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在五年制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2-12-04贾文娟
贾文娟
(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职工大学,天津 300070)
五年制高职是指面向应届初中毕业生招生,学生要在高职院校学习五年的一种高等职业教育学制,毕业时学生直接获得大学专科学历。这五年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前三年为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后两年为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五年制高职的生源为初中毕业生,入学年龄仅为15岁左右,尚未成年,还需要家长的监护。另外,五年制高职学生小学、初中学习不是十分理想,普遍存在自卑心理,而且他们从某种意义来说面临着中考失利的人生挫折,加之青春期的特殊性,原生家庭的影响等原因,心理问题频发。因此“家校协同”,家庭与学校紧密配合,在五年制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尤为重要。
一、“家校协同”在五年制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家校协同”对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与他的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家庭幸福和谐,父母的教育方式得当,则孩子会获得更多自信、乐观、豁达等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反之,若家庭氛围紧张,父母教育理念偏激,则孩子会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出现自卑,抗挫折能力差,甚至危机心理等问题。因此每一个问题心理学生的背后,一般都有一个问题的家庭。“家校协同”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用,通过学校对家长进行科学的教育指引,特别是在孩子心理特点等方面进行指导,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与孩子沟通,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孩子,有助于改善学生原生家庭状态,使学生在更加理想的环境中生活,从而减少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大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
(二)“家校协同”对于提高学校育人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是具备“工匠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倘若人才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内心出现了裂痕,即便有一身本领,又怎能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呢?另外,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教育这条河流中,家庭教育仿佛源头之水,如掺入杂质,学校教育即使付出千般努力,又怎能使水质轻易变回清澈?因此“家校配合”迫在眉睫。我们要从源头介入,助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促进人才心理全面发展,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够培养出知识储备丰富、专业技能熟练、综合素质过硬的、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
(三)“家校协同”对于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与寄托。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被家庭影响,也影响着每一个家庭,牵动着父母的心。如果孩子经常为心理问题所困,父母也定会经常为孩子的问题所扰,但却因为缺乏专业的知识而不知所措。因此通过“家校协同”,学校发挥专业优势,采取多种途径帮助处在困扰中的学生与家长,定能拨开云雾,还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灵,给家长一个可信的依靠,使家庭重回和谐与幸福的亲子时光。
二、“家校协同”在五年制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家校协同”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层面中存在的问题
1. 领导班子不够重视,组织结构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领导班子在具体工作中,更加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教育以及毕业就业问题。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只要不出大问题,没有危机事件,工作开展还是流于形式的状态。另外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经过多年的发展,但尚没有形成完善的组织结构,领导小组建设尚不健全,人员职能分工尚不明确,专业知识掌握不足。有的学校甚至只有一两名心理老师做着力所能及的心理工作,如果有上级检查,也只是疲于应付的状态。而“家校协同”需要学校领导层、学生处、心理中心等各部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主体的全力配合,实施起来更是困难重重。
2. 学制特点、管理方式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组成以18岁以上的普通三年制高职生为主,因这部分学生已成年,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本人,都与家长联系不甚紧密。加之高职院校全国招生,外地生居多,家长到校十分不便,这些都会阻碍“家校协同”工作在高职院校的顺利开展。但目前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时尚未成年,且前三年属于中职阶段,所以还需学校与家长建立广泛的联系。但学校习惯性地对这部分学生采取更偏向于普通高职生的管理方式,因此在“家校协同”工作方面,与学生都是未成年人的中小学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
3. “家校协同”工作水平不高,教育效果不显著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工作水平还在逐年完善过程中,因此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家校协同”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形式之一,当然会受其影响。“家校协同”的工作形式单一,多局限于告知的形式,比如班主任(辅导员)在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时候与家长联系,希望家长督促,但因大部分学生是外地生,家长不在身边,督促起来也是困难重重。或学校有重要通知的时候,告知家长,但家长也只是知晓,对于参与学校活动方面并不积极。我们虽然也会通过家长会或网络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但因不注重反馈,家长看不看无所谓,入没入心无所谓,依从性不高,因此教育效果也不是十分显著。
(二) “家校协同”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家庭层面存在的问题
1. 家长教育理念尚有待改进
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而且“龙”与“凤”的标准往往仅局限于“金榜题名”“蟾宫折桂”。基于以上的教育理念,家长更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能否考进一个好学校,而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反倒不是十分关注。但事实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擅长读书,特别是五年制高职的学生,他们往往是小学初中时学习不甚理想的,家长也肯定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想尽了方法。但当孩子不能满足父母的期望时,父母便会单方面地指责孩子,而没有有效地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孩子的心理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便会出现厌学、逆反、自卑,甚至抑郁等心理问题。
2. 家长缺乏专业的心理知识
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体系庞大、内容深奥、难以理解,心理学专业人员需要经过至少四年的学习,方能持证上岗,因此不可能所有的家长都是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另外,目前家长接受心理培训的机会比较少,即使学校以家长会、讲座等形式开展培训,家长也会因为思想不重视、工作忙等原因,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即使有的家长全程参加了心理培训,但将所学内化于心,运用到实际的家庭教育中,并取得理想效果,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3. 家长自身心理素质问题频发
学生家长从事职业遍布各行各业,接受教育水平高低不等,性格脾气秉性因人而异,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有的家长自身心理即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有的家长因自身工作、经济等原因,出现自卑心理,这样的问题也会传递到孩子身上;有的家长脾气暴躁,处理问题的方式比较极端,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有的家长人际关系问题处理不好,家庭社会关系紧张,也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俗话说: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家长自身心理问题频发,孩子又怎能幸免呢?
