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涪陵区生猪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22-12-06任小明何晶晶

畜禽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涪陵区种猪养猪场

任小明,罗 登,何晶晶

(1.重庆市生猪产业体系创新团队涪陵综合试验站,重庆 408000;2.涪陵区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重庆 408000)

0 引言

涪陵区地处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位于长江、乌江交汇之处。涪陵区是农业大区,畜牧业是涪陵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生猪是农村优势产业,是国家生猪调出大(区)县之一。近几年全区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安全为重、特色发展”的工作思路,持续抓好生猪恢复性发展各项措施落实,推动了生猪产业持续恢复发展。

1 发展现状

1.1 发展措施

1.1.1 政府高度重视

为恢复和保持生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区政府专门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通知》,出台了稳定生猪发展十条意见。每年区政府主要领导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统筹安排部署生猪发展工作。制定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乡镇街道,并纳入绩效考核,建立生猪发展长效工作体系。

1.1.2 财政扶持有力

近年来,全区持续实施种场建设和种猪引种、新建标准化猪场、贷款贴息、粪污治理、生猪保险补贴等一系列生猪发展财政扶持政策,累计投入财政补贴资金约15 000余万元,其中种场建设和种猪引种1 590万元、新建标准化猪场405万元、贷款贴息270万元、粪污治理6 200万元、生猪保险补贴6 535万元,有力促进生猪恢复性发展。

1.1.3 技术服务有保障

全区200多名畜牧兽医人员包村包户包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一对一指导养猪场实施圈舍改造、新设备新工艺建设,指导猪场做好消毒、隔离、疫病防控等方面的技术落实到位,及时解决养猪户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2 成效

1.2.1 成功实现恢复性发展

2019年涪陵区政府制定印发生了猪稳产保供十项扶持政策,通过区、乡两级政府狠抓生猪稳产保供各项政策落实和持续强化非洲猪瘟防控,推动了生猪生产恢复性发展。到2021年底全区生猪存栏生猪43.2万头,能繁母猪4.3万头,出栏生猪68.2万头,分别达到2018年的98.6%、110%、100%,成功恢复到2018年正常生产水平。实现产值15.9亿元,占全区畜牧业比重为65 %。

1.2.2 繁育体系基本健全

涪陵区饲养商品猪主要是外三元和涪陵黑猪,近年来为做好生猪恢复发展工作,主管部门以培育种猪企业为抓手,不断扩大育种种猪群体。目前全区有种猪生产企业4个,比2018年新增加2个,其中1个是盆周山地猪保种场(市级保种场),其余3个是外种猪杂交制种场,存栏祖代种猪能力为900余头,年可提供父母代种猪0.8万头左右。

1.2.3 规模化养殖得到加快

2021年底全区存栏能力200头以上、年出栏能力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160个,建有圈舍面积41.4万m2,其中年出栏2 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有37个。规模养猪出栏27.8万头,占全区生猪出栏40.8%,比2018年提高11%。全区有工商注册养猪企业54个,比2018年增加33个;全区获得农业龙头企业称号8个,比2018年增加4个,生猪产业化经营得到明显提升。

1.2.4 黑猪特色产业培育初具规模

培育黑猪特色产业是对盆周山地猪地方优质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利用,调整生猪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经过近十年的培育,龙头企业海林生猪发展有限公司从事黑猪特色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涪陵黑猪新品系选育选育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19年获得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批准进入新品系中试推广阶段,已累计推广种猪1 186头;建立起3万头商品猪生产基地,10万头屠宰加工厂,注册培育黑猪商标品牌4个,在重庆主城区、涪陵城区及周边区县建立起品牌专卖店/专柜152个。2021年累计出栏销售2.85万头,实现产值约0.9万元,基本形成育种、生产加工、市场品牌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1.2.5 机械化技术推广得到突破

2018年全区规模养猪场建设的圈舍均是水泥地面半开放式房屋,投料、清粪采取人工,通风以自然换气为主,没有一家采用机械化设备和工艺。近几年通过大力推广和扶持,全区规模养猪机械化养殖取得突破性进展,2019—2021年累计购置安装自动料线63套、清粪机192台、自动环控系统57套。2021年底全区有85 个规模养殖场采用了一项以上机械化工艺,占全区规模养猪场总数的53%,其中实现投料、清粪、通风换气全机械化有25个,取得了从零到大幅度提高的飞跃。

