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阈下新闻标题的隐喻探究
——以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2022年北京冬奥会标题为例
2022-12-02王紫悦阿孜古丽夏力甫
王紫悦 阿孜古丽·夏力甫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在其著作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明确了概念隐喻可分为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三类。他们认为,隐喻是通过运用已知事物的概念来理解未知事物的概念的一种修辞方法[1]。新闻标题在新闻叙述中起着总领、提示、吸引读者等作用,运用的修辞格能够进一步增强新闻标题的表现力。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在西方学界,自古以来,隐喻修辞格一直备受关注和讨论。西方学者普遍认为隐喻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传统隐喻观点为基础的阶段,学者们注重从隐喻的修辞意义、诗性角度等方面进行研究,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亚里士多德的比较论、昆体良的替代论;第二个阶段是从认知特性方面进行研究的阶段,以理查德的互动论为代表。莱可夫和约翰逊在合著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所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就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工具,侧重研究隐喻在认知方面的独特功能。近三十年来,隐喻受到了各国学者的关注,成为了各个交叉学科的研究重点,掀起了研究隐喻的热潮[2]。
在国内,有关概念隐喻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富,本文基于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的调查,分析了近五年国内关于隐喻的研究成果,主要可分为文学文本和政治话语中隐喻现象的本体研究、隐喻现象的翻译和对比研究、隐喻对教学的应用研究、隐喻对各行业机构理论构建的研究四类,成果较为突出的研究有:
邱显涵在 《植物词汇的隐喻表现及隐喻映射分析》中研究了植物词汇中的隐喻,发现有关植物的名词、动词隐喻等分别映射了植物的多种特征,比如形状、气味等[3]。颜珍妮在 《认知隐喻下华为企业形象的建构分析》中剖析了华为企业形象构建中隐喻的使用情况[4]。梁洪琦在 《汉俄爱情隐喻认知研究》中对比分析了中俄两国的爱情隐喻,探讨了中俄两种不同语言中爱情隐喻的共性和差异[5]。李雪、田良斌在《从文化视角对“习式演讲”的认知隐喻探析——以2013和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演讲为例》中,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演讲中的概念隐喻——“航海隐喻”“棋局隐喻”“邻居隐喻”等,解读了其中所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6]。吴显友在 《〈尤利西斯〉里的身体隐喻:以“眼睛隐喻”为例》中,统计、分析了小说 《尤利西斯》里的部分人体官能词,如眼睛、头、手、嘴巴等,并以“眼睛”为个案,总结、归纳了其中有关“眼睛”的五类隐喻[7]。石勇在 《中医取象比类与概念隐喻理论》中,分析了国内学者在中医重构思潮影响下运用认知隐喻理论对中医学展开的相关研究,总结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具有借鉴意义的地方[8]。李堇玄、王斌在 《认知隐喻理论视角下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翻译研究》中,以弗罗斯特诗集的两个中文译本为语料分析了其诗歌中的隐喻翻译,并探讨了弗罗斯特诗歌中相关隐喻的本质和最佳译法[9]。于琴以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为研究语料,梳理总结了其中廉政话语的隐喻类型[10]。魏玲敏在 《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研究》中通过阐述认知隐喻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探究了其与英语词汇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应用于实践教学[11]。
二、《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北京冬奥会新闻标题中的隐喻
2022年2月1日至2月20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有关北京冬奥会的新闻标题共129条,运用隐喻修辞的有31条,下文笔者从结构隐喻、实体隐喻、方位隐喻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些新闻标题。
(一)结构隐喻探析
结构隐喻指一个事物的概念需要通过另一个事物的概念来理解,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常见的结构隐喻包括战争隐喻、旅程隐喻、棋局隐喻、耕种隐喻等,比如,“踏上人生的漫漫征途”这句话即用旅程词语“征途”来形容人生的过程,用“征途”的概念帮助人们理解人生的漫长过程。本文通过分析所收集到的有关2022年北京冬奥会新闻标题的语料发现,其主要涉及了战争隐喻和旅程隐喻两种类型。
1.战争隐喻
a.冰雪英雄
b.今晚首战!
c.冰壶开赛!中国冬奥军团首秀!
d.赢了!中国冬奥军团首战开门红!
e.中国女排新主帅,是他!
f.谷爱凌出战!成功晋级!
g.后生可畏!中国“00后”两天内斩获一金两银!
h.50岁了又怎样!滑冰奶奶八次征战冬奥!
i.范可新赛后亲吻冰面!这一幕,破防了!
表1 战争框架和冬奥会框架
a-i九个新闻标题,划线部分均运用了和“战争”有关的词语,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冬奥会比赛场上的激烈状况,不仅能使新闻标题更有气势,也能使读者感受到鼓舞人心的力量,有助于奥运健儿和国家形象的塑造。
2.旅程隐喻
a.热血出征!中国“00后”主场见!
b.小组第一!今晚冲金!
c.当我们在一起,就拥有前进的力量
d.永不放弃!摔倒后奋起直追,中国队晋级决赛!
