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环境对幼儿膳食营养摄取的影响

2022-12-07曹馨月李彦文

现代食品 2022年15期
关键词:营养素膳食营养

◎ 曹馨月,李彦文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 年)》指出:要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水平,积极预防和治疗儿童营养性疾病。幼儿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精神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家庭膳食营养摄取过程中,家庭环境会产生重要影响[1]。明确这些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方案,才能保证幼儿获取充足 的营养。

1 幼儿膳食营养需求

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对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其他营养素的需求量高于成人。虽然男孩、女孩的营养需求量有一定差异,但只要在正常范围内,不会有太大影响。为了满足营养需求,需摄入不同种类的食物进行补充,如谷类、肉类、蛋类、蔬菜、水果、鱼虾和奶制品等。对这些食物进行合理搭配,可满足幼儿的生长发育需要。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3 ~6 岁幼儿膳食营养需求见表1。

2 我国幼儿的膳食营养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饮食上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尤其幼儿的膳食营养明显改善。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有差距,我国幼儿膳食营养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依据《中国儿童营养发展报告》,总结常见问题如下。

2.1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造成的生长迟缓与消瘦会对幼儿的认知能力、身体素质产生负面影响,提高了感染疾病的风险,这种影响甚至延伸到成年。截止到2020 年,我国5 岁以下儿童贫血率控制在12%以下,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幼儿营养不良问题持续改善。但由于营养不良率基数大,幼儿营养不良问题仍较为严峻,城乡差距和地区差异较大。例如,2019 年的调查数据显示,部分省份儿童营养不良率低于2%,部分省份仍高于10%[2]。

2.2 营养过剩

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是相对的。幼儿营养过剩导致发育提前,骨骼发育较早,身高生长会提前停止,此外还会带来超重肥胖、性早熟、龋齿率升高和心理健康问题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5 岁以下的城市儿童中,超重肥胖率为8.5%;6.0 ~6.5 岁的男孩、女孩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0%、25%。在所有肥胖患者人群中,幼儿占比已超过35%,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对于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不健康饮食习惯,如进食速度快、睡前进食、喜食垃圾食品和零食等。

2.3 营养素摄入不均衡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三大营养素的供能比例为蛋白质12%~15%、脂肪30%~40%、碳水化合物45%~55%。幼儿因消化能力弱、胃容量小,耐饿能力差,建议每日5 ~6 餐,采用三餐两点式、三餐三点式。其中,早餐、午餐、晚餐和全天加餐能量占比分别为25%、35%、25%和15%。调查结果发现,幼儿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其中谷类、蔬菜摄入量达标,肉类、蛋类摄入量不足,豆类、奶类、鱼虾严重缺乏[3]。三大营养素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过高,而蛋白质和脂肪的供能比例过低。

2.4 微量营养素缺乏

微量营养素缺乏依然是我国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3 ~6 岁儿童维生素A 缺乏率为10.0%~12.8%,维生素A 边缘缺乏率为44.1%~51.4%;幼儿贫血率虽然下降,但个别地区出现反弹,需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微量营养素缺乏会带来相应的症状。例如,缺钙易出现佝偻病、骨软化;缺镁易出现肌肉痉挛、情绪异常;缺锌会影响智力,造成消化功能紊乱;缺铜影响血脂代谢,提高感染、出血的发生率。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膳食结构不合理,食物种类单一,尤其是在经济落区地区,幼儿以素食为主,缺少微量营养素的摄入渠道。

3 家庭环境对幼儿膳食营养摄取的影响

在幼儿时期,营养摄取主要来自家庭膳食,家庭环境对幼儿膳食营养摄取具有重要影响,具体包括家庭规模结构、经济收入、烹饪方式、进餐环境、家长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和饮食习惯等。

