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体育融合的发展与演变

2022-12-06郭椿义刘坚张颖超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教体育事业竞技

郭椿义 刘坚 张颖超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我国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职能是分开运行的,国家体育总局总管体育事业,教育部总管教育事业,这样的运行制度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弊端,由于管理制度的差异,我国的体育和教育事业发展失衡愈加明显,20世纪80年代中期,体教融合的概念被提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体教融合也逐渐发展为我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重要方式,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体育和教育分治而导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体教融合的初期叫体教结合,只是简单地将体育和教育统筹发展,到了后期,高水平运动员数量不断增加,体教结合的发展模式变得更加成熟,演变成了如今的体教融合,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的转变,也记录着中国体育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

放眼国外,由于教育体制的差异,国外并没有明确的体教融合概念,国外在选拔运动员时,不仅要求其具有出色的身体素质,还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加拿大游泳运动队的队员必须是全职大学生;美国的大学生体育协会在运动员的管理过程中,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时间和参加体育赛事的场次等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在日本,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将会失去参加体育比赛的资格;其他国家对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模式,便是体教融合的体现。

1、体教融合的定义

由于社会人才市场的准入门槛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学校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便是在素质教育的方针战略之下,许多中小学仍然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体育和教育的发展严重失衡,体教融合势在必行。体教融合一词是在上世纪80年代面向优秀运动员提出的发展思路,孙红伟(2021)认为,体教融合和体教结合的区别在于,体教结合是将体育资源和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是为国家造就优秀的劳动者和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而制定的一项重要举措;体教融合的重点是在“融”字,“体教融合”是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互融,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且没有主次之分,体教融合是在体教结合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的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之间相结合的方式,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结合是物理变化,会有提升,但本质不会改变;而融合是会产生化学性质的变化,是本质的完善与提升。由此可见,体教融合的发展,促使体育和教育发展更加均衡、更具协调性。

2、体教融合的发展

“体教分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我国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由体委和教育部总管,实行分治管理,这就使得体育发展彻底脱离了教育系统,虽说体教分治的弊端日益显现,但它依然为我国的体育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体教结合”时期:上世纪80年代,体教结合的发展思路被提出之后,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987年和1995年,国家出台了两项有关体教结合的政策,初期的体教结合只是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简单结合,在举国体制下,无论哪个部门主导,都会给体育和教育的发展带来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现象,日益显现出的体教结合的弊端终于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被扼制,会议审议通过了 “体教融合”战略,因此,后期的体教融合是更为成熟和完善的体教结合,是体教结合的进一步升华。

“体教融合”时期:体育发展实践的需要,决定了体育的发展应与教育相结合,学者认为,体教融合与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息息相关,它既是体育政策,也是教育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尚未形成高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式,仅由国家统揽全局,培养模式相对单一,缺乏多元性。马志和(2004)认为,这种单一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脱节,并没有真正做到体教结合;竞技体育人才的供需矛盾加剧,有关激励制度还有待完善。吴建喜(2009)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到,随着国家的发展逐步稳定,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逐步稳定下来,1979年,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提出,优秀运动队要向院校化过渡,“体教结合”从国家政策层面被提上重要日程,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之间的配合日趋密切,“体教结合”政策得以落地实行。

“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挑战和障碍,王树(2015)认为,从“体教结合”发展到“体教融合”存在的障碍有:(1)观念障碍,很多学生只把体育成绩作为进入高等院校的门槛,达到目的后便放弃了体能训练;(2)制度障碍,主要表现为高校招收高水平人才和体育运动队管理制度之间的错位;(3)管理障碍,主要表现于招生政策和文化教育方面;(4)训练科学化矛盾障碍,不科学的训练手段影响运动员的终身发展;(5)学训矛盾障碍,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素养有待提高。刘佳(2021)认为,体教结合发展为体教融合的问题主要有:(1)思想观念,体育教育的快速发展忽视了文化教育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价值;(2)训练学习,主要表现为学生或运动员的体育成绩和文化成绩发展严重失衡。在体教结合发展到体教融合的策略中,院校要依托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深度合作,和体育局一同构建出高效的运动员队伍,使体育竞赛视野上升到国家层面;要构建科学的运动训练机制,切实缓解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的矛盾,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应该为运动员学生提供足够的教育文化资源,确保运动员学生文化和体育均衡发展。