三、“家校协同”在五年制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之前对“家校协同”在五年制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用意义以及存在问题的阐述,上文讨论了“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下面从学校以及家长两个层面来探讨改进的应用策略,也就是“怎么做”的问题。
(一)学校为主导,提升“家校协同”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1. 提高思想认识,将“家校协同”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中
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家校协同”工作,高职院校领导首先在思想上应足够重视,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首先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学校一把手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学生管理部门主任、心理教师以及班主任等人员都应纳入领导小组成员。一把手校长负责全面工作的监督管理,分管校长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指导,学生管理部门主任负责学生“家校协同”任务布置,心理教师负责心理专业知识的指导培训,班主任负责与家长沟通的具体事宜。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之后,还要将“家校协同”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中,作为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家校协同”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人员分工以及专业培训等,使“家校协同”工作更具有规范性与操作性。另外,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应对“家校协同”工作定期进行监督评价,并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年度考核项目中。
2. 结合学制及管理方式特点,完善“家校协同”工作方式
高职院校属于高等学校,学生大部分是18岁以上的大学生,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方式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比较宽松,不像中小学一般细致严格,面面俱到。但根据五年制高职学制特点,学生在校的前三年属于中职阶段,都是未成年人,尚处在青春期,行为能力及心理调节尚未成熟,自控能力差,远离家乡,没有家长监督,往往会使发生心理问题的隐患大大增加,还需要家长密切关注与正确引导。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对五年制高职的学生特别对待,加强管理,最好采用小班教学的方式,配备专门的班主任,负责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面管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学生在校表现各方面情况,督促家长更多地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充分发挥家长的监护人作用。
3. 拓展“家校协同”工作形式,提高“家校协同”工作水平
为解决高职院校“家校协同”工作形式单一,流于形式等问题,学校应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主导作用,促进“家校协同”形式多样化发展。首先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监督下,保证电话沟通,家长会等常规形式切实发挥作用。打电话和开家长会时,不仅要和家长沟通学生欠缺的方面,家校共同督促,更重要的是告诉家长学生优长的方面,帮助家长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促进孩子自信心的提高。另外,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还要进一步扩展“家校协同”的形式。比如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方式和实用的心理学知识;利用家长开放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促进提高亲子关系;利用微信公众号向家长提供咨询的平台,为家长答疑解惑等。另外,还要做好反馈总结工作,通过问卷等形式督促家长认真参与家校活动,并可提出建议,促进学校工作更好发展。这样,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校协同”工作,不仅可以使家庭教育更加科学,还可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家校协同”真正做到实处。
(二)家庭为主线,促进“家校协同”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水平
1. 家长要勇于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家长要从思想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心理健康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家长可以通过高职院校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培训,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从内心真正认同并愿意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特别是改变“唯分数论”“唯学历论”等错误的教育观念。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够帮助孩子树立适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人生目标。孩子在迈向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排忧解难,做孩子人生路上的守护者,帮助孩子明确,通过高职阶段的认真学习,同样可以体现自我的价值,实现别样的成功人生。
2. 家长要主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心理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科学,不仅心理专业人士学习之后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方式帮助他人解决心理的困惑。普通人群学习之后,也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助人助己。家长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之后,一方面可以从容应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和孩子沟通,做孩子的心灵伙伴;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在与孩子出现矛盾的时候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从而加强亲子关系。因此家长应提高自己学习心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比如在参加高职院校的家长学校讲座,购买心理书籍阅读,参加社会组织或互联网发布的相关培训等,并将所学运用于平日与孩子的接触过程中,长期坚持,内化于心,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
3. 家长要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质
原生家庭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因此家长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质,做孩子心目中最棒的父母。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家长一般都处于40多岁的中年阶段,工作中任务繁忙压力大,生活中上有老下有小,给家长带来不小的困难,容易出现中年危机。加之孩子没有考上理想高中,也给家长心理带来不小的冲击,因此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烦躁等异常心理,这些都很容易传递到孩子身上。因此家长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不断提高抗压能力,做心态平和,乐观坚韧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孩子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帮助孩子做生活中的强者,这才是父母给孩子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另外,心理素质高的家长也是“家校协同”的重要保障,是家校进行有效沟通配合的重要前提。
综上,通过学校与家庭双方的共同努力,将“家校协同”贯穿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从中考失利的消极心理中顺利转变为适应高职生活,为实现新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学习的积极心理。这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更是家长自己需要转变的教育方向。在家校协同过程中,“家”与“校”,以爱为名,以育为任,共同奔赴同一个目标,助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