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隐喻加工半球效应的半视野研究*

2022-12-02唐雪梅沈乐先许淑媛

外语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左脑右脑语料

黄 敏 唐雪梅 沈乐先 许淑媛

(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芜湖 241000;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芜湖 241000;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芜湖 241000;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西安 710062)

提 要:本研究从语境结构更复杂和晚期语义融合负荷更大的科学隐喻的视角,探讨隐喻加工的半球效应。研究采用半视野语义启动范式,包括刺激呈现间隔(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 SOA)不同的两个实验(400毫秒和800毫秒),实验语料分为科学隐喻词对、日常隐喻词对、本义词对与无意义词对4种类型。实验结果表明,SOA较短时,右视野(左脑)呈现的日常隐喻与本义目标词加工更快、更准确,左脑表现出对高凸显度语言的加工优势。而科学隐喻目标词左右脑区激活程度无显著的差异,呈现全脑加工特征,充分证明隐喻的并行加工理论。更重要的是,SOA较长时,低凸显度的科学隐喻加工表现出显著的右半球优势。这表明随着SOA的加长,概念加工逐渐深入,右脑的粗加工优势逐渐凸显,支持等级凸显假说和粗细语义加工理论。

1 引言

概念隐喻理论的核心是通过个体熟悉的具体概念——始源域(喻体),来认识和理解不熟悉的未知概念——目标域(本体)。近年来,隐喻的脑神经加工机制研究取得长足的进展,但隐喻加工的脑半球偏侧化问题仍未达成共识。科学概念的认知加工与概念隐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抽象、复杂的科学概念通过隐喻的方式得以更清晰的表达。比如“声波”一词就是通过在“声音”和“水波”之间建立隐喻关系,使学习者可以通过“水波”理解“声音”这一物理概念的本质。科学隐喻的始源域和目标域来自“生活”和“科学”两个不同的语境,科学隐喻加工对语境的依赖更大。因此,关于科学隐喻加工的探讨有助于深化隐喻加工大脑半球非对称性研究,具有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重要意义(唐雪梅 2016:1071-1079)。

1.1 隐喻加工的半球假说

大多数神经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隐喻理解会激活不同的大脑区域,并强调右半球的重要作用。相比左半球加工,右半球隐喻加工理论获得更多的认同,因为它符合大脑分工的宏观图景:左半球主要负责与语义密切相关的精细编码,而右半球主要负责非字面语言(如隐喻)的语义加工。

一些涉及精神分裂症、阿斯伯格综合症、阿尔茨海默症等病理学的临床研究发现,患者被试对于隐喻加工出现不规则的偏侧化,从而说明右半球在隐喻理解加工中的重要作用(Rapp et al.2004:395; Lauro 2008:162; Ianni et al.2014:871; Maor et al.2014:119)。对健康被试的研究也同样证实隐喻加工的右半球优势。一项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研究发现,相比同结构的本义句加工,隐喻句加工导致前额皮质、颞中回、前扣带回和后扣带回的右半球血流量增加(Isabel et al.2012:2669)。一些 fMRI(Yang 2014:12;Lai et al.2015:44)和ERP研究(Tang et al.2017a:12; 2017b:33)也表明,右脑在非字面语言加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右脑在隐喻加工中的特殊作用,不同的语言学家给出不同的解释。根据“粗细语义加工理论”(Beeman, Bowden 2000:1231; Beeman 2005:512),右脑对语义跨度较大的语义加工具有优势,而左脑主要负责加工词语的常规概念。根据“等级凸显理论”(Giora 2003:307),右脑更大程度地参与低语义凸显度的意义加工,而左脑则对高语义凸显度意义加工具有优势(Mashal, Faust 2008:7)。然而,其它一些研究却发现左侧脑区在非字面语言加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Eviatar, Just 2006:2348-2359; Bohrn et al.2012:2669-2683; Mitchell et al.2016:480-489),或者左右脑都在非字面语言加工中起重要的作用(Yang et al.2016:12; 王小潞 何代丽 2017:70)可见,隐喻加工的半侧化研究结论充满争议。根据“隐喻生涯理论”(Bowdle, Gentner 2005:193),语义凸显度不同的隐喻,其加工的神经机制也不相同。有些实验仅区分字面意义与隐喻意义,而没有区分隐喻语料的凸显度(Eviatar, Just 2006:2348; Bohrn et al.2012:2669; Mitchell et al.2016:480)。此外,熟悉度、预期度、透明度、歧异度等因素也会影响研究结果,这些因素都与隐喻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语义映射距离有关,而目前绝大多数研究并没有对隐喻语料的语义映射距离进行清楚的区分。2017年Sela等的一项习语研究指出,语料预期度(predictability)是决定非字面意义加工方法的主要因素(Sela et al.2017:134)。唐雪梅等(2016:1071; 2017a:12-22, 2017b:33-40)的ERP实验也说明,科学隐喻与日常隐喻、文学隐喻相比有其特殊的脑加工机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科学隐喻语义映射距离较远,晚期语义融合需要消耗更多的认知资源。此外,一些实验都证明在隐喻加工的不同时程,相同刺激材料所激活的脑区并不相同(Anaki et al.1998:353;Kacinik, Chiarello 2007:188),但之前的多数实验并没有将刺激呈现间隔(SOA或ISI)不同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2 半视野启动与隐喻理解

