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

2022-12-06程涛郑欣李桂珍

智库时代 2022年38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思政院校

程涛 郑欣 李桂珍

(1.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运动与健康系;2.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部)

一、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融合的意义探析

近年来,高职院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呈现越来越好的态势,体育教学的地位和优势表现得比较明显。高职院校除了注重学生的文化课程以外,也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综合素质上。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智能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导致大部分学生黑白颠倒,熬夜现象严重,再加上长时间不参与体育锻炼,身体状况极差。而“被动式”的体育活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要以改变学生思想状态为抓手,将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结合起来,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课程的内在价值,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够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目标,贯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把握好德育教育的核心精髓,能够与鲜明的时代特征同频共轨。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南针,发挥着引领性作用,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同样适用。那么就体育课程而言,也需要融入马克思主义之魂,引入思政课程中所蕴含的普遍原理,为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找出“育体”与“铸魂”之间存在的学理内涵。大环境背景下,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具有以下价值和意义。

(一)形成体育与思政的协同效应,将立德树人的目标落到实处

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之一,应该承担起社会优秀人才培养的重任。从高职院校的普遍情况来看,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更多地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所以要积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理念里。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体育教学的价值导向和行动指南,尽可能地挖掘一切能用得上的思政资源,为体育课程的改革赋能。从而对学生形成激励作用,将体育学习与爱国主义精神结合起来,将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联系在一起来看。社会主义新思潮的引领之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建设存在着内在的本质联系,联合式教学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是大有裨益的。将思政理念贯穿在体育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能够让学生全面理解思政教育。这是一种教育形式的创新,也有助于学生多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如今体育的社会价值也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凸显,因此更新的步伐也需加快,高职院校纷纷重视起体育教学与思政教学的融合,并开启了课程的探索与尝试。而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方式,恰恰有助于体育课程的发展,对体育教学改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社会更需要全面发展的人,不管是哪一个专业的学生都要有着良好的品德素养,于高职院校来讲,需要做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更有针对性,始终秉承着“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理念,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立德树人目标和主线,将其作为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引导和培育学生的价值体系中应充分体现“育体铸魂、德体兼修”的引领作用。近年来,教育部也在陆续出台相关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结合高校专业特点,全方位推进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课程育人价值和作用。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思政与体育教学的融合是大势所趋。高校需要将其当成重点工作,稳步开展。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力量,改变体育教育教学现状,让体育课程不再局限于体育锻炼、技能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具备良好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拥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整体的身心能力,以便于以后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事业之中。完善日常课程体系建设,是潜移默化,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三)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在思想上引导学生

思政课程与体育课程的融合打破了以往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新鲜感和探索欲望,在实践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体育教学要结合现实,融合思政教育,并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教学实践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让学生既能掌握理论,同时也在实践中获得技能,构建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合理的、可持续的教育教学模式。不断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奠定基础,提高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觉悟,加强人文关怀与情感沟通。除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体育课程之中,还可以将其融入到体育社团之中,将思政教育与课外活动有机融合起来,从而构建良好的思政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形成影响和熏陶。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建设结合的优势探析

(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存在着紧密联系

按照“课程思政”总要求的部署,各专业的课程内容需要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找准二者之间的切入点,深入挖掘二者之间的育人功能。比如在奥运会上,运动健儿奋勇争先,顽强拼搏的精神,正是一种责任、担当和情怀。所获得的每一块奖牌和殊荣,都是国家荣誉的体现。将体育与思想政治衔接起来,是实现情感共鸣的有效方式之一。

(二)体育强国是国家之间竞争的体现

和平年代,国与国之间依然存在着竞争和博弈,体育背后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认知。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强调体育更深层次的内涵。要将思政元素中的顽强不屈、敢于拼搏、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的元素加以提炼,合理地运用到课程研究之中。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训练,一方面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品格,一方面引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体育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融入思政课程,是高职体育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建设融合中的问题探析

(一)高职体育教师思政素养相对薄弱

近年来,高职院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需要积极地承担起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优秀人才的使命及角色。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阵地,高职院校需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并在教学当中不断渗透思想政治素养。从宏观视角来看,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存在着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极高的素养。由于层次水平的受限,教师整体的能力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也就是说,很多高校体育教师都是体育专业毕业的,有着极高的运动天赋和感知力。但对于思政教育教学明显不够擅长,大多数体育教师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认知都不高。客观地说,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没有真正把握好二者关系就盲目开展融合,只能是应付任务,偏形式主义,并不能切实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说,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

