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康运用“透天凉”手法针刺支沟穴治疗胃火上逆型呃逆经验*
2022-12-04舒丽李思康
舒丽 李思康
(1.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芜湖市中医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3;2.芜湖市中医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3)
呃逆是常见的脾胃系病症,主要症状为喉间连续发出短促而频数的呃呃声响,无法自控,多因饮食伤胃,或肝气犯胃,或病后体虚,而致胃气失和,上冲动膈,发为呃逆[1]。古称“哕”,《景岳全书》曰:“哕者,呃逆也”。其病因包括单纯性膈肌痉挛,中枢神经的器质性病变,胃肠疾病,脑血管病,以及胃、食道术后和服用某些药物后[2]。其表现有轻重缓急,经治可愈,或不治而愈者,病情尚轻,而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不愈者,病情较重,可影响正常生活。西医治疗呃逆还没有系统方法,而中医药在治疗呃逆上方法多样,疗效显著[3-7],其中针刺治疗具有重要地位[8-9]。
李思康主任是安徽省名中医、安徽省中医药领军人才,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拜于李主任门下,在跟师临证的过程中收获颇丰,本文就李主任运用“透天凉”手法针刺支沟穴治疗胃火上逆型呃逆的临床经验,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1 呃逆应从三焦经论治
中医对呃逆的论述由来已久,早在《素问·宣明五气》中就有“胃为气逆,为哕”的记载,提出胃气上逆致哕的基本病机。后人有从脏腑辨证,认为五脏六腑皆另人哕,不可拘于论胃治胃[10-11];也有从三焦辨证,认为呃逆应从上中下三焦分别论治[12-13]。呃逆是气机病,《景岳全书·呃逆》曰:“然致呃之由,总由气逆。气逆于下,则直冲于上,无气则无呃……此病呃之源,所以必由气也”。经络是全身气机之通路,而从经脉循行上看,《灵枢·经脉》中有三焦经“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说明三焦经贯膈而遍及上中下三焦,是三焦气机之通路,若三焦经失调,则会影响气的升降出入,气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而逆,可冲动膈肌而发为呃逆。
《灵枢·经脉》指出:手少阳三焦经“主气所生病”。《难经》曰:“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三焦经是三焦为气机通道的基础,可联络五脏六腑,更贯膈而过。李主任认为呃逆无论从三焦论治,还是从脏腑论治,或者从胃和膈肌论治,都可以三焦经为基础。呃逆是三焦经功能失常,导致气机失调,上逆冲膈,所以治疗上应重在调理三焦经气,三焦经畅则气机自调,呃逆自止。《灵枢·刺节真邪》曰:“用针之类,在于调气”。又因腧穴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特点,故针刺三焦经肘膝关节以下的特定穴,常可疏调三焦经气,畅达三焦气机,而治疗各种气机病,呃逆病症适宜。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经穴,取名意脉气行于两骨间如水行沟渠,三焦经气机不畅者,皆可取之;且经穴五行属火,三焦经属相火,支沟属火经之火穴,则清热力强,善治气郁热结之病证[14-15]。
2 “透天凉”手法可泻实退热
“透天凉”手法奠基于《内经》,首见于《金针赋》“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对于“透天凉”手法的具体操作,古代医家各有论述[16],现代学者在继承的基础上也各有发挥[17]。李主任指出“透天凉”手法为结合呼吸、徐疾、提插、开阖等多种单式泻法的综合凉泻法,要求下针沉稳果断,操作娴熟连贯,需指下有度,心中有数,应密切关注针下感觉和患者反应。具体操作:嘱患者口吸鼻呼,随其吸气时快速进针直达地部,得气后轻插重提六次,退至人部,轻插重提六次,再退至天部,轻插重提六次,此为1度。若针下产生凉感,即可停止手法操作,若未有凉感,再施前法,但一般不超过3度。留针30min后,随患者呼气时缓慢拔针,不按针孔。