由于人类视觉神经传导通路有交叉投射的特点,所以许多研究者采取半视野启动范式来研究隐喻加工的半球效应。将刺激呈现在右视野或左视野,在正常个体中,信息会被迅速地传递到对向半球区域。

相比其他方法的隐喻研究,半视野研究有重视加工时程的传统。在首个此类研究中,Anaki等人的研究发现,当SOA较短(200ms)时,字面词对和隐喻词对均产生左脑启动效应,但只有隐喻词对产生右脑启动效应;当SOA足够长(800毫秒)时,仅字面词对产生左脑启动效应,而隐喻词对则产生右脑启动效应(Anaki et al.1998:353)。这些发现表明,隐喻意义最初在两个半球中都被激活,但激活程度在左半球迅速衰减,而在右半球保持不变。Anaki的实验并没有区分隐喻语料的语义凸显度。Faust和Mashal的研究将隐喻分为新颖隐喻和常规隐喻,研究发现,在SOA为400和1100两种条件下,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在左右半球均产生启动效应,这表明在不同时程里,两个半球都可以支持隐喻理解;但新颖隐喻的右脑加工速度更快、准确率更高,表明两种隐喻理解的机制不尽相同(Faust, Mashal 2007:860)。这可能是因为左脑可以利用句子约束来选择和整合语境相关的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而右脑可能对句子语境不太敏感,但在字面意义无法解释的情况下,右脑可以参与替代性的解释。而Forgács等人在实验中发现,新颖隐喻词对和本义词对、常规隐喻词对一样,左脑加工速度更快,准确性更高;新颖隐喻和其他类型词对一样,没有显著右半球效应(Forgács et al.2014:101)。这可能说明,语义凸显度在新颖隐喻加工中没有起到主要调节作用,其加工更多地依赖左脑负责的语义融合。但Forgács等人的实验并没有调节SOA.

相对于上述以词对作为语料的研究,其它一些使用句子为语料的隐喻研究,有的支持左脑显著的隐喻启动效应(Faust, Weisper 2000:186),有的支持新颖隐喻右脑加工优势(Faust, Mashal 2007:860),但是大多数都证明隐喻意义在左右半球均产生启动效应(Seana, Petten 2007:128-145; Kacinik, Chiarello 2007:188)。除了语料类型以外,语言类型可能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与目前绝大多数针对西方表音文字的研究不同,一项以汉语隐喻句子为对象的半视野研究发现,本义句、无关句和隐喻句均表现出右脑加工优势。研究者认为,这与汉语象形文字的特点有关系,汉语语义加工有不同于表音文字的独特性(朱希楚 2018:35)。

半视野实验还被用于研究隐喻加工脑半球效应与被试常识(general knowledge)和词汇量之间的关系。常识少/词汇量低的被试在常规隐喻加工中表现出左脑加工优势,而常识多/词汇量高的被试则表现出全脑加工的特点(Briner et al.2018:101)。有研究表明,被试的年龄可以成为调节因素(Kavé et al.2014:205; Mashal et al.2013:92),而年龄的增长往往影响被试语境知识的积累,因此研究中忽视个体知识背景也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3 本研究

