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视域下旅游外宣翻译研究
2022-12-07梁欢
梁 欢
跨文化传播在人类的交流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和各类文化信息的分享沟通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并且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活动中也能有所体现,和各国文化元素转移也具有一定关联性,有利于传播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资源作为十分典型的地域特色,在当前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外宣翻译工作正好能给各国家与民族的沟通带来一定便利。所以,如何把旅游外宣内容精准传达出去,使其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作用,帮助国家塑造良好形象,就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旅游外宣翻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外宣翻译与其他文本翻译是一样的,不能一味追逐直接僵硬的翻译,而是要在充分保留旅游信息的同时,对译文进行合理调整,以使译语读者能够在充分理解译文表达含义的基础上充分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核。即不仅要完全贴合译语受众的思维模式以及国内旅游现状,还要贴合译语受众对于国内旅游信息的需求。但从目前的开展情况来看,旅游外宣翻译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语言表述与译语存在差异
国内的旅游文化语言表述方式整体较为深沉和含蓄,直观性表达较少,同时还带有十分浓重的地方属性以及历史文化积淀,语义方面比较模糊,这就可能会使得译语受众难以真正理解翻译的具体内容。再加上实际翻译过程中,仍然有些翻译者在应用中式思维,导致译文与译语受众的语言文化表达习惯不相符,无法实现深入理解[1]。有些人员则没有充分考虑到汉语和译语在表述上存在的差异性,没有及时基于译语对译文事实深层次处理,更没有对个别行业专业术语实施有效翻译,容易引起理解失误,从而和译语受众的文化期待之间相互背离,不能真正展现出译文的规范性。
(二)翻译思路与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有些旅游文化外宣翻译工作者跨文化翻译思路不明确,导致译文质量过低。比如有人习惯将中文旅游景点说明书直译成译语,不能依照具体的翻译文本实施详细精准的审阅和调整,尤其是在对有些具有深刻文化内涵或者复杂词汇与句型进行翻译时,容易发生句式混乱以及用词不当等问题。同时,有些翻译者往往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限制导致不能及时对翻译方式进行调整,或者未对当前翻译中存在的错误进行修正,依然在使用一些比较落后的翻译方式,极易导致译语受众对文本内容产生误解。某些译文准确性不高,翻译人员也并未灵活转变翻译方法,依然在套用一些比较落后的翻译规则和方法;译文部分简洁性和艺术性也比较薄弱,甚至难以将国内旅游文化的观赏意义体现出来,导致受众不能深刻体会国内旅游景点的特色文化,不利于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二、跨文化传播下旅游外宣翻译的主要特征
(一)交流的开放性
为使国内旅游文化和国际流行的多元文化能相互融合起来,旅游外宣翻译工作者还需和译语受众保持双向互动。实际翻译时应用最适合的信息载体,在始终坚持客观事实以及旅游信息精准性的基础上,找到不同国家语言在文化层面上存在的关联性与共通性。由此通过翻译建立不同文化但平等共存的交流格局,始终以最对等、均衡和开放的关系和译语受众实现高效互动,使其对中华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唯有如此,才能使其在旅游过程中在充分理解各国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了解到文化之间的基本共性。与此同时,译语受众在对外宣翻译文本进行揣摩和分析时,也能意识到各文化深度融合的必要性以及实际价值,从而实现各文化形态的彼此理解与共通。翻译工作者也能利用整合译语和源语文化中的可利用资源,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顺畅交流,有效缓和差异过大文化之间的矛盾及冲突。其中,翻译工作者必须要在全面忠实原文内涵以及语义的基础上,对翻译策略进行有效调整,通过目的语当中和汉语表达相似的词汇及句型,充分发挥出外宣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提升用词的精准性,真正展现出国内旅游文化的真实面貌,吸引更多游客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
(二)沟通的顺畅性
