创意产品的定义
所谓文化创意产品,顾名思义就是文化+创意+产品,它是在文化知识的基础之上,深刻挖掘社会文化和精髓,充分运用创新理念来对产品进行设计和研究,使其具备丰富的艺术、文化与思想内涵,并且能够贴合时代特征,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1.2 文化创意产品的属性
文化创意产品的内容决定了其有双重属性,分别为经济价值属性和文化价值属性。一方面,文化创意产品也属于一种商品,能够通过它来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它又不等同于普通的商品,它是文化内容的一种载体,是一种精神产品,通过它能够很好地彰显出传统文化元素,给人们带来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满足人们差异化、审美化、体验化的心理需求。
1.3 文化创意产品的特征
1.3.1 开发成本高,但传播性强
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过程较一般产品要更加复杂而困难,因为在对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研究中,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管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是一种巨大的创新。所谓“万事开头难”,文化创意产品前期的开发过程中创造性的投入是非常大的,成本很高,但是一旦完成产品的创造,就会因为其具备文化内涵这种高附加值而能够得到快速、广泛的传播。
1.3.2 在消费、传播过程中具有价值累积的效应
文化创意产品与普通的商品流通过程具有很大的区别,这不仅是产品的流通,也同时是文化的传播,并且在人们消费产品、传播产品的过程中,文化创意产品会为消费者带来新奇的心理体验和独特性的精神享受,从而会产生价值累积效应。
1.3.3 具有表达形式质量和内容质量的双重标准
由于文化创意产品的特殊性,具有表达形式质量和内容质量的双重标准,因此人们对其评价标准也与普通商品有很大的区别,不仅会从产品本身的功能性与实用性上来进行评价,更加会从产品的文化内涵方面来进行考量。
1.3.4 需求弹性大
人们的需求其实是有层次划分的,有刚性需求,也有非刚性的软性需求。而文化创意产品对人们来说就属于非刚性的软性需求产品,人们对它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弹性的。
2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很多博物馆、旅游景点都相继推出了文化创意产品,与普通的商品相比,文创产品的价格要贵很多,但是却受到了消费者强烈的欢迎。目前来看,我国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还处于初期阶段,市场需求量还很大,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正是因为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经验欠缺,对人们的心理需求了解得不够充分与到位,因此在实际的设计与研究当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2.1 缺乏文化张力和社会认同
在我国一些地区推出文创产品并得到良好响应的同时,很多地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开始盲目跟风效仿,在对文化创意产品进行设计与研究的过程当中,没有对当地的传统文化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进行深挖,只做表面文章,从而使得所生产出的文创产品粗制滥造,缺乏文化张力,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不能得到良好的传播与市场延展。
2.2 自我文化缺失
文化创意产品应当做到以文化为支撑,反映时代特征。但是在实际的设计研究当中,很多设计师却没有对此理解到位,为了迎合一部分人的喜好,用西方的设计理念与模式来设计中国的文化创意产品,造成所设计出的产品本土文化缺失,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不能满足中国消费者对于文创产品的预期。
2.3 缺乏地域文化的差异特色
文化创新产品的理念就是创新性,因此,一个优秀的文创产品必然具备差异特色。但是在实际的设计研究当中,很多设计人员往往为了节省时间与精力而投机取巧,通过借鉴抄袭的方式来进行设计,这样所设计出的产品往往在外观、品类等方面都趋同,不具备创新性与地域文化的差异特色,不具备明显的识别性。人们在面对大同小异的文化创意产品时,就会失去对它们的好奇心与兴趣,从而无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高效、健康发展。
2.4 缺乏情感体验和审美趣味
在进行文化创新产品的设计研究当中,有一些设计人员仅仅将历史人物或自然风貌等形象进行了简单的改良,而并没有深刻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也没有加入一些具有创新性和交互性的元素,无法给予人们很好的情感体验,也无法满足当前时代下人们多元的审美趣味,亟待从体验设计的角度对产品进行优化升级。从而有效平衡文化、产品、体验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动态变化。
2.5 缺乏延续思考和迭代创新
对于文化创意产品,若想让产品得到持续的发展,必须不断有新的设计风格、形式与内容出现。但是很多设计人员在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研究时,往往利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所谓的中国本土设计,缺乏足够的延续思考,仅仅依靠对传统图案或者元素等拼凑、移植,生成所谓的新的设计,这样产生出来的作品只是表面文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一成不变的设计对创意文化产品的持续发展很不利。由此看来,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迭代创新是一个难题,也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遇到的瓶颈。
3 基于心理学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所面对的客户群体,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才能够创新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1 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要符合社会心理
3.1.1 以社会行为为核心进行产品逻辑属性设计