本研究通过半视野呈现方式,设计SOA分别为400毫秒和800毫秒的两个实验,考察汉语隐喻,特别是科学隐喻加工的脑半球偏侧化现象。科学隐喻语料选自中学阶段自然科学领域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科学隐喻词对来自完全不同的语义域,目标词是对启动词外形、性质、功能、特征、原理或结构等方面的间接描述,被试在判断两者是否相关时需要建立始源域与目的域之间的语义联系。此外,考虑到被试通用语境知识差异过大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要求被试在正式参与实验之前,对实验中出现的科学概念进行学习。

实验刺激分为4种类型:科学隐喻词对、日常隐喻词对、本义词对和无关词对。重点对比分析在不同SOA条件下,不同类型语料在左右脑区加工的差异,从而考察左右脑区在隐喻加工中的特殊作用。主要研究问题:(1)隐喻加工,特别是科学隐喻加工是否有特殊脑机制;(2)从脑区空间分布来看,右脑是否在隐喻加工中起着特殊的作用;(3)从时程来看,语义激活的时程是否对启动半球效应有调节作用,究竟是分步加工,还是并行加工。根据等级凸显假说,我们预测:首先,相比其他类型语料,科学隐喻加工速度更慢,准确率更低,因为其语义映射距离较远,加工难度更大。其次,单侧呈现调节隐喻加工的反应时和准确率。左视野呈现(右脑)在隐喻意义加工上表现出优势,而右视野呈现(左脑)在字面意义加工上表现出优势。此外,随着SOA的加长,右脑启动效应持续,且右脑优势更为凸显。

2 实验一(SOA:400ms)

2.1 被试

有35名本科生志愿者参加实验,其中20名男生,15名女生,年龄范围在18~2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9.3岁,母语为汉语,均为右利手,身心健康,无脑外伤和神经系统疾病史,视力或矫正视力均为正常,语言能力正常。完成实验后,被试均得到适量的报酬。

2.2 实验语料

刺激材料部分来自于作者之前所做的汉语隐喻理解神经机制的ERP 实验材料(唐雪梅等 2016:1017; Tang et al.2017a:12; 2017b:33),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结果共有375个词对(科学隐喻词对75对、日常隐喻词对75对、本义词对75对、无关词对150对)进入同感效能评估测试。同感效能评估分两个阶段:首先,选取60名不参加脑电实验的大学生,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对创建的科学隐喻词对(如:电流和水流)、常规隐喻词对(如:婚姻和赌博)、本义词对(如:老人和教授)、无关词对(如:苹果和沙发),进行熟悉度、意义度评定(1:不熟悉、没有意义,5:非常熟悉、非常有意义)。然后,选取另外60名学生对科学隐喻词对、常规隐喻词对、本义词对进行比喻度评定(1:无隐喻性,5:有很高的隐喻性)。

如表1所示,本研究选取熟悉度和意义度超过3.5(平均评定等级均为4.1)和比喻度低于1.7(平均评定等级为1.4)的40对作为实验的本义词对,选取意义度和熟悉度低于1.7(平均评定等级为1.4)的60对意义无关对作为填充词对。在75个科学隐喻词对中首先剔除比喻度低于2.5的词对,对剩余词对再按意义度和熟悉度的高低选取前40对作为实验的科学隐喻词对,其熟悉度平均评定等级为2.9,意义度为3.5,隐喻度为3.3。在75个日常隐喻词对中首先剔除比喻度低于3的词对,再对剩余词对按意义度和熟悉度进行筛选,最终选取熟悉度平均评定等级为3.6,意义度为4.1,比喻度为3.8的40对作为日常隐喻词对。重复测量方差结果显示,词对类型主效应在各个维度上均非常显著(p<.01)。