3、国外实行体教融合的具体措施

中外的教育体制不同,因此中国某些具体的教育或体育政策在国外很难找到原型。韩晓龙(2011)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到,一个国家的体育体制是由该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决定的,根据政府以及社会体育组织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作者将世界各国的体育体制分成了三大类,即以中国、俄罗斯和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在此类型的体育管理体制中,政府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管理体育事业,国家对体育赛事有较大的干预;以美国和德国为典范的社会主导型,实行社会主导型体育管理体制的国家,经济发达,体育群众基础良好,由市场及社会体育组织来管理国家体育事业,充分保证了国家的体育自治地位;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复合管理型,此类型国家的体育事业由政府和社会体育组织共同管理,但近年来,此类型的国家政府也在逐渐加大对体育事务的干预。

加拿大体育局是管理加拿大国家体育事业的职能部门,并且具有相对完善的体育经费资助制度,体育经费资助制度直接关系到体育运动队的管理以及竞技体育成绩,在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下,加拿大对于体育运动队的管理有很高的要求,加拿大游泳队队员必须是全职大学生,并且是通过正规考试渠道考进大学的,如果学生没有通过考试,将会失去进入游泳队的资格,不会存在因为学生的体育成绩出色而降低文化成绩录用的情况,体育发展和教育发展紧密相连。陈玉忠(2014)总结了加拿大的体育政策对我国体育政策的启示,政府在体育政策运行中的定位要合理,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有效地整合各种社会体育资源,要在不干涉体育组织内部事务的情况下,设置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作为体育组织的参考;要充分发挥体育组织在体育发展中的作用,我国应该把社会体育组织运行作为深化体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促进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应该制定有关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要重视对体育参与者身体素质和文化素养的双向培养、平衡发展。

美国是全球公认的体育强国,靠其雄厚的体育实力一直保持着奥林匹克运动霸主的地位,同加拿大一样,美国大学生的文化学习和体育训练是分开的,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对运动员每周的训练时间和每一个赛季上场场次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严格限制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和比赛时间就是为了保证运动员有同样的时间进行文化学习,使体育和教育均衡发展。许秋红(2012)归纳出美国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启示,充分发挥体育的政治作用和社会作用,这是美国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础;重视体育和教育的全面融合,是美国竞技体育全面领先的关键,大学竞技体育在美国的竞技体育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竞技体育后背人才培养与学校教育体制的全面融合,相互促进,是美国雄厚的体育实力的重要保障;美国非常重视职业体育制度的完善以及职业体育产业的发展,这也是美国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由此可见,美国管理体育事务,不仅做到了体育和教育的有机融合,而且也实现了体育事业和政治发展、经济发展、体育产业发展的最优协调。