在各文化交流过程中,外宣翻译的作用不容小觑,尤其是对跨文化互动的实现具有极大促进效果,能使各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有效联系,提升跨文化互动的直接性与便捷性,从而引导各文化背景下的游客都能建立共识。因此,通过合理规范的旅游文化外宣翻译,能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各民族与国家人民的理解能力,打破跨文化互动中的知识壁垒。为此,翻译工作者就需要从各文化背景下的游客认知与思维角度着手,认真对翻译文本的正确性和传播价值进行研究思考,尽可能规避存在歧义或者极易引起文化冲突的错误表达方式,真正将外宣翻译的文化交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2]。将其具体到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所有翻译工作者尽可能站在译语受众的思维角度对外宣文本进行翻译,还要通过更加详细和精准的语言对旅游景点进行描述,展现出文本句式的逻辑特点和内容上的客观性。与此同时,还需对译语受众的语言表达习惯以及认知方式进行充分权衡,应用最贴近译语受众的思维方式对原文内容进行翻译,以使其可以充分把握与理解国内的旅游文化思路及内核。
三、跨文化传播下的旅游外宣翻译策略
在跨文化传播背景下,旅游外宣翻译不仅要对国内旅游产业的基本特点、优势和属性等基础内容进行精准表述,还要利用灵活的译语给国外游客展示国内文化的基本特征,从精神与思想等层面上吸引国外消费者。
(一)做好翻译准备
一方面,要明确翻译的主要目的。翻译行为受翻译目的影响,其中主要包含了翻译工作者的主要目的、译语环境当中译文的实际使用目的,以及翻译策略应用的目的。对于旅游外宣翻译而言,其目的是为了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进行宣传,使更多国家了解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基于此,翻译工作者需基于译语文化、源语文化、受众思维与心理等特性,合理控制翻译工作的展开,保证译文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翻译工作者要具备良好的文化意识。一是要有良好的文化理解力。所有旅游资源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或者具有源语文化要素,如果翻译人员缺乏文化意识,势必会对这些内容造成误读,从而导致译语受众难以理解,或出现理解偏差,难以产生外宣效果。所以翻译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各项旅游资源,掌握受众的文化期待和习惯。二是要实现文化平等。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自身的优劣势,在跨文化交流当中应充分尊重彼此,客观翻译,求同存异。
(二)明确翻译内容
旅游外宣翻译内容即是需要传播的内容,包含了景点介绍、导览图、旅游手册、旅游广告、明信片、旅游纪录片等。从文化传播角度上来看,对于这些内容,实际翻译时必须保证基本的精准性,确保具体内涵能实现有效传达。一方面,旅游外宣翻译对于准确性有着极高要求,一旦出现偏差就可能会导致源语的文化意义丧失。再加上汉语和其他语言在结构上存在很大不同,所以在表达方面极易出现误解;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厚,对于译语受众而言很难通过简单的拼音了解文化的魅力[3]。所以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则要对译文进行严格考证,通过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将其完整精确地翻译出来,使译语受众完全可以直观清晰地了解具体的文化真相,保证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在旅游外宣翻译中,不仅要兼顾语言文化背景,还要对社会政治背景加以重视。因此,翻译人员必须充分掌握具体的文化内涵,同时对历史发展、政治思想等有所了解,要紧跟形势政策,立场鲜明,保证翻译内容的灵活性与原则性,尤其是在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翻译当中,必须确保立场鲜明,了解和贯彻我党的政策方针。
(三)把控翻译方法
受到文化因素多面性的影响,实际翻译时并不设置固定的翻译策略,只要能确保旅游信息实现精准传达即可。目前最常见的翻译方法主要有以下几项:
1.异化翻译法
该方法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会保留源语文化的内核与基本特征,同时再以源语或者受众作为归宿。整个翻译过程中,主要是对两类语言文化差异的把控,以使其中的同种内容、思想和观念能在不同语境文化当中灵活切换。实际开展时主要以两项策略为主:一是音译。在异化翻译当中,音译是极为常见的一种方式,目前国内的很多音译词汇都已经被很多国家所接受,如tofu、Kungfu等。在旅游外宣翻译当中,对于一些意思较为简单且包含中国语言特色的词汇则可以应用这一方式。二是音译结合注释。实际翻译时,两国语言差异较大,可以被直接音译的词汇数量较少,为了使词汇在保证源语特点的基础上又能产生一定的外宣效果,就可以应用音译结合注释的方式,以促使国外游客能深刻理解中国旅游词汇。例如在对“乾清宫”进行翻译时,就可以在保持基本音译“Qian Qing Gong”的基础上应用英文注释“Palace of Heavenly Purity”,以使其中的浓厚色彩内涵得到充分展现。