2.3 实验程序

实验室隔音,被试座位距离显示屏60cm.采用词汇语义判断任务,要求被试判断启动词(如电流)和目标词(水流)之间的意义关系。如果目标词与启动词之间在外形、性质、功能、原理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则认定相关,反之则不相关。4种词对伪随机呈现。实验采用E-prime2.2编辑和呈现刺激,背景为黑色,文字颜色白色,字号50,字体为楷体。每个词对的第一个词作为启动词出现在中央视野,随后随机在左视野或右视野呈现一个目标词,与中央呈现“+”的平均视角为1.9度,要求被试在整个实验期间眼睛尽量保持直视,记录被试做语义判断时的行为数据。

在正式实验开始前,被试首先阅读一份科学术语和概念列表,该表格涵盖所有科学隐喻和科学本义实验语料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实验采用词汇语义判断任务,要求被试判断启动词(如电流)和目标词(水流)之间的意义关系。如果目标词与启动词之间在外形、性质、功能、原理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则认定相关,反之则不相关。

如图1所示,每个试次(trial)语料刺激的具体呈现时间与进程是:首先呈现注视点“+”200ms,随后空屏200—500ms,接着呈现启动词300ms,之后再呈现一个注视点“+”100ms,随后呈现目标词180ms,目标词呈现之后出现一个问号 “?” 3000ms,随后再出现一个空屏1000ms.问号出现后,被试通过按键判断刚刚读过的词对是否语义相关。反应键在被试间平衡。整个实验由4个试块(block)组成,中间3次间隔供被试休息。正式实验之前有练习部分,包括实验中未使用的20个单词对,以便让被试熟悉实验要求、流程和操作。

2.4 实验结果

剔除准确率过低的两名被试,共33名被试的数据被列入最后统计。反应时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图2a左),词对类型主效应非常显著,F(3,96)=30.47,p<.001,η2=.735。成对比较分析显示,科学隐喻词对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日常隐喻词对、本义词对和无关词对的反应时(ps<.05);日常隐喻词对和无关词对的反应时无明显差异(p=.935)。判断准确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图2b左),词对类型主效应非常显著,F(3,96)=143.033,p<.01,η2=.935。成对比较分析显示,科学隐喻词对的判断准确率显著低于日常隐喻词对、本义词对和无关词对(ps<.01),日常隐喻加工准确率显著低于无关词对和本义词对(ps<.01)。此外,反应时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半球主效应显著,左脑加工更快,F(1,32)=17.447,p<.01,η2=.353。成对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字面意义、常规隐喻和无关对均有显著左脑启动效应(ps<.01)。判断准确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左右脑加工无明显差异(p=.861)。成对比较分析亦显示,各类型词对左右脑加工准确率均无显著差异。

3 实验二(SOA:800ms)

3.1 被试

36名母语为汉语的大学本科生参加实验。所有被试均为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身体健康,均无精神病史、神经失调疾病或严重脑损伤。参加实验二的被试均未参加语料测试和实验一。

3.2 实验语料与程序

实验二所用语料与实验程序与实验一保持一致。但实验二程序中两词之间的SOA由400ms增加到800ms,其中第一个汉字词语的呈现时间从300ms增加到600ms,随后注视点的呈现时间从100ms增加为200ms.

3.3 实验结果

剔除准确率过低的5名被试,共31名被试的数据被列入最后统计。反应时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图2a右),词对类型主效应非常显著,F(3,87)=36.454,p<.001,η2=.802。成对比较分析显示,科学隐喻词对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日常隐喻词对、本义词对和无关词对的反应时(ps<.05);日常隐喻词对和无关词对的反应时无明显差异(p=.249)。判断准确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图2b 右),词对类型主效应非常显著,F(3,87)=78.927,p<.001,η2=.898。成对比较分析显示,科学隐喻词对的判断准确率显著低于日常隐喻词对、本义词对和无关词对的判断准确率(ps<.001);日常隐喻词对判断准确率显著低于无关词对和本义词对(ps<.001)。此外,反应时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左右半球加工无明显差异(p=.935)。成对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科学隐喻表现出右脑加工优势:反应时更短(p=0.06),准确率更高(p=0.07);其他类型词对的左右脑加工速度无显著差异;准确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左右半球加工无明显差异(p=.181);成对比较分析显示,科学隐喻右脑判断准确率边缘显著高于左脑(p=.069);其他类型词对左右脑加工准确率无显著差异。

4 结果对比

两次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对比发现,首先词对类型效应不受SOA的影响。两次实验反应时和准确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均表明:词对类型主效应非常显著。

