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及提升对策*
——基于武汉市高职院校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2022-12-06郭晓雯

智库时代 2022年38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内容院校

郭晓雯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开放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建立在理论教学基础上,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于实践之中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用生动鲜活的实例使学生深化对重难点内容的认识,加深对理论的认同。2018年4 月12 日,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文),明确提出要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普遍存在实效性较低的问题。本文基于湖北省武汉市四所高职院校问卷调查、电话采访数据,实证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其中包括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实践教学的情况,据此探索提出“五点五有”提升对策,以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一、数据来源和样本特征

本文数据来源于2020 年10月-2021 年3 月,课题组对湖北省武汉市四所高职院校2387 名在校大学生、20 名学校思政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电话采访的结果。第一,参加调研的大学生中,70%是大学一年级学生,30%是大学二年级学生;68%是男生,32%是女生。第二,参加调研的大学生中,100%学习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81%学习过“形势与政策”课程,32%学习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第三,参加调研的思政课教师均为所属学校的专职教师,年龄在28 岁至40 岁之间。因此,本调研数据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代表性。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丰富,但吸引力不强

从师生调研情况看,武汉市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比较丰富,能结合课程各章内容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但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例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针对《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要求学生完成“我的大学规划”实践作业;针对《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要求学生在校内校外自选素材,拍摄微视频“我身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内容有针对性、丰富性。但是,71%的学生认为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最需要优化的是教学内容,认为内容缺乏新颖性,吸引力不强,不能紧跟时事、热点,甚至有学生认为缺乏共同话题。部分学生建议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融入社会热点,布置更有吸引力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形式多样,但体验感不强

从师生调研情况看,武汉市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多样,但学生的体验感不强。例如,课上实践学习活动包括新闻播报与评析、学习成果汇报、演讲、辩论等,课下实践学习活动包括征文比赛、校外参观、志愿服务活动、公益活动、线下培训学习、微视频制作、VR 虚拟情景学习、观影活动等。从学生采访数据看,64%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实践学习活动体验感不强。关于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有59%的学生倾向于体验型学习形式,例如校外参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只有14%的学生愿意选择探究型学习形式,例如小组学习汇报、辩论赛等。在实际情况中,受疫情、学生安全问题等因素影响,体验型实践学习活动开展受限。有的学校即便开展,也无法保障全覆盖,只能选择少部分学生代表参加,导致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体验感降低。

(三)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不灵活,VR 使用欠缺

从师生调研实际情况看,武汉市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本上都使用了信息化工具,但是,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灵活。从教师采访中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未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使用信息化工具进行统一谋划,教师习惯于根据自我喜好选择信息化工具、网上教学平台,缺乏激活信息化手段的内驱力。从学生采访数据看,有59%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运用更加丰富的技术手段。例如,学生对信息技术特别是VR 技术十分感兴趣,尤其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他们希望能将VR技术应用到学习中,增强实践学习的兴趣和体验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高职院校将VR 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情况不普及,少部分高校建设了智慧教室,具备了VR 技术的条件,但思政课使用VR 开展实践教学的频率较低,VR 设备、教学资源较少。

(四)教师教学态度认真,但过程性管理弱化

从师生调研实际情况看,82%的学生表示思政课实践教学“对我的帮助很大”,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态度认真,能结合目前现有条件,针对课程实际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整体较高。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过程的管理弱化,在管理中的科学性、系统性有待加强。例如,学生在开展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过程性学习不及时、不深入,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的机制不健全,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强。不少学生在采访、问卷中表达了对师生共同开展实践学习的意愿,期待教师能经常参与学生的实践学习活动,还有学生提出应该“成立讨论小组,共同探讨老师布置的作业”,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但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突出

从师生调研实际情况看,武汉市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能基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能结合学生实际、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实践教学内容。但是,从师生调研实际情况看,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突出,职业院校特色难以体现。例如,关于教学评价,有51%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主体应由教师、学生共同组成,而不应由教师一人完成。目前,在实践教学过程和评价中依然是教师主导,教师对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了解不深,对学生的意见、建议听取得不够,对职业院校自身特色定位不准,因此导致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受限,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深入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开展系统性、针对性学习,因此学习的活跃度、积极性不高。

三、学生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见建议

本课题组通过采访形式,征求学生对改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时间、教学评价五个方面的意见建议,以真实了解学生在思政课实践学习中的需求,以更好地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一)教学内容要更接地气

学生普遍认为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枯燥,没有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甚至有时候脱离了学生实际。学生建议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应该结合社会热点、学生兴趣点、学生专业特性等设置更接地气的学习内容,让实践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二)教学形式应更多采用体验型教学

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上,更偏重于讲授型、探究型学习形式,体验型学习形式不多。然而,学生更倾向于“走出去”开展实践学习,例如围绕专题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前往红色革命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学习。针对疫情下无法大规模开展“走出去”实践学习的问题,学生认为可以由学生小组自行组织完成,小组可以根据学习兴趣选择性完成,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

