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升麻汤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二则*
2022-12-06余昊怡周天梅
余昊怡 周天梅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周围性面瘫即面神经炎,可出现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露齿时口角向健侧歪斜等一系列症状。笔者运用麻黄升麻汤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现举验案二则。
案1:潘某,男,33岁。2020年9月8日初诊。主诉:受风寒后口角左歪5天。口角左歪,右眼闭合不全,右侧额纹、鼻唇沟变浅,右侧耸鼻差。伴鼻涕,不恶风寒,怕热,动辄汗出,口淡乏味,饮水多喜凉,纳可,大便日1~2次、质可,尿可、无夜尿,夜寐欠佳、入睡困难伴早醒、梦少,容易小腿麻木。下眼睑红鲜,舌淡、边有齿痕、苔黄腻,脉软,腹部膨隆,下肢血络甲错。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瘫;中医诊断:面瘫病(风邪阻络,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治法:解表祛风,补虚泻实,燮理寒热。处方:麻黄12g(先煎),升麻、当归各8g,黄芩、知母、玉竹各5g,桂枝、赤芍、甘草、石膏(先煎)、天冬、干姜、茯苓、白术各2g。7剂。水煎,早晚温服。9月15日二诊:歪斜较前明显好转,右侧眼睑仍闭合不全微露白睛,右侧额纹、鼻唇沟浅,右侧耸鼻略差。饮水多喜温,腿麻缓解,其余症状如前,下眼睑红鲜,舌红边齿痕、苔黄腻,手潮,脉浮软,腹部膨隆,下肢血络甲错。原方续服7剂。9月22日三诊:歪斜明显改善。右侧眼睑闭合不紧,右侧额纹、鼻唇沟浅,右侧耸鼻较前好转。稍恶寒,出汗减少,夜寐改善,余症同前,下眼睑色红鲜,舌淡胖、苔黄腻,脉浮软,手潮凉,腹部膨隆,下肢血络甲错。上方麻黄增至13g。继服7剂。9月29日四诊:歪斜耸鼻均好转,余症进一步改善,下眼睑红鲜,舌红、边齿痕、苔黄腻,脉浮软。上方麻黄增至15g。7剂。后随访,患者口角歪斜已不明显。
按:患者邪气在表,郁遏卫阳,故怕热;聚水成饮,故流涕;风邪开泄,致汗出;阳明有热,则喜饮凉水。辨为风邪袭络,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证,故治以麻黄升麻汤解表祛邪,补虚泻实,寒热同调。因患者未出现心悸等不良反应,故三、四诊渐加麻黄用量,增强解表散邪之力。
案2:刘某,男,42岁。2020年7月11日初诊。主诉:受风寒后口角向右歪2月余。口角右歪,左侧额纹、鼻唇沟浅,左目闭合不紧。左侧面部疼痛,不怕冷怕风,出汗多,口不干苦,饮水多,纳可,大便日1~2次,夜寐晚,易疲乏,下眼睑鲜红,舌红、苔薄,脉细,下肢可见血络。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瘫;中医诊断:面瘫病(风邪阻络,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治法:解表祛风,补虚泻实,燮理寒热。处方:麻黄(先煎)15g,桂枝、赤芍、甘草、石膏(先煎)、天冬、干姜、茯苓、白术各2g,升麻、当归各8g,黄芩、知母、玉竹各5g。7剂。水煎,早晚温服。7月18日二诊:歪斜明显改善,两侧额纹基本对称,左侧眼闭目可,鼻唇沟略浅,面部疼痛减轻,左侧耳痛,易左侧口角流涎,其余症状同前。下眼睑半白半红,舌红、苔薄,脉细。原方续服7剂。7月25日三诊:歪斜已基本消失,两侧额纹对称,左侧眼闭目可,鼻唇沟略浅,面部疼痛偶有,耳痛减轻,左侧眼部力量略差,疲乏缓解,余症同前。下眼睑半白半红,舌红苔薄,脉细。原方续服7剂。8月1日四诊:基本痊愈,打哈欠左眼有不适感,左侧面部疼痛消失,耳痛减轻,偶有左侧口角流涎,余症同前。下眼睑半白半红,舌红、苔薄,脉细,下肢血络袜痕。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麻黄(先煎)、炒甘草、赤芍、生姜各6g,桂枝10g,杏仁、大枣各8g。7剂。水煎,早晚温服。
按:患者表邪未解透,津液凝滞在表,不通则痛,故面部疼痛明显;又有气血不足、营卫不和,便自觉疲乏无力,脉细亦为血不足。治疗需在解表散邪的基础上顾护津血、清热补虚,便施以麻黄升麻汤加味治疗。后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因里证无殊,也体现了疾病痊愈需从表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