文化是过去生活经验和习俗的结合,它不仅包含符号,还包含一系列的社会行为仪式。它们通过用户在使用物品时的特定行为活动和操作模式构成一种文化情境。行为方式、社会仪式和习惯体验是文化表征的深层次,这些都是基于产品功能和运作模式形成的非物质文化原型,以传达更深层次的文化。在设计时,首先需要对文化行为进行分析,重新解读用户与产品的互动关系,重构产品的使用行为、操作流程和服务模式,从而树立新的产品形象。此类产品的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不会出现特定的文化实体形象,而是通过使用产品感知文化信号。使用不同年龄和地区的文化创造了不同的个性风格。原有的地方特色容易被关注,形成地方风格和地方情感[1]。本土文化的优势和影响力在于通过文化赋予产品独特的价值,然后进行传承和再创造。
3.1.2 契合社会心理才能更好地把握设计的方向
文化创意产品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中国人的社会心理。文创产品应当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仁、义、礼、智、信一样,蕴含着审美规律和哲学思想,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审美心理,体现中国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品质。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就是传统图案和源自生活、高于生活的图案,如祥云、鹤、蝙蝠、柿子、石榴等传统图案、动物图案和食物图案,都暗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这些具有浓厚传统风格的文化元素可以嵌入到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中;相反,纸人、蛇、神兽等意象意义则很不受欢迎,形成了社会认同的心理倾向。因此,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如果符合社会心理,就可以更好地把握设计的方向。
3.2 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要符合消费心理
消费者心理是判断市场环境的重要指标。消费者对文化创意产品有自己的需求和要求,并且会不断变化。因此,设计师要想把消费者心理作为初步设计的重要环节,就必须认真分析用户的消费动机、消费行为、消费能力等消费心理问题[3]。
3.2.1 设计应从用户体验视角出发,使产品具备功能性与性价比
在当今的社会形态中,反映消费心理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起着传播文化内涵的核心作用,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消费者心理,文化创意产品必须具有功能性和成本效益,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元素和功能应该相互融合,不能浮华、僵化。文化创意产品不仅要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还要承载传统文化,发挥传播作用。让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文明留下的装饰、服饰、图案、文字等华美文化焕发青春,创造新的理念[4]。符合消费者心理的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理念也体现在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设计师运用创新的方法来转换文化创意产品所需的形象特征,并通过调整,将文化创意产品的形式和意义与功能结合起来,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意产品决定根据故宫博物院相关文化设计文创产品的功能。该功能不仅体现了紫禁城的使用价值,还渗透了紫禁城文物的文化信息,达到了良好的设计效果。
3.2.2 消费者要被产品打动,有购买欲望
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欲望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重要核心。只有被产品深深打动时,消费者才会留下深刻印象并流连忘返。优秀的设计具有深远的意境和意义。在吸引眼球的同时,它还能准确传达文化信息,使人们有丰富的联想和美好的记忆,触动人们内心的软情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受到大众的喜爱[5]。因此,在设计中,设计师需要直接打动消费者的心,让用户感受到时代和理念的烙印,体验情感的共鸣,在情景记忆中感受、体验和移情,从而体现文化创意产品的精神意义。
3.3 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要符合设计心理
3.3.1 在设计时要把握产品的造型特征
作为一种文化创意产品,它比普通产品增加了更多的文化信息,在产品设计的基础上赋予了精神文化服务和功能。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把握文化创意产品的造型特征。其中,“形式”是一种物质属性。应该掌握图形、材料、色彩和功能的设计心理要素[6]。“状态”是一种精神属性。它具有主观性和情感色彩,使设计具有情感性和交互性。例如,在文化创意产品的图形元素提取中,采用“格式塔”等心理设计方法[7],对图形进行分解和整合,即模式提取局部或整体应用,相互组合、排列,达到1+1>2 的设计效果。语义符号的象征性和图形意蕴的表达为文化创意产品提供了更好的设计方法,形成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灵感[8]。
3.3.2 在设计时要对产品材料合理选用
文化创意产品的材料选择也应体现设计心理。设计师应该考虑人们对材料的材质、重量、颜色、光泽和质感的不同感受,通过刺激5 种感官产生独特的联想,从而形成一种综合的心理感受。因此,文化创意产品经过材料加工后应当具有体验感的“形”和“态”功能[9]。通过整合材料的不同功能进行延伸,并与造型、图形、色彩相结合,引导用户认知,提高市场竞争力。
4 结语
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也持续蓬勃发展。该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理念和应用策略。第一,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蕴含着社会心理;第二,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要体现消费者的心理;第三,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也要符合设计心理。对于设计师来说,要深入研究心理学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运用社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等相关理论,设计出大众喜爱的优秀文化创意产品,从而促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