“透天凉”操作得当,针下可产生凉感,并可循经感传,直达病所,以泻实退热,治疗各种实热证[18-20]。胃火上逆型呃逆为中焦实火,取支沟穴,针刺用“透天凉”手法,针下凉感可循手少阳三焦经传导入中焦胃膈之处,以泄胃火治本,降气逆治标,以达标本同治之效。
3 病案举例
患者吴某,男,67岁,因“间断呃逆1年余”于2021年2月3日于我院针灸科门诊就诊。患者1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呃逆,喉间发出呃呃的连续声响,短促而频数,不能自控,经饮水、进食、深呼吸、屏气等措施均不能缓解,持续10余小时后自行停止,间歇5-6天后再次发作,遂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经头颅CT、腹部超声、胃镜及实验室检查等一系列检查,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西医诊断为膈肌敏感,先后采用西药、中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可暂时缓解症状,但5~6天后又再次发作,近1年来症状反复,影响正常生活,遂来我院针灸科门诊就诊。既往体健,否认慢性病史、手术史,近期没有服用可引起膈肌痉挛的药物。刻下症:形体壮实,呃声洪亮,短促有力,口渴多喜冷饮,无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滑数。根据其症状及相关检查可诊断为单纯性呃逆,辨证属胃火上逆证。治疗原则:清胃泄热,降气平呃。
取穴:支沟(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中脘、天突、鸠尾。手法:取苏州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支沟直刺0.5~1寸,足三里直刺1~2寸,三阴交、中脘直刺1~1.5寸,天突直刺0.2寸,鸠尾向下斜刺0.3~0.6寸,以上进针手法均采用单手进针法。针刺得气(局部出现酸、麻、重、胀等感觉)后,于支沟穴施以透天凉手法,待针下产生凉感,再对局部天突、鸠尾、中脘施以平补平泻手法,以承接循经感传之气直达中焦,留针30 min后起针。 治疗效果评估:患者经过连续5天的针刺治疗,呃逆症状好转,停止治疗1周后,于饮酒后偶发呃逆1次,持续4~5小时,再连续针刺治疗5天,呃逆症状得到有效控制。3个月后回访,无复发。
按语:患者体健,无器质性病变,因某些诱因导致胃中有火,郁结中焦,中焦壅滞,则气机不能下行,而上逆冲膈发为呃逆。针对胃火上逆型呃逆,李主任提出,应以支沟为主穴,以疏调三焦气机,清泄三焦之火,再结合 “透天凉”手法,加强清热降气之效。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和下合穴,可治胃腑病症,《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中有:“胃病者……膈咽不通……取之三里也。”三阴交为脾、肝、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可健脾和胃、舒肝顺气、益肾纳气,综合调理。中脘为胃的募穴,八会穴的腑会,可治胃腑病,与天突、鸠尾皆为局部取穴,取腧穴所在主治所及之理,并可承接支沟循经感传之气直达病所。
4 结语
西医治疗无器质性病变的呃逆多治标不治本,在此中医辨证论治体现了优势,针刺手法治疗发挥了特长。呃逆为气机紊乱之病症,治疗重在调气,三焦经为气机升降出入之通路,针刺治疗当从三焦经论治,故以三焦经之经穴支沟为主穴,辨证为胃火上逆之证,故运用“透天凉”手法以清胃降逆;再配以足三里、三阴交整体调节;天突、鸠尾、中脘局部承接。
目前还不能完全明确针刺治疗呃逆的机制,可能在针刺入皮肤及皮下组织时,刺激各种组织的神经末梢感受器或神经干的髓鞘而产生针感[21],进而影响调节呃逆中枢的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的合成与分泌[22],来调节呃逆反射弧的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各环节,以达到舒缓膈肌痉挛的效果。也可以解释为针灸对于人体自愈力的激发、调动和增强,针灸通过调动机体自身的防御能力,即自愈力[23],通过良性双向调节,达到阴阳平衡,促使膈肌恢复正常功能,从而治愈呃逆。
李主任重视辨证准确,取穴精简,手法熟练,强调“治神”与“守神”相合。“透天凉”手法效应指标的产生有赖于深厚的指力,更需医患的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