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猪口蹄疫的防治措施
2022-12-06边辉
边 辉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 定西 730500)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导致的一种以口、蹄部水疱性病症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该病不仅会经感染动物污染的固体物造成传播,同时还会通过气溶胶形式造成传播,发病率高达100%。仔猪感染后多没有明显症状而发生猝死,死亡率高达100%。如果不能及时早期扑灭,会引发疫情快速传播,造成更大的损失,而且根除难度较大。为了控制和减少猪口蹄疫造成的危害,目前主要采取对病猪与疑似染病猪及时平扑杀,防止染病动物移动及其肉制品上市。猪口蹄疫发生后,不仅会影响疫区和非疫区畜牧产品正常交易,同时还会影响畜产品国际贸易。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猪口蹄疫列为15个A类动物疫病名单之首,我国也将猪口蹄疫列为动物传染病的第一位。
1 流行特点
口蹄疫是由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该病发病急,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猪感染后,以鼻部、口腔黏膜以及蹄部和乳房皮肤出现水疱和溃烂为特征,严重危害猪的健康生长。该病不但发病率高,而且传播速度极快,常导致大面积流行,尤其是对仔猪危害性更大,时常导致仔猪大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猪口蹄疫造成的巨大危害,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对该疫病的重视,猪口蹄疫现已成为国际上重要的检疫对象。不同年龄的猪对猪口蹄疫病毒都易感,特别是仔猪发病率更高,发病更为严重,时常造成大量仔猪死亡,而且秋末、冬季以及早春时节发病率高,严重危害生猪健康生长,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猪口蹄疫的防控工作。
1.1 传染源处于口蹄疫潜伏期与发病期的动物,以及它们的各种排泄物、分泌物、各组织器官都有猪口蹄疫病毒,而且病毒会通过各种体液和分泌物造成传播,成为猪口蹄疫的重要传染源。
1.2 传播方式猪口蹄疫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与空气传播,而接触传播又分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现在尚未发现猪口蹄疫垂直传播的相关报道。
(1)接触传播 如在动物同群之间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包括牧场、圈舍、集贸市场、运输车辆、展销会等各种途径,经过直接接触发病动物与易感动物引发传播。而间接接触传播是指与机械性带毒媒介物接触发的传播,媒介物一些是有生命的如狗、猫、啮齿类动物、鸟类、昆虫等;一些是没有生命的,如畜舍内的各种工具、水、饲料等;这些都会造成该病传播。换句话就是通过接触病畜或接触病毒污染物传播。
(2)空气传播 猪口蹄疫病毒的气源传播形式,尤其是远距离传播流行病学意义更为突出,由于病畜将含有猪口蹄疫病毒呼出到环境中,形成气溶胶微粒,在风力作用下,有的能够传播数十米,甚至数百米,感染性较强的病毒可导致下风处易感动物发病。空气相对湿度会对病毒传播造成一定影响,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55%以上,可以大幅延长病毒存活时间,而相对湿度在55%以下时,其活性明显降低,空气湿度达到70%,气温较低的条件下,在100km以外的区域也能发现病毒。
(3)其它传播途径 皮肤创伤、人工授精、胚胎移植也会造成传播。
2 临床症状
猪口蹄疫通常有2~7d的潜伏期,生猪感染后,体温可升高达40℃,蹄部和脚趾部位发红有水疱病猪常难以站立,甚至出现蹄壳脱离。食欲明显下降,精神不佳,不愿走动。随病情进展,在病猪的口腔、齿龈以及鼻部和舌头部位,有水疱出现,而且溃烂结痂,哺乳母猪乳头部位也会有水疱。仔猪感染后,常常会发生急性胃肠炎与心肌炎,仔猪死亡率较高。
3 诊断方法
3.1 临场诊断借助肉眼对猪口蹄疫临床表现进行观察,便可初步诊断口蹄疫。
3.2 实验室检测确诊需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测,方法有电镜观察;血清学试验等。采集病料时,应当认真清洗和消毒感染猪的猪蹄,将合适大小的水疱皮剪下,放置于空的青霉素瓶内,并在冷藏条件下进行保存,送至检验室进行检验。为了保证诊断结果的精准性,采集病料时,应当选择3~5头猪。实验室检测包括琼脂免疫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为了提高猪口蹄疫诊断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具体诊断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应当与实际情况充分结合,对相应的实验方法进行选择,保证及时准确诊断,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与减少猪口蹄疫造成的不利影响。
4 防控方法
为了有效防控猪口蹄疫,应当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及时进行隔离,并认真落实各项消毒措施,只有将各防控环节充分抓实抓牢,加强源头控制,才能大幅控制和减少猪口蹄疫的蔓延与扩散。另外,为了提高猪口蹄疫防控成效,应当对当地实际以及疫情发生情况认真的进行调研,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最大程度的控制和减少猪口蹄疫的传播,提高防治成效,减少猪口蹄疫造成的危害与损失。
4.1 落实自繁自养,严格控制猪口蹄疫的传染源
为了有效进行猪口蹄疫防治工作,必须要加强源头控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和减少猪口蹄疫的传播源。生猪养殖户应当坚持自繁自养,选择成年猪开展配种,控制与减少种猪引进过程中猪口蹄疫的传播风险,加强源头控制,减少口蹄疫的发生。如必须引进种猪时,应选择无疫病地区,同时,养殖人员还应当严格控制整个养殖流程,引进的种猪还应当认真落实检疫隔离措施,全面消毒,并进行免疫接种,当引进种猪产生口蹄疫抗体后,再混群饲养。一旦生猪养殖过程中有口蹄疫发生,应当全面检查整个猪群,并及时隔离病猪,避免造成大面积传播。另外,还应当将饲养区消毒工作认真落到实处,定期消毒并更换消毒剂,避免发生猪口蹄疫。
4.2 加强对猪场的饲养管理强化生猪饲养管理,增加猪的自身抗病能力,对控制和减少猪口蹄疫发生也有重要的作用。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中,应当将消毒工作认真落到实处,对猪口蹄疫较快的传播速度以及很难及时控制的特点。应当对之前有猪口蹄疫发生的猪舍以及应用的饲养工具与场所进行严格的消毒,可选择3%的火碱水作消毒液。另外,由于猪口蹄疫病毒常常潜伏在猪粪便中,增加感染几率,所以应当在加强圈舍消毒的同时,还应当保持圈舍干净卫生,无害化处理猪的粪便,减少病菌滋生,避免猪口蹄疫的传播蔓延,另外,还应当提高猪口蹄疫的诊断水平,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为生猪养殖业持续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3 接种口蹄疫疫苗为使猪口蹄疫得到根本防治,接种口蹄疫疫苗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段。一般母猪每年接种3次疫苗,而针对公猪可以根据每3月1次或每4月1次接种,保证接种效果。仔猪抵抗力相对较弱,而且发生猪口蹄疫之后,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所以仔猪断奶后10~15d,必须要及时接种疫苗,30d后再进行强化,控制和减少猪口蹄疫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