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学检验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
2022-12-03禹莉郝艳梅徐慧马芳张英杰蒋旭李玉云
禹莉,郝艳梅,徐慧,马芳,张英杰,蒋旭,李玉云▲
(蚌埠医学院检验医学院a.输血学教研室,b.临床检验诊断学教研室,安徽蚌埠 233030)
本科医学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2020年9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新时代背景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1]。我国医学本科教育虽然经历了多次改革,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接受特点发生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必须相应随之发生变革。紧跟着医学检验技术领域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独立实验室的蓬勃发展、临床POCT的广泛应用等,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注重培育学生的基础理论、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创新精神,提升岗位胜任能力显得尤其重要[2]。美国哈佛大学的David教授首次提出了“胜任力”的概念,他指出所谓岗位胜任力是在特定的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满足岗位需求及取得优秀工作业绩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综合素质[3]。我院高度重视本科人才培养,牢固树立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本着“以本为本、以质为本、宽背景、厚基础、强技能”的培养理念,坚持“岗位导向,系院协同”的办学模式,以岗位胜任力八大要素为导向,全面开展课程信息化建设,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现对本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做出的初步探索进行总结。
1 以岗位胜任力要素为指导,不断优化培养方案
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坚持“岗位导向,系院协同”的办学模式,依托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以及安徽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资源配置、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注重内涵建设,不断彰显专业办学特色,逐步形成了“突出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注重岗位胜任力提升”的本科教育教学特色。修订培养方案前期,根据国内相关行业对检验人才市场的需求,充分调研和分析,听取在校生、毕业生、相关课程授课教师,尤其是行业专家和学者以及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使培养方案的修订更符合社会、行业、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以岗位胜任力要素为指导,对人才需求进行准确定位,做到供需对接,使人才培养供给方与产业需求方全方位融合。
新的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人文社科课程模块的权重,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良好的信念、理想和责任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由于科学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医学检验方法学已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很多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已被生物学方法所替代,所以减少部分自然科学课程,使学生所学更贴近临床。通过行业专家论证,增加了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培养学生质量观和实验室管理的潜质。将检验仪器学作为一门新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早期介入专业、阶段衔接和课程融合,更加强调基础、综合和设计性的实验教学。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许多项目检测已由过去的定性、半定量的方法改为定量方法,而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却落后于临床实际,基于此种现象,在新的培养方案中,我们进行了部分课程的整合。通过优化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以期培养更适合行业需要的应用型检验技术人才。
2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育“双师型”师资队伍
着力培养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4]。我们检验医学院长期坚持“引培结合,鼓励冒尖”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注重骨干教师稳定,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多方位、多渠道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教学投入,引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吸引更多的专家与学者加入专业、学科及学位点建设工作,在长期教学和科研实践中,造就了一支实力雄厚、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有着较强的发展潜力和后劲。
我们检验医学院注重师资队伍的骨干教师培养,鼓励教师继续深造,提高专业教师学历层次。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坚持青年教师在教研室及检验医学院两级试讲制度,加强对其教学过程以及教案讲稿的撰写等引导和帮扶,坚持青年教师助教制和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坚持督导组听课制度,督导结果用于教师教学能力测评及优秀教师的评选等工作。定期开展公开教学和观摩教学活动,提供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良机。坚持专兼结合、双师授课的原则,提高教学效果,一方面要求专任教师在上岗前要到附属医院或其他院校检验科进行进修学习,以了解临床新技术,做到教学与临床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鼓励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和教学水平高的临床教师充实我们的教学队伍,督促附属医院及其他兼职教师参加学院的各项教学活动。对新进教师和缺乏经验的授课教师进行试讲和培训,对其课堂教学和实验带教进行督导和监控。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现代网络等先进教育手段,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科研研讨会议,方便教师及时获取必要的信息与前沿知识,把握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自我学习能力。选派部分教师赴国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学习深造,拓宽教师的视野,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5]。
3 构建以培养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学院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校内实验实训结合校外综合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岗位胜任力、团队合作能力、良好的职业情操以及创新与科研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胜任岗位所需的能力。实验课实行小班授课,分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注重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不断增加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积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将探索性、创新性实验列为必修课程。各类实验室根据课程特点及实验室设备条件,以多种形式向本科生开放,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教师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设计,训练学生医学检验技术技能的同时,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丰富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建成数码互动实验室,形态学教学安排2名教师授课,一人负责十人共览教学,一人负责在实验室巡回指导,充分保障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4 培养专业兴趣,实验技能模块增加课程见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显示,本科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认知度越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越高,学习动力就会越强。然而大多数学生对检验专业的了解并不全面,因此,我们从本科生入学开始就强化专业认知教育,培养他们对岗位的认知度和兴趣,提升学习动力。有调查表明,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及刚开始工作时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基础知识不扎实、岗位技能操作不熟练、交流沟通技能欠缺、务实创新精神缺乏和学习工作主动性不高[6]。针对这些问题,在培养方案修订中,我们在实验技能模块中增加了临床见习内容,到医院检验科、输血科和市中心血站见习,同时在第二学年的暑假增加了2周自主专业见习,自己联系当地医院检验科进行学习,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能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能力、就业择业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尽早了解自己专业去向,尽早选择专业定位。通过见习训练,检验专业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岗位需求,充分调动学习动力,储备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去主动适应和契合岗位需求。
