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阶段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现状与发展

2022-12-06王建华

智库时代 2022年38期
关键词:养老院养老老年人

王建华

(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进入新发展阶段之后,要重视人口老龄化现象,主要表现在改善当前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实现发展理念与现实目标的有机结合。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量的积累的关键时期,合理改变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可以有效缓解相关的社会矛盾。同时,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前发展与向后善后需要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才能切实摆脱人口老龄化深化的趋势衍生出来的困境,并且为国家后续的发展建设扫清障碍,保障其可以稳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一、新发展阶段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现状

(一)农村老年人以家庭养老为基础,家庭生活照料为主要来源

有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超六成的农村老人主要以照料家庭生活为主,也就是所谓的“以房养老”。在当今时代,社会各界人士更加注重城镇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而会下意识地忽略农村养老问题,因此它逐渐演变成“被遮蔽的角落”。同时,据统计,随着我国出生率的降低以及农村青少年人口的大量外流,使得农村老龄化问题比城镇严重很多。这告诫我们,在新发展阶段,创新农村养老模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以下以具体的数据说明农村老年人是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照料家庭生活为主要来源。在农村,60 岁以上的空巢老人所占的比例超过80%,其中60.8%的农村老人都会担心基本的生活来源,即使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但是每人每个月一般是以75 元为起点,显然无法满足一位老年人一个月的日常生活需求。其次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具有“项目少、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等缺陷,所以会有41.2%的农村老人需要依靠额外的劳动收入作为生活来源。

(二)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差异明显,以不“麻烦”家人为主要原因

老人参与农村互助养老活动具有两极化分布的特征,也就是子女的数量越多,老年人越不愿意参加互助养老,因为他们更倾向于同自己的子女待在一起;相反,子女较少的老年人会愿意参加农村的互助养老活动,主要是因为子女长期不待在自己身边,并且与相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待在一起可以有效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增加分享欲,从中体会到互助养老的意义和乐趣。此外,我国的农村互助养老发展水平并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的服务内容包括:日常的生活照料、清扫卫生以及健康护理等服务。但是,在开展互助养老活动的时候老年人会下意识地忽略自己的意愿,也就是即使老年人不满意农村互助养老机构的服务,他们还是会本着不“麻烦”家人,然后积极响应农村的宣传,参加相关的组织活动。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农村干部以及周边的社会福利机构在创建农村养老院的时候需要考虑老年人的意愿以及兴趣爱好,同时,子女要留心观察父母的心理变化,避免出现强制老人参加互助养老的情况。

(三)农村缺少休闲场所和养老设施,限制了互助养老服务的供给和传递

有调查数据表明,有超过七成的村落在中心区域会配备老人休闲娱乐场所以及相关的设施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对边缘地区的老人来说,会造成一定的行动障碍,因此,会导致休闲养老设备的整体利用率较为低下。同时,剩下三成的村落中的老人休闲娱乐设施不完善,场所较为狭小,开展活动的形式也比较单一,这样在缺乏高强度的管理监控的情况下会严重限制互助养老服务的供给和传递。此外,现有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虽然会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如打球、散步、下棋、看电视等,但是这些活动仅浮在形式层面上,没有落到实处,尤其是一些较为偏远的山区,即使有政府和社会组织会加大资金的投入,但农村的互助养老却不规范,监督管理意识薄弱。凡此种种因素会极大降低农村休闲场所和养老设施的使用率,进而限制互助养老服务的供给和传递质量。

二、在新发展阶段推行互助养老模式的突出问题

(一)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在新发展阶段,建立农村互助养老院可以有效提升老人的参与度,但是在后续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没人住”的困境,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多数人会受到传统孝道的影响。从老人的角度出发,他们更倾向于和自己的子女待在一起,讲究家庭团圆;从年轻人的角度出发,他们会顾及到自己的脸面问题,也就是周围人的看法或邻居的指责。这两方面因素会导致农村互助养老的宣传方向出现偏差,没有抓住关键痛点和社会需求层面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另外,农村老人之间的互帮互助仅限于家庭之间,因此,在组织管理上会出现小集体的现象,严重影响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从参加互助养老服务的人群数量来看,由于农村居住场所较为分散,一些偏僻地区的老人并不愿意远离自己的居住场所,同时,互助养老院内的志愿者服务意识较差,提供的服务质量普遍偏低。以上各种因素都是新发展阶段完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主要阻碍。