表2 旅程框架和冬奥会框架
a-d四个新闻标题,划线部分都是和旅程有关的词语,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奥运会进行的过程,不仅能使新闻标题生动而富有意义,也能使读者备受鼓舞,有助于吸引读者持续关注比赛情况。
(二)实体隐喻探析
实体隐喻是指运用一个实体的动作、状态或实体的思维情感来理解某个新鲜事物的方法,人体隐喻、动物隐喻、植物隐喻、容器隐喻等都属于实体隐喻。比如,“我的内心充满喜悦”这句话中的“充满”一词即用容器隐喻来形容“内心”的充实状态。
1.人体动作隐喻
a.当冬奥遇见中国风,美极了!
b.国家冬季两项中心首枚金牌诞生!
c.绝妙简笔动画!国家跳起了“冬奥圆舞曲”
d.中国队摘银!为他们骄傲!
e.祝贺!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摘铜
f.双奥之城,跨越14年的约定
表3 人体框架和冬奥会框架
a-f六个新闻标题,划线部分都是形容人的动作和情感的词语,把它们用在新闻标题中能够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使标题具有生动性。
2.动物隐喻
a.真·飞檐走壁!
b.CCTV6-CCTV5“小苏神”尽情飞翔吧
表4 动物框架和冬奥会框架
a、b两个新闻标题,划线部分原本都是形容动物的词语,用它们来形容运动员,能够通过隐喻来体现运动员的敏捷与活跃,抒发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3.容器隐喻
a.热“雪”沸腾!超燃水墨动画,为各奥运健儿加油
b.用古诗词打开冬奥会,太惊艳!
c.一个人参加六项比赛!她累得“快冒烟儿了”
表5 容器框架和冬奥会框架
a-c三个新闻标题,划线部分都是在容器内发生现象的形容词,这些词语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让读者身临其境。
(三)方位隐喻探析
方位隐喻是根据空间特性形成的隐喻类型,即运用“高 -低、长 -短、前 -后、上 -下、升 -降、起-落、深-浅、中心-周围等方位词语来理解另一抽象概念的方法。比如,“他的城府很深,我看不透”是用“深”来形容一个人内在的复杂。
a.我已成为冰雪高手,不服来战!
b.杨倩、郎朗……都已成为“冰雪高手”,就差你了!
c.骄傲!创历史新高!
d.从儿时相识到峰顶相见,这两个“00后”太励志了
e.张可欣站起来了!
f.20个目标,回顾中国队高燃瞬间!
g.冰墩墩下班了!再见了北京冬奥
表6 方位框架和冬奥会框架
a-g七个新闻标题,划线部分都是形容方位的词语,通过运用这些方位词语搭配其他名词、形容词,能够强调运动员们创造的佳绩,使读者感到振奋。
三、《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北京冬奥会新闻标题中隐喻的功能作用
(一)精简新闻标题字数
新闻标题起着凝练思想、总结内容的作用,因此,字数不宜过多,而运用隐喻正好可以做到这点。比如,标题 《真·飞檐走壁!》形容的是运动员跨越障碍物时熟练高超的技艺,若将标题换为“某某技艺高超轻松跨过障碍物”就会显得冗长拖沓。
(二)使句意富有温度和表现力
运用隐喻能够使新闻标题想要表达的意思更加明确、鲜明,若将上述新闻标题进行还原分析 (如表7所示),就会发现话语的表达效果将黯然失色。比如,表7例句一中“英雄”一词本来指为国家而牺牲的战士,用在冬奥会新闻标题中能更突出对运动员的赞颂之情,若还原为“运动员”或“健儿”,赞颂的意义就很难显现;例句二中“斩获”一词本来指在战争中斩杀或俘获敌人,用在冬奥会新闻标题中则能进一步展现出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拼搏、坚韧精神,若还原为“获得”,就失去了表现力;例句三中“征战”一词本来指出征作战,用在冬奥会新闻标题中则充满了对运动员的赞美和崇敬,若还原为“参加”,则显得平平无奇;例句四中“约定”一词本来指人与人之间许下的诺言,用在冬奥会新闻标题中则赋予了“北京城”以人的情感,若还原为“实现”,便失去了人体隐喻带来的词语温度。
表7 使用概念隐喻和不使用概念隐喻句子对比
(三)吸引读者眼球,提高新闻阅读量
近年来,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依托互联网技术而兴起的新媒体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它们所掌握的流量密码就是快速抓住受众眼球。《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微信公众号也逐渐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在标题上下功夫,运用隐喻的方法来提炼话题内容、精炼标题字数,从而达到了快速吸引读者、调动读者情绪、给予读者内在力量、提高新闻阅读量的目标。
(四)有利于国家与运动员形象的塑造
通过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关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新闻标题可以发现,在新闻标题中运用隐喻,能够赋予标题更加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比如,运用战争隐喻可以烘托比赛的气势,使读者与运动员心心相连,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运用旅程隐喻能让读者感受到运动员不怕失败、积极向上的力量;运用人体隐喻可以让新闻标题充满温度,强有力地展现出我国人道主义精神,传达中国式浪漫;运用动物隐喻能够体现出我国运动健儿们的矫健、敏捷和优秀;运用方位隐喻可以使读者热情高涨。
四、新闻标题中使用隐喻的注意事项
(一)注重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性
真实性、客观性是新闻最重要的属性,因此,新闻编辑在拟定新闻标题时要遵循新闻本身的现实导向性和客观性,在使用隐喻时注重源域和目标域相关词语隐含的词义相似性,尽量避免运用夸张的隐喻,使新闻标题失去了真实性。
(二)注重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时事报道作为国家重要的宣传手段,起着塑造国家形象、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因此,使用隐喻时要选择积极健康、正能量的词语,起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作用。
五、结 语
如今,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已成为新闻宣传的重要手段,媒体语言研究也成为了语言学界和新闻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中有关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31个相关新闻标题为语料,分析了概念隐喻在我国大型体育赛事报道中的使用情况,阐述了隐喻对新闻标题的功能作用,并提出了使用隐喻修辞时应注意的要点,以助推隐喻修辞更好地发挥其文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