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构建的思考

2022-12-04张晓超邵建东

教育与职业 2022年21期
关键词:职教内涵理论

张晓超 邵建东

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向内追求高质量发展、实现提质培优目标,向外进一步“走出去”、为世界各国提供中国经验的挑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形成中国职业教育品牌,迫在眉睫。本文试图基于模式构建的一般理论路径,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构建的现实困境及其深层次原因,从理论探讨的应然层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完善成型提供启示。

一、模式构建的基础路径分析

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既具有一般模式的基本特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其构建过程虽与一般模式相比有其特殊性,但核心路径是共通的。基于一般模式构建的基础路径并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特征,从学理分析的视角探索一条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构建的路径是可行的。模式构建可分为定性建模和定量建模两个方向,基本遵循以下三条基础路径。

(一)基于理实结合的双向构建

美国著名比较政治学家比尔和哈德格雷夫对“模式”的定义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①。国内有学者认为“模式是指从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中经过抽象和升华提炼出来的核心知识体系”②。模式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既是对具体实践活动的理论抽象,也是抽象教育理论的具体化呈现。基于这一基础的模式构建路径也必然是双向的:一方面,可以在具体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概括、归纳、综合等方式完成;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理论指导下通过类比、演绎、归纳等方式实现。同时,实践与理论之间也可以通过模式进行转换,通过具体实践概括归纳而得的模式经过实践验证并被普遍证实后即可上升为理论。同样,由理论演绎归纳所得的模式也可以直接应用于实践,成为教育实践的一部分。在这一模式构建路径中,要运用概括、假设、演绎等多种科学方法。

(二)基于问题解决的思维构建

“模式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它的建立总是为了解决存在的某种问题。”③人类运用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模式构建过程。首先要发现问题,探明问题的表征,辨析问题的内涵,进而运用直觉思维,“通过收集一些与解决问题有关的原理、法则、假设,初步形成一种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而运用逻辑思维去求解这个模式并运用到具体实践中,经过反复的验证、修改、检验,最终得到一个成熟的、可用的模式”④。基于问题解决的模式构建路径,从问题出发建立模式,使模式更具针对性。通过逻辑思维求解以及具体实践运用,能对模式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并为其进一步改进提供参照。在这一模式构建路径中,要运用直觉、逻辑、模拟等多种科学方法。

(三)基于原型改造的动态构建

模式的构建并不总是过程的终结,也可以是过程的中介。“它是作为中介,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客体、建构新型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⑤其中,“‘原型’是提供抽象为模式的客观基础;‘新型’则是经过模式研究之后,更加深入认识了的原型”⑥。模式作为认识过程的中介,是对“原型”的否定,而重新认识和改造之后的“新型”又是对模式的否定。随着外在环境需求的不断变化,“新型”也会变成新的“原型”并被新模式所否定,再次经过否定之否定的动态过程形成新的“新型”。在这一过程中,模式随着为构建模式提供客观基础的原型的不断更新而更新,呈现一个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过程。在这一模式构建路径中,要运用相似、简化、抽象等多种科学方法。

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构建的现实困境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处于注重质量的内涵化发展阶段,不同区域、院校都对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实践探索与总结提炼,但目前尚未形成如德国“双元制”、英国BTEC、澳大利亚TAFE等官方认可的、可在全国统一推广应用的职教发展模式,仍需进一步总结提炼。

(一)概而狭:经验概括,理论不足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各色各样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但是,它们大部分是单个院校或小范围的职教机构基于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相关职业院校某个维度或某个专业一种具体做法的概括,很少运用教育学、管理学等理论进行阐释说明,以至于很多模式陷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局,影响范围极为有限。一些模式基于区域经济社会以及院校的特殊情况虽运行得较为顺利、实践效果较好,但未能很好地进行理论阐释,不能科学地说明主要内涵、运行机制、支持条件等,很难被其他院校推广应用,更不用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品牌“走出去”对外推广。