(二)互助养老服务的供给受到限制

互助养老的服务供给受到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农村互助养老院的规模较小,相关资金投入不足,因此管理人员会大大减少床位数量,进而限制服务的供给,无法满足我国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需求。第二,互助养老服务内容不完善,项目活动不健全。同时,互助养老院提供给老人的医疗水平不高,老人的身心健康得不到有效保障。第三,农村老人从家庭护理过渡到互助养老院服务,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心理疏导。第四,农村互助养老院的入住条件比较苛刻,在年龄上需要满足70 周岁及以上,同时身心健康并且能够自理,一些自我行动不便或者是残病的老人会被排除在外。这些条件的设置会极大地打击农村老人的入住积极性,并且互助养老服务供给方面会受到严重限制。

(三)互助养老的供需时效性较弱

在新发展阶段开展互助养老会出现时效性较差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农村养老院的建设会受到周边环境、社会文化以及志愿服务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很难形成完善的“时间银行”养老互助体系。官方对“时间银行”的解释是:“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相当于模拟现实中的银行机构,以‘公益时间储蓄’为建设基础,储存的是养老院内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并且在后续可以提取志愿时长,以此来兑换相应的社会服务或者具体的实物奖励。”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大部分农村居民住所分散,在老人将志愿服务需求向相关村居或者社会志愿机构反映之后,村居以及机构继续向下派发,最后再落到实处。这样在上传下达的流程中会出现时效性较差的情况,中间传达信息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三、在新发展阶段创新互助养老模式的途径分析

(一)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健全农村互助养老场所

在农村建立完善的互助养老场所,转变老人的传统观念需要为其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首先,借助我国的传统节日来传播这种创新式的互助养老理念,如在重阳节或者端午节期间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其次,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引导老人体会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优势和价值,并且要及时关注老人对志愿服务的反馈,丰富他们的精神活动。然后,在“幸福院”内积极鼓励低龄健康的老人为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服务,但是要借助相关的奖励机制来激发老人的服务热情;最后,动员社会力量,也就是建立社会、村居、政府三位一体的互助养老体系,依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推行志愿服务制度,同时,还可以组织社会上的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利用休闲时间为农村老人提供公益性服务。同步施行上述的四项措施,相互渗透、同步进行,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在“幸福院”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而充分发挥软文化的价值,建立健全农村互助养老场所。

例如,围绕传统节日举办“九九重阳,走进养老院”的主题活动,引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设计“运送乒乓球”“歌王争霸”以及“我是你的眼”等趣味活动,鼓励老人积极参加游戏,调动他们的活动积极性。在运送乒乓球活动中由工作人员安排老年人排队参加,但是要限制参加年龄。同样,在“我是你的眼”中,主要参加对象是高龄老人,因为他们的视物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有所减弱,在活动过程中,将老人的眼睛用眼罩蒙上,并且安排一位工作人员引领老人走到终点,然后用手触摸摆放在桌子上的物体,依据经验说出答案。对于“歌王争霸”这种活动,考虑到养老院的老人大多是1940、1950 年代出生的人,所以,工作人员在选取歌曲的时候要依据老人的爱好。如《江南之夜》《如果没有你》《且听我说》或者《今宵多珍重》等,使用手机或者音响等设备播放歌曲的前十秒,进行有奖竞猜。通过活动,既可以积极发扬优良传统,并且老人在游戏中可以感受其中的乐趣,提高了老年人之间的互动频率。因此,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丰富老人的精神世界,充分发挥农村互助养老场所的价值。

