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背景下职业教育机电类人才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研究

2022-12-04杨德永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林草双碳运维

杨德永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天津 300162)

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我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亦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硬”约束,实现“3060双碳目标”。“3060双碳目标”已经促进交通运输和建筑等领域、林草、能源、钢铁、石油化工、基础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诸多产业在绿色低碳高效等高质量发展基础上的规模发展。文章重点分析了交通运输领域未来五年、林草产业未来五年对于职业院校机电类一线生产、管理和服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量,对于职业院校“十四五”期间机电类相关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量的预测、与之相应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教学环境的适应性建设、与之相应的高水平结构化等师资队伍的适应性建设、以绿色发展等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校园文化的适应性建设等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应用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参考价值。

一、适应交通运输领域发展

密切联系目前交通运输领域存在的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艰巨,清洁能源推广应用仍需加快等问题,“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领域规模发展主要着力于现代化铁路网建设、公路网结构功能完善、水运设施网络优化畅通、油气管网高效互联等四个方面。

(一)适应现代化铁路网建设

“十四五”期间现代化交通运输领域建设秉持“解决问题导向”,“3060双碳目标”下,着力解决公路运输单公里单吨能耗和污染等经济效益指标和生态环保环评指标相当大程度上差于铁路运输等问题,为交通运输领域供给侧“公转铁”结构性改革建设物质基础。“十四五”期间我国现代化铁路网建设应着力于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是货运客运并重、改建新建并举、普速高速协调发展,推进柳州至广州等普速铁路建设和已建铁路运输能力扩展,着重去除铁路干线“卡脖子”路段,推动已建铁路运输“吃紧”路段运输能力增强,快速提升甘肃、青海、四川、贵州等中西部地区铁路运输通达程度。其二是加快矿产资源等资源富集区、雅安至林芝等入藏通道、和田至若羌等出疆通道、民族地区等人口相对密集脱贫地区的资源开发性和支线铁路建设。其三是加快厦渝等高铁主通道建设,增强成都重庆至上海等沿江、天津至潍坊至新沂等沿海、焦作段等呼南、渝昆段等京昆等重要通道和包括青岛等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运能建设,合理依次建设沁县太焦等区域连接线。其四是科学采用“云物大智移”等新技术,创造铁路运输经营管理新模式,提升铁路网总体运输效能。

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由“十三五”末的14.6万公里规模发展到“十四五”末的16.5万公里规模,含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由“十三五”末的3.8万公里规模发展到“十四五”末的5万公里规模,铁路营业里程规模同比将增长13.1%。假设“十三五”末,动车组机电运维检修、铁路机电设施与装备运维等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十三五”末的铁路营业里程14.6万公里规模的人才需求大体平衡,“十四五”末,动车组机电运维检修、铁路机电设施与装备运维等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同比“十三五”末的人才培养供给大体也会增长13.1%。

(二)适应公路网结构功能完善

“十四五”期间完善公路网结构功能重点在于:对京港澳等10多条国家高速公路干线繁冗拥堵段进行扩大容量改建,推动并行线、联络线和等待通达段建设;引领省区市高速公路科学依次建设;加速普通国省道低等级段提高质量和等级,加快青海、西藏等西部地区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比例提升至百分之七十,达成对霍尔果斯等重要口岸、“京上广”等重要枢纽、上海张江等产业园区、陕北延安等重要旅游景区高效通达;达成三级及三级以上等级公路通过的建制乡镇比例值提升至百分之八十五,推进人口数较多自然村落通达硬化路,结合地方实际推动行政村两车道公路建设和乡村过窄公路加宽提质,达成乡村公路通达干线公路和村主干道建设;加快“渡改桥”等利民项目施工。

我国公路通车里程将由“十三五”末的519.8万公里规模发展到“十四五”末的550万公里规模,同比将增长5.8%。假设道路桥梁工程、道路桥梁设施设备运维等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与“十三五”末的公路通车里程519.8万公里规模的人才需求大体平衡,“十四五”末道路桥梁工程、道路桥梁设施设备运维等机电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同比“十三五”末的人才培养供给大体也会增长5.8%。

(三)适应水运设施网络优化畅通

“十四五”期间水运设施网络优化畅通以交通运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3060双碳目标”下,着力解决公路运输单公里单吨能耗和污染等经济效益指标和生态环保环评指标大大差于水路运输等问题,为交通运输领域供给侧“公转水”结构性改革建设物质基础。“十四五”期间水上运输设施网络化建设重点在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山东青岛等建设全球高水准的海洋港口,大连和营口等东北地区沿海港口一体化建设,上海港等港口物流、工业等全功能布局提质增效;天津港等沿海港口的天津北疆等专用码头建设,出入港航道和锚地等基础设施施工;粮食等农产品、石油等能源产品、铁矿石等矿产资源的卸接、存储、中转设施施工,沿海与长江干线的天津、武汉等液化天然气码头建设;苏州、南通等内河港口提高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项目,科学分布集装箱、煤炭、铁矿石、商品汽车等专用码头;强化内河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运能扩展与等级提升,改善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络,提高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出海效能,完成长三角和珠江—西江高等级航道网未达标段建设;加快重要支流、库湖区、内河旅游航道和利民码头建设。

我国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将由“十三五”末的1.61万公里规模发展到“十四五”末的1.85万公里规模,同比将增长14.9%。假设“十三五”末港口与航运设施设备等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与“十三五”末的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1.61万公里规模的人才需求大体平衡,“十四五”末港口与航运设施设备等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同比“十三五”末的人才培养供给大体也会增长14.9%。