(二)多而乱:模式多样,概念混乱

多年来,我国职业院校管理者、专业教师和职业教育研究专家等充分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特色做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形成了“五位一体”育人模式、项目导向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等诸多模式。这些模式虽各具特色,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大多数是职业院校某个创新做法的总结概括,而非对整体职业教育实践进行的全面总结。同时,这些模式涉及的相关概念比较混乱,有职业教育模式、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国际合作模式等,看似种类繁多但大同小异,且没有得到很好的提炼概括。

(三)广而散:多点开花、缺乏整合

当前我国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特征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多点开花,但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整合。一方面,从不同院校、地区各自提炼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情况看,一些区域或院校基于当地或本校的办学特色对自身的职教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形成了具有地方或院校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但这些发展模式之间缺乏整合,未能形成更具普适性、应用范围更广的职教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从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各自形成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看,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职业教育、企业职业培训等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虽然各自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但同样也存在相互之间缺乏联系整合的问题。整体来看,我国现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大多数过于强调相互之间的差异性而忽略了对共性特点的分析整合。

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难以成型的成因

我国职业教育一直未能形成一个官方认可、能在全国统一推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是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相较于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职业教育相关问题的认识还不清晰,我国各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活动的差异性突出,进一步阻碍了全国形成一个整合统一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一)理论研究的滞后性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构建过程中出现的实践与理论结合不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当前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虽然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已颇具规模,但与当前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实践相比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以至于许多基于实践构建的职教模式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原本双向的模式构建过程变成单向的经验总结。理论研究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职业教育研究自身特色不足。“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总是试图从一般的教育理论演绎出职业教育理论,对传统教育学理论的依附情况较为严重,常常站在普通教育学的理论框架及其观点上来讨论职业教育。”⑦虽然当前学界强调要跳出职业教育来看职业教育,甚至要跳出教育来看职业教育,但无论从何种角度看,职业教育都不能丧失自身的特色。对各类理论的借鉴无可厚非,但借鉴的同时若缺乏与职业教育特色的结合,则会导致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缺乏职教特色。

其次,职业教育基础研究重视不足。“基本理论是职教研究的价值内核,是职教研究取得合法身份和提高学科地位的根基,是职教知识增长的源泉,是其他职教研究的出发点和参照系。”⑧我国当前大多数职业教育理论研究限于经验层面对职业教育的实践问题开展讨论,缺乏系统性、持续性的研究。对职业教育的相关概念界定、基本规律、理论体系的确立等基础性理论研究重视不足,未能完全达到理性认识阶段。对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如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本质与目的等缺乏深入研究,许多成果是对已有实践经验的总结、讨论,实践性有余而理论性不足。

最后,职业教育研究创新活力不足。一门学科理论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新事实的发现、新理论的形成和新方法的产生。虽然不能说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完全没有自我创新,但当前许多研究成果都来自对西方国家的借鉴学习,缺少创造性的认识与说明、批判性的理解与反思,导致理论研究缺乏足够的创新活力和批判意识。

(二)问题辨析的模糊性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构建过程中出现的模式多样、概念混乱等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模式构建伊始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清晰,对问题表征的分析多元而混乱,导致最终构建的模式概念纷繁错乱。问题辨析的模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职教问题的内涵认识不全。对职教问题本质内涵的认识不全是导致当前各院校构建的职教模式表征迥异的根本原因。许多院校在解决实际职教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完成了模式构建,这使得全面认识问题的本质在模式构建过程中尤为重要。多数院校在职教模式构建初始对职教问题的认识存在局限,往往只抓住其中一部分内容即认为是问题的全貌,基于并不全面的问题认识所构建出来的模式必然存在差异。即使原本出于相同的问题构建而得的模式,也会因模式构建单位对问题的认识有所差异而截然不同。

其次,对各类概念的内涵界定不清。除了对问题本质认识不全之外,对各类概念的界定不清晰也是导致基于相近问题构建的模式在表征概念上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基于问题建构的模式需要有一个或多个通过提炼问题内涵得到的表征概念对其进行简略表示,这使得许多模式构建单位不知该如何表述概念才能更好地体现问题的基本内涵,从而出现表征概念与内涵不匹配的情况,或概念比内涵范围大,或概念无法完全体现内涵,内涵相近的模式最终呈现的名称迥异。