5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深入推行启发式、交互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5.1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学生借助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线上自主学习结合线下课堂上汇报讨论的教学模式,体现了自主学习、研究型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的有机结合[7]。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翻转的教学内容。翻转课堂实施方案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是课前的线上自学阶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好每组的学习任务,学生明确目标后进行线上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相应的慕课、超星学习通等网络教学资源供学生参考,学生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制作幻灯片;然后是课堂的翻转实施阶段,学生分组汇报并讨论,老师在其中担当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遵循“自学—解疑”的原则,针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引导全班同学开展讨论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提炼出汇报的知识点和知识结构。最后进行总结,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快速测评,根据小组汇报情况和测评结果解答学生的困惑,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吸收与掌握。传统满堂灌的教学观念使学生产生思维惰性,而翻转课堂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创新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综合能力,发现问题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及时将知识内化。
5.2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PBL)我校医学检验专业是学院式办学模式,与依托检验科办学模式相比,虽有很多优势,但也有教学脱离临床的弊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选择部分专业课程比如医学检验综合实验,采用PBL教学模式,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附属医院临床教师参与教学,带教老师选择典型的临床案例,包括肺部感染、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肝脏疾病和肾脏疾病,上课前一周将资料发给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准备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已知信息查阅相关资料,对病例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提出初步诊断意见,下一步要确诊疾病还要进行哪些项目的检测,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诊断依据有哪些,我们在案例中会设置一些问题,让同学们结合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各小组分别制作PPT,由各组汇报人课堂上进行汇报,然后组间进行提问相互交流,各组设有评委,汇报完毕后评委进行点评打分,最后由指导老师总结。第二次课同学们针对本案例进行相关实验项目的检测,带教教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引导,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后进行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结束后,各组根据上次课的病例分析以及本次课的实验结果再次讨论,做出合理的诊断。这种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内合作分工,完成文献查阅、讨论交流、PPT汇报、实验操作、评委点评等各项工作,学生充分参与到临床疾病的诊断,有利于更系统地掌握知识,做到临床疾病的融会贯通,学习目标明确,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工作后能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8]。
5.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线上教学与线下传统教学各自的优势进行混合式教学[9]。线上教学主要依托超星学习通、MOOC平台、雨课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网络平台上设有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章节作业、过程性考核等资源,可以在互动讨论区开展线上讨论和答疑,提供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线下教学包括课堂理论讲授、实验教学和翻转课堂,弥补了线上教学无法实现的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经过整理、加工、归纳、反思等步骤,转化成能够吸收、整合度与关联度高的系统知识框架,实现学习的进一步升华。
6 以检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作为教学另一轴
全国检验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从事检验行业的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者是否具备检验工作者执业活动所必需的相关检验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临床能力的关键环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卫生检验技术师考试大纲内容,利用雨课堂测试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保证教学能够适应社会实际需求,培养具备岗位胜任力的复合型检验人才。
7 有机融入课程思政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充分发掘每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联系岗位工作实际,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职业道德与素养、医学人文关怀理念植入学生心中。本科教育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联系密切,我们在授课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医者仁心,不仅要培养精湛的医术,同时注重加强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在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教学中讲解到临床标本采集和运输的重要性时,结合当前新冠疫情赞美检验工作者奋战在抗疫一线,与患者标本零距离接触,毫不畏惧,他们在工作中不断摸索、改进防护措施,形成完善的疫情期间标本送检、转运、检测和医疗废弃物处理流程,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介绍交叉配血的时候,采用启发式引导,结合电视剧中的情节:女主角因车祸失血过多,需要紧急输血,血型一致的男主角毅然直接献血救女主角,提出问题:血型一致,能不能直接输血?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枯燥的学习变成有趣味的生动的教学与学习过程,活跃课堂气氛。同时结合一些实验操作视频的播放,让同学们认识到检验操作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从而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以及严谨做事的责任心。在分析疑难配血病例时提到Lewis、P1PK、MNS等同学们相对陌生的血型系统知识,让同学们了解到学无止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钻研精神。
8 教学效果
为检测医学检验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效果,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0份,回收问卷87份,回收率 96.67%,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医学检验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效果问卷调查统计表 (%)
表1数据显示,大多数同学对医学检验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比较满意,其中 90%以上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与素质、严谨做事的责任心,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合作交流中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了他们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
9 结语
实践表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全面提升其职业素养、临床思维、临床操作技能、人际沟通能力、信息与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等,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研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打造师资团队,努力开发和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及平台,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及多样化考评体系,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势,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三全育人,保证专业课教学实实在在的效果,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实际需求、具备岗位胜任力的复合技能型检验人才。总之,检验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一直在路上,需要全社会和检验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和探索,共同推动人类健康卫生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