1.2.6 粪污治理全面提升

从2018年开始全区大力推行规模猪场圈舍升级改造和推广异位发酵床零排放粪污处理新技术,取得显著成效,到2021年底106个规模养殖场实施圈舍升级改造,建成226个异位发酵床,发酵床面积47 842 m2,粪污储存调节池34 855 m3,购置安装发酵床翻抛机258台、粪污提升泵146台、清粪机192台、安装节能型饮水器11 001个、圈舍排风扇1 032个,自动环控系统57套。目前全区90%的规模养猪场除了原有的“猪—沼—田”处理粪污工艺外,均新增异位发酵床零排放粪污处理工艺,有效解决规模养猪场配套土地消纳面积不够,粪污处理不充分的实际问题,全面提升了粪污处理能力,实现生态发展。

2 存在问题

2.1 当前生猪稳产形势严峻

自2021年年初开始,生猪市场快速从高位断崖式下跌,短短几个月时间,生猪养殖就从高盈利下降到亏损状态,严重打击了生产者信心,不断淘汰母猪存栏以减少亏损。从2021年6月以来母猪存栏量就开始下降,到2021年年底全区能繁母猪比6月底下降近12.5%。今年以来养猪行业进入全面深度亏损状态,目前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少部分企业生产下降幅度大,例如对区内市级龙头企业泰升生态农业公司为减少企业亏损,从2021年10月开始不断淘汰能繁母猪,到3月底累计淘汰892头母猪,淘汰率近70%,因此生猪稳产形势比较严峻。

2.2 规模生产新增产能潜力受限

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生猪今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但需要土地资源作支撑。涪陵区经济以工业发展为主,工业用地占量大,全区土地资源紧缺,属于农业的非农地用地面积少,全区可适合的畜牧用地只有约400亩(1亩≈666.7 m2),且地块面积小并呈碎片化分布,最大面积不超过50亩,加之涪陵区处于三峡库区,承担保护长江淡水资源不被污染的重要任务,因此部分地块不能建设成猪场利用,规模化新发展空间十分有限。2020年新希望、牧原、东方希望、正邦饲料等国内龙头企业先后主动到涪陵联系投资集约化养猪场建设项目,均因土地不能落实未落地。假设即使现可用土地全部建成猪场,也只能新增出栏约8万头猪产能,新增规模发展潜力不大。

2.3 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虽然近年规模养猪取得明显发展,但养殖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高,整体养殖技术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完整,发展水平不高。规模生产以中小规模场为主,年出栏超1万头的养殖企业只有4个,最大规模未超过3万头。形成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的组织形式企业只有从事涪陵黑猪特色产业的海林生猪发展公司1家,而且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与现代养猪产业发展的要求有着较大的差距,与全国已形成生猪养殖大集团经营相比是比较落后的,在技术、饲养成本、市场等方面相比,没有任何竞争优势,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在生猪市场长期低迷状态下,不少养猪场亏损严重只能停产,当前已有46家养殖场(占28%)因亏损停产,随着时间推移,停产猪场将会不断增加,这对稳定生产形成不利影响,经营转型升级亟待提速。

2.4 重大疫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当前全球动物重大疫病处于活跃期,病原体在人与动物间循环、相互传播,并呈现新的复杂的发病流行特点,养殖模式、生态环境等变化均影响动物疫病流行。涪陵区生猪生产分散饲养和传统的养殖方式当前仍占主导地位,因此难以有效地防止交叉传染,加之现有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以非洲猪瘟为主的疫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重,防控工作任务繁重,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将对生猪产业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3 发展探讨

十四五期间,涪陵区已规划生猪产业继续作为畜牧优势产业打造,目标是实现稳定增长。到2025年生猪出栏达到75万头,其中涪陵黑猪10万头,规模化率到70%以上。要实现发展目标,针对以上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探讨。

3.1 做好繁育体系建设,稳定种猪群体

健全稳定的种猪繁育体系是实现生猪发展的基础。涪陵区实现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需要能繁母猪常年存栏稳定保持在4万头以上,按照每年能繁母猪淘汰率25%估算,区内建立的杂交种猪场要能提供合格种母猪1万头左右,由此需要祖代种猪群体存栏规模达到并稳定保持在1 200头左右。现有的4个种场的存栏能力为900头,实际存栏700余头,因此全区生猪繁育体系建设须做好以下两个发展:一是要新培育1个存栏300头规模种猪的杂交制种场;二是种猪场新引进祖代种猪500头,并保持1 200头群体稳定。