3.1 家庭规模结构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家庭规模呈现出小型化、多样化的特点。根据全国第7 次人口普查数据,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 人,比2010 年的3.10人减少0.48 人[4]。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原因包括人口流动频繁、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中,“1 对父母+1 个孩子”的三人户家庭结构非常多见。而在农村地区,四世同堂、三世同堂的情况越来越少,并且出现了“老人+孩子”的留守家庭结构。

家庭规模和结构的变化,给幼儿膳食营养摄取带来一定影响。在城市家庭中,因生活和工作压力大,父母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忽视了家庭膳食营养搭配。多数情况下,早餐和午餐应付即可,晚餐营养供应集中,造成幼儿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在农村尤其是留守家庭中,因家庭收入有限,老一辈育儿观念落后,加之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家庭膳食只管饱,无法为幼儿提供充足的营养。

3.2 家庭经济收入

家庭经济收入高低决定了食物购买能力,以及食物选择倾向,直接影响膳食营养。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稳健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持续增长。2021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 412 元,较2020 年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931 元,较2020 年 增长10.5%。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膳食结构发生变化,总体上看,谷类摄入量减少,奶类、水果和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增加;蔬菜摄入量在城市呈增加趋势,在农村呈减少趋势。

不同家庭中,因经济收入有差距,每日膳食中的食物种类、营养成分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会造成幼儿的膳食营养摄取不均衡。以城市家庭为例,分别对高收入、低收入家庭进行调查分析,可见高收入家庭幼儿膳食中,肉类、饮料、膨化和油炸食品较多,更易出现偏食、挑食、营养过剩等问题。低收入家庭幼儿膳食中,谷类、蔬菜食品较多,肉类较少,更易出现营养不良问题。

3.3 家庭烹饪方式

膳食的营养价值,既与本身营养成分有关,也会受到加工烹饪方式的影响。食物加工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烹饪方式,能减少营养损失,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为幼儿提供色、香、味俱全的食物。

家庭烹饪过程中,常用的方式有蒸、煮、炖、炒和炸等。其中,蒸、煮会破坏蔬菜的叶绿素,导致维生素大量损失;炖能将蛋白质水解,有利于肠胃吸收;炒的时间过长,也会破坏营养素;炸会导致蛋白质变性,不仅降低了营养价值,而且易产生致癌物质,危害人体健康[5]。部分父母缺少专业的烹饪知识,过分关注食物的味道,采取了不合理的烹饪方式,导致食物营养大量损耗,继而影响幼儿的膳食营养摄取。

3.4 家庭进餐环境

家庭进餐环境也是影响幼儿膳食营养摄取的一个因素,这个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两个层面。具体来看,不良进餐环境主要有以下3种。①进餐时间不规律。为保证胃肠消化吸收食物,需科学控制两餐间隔时间。由于生活节奏加快,部分家长忙于工作和事业,导致幼儿进餐时间不规律。例如,两餐间隔时间短,胃肠尚未完全排空,会降低食欲;间隔时间长,因饥饿感严重会消耗组织中的营养。②进餐场所不安静。部分家长安排幼儿吃饭时,观看电视或手机,这一行为会转移幼儿的注意力,错过最佳进食时间,导致进食量减少。③进餐氛围不温馨。良好的情绪是人体健康的组成部分,情绪会影响食物消化功能。从医学角度看,胃肠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对外界环境变化和刺激的敏感性强。人体处于负面情绪下,胃肠神经功能紊乱,会造成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情况。在农村留守家庭中,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孩子和爷爷奶奶一起用餐;在城市家庭中,父母忙于工作,和孩子一起进餐的次数少。在不够温馨的进餐氛围下,幼儿的食欲不佳;一旦出现挑食、偏食等行为,家长采取惩罚性措施,幼儿因情绪紧张进一步影响进食,使膳食营养摄取不足。