(四)适应油气管网高效互联

油气管网高效互联具有大大减少油气路上运输、水上运输产生的能耗和污染等特点。“十四五”期间我国加快油气管网提质增效、网络联通建设重点在于:提升东北等地区和沿海四大石油天然气入口管网能效,例如、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双6储气库、吉林省双坨子储气库、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液化天然气应急储气项目、中俄东线大庆-哈尔滨支线双合分输站等重点工程;加速主线天然气管线建成,加强石油等管线布局,推动东北等区域超、近“服役期”管线综合治理;推动油气管线网络联通以及支线管线建成,加大市县天然气管线贯通比例,且符合生态优先等要求的乡镇贯通。

我国油气管线里程将由“十三五”末的16.9万公里规模发展到“十四五”末的24万公里规模,同比增长高达42%。假设“十三五”末油气储运设施设备运维等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与“十三五”末的油气管线规模16.9万公里规模的人才需求大体平衡,“十四五”末油气储运设施设备运维等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同比“十三五”末的人才培养供给大体也会增长42%。

二、适应林草产业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等人工负碳和林草等自然负碳,加快加大提高林草蓄积量,以此增加自然负碳和林草碳汇,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我国林草产业面临林草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承载力不强,生态系统不稳定;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系统治理不到位,西部和北部等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国土绿化成本高难度大;森林草原火灾、松材线虫病、外来物种入侵存在风险隐患,国土绿化等成果巩固难;林草产业改革需要深化,执法体系和基层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政策支撑体系仍需健全,服务林草产业市场化运行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急需构建;林草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装备落后等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问题。

碳达峰碳中和为我国林草产业在加强重点区域绿化、提升科学绿化水平、有序推进城乡绿化、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稳步有序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夯实林草种苗基础等高质量发展基础上的规模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的发展机遇。碳达峰碳中和已经归入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增加森林和草原面积、提升森林和草原质量,提升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适应“3060双碳目标”要求的林草碳汇增量,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实现国家“3060双碳目标”、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和全世界环境生态保护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一)基于森林覆盖率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预测

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等环境生态环评指标是反映草原生态状况的一个重要生态指标,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依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我国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由“十三五”末期的56.1%将提高到“十四五”末期的57%。湿地保护率由“十三五”末期的52%将提高到“十四五”末期的55%。“十四五”末期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家陆域土地面积的比例将超过18%。沙化土地治理面积将超过1亿亩。“十三五”末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3.04%,“十四五”末将提高到24.1%,森林覆盖率同比将提高1.06个百分点,我国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折算成土地面积约增加10.176万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积。“十三五”末我国森林蓄积量为175亿立方米,“十四五”末森林蓄积量将达到180亿立方米,同比将增长2.86个百分点。

仅以林业发展规模为例,以森林覆盖率同比将提高1.06个百分点作为“十四五”末林业规模发展对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预测的基础数据,并且假设“十三五”末职业院校对林业乔灌木种质培育设施设备运维、现代化林木栽培机电设备运维、现代化森林安全管护等机电设备运维的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供给量与对应的“十三五”末的森林覆盖率23.04%的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大体平衡,“十四五”末职业院校林业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供给量同比“十三五”末人才培养的供给量大体仅会增长1.06%。

(二)基于森林蓄积量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预测

森林蓄积量是指森林中林木材积的总量,以立方米为计量单位,通常用于统计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内各种林木的总量。依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若按照前述森林蓄积量同比将提高2.86个百分点作为“十四五”末林业规模发展对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预测的基础数据,并且假设“十三五”末职业院校对林业乔灌木种质培育设施设备运维、现代化林木栽培机电设备运维、现代化森林安全管护等机电设备运维的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供给量与“十三五”末的森林蓄积量175亿立方米对应的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大体平衡,“十四五”末职业院校对林业所需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供给量同比“十三五”末人才培养的供给量大体将会增长2.86%。

(三)两种需求量预测的准确性比较

以森林蓄积量同比将提高2.86个百分点作为“十四五”末林业规模发展对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预测的基础数据,预测“十四五”末职业院校对林业所需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供给量,较比前者算法合理准确。因为按照基于森林面积的森林覆盖率的预测仅仅反映了林木种质培育和林木种子栽种等林业部分工作过程,而采用基于森林容积的森林蓄积量的预测能够反映林木种质培育、林木种子栽种、天然林养护、公益林栽种与养护、经济林养护与加工及经营、基于“云物大智移”等新技术应用的森林蓄积量测量与评估等构成的森林全生命周期的全工作过程。

三、结语

文章主要从政策循证的视角,依据交通运输和林草等产业发布的政策文件,对“十四五”期间交通、林业等产业对机电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进行了预测。文章提出的机电类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的预测方法同样适用于能源、钢铁、建筑等其他产业行业机电类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的预测。

“双碳”背景下职业教育既要在机电类一线生产、管理和服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量方面适应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储能氢能等产业、石油化工基础化工等行业和企业对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也要加快通过开发新专业、调整既有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等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服务各领域、产业、行业和企业绿色低碳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对机电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例如,服务交通领域港口码头低碳设施设备推广,不断推动港口码头岸电化和船舶受电设施电气化等,需要加快调整交通运输大类水上运输类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等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再如,相关地区职业院校需要依据林草产业发展情况,联系本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具体情况,及时修订草业技术等专业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技术等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林草双碳运维
四川省林草碳汇能力建设研讨会在蓉召开
提高林草科技实效性的思考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中国林科院科信所建成林草统计数据统一搜索平台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基于GPS的电力运维轨迹定位系统
IT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电子政务甲方运维管理的全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