3.2 实施高标准圈舍建设,提高规模产能能力

规模化养殖是今后生猪发展的主力军,规模化生产能力是实现生猪发展目标的关键支撑,因此必须抓好规模化产能建设。一是新建规模猪场建设。对于区内现仅有的适合建设的400亩可用地全部纳入猪场建设计划,建成后可新增规模养殖8万头产能;二是对现有规模场的传统猪舍实施升级改造。区内规模猪场建设约15万m2达到机械化养殖,其余26万m2应全部逐步完成升级改造成机械化养殖圈舍,达到1 m2年生产出栏1.2头肥猪能力。这样全区规模化生产能力可达到年出栏60万头左右,占发展目标80%足以支撑实现目标。

3.3 转变生产组织模式,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

通过近几年的快速扩张和发展,国内生猪生产经营一体化的大型生猪龙头企业基本形成,中小型规模养猪场与其竞争无任何优势。实践表明,区内独自经营的中小规模养猪场虽然在2020年高峰期取得良好收益,到目前为止基本将盈利亏掉,生产量严重下降,而区内有20多个加盟国内龙头企业为其代养生产组织模式的养猪场,一直取得稳定收入,现保持生产稳定。涪陵区内不论种猪场或规模猪场均属于中小规模猪场,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其加盟国内正大、新希望等龙头企业,联结成为加盟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依托大型企业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可实现保持生产稳定发展。

3.4 加强非瘟防控,确保养殖安全

始终牢固树立防控就是增产稳产首要保障措施,切实做到“五个进一步”。

1)进一步增强防控意识。针对当前防控形势,全区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克服麻痹大意、侥幸心理和厌战情绪,全力以赴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确保防控责任和防控措施双落实。

2)进一步做好消毒灭源。认真开展春秋季动物集中免疫注射和生猪圈舍及周边环境、公共场所、生猪填埋点、屠宰场等全面消毒灭源,强化基础免疫工作。

3)进一步做好防控宣传培训。认真做好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和防控知识宣传,编制印发非洲猪瘟防控宣传明白纸,重点宣传引进仔猪和种猪的合法程序,违规引进仔猪和种猪将承担的法律后果和风险,进一步提高养殖场(户)风险防范意识。

4)进一步深化“六大专项防控行动”。结合工作实际,继续深化交通堵截、动物疫情排查监测、全面禁止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生猪产品市场清查监管、生猪屠宰防控监管和生猪饲料清查监管六大专项行动,将防控工作向纵深推进,严格防范堵截非洲猪瘟疫情传入。

5)进一步强化防控工作督查。对各相关单位、乡镇街道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督促检查,发现情况及时通报,压紧压实部门和乡镇街道防控责任。对防控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责任追究。同时全面落实应急防控物资储备,一旦发生疫情,迅速处置拨点灭源。

3.5 积极招商引资,建立生猪产品深加工贸易基地

实施生猪产品深加工是生猪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对提高生猪产业附加值和稳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涪陵区生猪产业在产品深加工方面非常薄弱,具有很大提升空间,由此要积极引进国内知名生猪产品加工贸易企业1户以上落户,同时支持地方屠宰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开发生猪产品加工系列产品,力求形成门类齐全、系列配套、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加强生猪深加工产品品牌建设,强化品牌营销,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为生猪稳定生产提供市场保障。

3.6 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生产重点环节扶持

生猪产业是农业产业,总体风险大利润低,但又是民生项目,关系千家万户“菜篮子”。生猪产业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政府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才能实现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就区内实际看,需要持续从以下环节加强扶持:①种源扶持。对杂交制种场、商品仔猪生产场种猪更新建立持续的引种补助机制,形成祖代、父母代种猪群体保持稳定。②规模化产能新建和升级改造建设激励扶持推进实施。③扩大商品猪收益保险覆盖面。商品猪收益险是稳定生猪生产一项有效扶持政策,但目前财政补助配额数量有限,约占规模猪场生产量30%,应加大财政投入将保险覆盖面提高到规模生产量的90%以上,就能防止全区生猪生产在行业长期低迷时生产量大幅下降,能够让生猪出栏量始终保持相对稳定,发挥出生猪调出大县应有作用。

猜你喜欢

涪陵区种猪养猪场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广东广垦广前种猪有限公司
规模化养猪场疾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提升猪肉供应保障能力
“二氧化碳荒”愁坏英国养猪场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
分析重庆市涪陵区旅游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