表2 实验一、二反应时和准确率

成分对比分析显示,科学隐喻比常规隐喻加工速度更慢,准确率更低;隐喻意义比本义加工速度更慢,准确率更低。两次实验结果表明,常规隐喻和无关词对加工的反应时无显著差异(见图2a)。

其次,总体来看,SOA较短时,左脑对目标词的语义加工速度更快,准确率更高;SOA较长时,左右脑加工无明显差异。具体来说,在SOA较短时(图3左),科学隐喻的加工速度和准确率左右脑都无显著差异;但随着SOA的加长(图3右),右脑逐渐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加工速度:p=.06;准确率:p=.069)。此外,在SOA较短时,常规隐喻和本义词对,尽管其加工准确率左右半球无明显差异,但其加工速度却表现出显著的左脑优势(常规隐喻:p=.008,本义:p=.001);随着SOA的加长,左右脑加工速度无明显差异,左脑优势逐渐消失。

5 讨论

5.1 隐喻加工的脑机制

实验结果显示,在两种SOA条件下,日常隐喻和科学隐喻的加工速度和准确率都远远低于本义词对和无关词对。这一结果与前人以文学隐喻为新颖隐喻材料的研究结果一致(Rutter et al.2012:301; Schneider et al.2014:45; 王小潞 何代丽 2017:70),支持“等级凸显假说”。根据该假说,词语最凸显的意义是大脑中首先出现的意义,也就是说,该意义已经编码在心理词汇中,可以被轻松获得,语义凸显度决定语义的加工时程。一般来说,本义词语义凸显度高,其意义可直接为大脑获得,因此加工速度快;而隐喻词语义凸显度低,其字面意义加工可能先于隐喻意义加工,因此需要消耗更多的认知资源。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无论根据隐喻的并行加工理论或层次加工理论,隐喻加工或者需要同时提取隐喻意义和字面意义,或者需要先提取字面意义,再提取隐喻意义,因此都需要消耗更多的认知资源。无关词对尽管语义距离很远,但由于两者之间并无意义关联,无需进一步语义融合,因此加工难度亦显著低于隐喻加工。

此外,与日常隐喻相比,科学隐喻在两次实验中的加工速度相对更慢,准确率更低。语料前测显示,科学隐喻的熟悉度显著低于日常隐喻,与大多数基于文学隐喻的新异隐喻研究结果一致,凸显度是决定隐喻加工先后的重要因素,相比日常隐喻,科学隐喻的字面意义可能更凸显,因此先于其隐喻意义的加工,导致加工难度增大。另外,科学隐喻的始源域与目的域之间的语义映射距离更远,来自日常生活领域的具体概念和科学领域的抽象概念的融合难度更大,相关意义的检索和提取需要在特定的科学语境中,经过思考、推理而顿悟(Tang et al.2017a:12-22; 2017b:33-40)。

在两次实验中,日常隐喻和无关词对加工速度无明显差异。分视野实验显示,日常隐喻词对和无关词对早期加工都有左脑优势。日常隐喻的语义凸显度高,语义融合难度较低,而无关词对无需后期的语义融合,因此都没有出现科学隐喻晚期的右脑优势。但两次实验无关词对在加工准确率上均显著高于常规隐喻,也进一步说明隐喻加工的特殊机制。

5.2 隐喻加工的优势半球

总体来说,SOA较短时,左脑对目标词的语义加工速度更快,准确率更高,表明左脑在加工常规概念(细加工),也就是更近、更直接的语义联系的优势;随着SOA的加长,左右脑加工无明显差异,右脑的激活程度逐渐升高。这可能是因为随着语义加工的不断深入,右脑的激活程度越来越高,参与加工语义范围跨越更大的语言概念(粗加工),包含语义距离更远、更新奇的概念。该结果表明右脑语言粗加工的优势,从而支持 “粗细语义加工理论”。