(三)教学手段应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学生普遍认为教师应该使用更加丰富的技术手段,增强实践教学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采访中,不少学生表示对VR 很感兴趣,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自己制作VR 学习资源;同时,学生常用抖音、哔哩哔哩等了解社会动态,建议教师可以将这些信息化工具合理地运用于教学中,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时间应按照每一章教学内容开展一次实践教学活动

学生普遍认为实践教学开展不宜频繁。在受访的学生中,近50%的学生认为应该“每一章开展一次实践教学活动”,近30%的学生认为应该“每一学期开展一次或两次实践教学活动”,只有近20%的学生认为应该“每一次课开展一次实践教学活动”。由此可见,学生建议实践教学活动开展频次应该适量,不易太频繁,而应该结合每章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五)教学评价应实现多元化

学生普遍认为实践教学的评价应由多主体完成,且成绩占比应适当增加。在受访的学生中,近50%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主体应由教师、学生共同组成,在成绩评定过程中应由教师、学生一起完成。另外,学生认为思政课实践学习的分数在课程总评分中的比例应适当加大,近50%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实践学习的分数应该在总评成绩中占50%以上,近40%的学生认为分数占比应该在30%-50%之间。

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五点五有”提升对策

基于武汉市高职院校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实际,探索“五点五有”提升对策,以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一)找准高校与社会元素的“协同点”,充实“有鲜度”的实践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突破教材体系局限,聚焦“大思政课”理念,充实教学内容。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关键是要树立协同意识,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形成协同效应。1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所在地区的红色资源、博物馆资源、企业资源,挖掘其中蕴藏的思政育人元素,充实“有鲜度”的实践教学内容,发挥全社会协同育人的积极作用。以武汉市为例,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中共“五大”旧址、“八七”会议旧址、农民运动讲习所等武汉丰富的红色资源,武汉革命博物馆、中国桥梁博物馆、武汉二七纪念馆等武汉特色的博物馆资源,华为、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武汉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资源,结合学生不同专业,充实“有鲜度”的教学内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广泛发动当地的社会力量,善用社会资源,积极开展合作,将更丰富、更前沿的内容融入实践教学。

(二)满足学生的“兴趣点”,采用“有温度”的实践教学形式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借鉴“学分银行”管理模式,探索创新“学习积分”形式,为学生提供“有温度”、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学分银行是一种模拟银行的功能特点、借鉴银行运作模式的国家学分管理模式,学分银行的主要功能为累积学分、转换成果、兑换学历。2该模式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积极性。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可探索开发“学习积分”模式,一是科学开展顶层设计,量化实践积分,即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所在学院、团委、学工处等核心单位共同研究方案,确保实践内容能科学转化为课程学习积分;二是注重大学阶段全过程考察,将三年时间进行积分规划,真正把实践教学落实到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去;三是开发“学习积分”管理平台,借助网上平台完成“学生申请积分-教师核算积分-系统累加积分”的管理过程。

(三)运用信息化技术的“热点”,激活“有活力”的实践教学手段

高职院校要加强对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的投入,积极运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创造有交互性、沉浸性、趣味性的教学环境,加快建立AR、VR 虚拟课堂。一是高职院校自身要积极利用计算机专业优势,加强VR 教学资源的自主研发,师生研发的过程就是实践教学,学生在研发过程中加强了理论学习、实践学习,同时增强了专业自信心,彰显了职教特色;二是高校之间、高校与博物馆之间、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要加强AR、VR 虚拟课堂的协作,借助相互的资源优势,加强共享平台建设,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创新教学手段,真正让思政课实践教学“活起来”。

(四)牢抓教师能力的“关键点”,培养“有实力”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对教师能力要求更高,因此要找准能力建设的关键点,从多个方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一是开展理论研学,加强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帮助教师练好“内功”;二是开展红色资源实地调研,组织教师前往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调研学习,帮助教师“走出去”,打破实践教学封闭性,开拓教学思路;三是深入校企合作单位挖掘思政元素,积极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融入企业文化、人才培养需求、职业素养等内容,精心开展实践教学设计,强化职教特色;四是加强实操培训,提高教师运用多种信息化工具开展教学管理、教学组织的能力,打破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维,用信息化工具为教师赋能,增强其实践教学的自信心。

(五)扫除过程性管理的“盲点”,建立“有效度”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过程管理中存在三大“盲点”,即任务部署不严谨细致、学习过程缺监督指导、考核评价不多元化。针对三大“盲点”,高职院校要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科学的、全过程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一是在任务部署环节,规范制订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明确教学内容、形式、学时、要求等;二是在学习过程中,规范制订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指导和管理方案,发挥教师、小组长的作用,利用网上教学平台,实时开展答疑、讨论、指导和反馈,全过程指导、监督学习;三是在考核评价环节,规范制订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方案,借助网上教学平台设置多元评价主体,结合“学习积分”量化考评内容,加强学生对考评工作的参与度、公正感和重视度。

【注释】

1、曹桢,喻一珺,王钰菡.“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社会协同机制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04):59.

2、叶莉,张芳,王秋香.基于学分银行的职业教育终身学习机制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6):16.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内容院校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