最后,对相近共性问题的整合不足。对相近共性问题缺乏足够的整合也是导致当前职业教育模式种类繁多、名称各异的主要原因。当前许多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虽然表征截然不同,但体现的基础问题却相近。大多数院校对这些相近问题缺乏足够的整合,各个问题之间相互独立,导致看似基于问题新建的许多新模式实际上多有重叠。

(三)发展内涵的差异性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构建过程中出现的多点开花、缺乏整合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各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发展内涵存在一定差异性。许多院校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是以本校的实践为原型在动态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但由于不同院校的实践存在一定差异,所构建的模式也必然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各类模式之间的整合。发展内涵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各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内涵存在一定差异。我国地域广博,幅员辽阔,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社会人文环境较为复杂,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主要产业情况、社会职教氛围等存在明显差异。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内涵必然存在一定差异,基于这些内涵构建的职教模式更是迥然不同。这些差异虽然不能从根本上阻隔各个模式的整合,但会在一定程度上让整合过程更为艰难。

其次,各级职业教育发展内涵存在一定差异。各级职业教育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有着显著区别,不同阶段的教育对象在学习目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之间抑或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难易感知、学习方式理解等必然存在一定差异,导致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在面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时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也需要做出改变。

最后,各类职业教育发展内涵存在一定差异。除了上述地区之间以及各级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的差异,各类职业教育之间的差异也较为明显。职业教育可分为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学校教育是学历性教育,又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是非学历性教育,包括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不同种类的职业教育面对的教育需求不同,使得所要侧重发展的教育内涵有所差异,不同职业教育类型所构建的职教模式也必然存在差异。但是,这些差异并不足以超出职业教育的共性基础,仅仅会对模式整合造成阻碍,不能完全阻挡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等各类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之间的整合。

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构建的应然路径

我国当前存在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但大多数仅在个别院校、地区实行,既未形成较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也未相互之间融通组合进而构建出一个多元整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在多个维度存在一定差异,对整合各类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造成了一定阻碍,但要在认识差异性的基础上了解各类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共性。正是这些共性,为我国构建一个能在全国推广应用的多元整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要构建这一模式,有以下三条基本路径。

(一)加强理论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整合

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是模式构建的基础要求。要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需要理论与实践发展处于同一层面,甚至理论具备一定超前性,才能更好地与实践结合,构建出具有前瞻性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为解决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滞后性问题,加强模式构建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整合,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凸显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特色。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一规定进一步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今后要跳出职业教育看职业教育,多维度、多视角地开展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在认识职业教育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把握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差异性与共性,进而将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辨明其特殊定位,进一步确立职业教育理论的特殊性,从而使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与职业教育实践的结合更为顺畅。

其次,强化职业教育理论基础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是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发展的基石,是铸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起点。可从三个维度来强化职业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其一,从本质论的角度深入探析中国职业教育“是什么”的问题,这是构建中国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根本性问题,是对职业教育的基础认识与理解。其二,从价值论的角度辨明中国职业教育“为什么”的问题,这是辨析中国职业教育存在价值的学说,也是对职业教育定位的分析。辨明职业教育在社会体系、教育架构中的价值地位,是在认识何为职业教育的基础上,跳出了职业教育来看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其三,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中国职业教育“怎么做”的问题,主要关注解决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实践策略与路径的问题,是对职业教育实践的直接关照,有助于更好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最后,加强职业教育理论创新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⑨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尤为紧密,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必然需要在时刻变化的社会发展环境中不断创新发展。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其一,从横向借鉴的角度来说,要在借鉴西方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加强本土化研究,加强理论的本土化改造创新;其二,从纵向改造的角度来说,要深入挖掘我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遗留下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并结合当下的社会发展环境进行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性改造;其三,从当下创造的角度来说,要通过科学的理论建构方法,进行新理论的构建与创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烙印的新职业教育发展理论。在多维度的理论创新研究过程中,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也需要基于实践活动来更好地推进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