(二)多方参与、多措并举

针对当前互助养老模式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需要积极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同时多种举措,不断丰富养老院内的活动形式和活动设施。其一,对内要提升志愿服务质量,为老人提供优质服务,以此改变他们以及子女的思想观念;对外,要结合政府和周边社区相关人员的职责,做到“惠及全村”的建设目标,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采取“开放式”的养老建设模式,这样可以加强老年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其二,政府利用“时间银行”的核心概念,积极鼓励低龄老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之中,采取时间积分制,在后期用积分兑换成免费凭证来换取同等时间长度的志愿服务或者实物奖励。这样既可以建设和谐“幸福院”,还可以加强老人之间的交流。其三,定期举办社会捐助活动,吸引社会机构为互助养老模式注入资金,以此增加床位数量。考虑到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普及度不高,这些社会捐助资金可以下发给高龄和行动不便的老人,以此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例如,将宣传农村互助养老优势的标准打印成横幅悬挂在村居中,同时,在村委会张贴养老院的内部设施以及外部环境图片,改变子女以及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在宣传单内容中要包括“幸福院”内部的装饰情况、娱乐设施、活动场所以及膳食清单等,尤其是养老院内部的棋牌娱乐室的扑克牌桌、麻将桌、运动器械,在上午做完早操以及午睡过后便是老人的休闲娱乐时间,为老人和子女呈现农村互助养老院的专业服务体系、以医助养的医疗服务和丰富多彩的娱乐互动等。这种多方参与的互助方式是宣传养老院突出优势的有力举措,同时,和家庭养老相比,“幸福院”的服务优势更为突出,以此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智能养护。多方参与,多措并举,在新发展阶段协力共进,创新当前阶段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三)链接多方资源,提升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成效

提升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成效需要充分利用村镇以及社会的资源,如老人的文体活动需求、医疗健康、通讯设施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都需要相关领导层充分挖掘资源的潜在价值,提升效率。首先,结合信息技术,为老人建立完善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将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输送到云端,以便应对紧急情况;其次,构建“互联网+”互助养老服务信息网,依据老人对电子信息的接受情况发展老年电子商务。然后,将老年人对志愿者服务的满意程度上传到信息网络上,以此加强对志愿者服务体系的监督与整治力度。最后,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联合医院以及医疗机构,定期检查高龄老人的身体状况,对于一些有慢性疾病的老人要做好病例跟踪记录。同时,“幸福院”领导层可以联合医院举办医疗常识宣讲活动,增强老人的健康意识,逐步实现“老有所依”的互助养老服务目标。

例如,在5.12 护士节期间邀请医院工作人员来“幸福院”开展医疗知识宣讲活动,为低龄老年人和志愿者普及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在节日当天,医护人员在志愿者的配合下演示徒手心脏复苏、海姆立克法等急救常识。同时,医护人员在活动现场为老人播放糖尿病或者低血糖等症状视频,劝导老年人要注重自身的健康,戒烟戒酒。对于一些生活急救常识,如烧伤、烫伤,如果是小面积轻度烧伤,可以用冷水及时冲洗局部,从而降低温度,减轻痛感与肿胀程度;如果是大面积烧伤并且已经出现水泡,则要立即到医院请医生进行处理,禁止刺破水泡。此外,养老院要将宣讲活动的内容印刷成册,然后分发至老人以及志愿者手中,以便在遇见紧急情况的时候可以冷静处理,为他们争取抢救时间。

(四)搭建立体网络体系,形成互助养老社会资源网

因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数量在急剧增加,所以在新发展阶段搭建立体网络互助养老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同时,将老人的个人信息收录进“幸福院”社会资源网之中,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借助养老院内部存在的资源和大环境背景下的社会援助积极建设“时间银行”,灵活增加或者减少志愿者服务内容。在“幸福院”的基础上升级层次和等级,逐渐实现“村级幸福院+社区级幸福驿站”的服务目标,有效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此外,做好养老院外部保障工作,组建一批“村委会+农村志愿者+社会福利机构+政府”的互助养老监管团队,其中,要加强农村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培训,实施“时间银行”的奖励制度,如评估老年人实际需求、信息健康检查表、专业的护理技能等。最后,加强构建村居的网络系统,整合周边企业、学校与医院的服务资源,全方位实现助老、养老的建设目标。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新发展阶段积极探究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优势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养老困境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老年人的接受程度以及兴趣爱好,据此建设完善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社会上的资源,多方参与、多措并举,精准定位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均衡点,优势互补,实现建设发展目标。因此,切勿采取“一刀切”的方法,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风俗文化以及政府政策推行切实可行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猜你喜欢

养老院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This 11?year?old student brings joy to seniors one wish at a time 11岁学生助梦养老院
In My Next Life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