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策略探讨
2022-12-04缪细英罗萍波
缪细英 罗萍波
[摘 要]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景观图等地理图像,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地理概念、规律和过程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图像信息获取与解读、景观欣赏和审美等能力。文章以地理景观图为例,阐述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利用地理图像开展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理图像;地理景观图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22-0090-03
中学地理教材和试题常以地理图像为信息载体,将地理学的基本原理、规律等抽象性的理论知识蕴藏其中,彰显地理学科特色。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尝试以地理景观图为例,探讨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策略。
一、地理景观图的分类与核心素养体现
地理景观图是反映地理事物或现象空间分布的实物景观图像,具有信息量大、直观形象、生动亲切、趣味性强等特点。运用地理景观图等地理图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有效解释地理现象、总结地理规律,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看待地理事物、用地理思维分析地理现象以及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景观图类别多样,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两大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地理景观图中所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要素。
(一)自然景观图的分类与核心素养体现(见表1)
(二)人文景观图的分类与核心素养体现(见表2)
二、利用地理景观图教学的策略
(一)以图导学,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一幅景观图可以囊括地理环境中的气候、地形、土壤、植被、建筑、交通等多个要素,而在区域地理教学中,认识要素是认识区域的基础。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选取能够体现区域特征的图像,要求学生根据图像描述出不同地理要素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案例1】在教学“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时,教师选取我国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农业景观图(见图11),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地理环境要素及其特征,说出两地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猜猜它们分别位于我国的哪个区域,并说明判断理由。学生从图11的左图中看出当地土地利用类型为水田,种植水稻,农民戴遮阳帽和袖套防晒,说明当地气候湿热,水分和热量充足,适宜发展种植业,因此定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从图11的右图中看出当地地形开阔平坦,草原广布,牛羊成群,说明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图中远处还有蒙古包,因此定位于我国西北的内蒙古高原。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温、降水、地形等。
案例1借助地理景观图,让学生从图中了解区域的要素特征,并分析该区域的位置,培养了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和地理区域特征认知的能力。
(二)以图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在运用地理景观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景观图设计有针对性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地理要素,并对观察到的地理要素进行思考,在思考分析中厘清要素之间的联系,总结地理特征,提炼地理规律,从而形成综合思维能力。在以图探究的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地理问题既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发现未知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又要具有联系性、递进性,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就某幅地理景观图所包含的各个自然要素进行问题设计。
【案例2】在讲述南方地区时,教师借用梯田景观图(见图12)设计如下探究活动题:(1)图中景观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哪个高原?请说明判断理由。(2)据图描述当地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3)当地的主要农业类型是什么?试分析当地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相对于坡地的其他开垦方式,修筑梯田更有利于缓解什么环境问题?(5)当地的茶叶市场广阔,有人认为应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你是否赞成这种看法?请说明理由。(6)当地是我国贫困县集中分布的地区,请你依据图中信息为当地脱贫致富提出合理建议。
案例2围绕地理景观图,设计了地理区位认知、地形、气候、农业、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等不同地理要素的相关问题,在问题的设计上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也关注了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在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幅地理图像,设计体现区域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链。
【案例3】在讲述欧洲西部发达的畜牧业时,教师利用欧洲西部地形图、气温降水图和草场景观图、美食图等图层组合成的图像(见图13),设计如下探究活动题:(1)观察和描述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和地势特征。(2)结合“汉堡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层,简述汉堡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并分析该气候的形成原因。(3)调取你觉得可用的图层,分析欧洲西部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案例3运用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牧场等多张图片,让学生找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思考、分析的学习过程,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三)以图激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在地理教学中,巧用地理景观图创设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案例4】在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中,教师借用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及发展规划项目实景图(见图14),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当地的发展规划出谋划策:(1)当地规划在王村和李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你认为图中a、b两条路线中,较合理的是哪一条,为什么?(2)当地规划修建一座水库,图中A、B、C、D四地中,哪个地点为最佳的水库坝址?(3)当地规划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你认为图中A、B、C、D四地中,适宜规划“玻璃栈道”和“漂流”项目的地点分别是哪个?(4)图中有①②两条登山步道,适合老年人登山的是哪一条?请说明理由。
案例4巧用景观图创设了充实、丰富和生动的问题情境,加强了课程内容与现实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彰显了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通过模拟地理实践考查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四)以图启思,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最核心的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
【案例5】在讲述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时,教师借用黃土高原的地貌景观图(见图15),设计如下几道探究活动题:(1)根据图像描述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2)比较塬、梁、峁、川的形态特征差异,并分析哪些地方比较适合人们生产和生活。(3)分析黄土高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4)据图分析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案例5借助地理景观图,先让学生直观感受黄土地貌的特征,分析黄土地貌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接着指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成因和治理措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
综上,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充分利用地理图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观察和分析地理景观图像中的要素特征和要素联系的过程中,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增强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并树立人地协调观。
[ 参 考 文 献 ]
[1] 朱丽明.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以“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为例[J].地理教学,2018(4):37-39.
[2] 陈霞.核心素养下高中区域地理“以图导学”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0(14):65-66,11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山市教育科研2018年度青年项目“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图像教学课堂观察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2018116)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