(二)加强内涵辨析,促进各类问题的整合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呈现“多极混存”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各类模式概念繁多而混乱,其中许多模式本质上是基于相同或相近问题建构而来,模式内涵也基本相近,但呈现出的表征却截然不同,归根结底是对问题内涵的辨析不清。要进一步加强内涵辨析,促进各类问题的整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强化对问题内涵的认识。强化对职业教育问题内涵的认识,是基于问题构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基础性保障。对问题内涵进行深入、全面的认识,有助于保证最终构建的模式具有更大的适用范围、更高的实践价值。其一,从深度上说,要透过问题表象深入认识内在的深层问题机理。许多职业教育发展问题虽然呈现的表象简单但内在的问题机理极为复杂,若只是关注解决表层问题而未能以深层问题机理为基础建构发展模式,模式的适用价值必然大打折扣。因此,分析职业教育问题时要多挖掘其内在深层次的问题意蕴,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模式。其二,从广度上说,不论是在学校、企业抑或社会所存在的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往往具有多维度、多方面的内涵,因此,分析问题内涵时要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单一问题所涉及的多维度内涵,以保证认识的全面性。其三,从趋势上说,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尤为紧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问题也随之快速变化,因此,在认识职业教育问题时要有前瞻性意识,不仅要分析清楚问题所蕴藏的内涵,还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辨明问题未来的变化趋势,保证模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有效。

其次,规范表征概念的使用。对问题表征概念进行更为清晰的界定、更为规范的使用,可以减少今后各类模式的重复构建,也可以更好地区分各类模式。对表征概念的规范使用可从三个层面加以推进。其一,加强对各类概念的界定。对各类概念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是确保各类概念能够得到正确使用的前提。一方面,职业教育要有自己独立的学科概念,并用符合学科属性的特定术语进行表达;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概念的研究应考察其实践的适用性,并在相关概念统一认可的基础上规范研究术语”⑩。其二,加强概念与问题之间的关联度。表征概念作为基于问题构建所得模式的简略代称,是为了方便人们在了解相关模式时能先通过表征概念对整体模式有一个大致了解,因此,概念表征与模式内涵亦即问题之间要有紧密关联,在了解问题内涵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概念对模式进行表示,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模式的内涵意蕴。其三,适时更新相关概念。职业教育相关问题的内涵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更新,相关表征概念也要与时俱进、适时更新,确保时刻关注实际问题。

最后,强化共性问题的联结。虽然大多数职业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它们共处于职业教育这一大背景之下,因此相互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关联,甚至部分问题之间会有交叉重叠,体现出共性。要加强这些共性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结整合:其一,从横向联结来看,要在全面认识各个问题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各类问题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将具有较多相关共性内涵的问题归为一个聚类,以彼此之间的共性为核心,将多个“小”问题整合为一个内涵更为丰富的“大”问题。其二,从纵向联结来看,由于我国整体职业教育发展具有显著差异性,因此同类职业教育问题可能在不同院校呈现不同的发展阶段。要对这类具有共性的问题做好纵向梳理,将其整合成一个完整的问题演化链,并基于此开展模式构建与开发。其三,从整体整合来看,无论是横向联结还是纵向联结,最终都是建构一个全国一体的职业教育发展多元整合模式。各类职业教育问题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整合,最终必将成为一个内涵多元的整体性问题。多元整合并非要将所有的问题趋同化处理,也要注意对差异性的维护,在认识差异性的基础上以共性为基础加以整合。

(三)加强各方联系,促进多维主体的整合

就我国整体职业教育体系而言,其内部各级、各类、各地职业教育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也是导致我国一直难以形成一个国家层面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差异性的存在已然是客观事实,我国要想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体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则需要在尊重这些差异的基础上加强各个维度之间的联系与整合。

