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开设历史课程的价值探讨

2022-12-06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卫生中职职业

甘 凤

(广西医科大学附设玉林卫生学校,广西 玉林 537000)

1 中等职业教育在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及改革的新理念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先后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战略定位。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1]。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2],强调了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教育”)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这一举措将培养和储备充足的中等职业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潜在价值不容估量。但目前,各中职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中等职业教学质量。为此,必须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中职教育改革,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就意味着中职教育不仅要重视技术技能的教育,还要着重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开设历史课程的必要性

2.1 适应中等职业学校新课程标准及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要求

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2020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增设历史课程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明确中职历史应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5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塑造必备品格、提升关键能力,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3]。2020年9月颁布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对加强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做了具体规划,要求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建设,开足开齐开好思政必修课程[4]。

可见,国家对中职教育改革十分重视,重点转为注重专业技能与文化素质同向发展、智力教育与思政教育同步进行,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这是立足国情、立足中职教育实际、立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改革,也是推动中职教育育人理念、育人模式真正转型的重要举措。而其中历史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强大的思政教育功能,在塑造学生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无可替代。

2.2 契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及“‘四史’思政大课”学习的时代要求

202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就党史学习教育做出部署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响应党史学习教育的号召,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组织大学生开展“同上‘四史’思政大课”学习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职教育同样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应当深入推进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深化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在此时代背景下,必须高度重视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历史课程的开设,重新审视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利用丰富的史实开展生动的教学实践,并积极发挥其思政教育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历史课程现状

3.1 社会和学校对历史课程的忽视

目前,由于市场需求和学校定位的原因,大多数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普遍存在重专业技能、轻文化素质,重智力教育、轻精神教育的现象。专业技术课程内容多、课时足、任务重,而诸如历史、语文等德育课程内容少、课时缺,甚至常常要为专业技术课程让位让步,这折射出学校乃至社会对学生的心理、情感、人格以及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创新能力等软实力的重视不够甚至缺失。

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历史,既传播人文知识,又承载思政教育功能,常常处于被忽略的尴尬位置。大多数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没有开设历史课程,少部分开设的也面临着课时少、开设不固定的困境,这与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不相适应。

3.2 教师对历史课程的准备不足

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知识储备不足。很多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由于长期没有开设历史课程、对历史课程的忽视等,并未储备历史专业教师,历史课程任教教师均为其他文化课教师兼职或兼课的,本身就未受过系统的历史教学教育,也常常没有精力钻研教学,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方法单一。比如很多中职历史教师本身也片面地认为历史课程可有可无,在备课、教学组织等环节应付了事。在教学方法上,对学情不明、对教学设计不够重视,不思考有效教学方式,常常采用单一的讲授法,照本宣科,满足于将书本内容讲完,使得历史课枯燥无味,学生学习收效甚微。

3.3 学生对历史课程的接受不够

(1)大部分学生“偏爱”专业技能课程,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专业技能的提升上,来为自己就业增添砝码,对枯燥的文化课的学习欠缺兴趣,态度消极,甚至有些学生对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已显“心有不足”,更无暇兼顾历史。

(2)学生历史学科素养低且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但总体上对历史发展脉络、历史史实认知是模糊、混乱的。而随着网络的普及,中职学生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在课外接触一些以一定的历史史实为背景,并增添了很多不符合史实内容的网络小说、影视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重塑了学生的历史观,但其中所传播的非史实内容也一并被学生吸收,不利于学生唯物史观的塑造。

因此,开展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教学与研究,科学开设历史课程,是实现中职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是塑造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需要。

4 新课标背景下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开设历史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

4.1 渗透中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新课标要求下的中职历史课程,学科培养目标聚焦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深入挖掘五大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渗透策略,统筹兼顾、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引领学生读史、学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观念,启发其正确认识历史、理性看待现实,发挥历史学科知古鉴今、以史资政的独特育人价值。通过深入挖掘历史学科的内在情怀,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融入人文素养、爱国主义教育、职业教育,凸显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4.2 推动教师教学理念转变与学生学习动机唤醒的有机统一,实现教学相长

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下,中职历史教学应敢于打破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思路,探索灵活、有趣、多元化、生活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由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变。以此转变为契机,打破学生对历史枯燥乏味的传统认知,提升学习兴趣,达到师生良性互动,提高历史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历史课程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得到更新和重塑,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以及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4.3 强化职业教育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机融合,实现教学有效性

落实中职历史新课标关于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要求。以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为例,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选取贴近医学专业的内容、创设与医学行业相近的教学情境、设计彰显医学特色的职业教育主题活动,强化职业教育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机融合、同向发力,提高课程实施有效性。改变传统的重医技、轻人文教学现象,引领学生了解祖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医学大家的贡献,渗透“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师职业精神教育,培养有德、有志、有爱、有技的中职医学生,实现教学有效性。

4.4 提高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历史教师专业化水平,实现教学提质增优

目前,大多数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未配备或缺少专业专职的历史教师,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使得学校、教师以及有关群体,必须重新认识和审视中职历史教学,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历史教师队伍迫在眉睫。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应主动迎合历史课程标准的新挑战,探索制定学科核心素养下历史课程教师能力建设培养方案,促进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

历史课程的开设对实现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独特的意义和切实的应用价值,要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思想教育和专业培养齐头并进,实现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卫生中职职业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智取红领巾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卫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