3.5 家长营养KAP

家长不仅是幼儿的抚养人,也是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营养KAP 决定了膳食结构是否合理,影响幼儿营养摄入。大量研究表明,幼儿营养不良、营养过剩问题的出现和家长的营养知识、营养态度、营养行为密切相关[6]。部分家长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认为幼儿吃饱就行,易造成营养失衡;部分家长有营养知识,缺少营养行为,食物烹饪加工方式不当,甚至滥用营养品。以超重肥胖为例,主要是由于三大营养素的比例分配不合理,如脂肪摄入量超标、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导致幼儿喜食荤类食物,排斥蔬菜和粗粮。此外,以可乐、奶茶、方便面和炸鸡为代表的食品,家长知道对幼儿的健康无益,但往往为满足孩子的需求而购买这些食品。

3.6 家长饮食习惯

幼儿好奇心强,会模仿家长的动作行为,家长的饮食习惯也会影响幼儿的饮食习惯。家庭膳食结构主要依据家长的口味和喜好,如果家长不喜欢吃某种食物,如韭菜、豆腐等,就不会购买这些食物,并且将排斥这些食物的想法和行为传递给幼儿,幼儿自然而然也会拒绝这些食物。相反,家长喜欢某类食物就会经常购买,幼儿随之偏爱这类食物,这是挑食、偏食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幼儿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也和家长的饮食习惯有关。成人和幼儿的生理功能有差异,尤其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部分家长能接受的食物或口味,幼儿不一定能接受。但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吃火锅、吃烧烤、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幼儿学习家长也吃这些食物,就会损害胃肠黏膜,造成消化功能紊乱。

4 幼儿摄取膳食营养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幼儿的膳食营养现状,结合家庭环境对幼儿膳食营养摄取的影响,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希望幼儿摄取充足的膳食营养,促进健康生长发育。

4.1 严格遵循膳食指南

2022 年4 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发布,对2016 版指南进行多方面修改。幼儿摄取膳食营养时,家长应严格执行新版指南。其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①食物多样,合理搭配。②吃动平衡,健康体重。③多吃蔬菜水果、大豆、全谷和奶类。④适量摄入鱼、禽、蛋和瘦肉。⑤少盐少油,控糖限酒。⑥规律进餐,足量饮水。⑦会烹会选,会看标签。⑧公筷分餐,杜绝浪费。其中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就是在家长督促下,让幼儿坚持身体活动,饮食不过量,保持能量平衡,预防超重肥胖发生。

4.2 改善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对幼儿膳食营养摄取有多方面影响,为避免或减轻这些影响,应改善家庭环境因素。①保证食物多样性,根据幼儿的生长发育需求购买食材,避免膳食单一。②食物加工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烹饪方式,以蒸煮炒为主,少吃油炸、烧烤类食物。③创造良好的家庭进餐环境,进餐时间要规律,科学控制两餐间隔时间,幼儿采用三餐两点或三餐三点方案;保持进餐场所安静,让幼儿集中精力进餐;创造温馨的进餐氛围,家长尽量和幼儿一起进餐。④提高家长的营养KAP,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避免出现偏食、挑食等情况。

4.3 加强医疗保健干预

医疗保健干预是保证幼儿膳食营养均衡摄取的重要手段。①家长应树立正确的保健意识,获得医务人员的专业指导和帮助,学习膳食营养指标、食品卫生标准。②在食物购买、加工制作方面,根据幼儿的身体状况、营养需求,对食物合理搭配,保证营养均衡;同时注重食物的色、香、味,提高幼儿的食欲,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③定期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营养性疾病,采取积极防治措施,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

5 结语

综上所述,营养不良、营养过剩、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和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幼儿膳食营养摄取的常见问题。分析可知,家庭环境对幼儿膳食营养摄取具有重要影响,提示家长严格遵循膳食指南,改善家庭环境因素,并加强医疗保健干预,确保幼儿科学合理摄取膳食营养,实现健康生长发育的目标。

猜你喜欢

营养素膳食营养
老年人护眼七大营养素
食物中的“有色”营养素
因人而异合理补充营养素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中老年人健康膳食如何安排
秋天膳食九字诀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揭秘“食品级”肌肤营养素
六个问题读懂膳食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