2.归化翻译法
该方法即是译文必须把目的语展现出来,也就是要充分掌握和结合译语受众的语言习惯等因素,确保其能充分把握原文内容,避免不同文化之间产生语言障碍,使译文和受众的文化范围始终保持高度一致。文化差异影响着人的正常交流和理解,而翻译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文化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使原本在翻译之后能与译语受众的文化领域相互契合,确保完全理解原本核心。倘若在翻译过程中双方语言差异较大,难以使形式和内容有效结合在一起,则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增减,尽可能在准确传达原本内涵的同时,给译语受众的理解带来更多便利性,提升译文本身的欣赏性与可读性[4]。例如在中文语境中,对于故宫深厚历史内涵的介绍“历经六百年,故宫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似乎浸润了历史的风韵;行走在屋宇楼阁之间,六百年的历史尘烟似乎都触手可及。”其中行文强烈,修辞手法众多,并以最贴切的词语抒发精神感受。但在英文语境当中,其文案通常风格简单,结构严谨,注重事物和言语之间的联系性,以最通俗的方式给游客传递信息。如果把示例当中的汉语内容直接翻译成英语,译语受众势必难以有深刻理解,所以还需对英语中“直抒胸臆”的手法加以借鉴,简单表述,只需突出重点即可,比如可以直接翻译成“Everything under the sun”,以使被描述对象的真实属性得到展现,让译语受众迅速了解其中的内涵。
3.增减翻译
在进行外宣翻译时,要想真正把文化信息差异降到最低,就可以在内容当中适当增补信息,以确保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内容。在中文表达中,经常会舍去主语,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理解难度,所以在翻译时则需根据实际情况对主语进行补全。受跨文化传播影响,旅游外宣翻译往往会在潜意识当中出现过度重视源语的现象。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对于汉语不能省略的内容往往对于外语而言并不重要,如果将这部分内容增加进去,势必会导致外宣翻译难度增大,译语受众也不能很好地对其中的意思加以理解。此外,在汉语表达中经常会出现重复表达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比较华丽的词藻和成语,虽然能修饰行文,但对于不理解中文语境的外国游客来说则会加剧阅读难度。所以要使译语受众真正了解译文内容,还需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对其中的内容进行适当删减,保留其中最具有价值的信息点,突出旅游外宣翻译的基本交流特征,以给内容理解带来更多便利性。在应用这一策略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如何有效分辨对于外语而言有价值的信息和多余的信息,这就需要翻译者必须注重中外语言行文方式上存在的差异性。
4.引申串联
在很多旅游景点介绍当中,不乏一些经典佳作与诗词歌赋翻译,但在社会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下,古代一些思想已经不符合当下的社会主流。而旅游翻译,不仅需要吸引大量国外游客,还要传播中华文化,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还需对原本进行省略或改写,对其中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加以弘扬,确保所有外国游客能够阅读传唱。具体开展时,可以利用引申串联的翻译方式,使景区与景点当中暗含的一些文化内容得以延伸,实现内涵扩展。例如在翻译秦始皇时,则可以将秦始皇陵、兵马俑、万里长城、阿房宫等引出来。这种文化之间的引申串联,使所有文化元素都被有机衔接在一起,不但能使译语受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厚重与丰富,还会产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四、结语
跨文化传播背景之下,旅游外宣翻译必须在充分坚持客观性、全面性的基本原则上,强化译语受众对于国内旅游文化的感知,由此提升国家影响力,全方位再现原本内核,给受众带来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同时还应充分权衡受众与国内旅游之间的差异性,尤其对受众的审美标准、认知方式、语言表述等客观把握,从而调整翻译方法,最终用最简洁的表述方式,最易懂的词汇句型,对旅游景点中的文化意境和审美元素进行展示,实现概括性总结,降低受众理解难度,真正从根本上提升翻译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