日本是亚洲竞技体育发展最早的国家,也是最先参加奥运会的亚洲国家,在日本,如果学生在体育赛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会增加自己的毕业学分,而且还对将来毕业就业大有益处,但是,如果大学生的文化成绩不够好,将会失去参加体育比赛的资格,即便是获得过奥运冠军的运动员,如果文化成绩不达标,依然达不到毕业要求,不能顺利毕业,只有文化考试过关的情况下才能顺利拿到最后的毕业证。曲国洋(2011)在其博士论文中总结出了日本竞技体育体制的基本特征,强烈的集团主义特征和严密的等级制度意识,特殊的连带发展体制,高度的执行能力和良好的执行效果,最重要的是日本具有广泛的后背人才培养与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基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与教练员担任挑选体育人才的任务,他们会充分发掘儿童的潜能,培养儿童的体育兴趣,力求使儿童的体育技能和学习成绩共同进步,这也就保证了日本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从理论研究来看,学者们对国内体教融合完成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包括:(1)体教融合的研究背景及内涵,如,孙红伟(2021)、李爱群(2020)等分别以不同年代有关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政策来进行体教融合的相关概念阐述和背景释读;(2)体教融合与竞技体育后背人才的培养,如,孙慧峰(2020)、毛振明(2020)等学者皆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历程方面,提出我国体教融合模式下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举措;(3)体教融合的改革发展方向,如,席正阳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讨论在体教融合模式下,学校体育该如何进行改革,欧阳景凤(2021)基于战略联盟和协同治理理论,分析体教融合新生境体质设计,柳鸣毅(2020)根据国家政策目标,探索体教融合的中国方案。

从既有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多从体教融合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上来进行阐述,既解释了体教融合的起源与发展,又论述了体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有客观事实,也有主观评价,从总体上说,现有的研究成果理论基础是充分的、思路是清晰的、观点是明确的,但是,体教融合并非体育和教育的单一互融,而是多元变化的,虽说现有的研究成果跟紧时代步伐但同时又落后于实践发展,现有的理论研究还缺乏对改革实践所指向的微观举措,大多都是遵循着现状分析——问题探究——结论对策的基本范式展开,宏观描述多,微观讨论少;这就造成研究成果很难有效落地,只有极少数的研究能结合实际情况从微观角度自下而上的进行体教融合。

体教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过程曲折而漫长。回首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这是一段不断打破纪录、不断填补空白的时期,一批批优秀的运动员,用他们的汗水和努力,为中国和世界体育事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尤其是近些年来,各个体育项目的冠军台上中国运动员的身影逐渐增多,这些都是体教融合显现出的巨大优势。体教融合该怎么融,如何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的同时兼顾教育事业的发展,采取何种方式进行体育和教育的互融,这些主题也成为当下体育和教育理论研究较为迫切的课题之一,在学术界日益受到关注且讨论日趋热烈,有关体教融合的文献资料也逐年增多,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主要对体教融合的背景、概念、发展、内容、模式、运行机制与目标指向进行了大量研究。由于国外对于体教融合并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有关体教融合的发展都是作为一项有关体育事业的具体措施出现在国家体育管理战略中,相关的独立研究很少,以“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只有3篇相关的会议,可见,国外与体教融合直接相关的系统性研究还十分缺乏。

4.2、建议

根据查阅文献,立足于体教融合发展的过程与演变历程,提出在体教融合模式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宏观层面: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在现有的成果上,继续推动国家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共同发展;要巩固我国现有的体育成就,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体育和教育发展的优秀模式,加大对高水平运动员、运动队的培养力度;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出台相应措施,保证体育和教育相应机制正常、协调运行。微观层面:教育部和体育局下设的各有关职能部门应该将上级出台的相关政策落到实处,付诸实践,并积极反馈所管理辖区在体教融合模式中遇到的难处与发展的长处;体育教练员和理论课教师也应该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和文化素养的双向培养,从人才培养方案的撰写到按规定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都和体教融合密切相关;学生应该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使自己的各项技能综合发展,力求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立足于现有的研究提出以下研究方向,一是突出对体教融合背景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立足于微观层面进行实践;二是以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体教融合模式下学校体育改革的分析,主要分析参与体教融合模式的主体,如,国家层面、政策层面、体育管理层面、体育参与层面以及间接参与体育层面等主体;三是进一步挖掘国外有关体教融合的各项举措,找出中外差异,借鉴其他国家均衡发展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措施,推动我国的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平衡发展;四是可以用更宽广的视野、更多样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以保证研究更具针对性。

猜你喜欢

体教体育事业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