(二)高职体育思政教学的课程目标亟待调整

于高职院校而言,在现有体育课程的基础上,需要对教学课程目标不断进行更新和优化。从目前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重视技能训练,制定各种项目训练指标,而对于德育教育,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忽略了思政教育教学效果。并且大量的体能训练,对于身体和精力是巨大的消耗,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精力反而出现明显不足。体育教师在渗透思政教学的知识点时,学生就会出现听不下去的情况。另外,课程设计不够巧妙新颖,植入的过于生硬,学生的吸收效果也不会太好。从体育思政课程的设置上,教师需要有一个权衡和把握,找准抓力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在课程展开过程中,教师先要从思想上给予学生引导,形成思维认知和情感共鸣之后,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后续活动。否则找不准衔接点,就不能更好地明确教学目标,影响实际呈现的效果。

(三)高职体育思政教学方法亟待优化和调整

在传统体育教育中,体育课前的准备工作的时间占五分之一,技能教学仅仅占一半的时间比重,另一半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在此过程中,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时间和活动空间,而对于兴趣激发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却少之又少,对于思政课程的渗透明显是十分不利的,创新融合方法势在必行。

大多数教师没有掌握融合教育的有效途径,即使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哲学的内容与体育课程恰当地联系起来,学生的实际效果也无法准确衡量,无法更好地保障学习效果。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所面临的学生生源质量层次不齐,在现有的课程教育模式之下学生难免会出现厌学、逃学等情况,思政教育不能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说教,而是要收到实质性的效果。从现阶段来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需要真正意识到教育元素缺失的问题,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作为体育课程思想政治建设行动指南的核心作用,让学生在技能提升的同时,也能拥有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

(四)高职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资源利用率低下

现如今,高职院校大多数体育课程都是在室外进行的,即使老师组织体育活动,传授一些简单的技能,但本质上也是学生自行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应用到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技能的学习并不是太直观,体育教学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此外,资源的利用不集中以及资源的滞后性,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而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在于教师的思维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受制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观念方面根深蒂固。在课程教育改革过程中,体育教师对新的教育工具和教育模式的融合缺乏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对新的教育体系缺乏主观能动性,对新的教育工具的运用不足,无法更好且有效适应新的教育模式。

四、高职院校体育思政课程建设的对策及方案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是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体育精神的影响与感召之下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价值上的认知。具体发展措施落实的好与坏都将直接影响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和体育教学组织之间的协同作用。在大思政格局的环境及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从提升教师整体素养、调整教学目标、更新教学方法、提高资源整合利用率等几个维度破局,高职体育教学与思政融合的路径,眼下要做的是一边进行方法的探索,一边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边总结经验边改正,将思政教学元素巧妙地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推动高职体育教学朝着理想的方向和目标稳中求进。具体对策及实施方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提升体育教师素养

思想政治课程与体育课程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核心理念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去,更重要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调整、优化,结合实际,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而更好地融入体育课程,对体育课程进行内容整合,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提高教育质量。这一系列工作的展开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有比较严苛的要求和标准。教师首先要认知到思政的重要性,并实时关注最新的动态信息,并能及时与学生展开沟通和交流,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引导其观念的革新。这需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作出不懈努力,加强思政疏导方面的培训,或者在招聘选拔人才的时候有这方面的侧重,进而提升整体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以及育人能力。此外,从教师的角度,要认识到思政与体育课程教育融合的必然趋势,不断完善个人能力,夯实理论基础。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受众程度。采用适合的、新颖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促进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

(二)确定教学目标,做好规划工作

体育教育教学目标与宏观方向是思政课程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高校开展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的时候需要优化并调整教学目标,使效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随着教学目标重新界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形式的确定和设计,进而有效推动两种课程内容的融合,促进学生全方面素质的提升。以排球运动为例,德育教育要强调的是团队协作精神,在传球过程中要讲求战术配合,同队的两个人不能出现同时争抢的情况。再比如短跑中,需要强调的德育精神是竞争意识,要具备挑战的思维等等。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遵循合理、可行、针对性等几大原则,有了目标的规划能够更好地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更新教学方法和理念

充分运用好思政教学的理念,如今已经成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更好地适应全新的教学环境。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体育与思政教学的融合在方法上也要积极展开创新,以便于学生掌握知识更全面、更透彻。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进行归纳和总结,采取学生广泛接受并喜欢的方式去教学。

(四)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体育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上各种资源和内容非常丰富。高职院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就必须有效整合这些资源,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指导,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体育教师不仅要考虑学校的实际资源情况以及所能提供的平台,还要考虑现有的教学资源能否与课程内容相匹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思政环境下,思政教育教学在当今社会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随着经济发展人才战略更新的加速,应该引起所有高校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深入地挖掘体育课程中所蕴含的德育资源,并与思想政治课程展开协同教育,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真正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