首先,加强各地职业教育的相互合作。我国幅员辽阔,各个省份、县市地区之间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态各异,扎根于当地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所呈现的发展状态也千差万别,各具特色。要构建出一个整体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必然需加强各地职业教育之间的相互合作。通过相互合作、互相协同的形式,逐渐从小区域到大区域乃至到全国形成一个整体的协同发展整体,再基于此构建一个多元整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要促进这一协同进程的开展:其一,要加强国家顶层调控。一方面,可出台相关地区职业教育合作指导意见,促进各地之间自主开展职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相互协同融通;另一方面,要做好整体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突破地域限制,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将发展趋势类似的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其二,要加强地区内外整合。一方面,要根据地区内部的社会发展状况,整合地区内部的职业教育实践活动,尽可能地实现地区内部的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地区与外部区域的整体整合,以各区域发展中的教育共性为基础,尊重各自的发展特色,形成多元共存的职业教育发展联盟。其三,要加强学校适应能力。虽然地区之间职业教育活动的相互整合应保留各自的原有特点,但相互之间的协同、整合必然需要互相改变才能保证整合过程的顺利推进,因此,要加强学校对发展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保证各级各类学校在协同整合过程中能根据整合要求对办学活动进行适当调整。

其次,加强各级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建立纵向贯通的职业学校体系是我国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我国各级职业教育实践活动因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需要以教育共性为脉络进行串联整合。其一,要加强各级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相互衔接。“在各级职业教育衔接的诸多方面中,课程和教学内容处在核心地位,是各级职业教育衔接的关键和落脚点。”各级职业教育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不同,所教授的内容有所区别,要将这些区别尽可能地约束在相互衔接的共性专业、课程之中,保证各级职业教育相互整合时有所依据。其二,要保证各级职业教育之间升学通道的畅通。各级职业教育活动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学生,畅通学生成长渠道是保证各级职业教育活动有实质性联系的重要手段。可通过建设“职教高考”制度等措施,贯通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硕士等各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活动,构建一体化培养体系,保证升学通道畅通。其三,要科学合理设计各级职业教育评价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教育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的办学内容、形式,要想保证各级职业教育之间的相互衔接,必须对教育评价内容、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积极引导各级职业教育开展既能体现各级职业教育特色又具有共性的教育教学活动。

最后,加强各类职业教育的相互融通。如上文所述,我国各类职业教育因所面对的教育需求不同,其蕴含的内涵也存在差异。除了常规意义上的学校职业教育活动,各类社会或企业开展的职业教育培训活动也属于大职业教育范畴的一部分。要将这些差异显著的职业教育活动进行整合,促进其相互融通。其一,要加强各类职业教育教学或培训内容的相互融通。职业教育专业或课程的开设往往是以某一岗位的具体能力需求为导向进行设计开发的,要保证各类职业教育活动之间能相互融通,必然要以具体岗位的实际能力需求为核心,围绕能力设计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教学或培训内容,从而保证教学或培训内容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各类职业教育活动具备相互融通的基础。其二,要保证各类职业教育之间学生流通渠道的畅通。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各类职业教育活动的共同目标。要确保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核心,保持各类职业教育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各类职业教育活动相互协同融通。可以通过建设学分银行、国家资历框架等加强各类职业教育活动之间学习成果的互认,促进学生在各类职业教育活动之间自由转换。其三,要保证各类职业教育活动评价导向的相互协同。如上文所述,教育评价是影响教育教学活动各个维度的重要因素,其导向作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各类职业教育活动的具体开展。要促进各类职业教育活动之间的相互融通,必然需要恰当的评价方法。评价形式可以以各类职业教育活动的特色为基准进行有差异的设置,但评价内容必须以岗位能力为核心进行设计,保证各类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开展,具备相互整合的基础。

[注释]

①刘兰明.职业教育模式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8.

②张万兴.校长领导完全手册2[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793.

③④⑤⑥查有梁.教育建模:第3版[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6,6,5,13.

⑦胡小桃,雷道金.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概况、问题与原因分析[J].职教通讯,2011(23):8.

⑧赵蒙成.努力厚植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J].江苏教育,2019(10):39.

⑨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⑩刘晓,徐珍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反思与澄明[J].职教论坛,2017(16):9.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职教内涵理论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内涵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