具体来说,首先,SOA较短时,在语义加工过程中,由于日常隐喻和字面意义的语义凸显度较高,左脑均产生显著启动效应。随着SOA的加长,也没有出现显著的右脑加工优势。该结果表明,凸显的意义无论是隐喻还是本义,主要在左脑加工,相较而言只有少量的右半球资源会被激活,故支持“等级凸显假说”。其次,采用科学隐喻作为新颖隐喻语料,既没有出现新颖隐喻的左脑加工优势(Briner 2018; Forgács et al.2014:101),也没有出现与Faust和Mashal(2007:860)实验一致的结果:在不同SOA条件下,均表现出右脑加工优势。相反,科学隐喻加工表现出一些独有的特征。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当SOA较短时,科学隐喻左右脑区激活程度无显著的差异,这表明右脑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随着 SOA的加长,科学隐喻的加工表现出右半球优势。

如前所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以往实验多采用文学隐喻作为新颖隐喻语料,文学隐喻的本体和喻体往往都来自生活词汇,加工难度低于科学隐喻。更重要的是文学作品阅读量较少的被试和有大量文学阅读体验的被试加工文学隐喻的机制可能有本质的区别。而前期实验并未对此加以控制,因此可能出现矛盾的结果。而本次实验语料选自初高中常见的科学概念,在正式实验前进行的学习有效地减少由于被试通用语境知识不同所造成的加工差异。其次,科学隐喻始源域和目标域跨越日常和科学两个不同的语义域,相比文学隐喻,其语义映射距离更长,凸显度更低。而语义凸显度与右脑激活程度成反比,语义凸显度越低,右脑的激活程度就越高(Pobric et al.2008:107; Mashal et al.2008:848; Bohrn et al.2012:2669),故实验结果支持“等级凸显假说”。此外,语境在科学隐喻的加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一些研究表明右脑主要与语境有关,负责语境融合(Coulson et al.2005:129)。同时,科学隐喻的加工也依赖晚期的顿悟(唐雪梅等 2016:1071-1079; Tang et al.2017a:12-22, 2017b:33-40),在SOA为400毫秒时,加工不够充分,语义融合尚未发生,右脑的优势因此未能发挥;而随着SOA的加长,语义融合更加充分,右脑的优势也随之表现出来。这进一步说明,右脑在语义融合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故支持“粗细加工理论”。

5.3 隐喻加工的时程

关于隐喻加工的时程有两种不同的假说:一种是隐喻加工的阶段论(Searl 1979),提出隐喻意义是被分步骤加工的,句子的本义要比隐喻义更早被加工,本义不成立,再加工隐喻意义。另一种是并行加工假说(Glucksberg, Gildea 1982:85; Glucksberg 2003:92),认为隐喻义和本义并行进入加工,不分先后。本研究发现,对科学隐喻来说,随着刺激间隔的拉长,右脑的启动效应逐渐加强,说明双侧大脑都参与早期语义加工;而右脑在后期语义融合过程中表现出更大的优势,故支持“并行加工理论”。

6 结束语

本研究采用半视野范式,以科学隐喻作为新颖隐喻语料,对比分析新颖隐喻和日常隐喻加工半球效应上的异同。实验结果显示:科学隐喻加工初期表现出全脑加工特征,说明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同时得到加工。而SOA延长后则表现出显著右脑加工优势,说明右脑在加工语境意义、融合语义时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其他类型新颖隐喻材料相比,科学隐喻始源域与目标域跨越不同的语域,语义映射距离远,凸显度低,理解加工时往往需要借助科学语境实现顿悟。此外,实验主体间的个体差异相对更好控制,相似的教育背景和有效的学习可以充分降低被试间通用语境知识之间的差异。因此,科学隐喻的研究对于验证和深化现有隐喻加工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后研究中可以加入其他新颖隐喻材料,比如将文学隐喻和科学隐喻进行对比,深入观察语义映射距离对隐喻加工的影响;可以将SOA进一步延长,持续观察科学隐喻与其他隐喻类型相比在晚期加工上的异同;还可以结合其他神经科学技术手段进一步探索研究。科学语言的认知加工机制具有其自身的复杂性,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现有隐喻加工理论和认知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左脑右脑语料
面向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的回译方法
我用右脑多,还是左脑多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高中数学如何加强右脑开发
左脑风暴
你是左脑发达还是右脑发达?
右脑开发是谎言
我有爱迪生的右脑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英语教学中真实语料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