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课堂语境下高校英语教师的语用身份建构研究*

2022-12-02张润晗

外语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话语身份语境

张润晗

(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2206)

提 要:新冠疫情为教师身份的建构提出新课题。本研究基于语用身份和定位理论,通过录屏等研究工具收集网络课堂语境下高校公共课英语教师语用身份建构的相关数据。数据分析显示,网络课堂语境下公共课英语教师建构4种语用身份:权威型、博学型、同伴型以及友善型,并发现建构这4种语用身份的话语比重不同。本研究揭示在线课堂英语教师的多重语用身份,同时启发高校英语教师在网络课堂上不同教学情境中自觉使用课堂话语,有意识地建构适应于教学情境的某种或几种语用身份,实现高质量线上师生互动以构建自然和谐的在线课堂。

1 引言

教师身份研究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业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关于教师身份的研究多从社会责任(Farrell 2011)、身份认同(许悦婷 陶坚 2020)等角度出发。且多采用访谈和教学日志等研究工具收集数据,以宏观叙事分析为主(Taylor 2017,许悦婷 陶坚 2020)。基于课堂观察的微观会话研究尚十分匮乏,即使有研究从微观课堂话语分析视角考察教师身份,也多集中于静态身份建构(Dyer, Keller-Cohen 2000),涉及具有动态性、情境性语用身份的实证研究实为阙如。徐敏和陈新仁(2015)、郭奕彤和江颖(2020)两项研究是为数不多基于微观课堂话语分析视角、聚焦语用身份建构的实证研究。两项研究的结果有相似之处,但分析框架、研究语境、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均有不同。徐敏和陈新仁(2015)以第一、二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中20名教师为研究对象(参见孟迎芳 连榕 郭春彦 2004 对新手型、熟手型和专家型教师的划分),通过观察大赛视频及自建的语料库考察教师课堂话语中出现的言语行为类型及指令类言语行为的实现方式,并基于此分析教师建构的语用身份类型及语用理据。研究主要发现亲和型、同伴型、博学型和权威型4种教师身份。郭奕彤和江颖(2020)以线下真实课堂为研究语境,以1名专家型高中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4个月的课堂录音、观察和记录,并进行1次半结构访谈,来考察该名英语教师语用身份的建构。她们的研究同样发现教师建构出4种语用身份,其中权威型和博学型身份的识别与徐敏和陈新仁(2015)的结论一致,而在谦虚型和友善型身份的识别上存在差异。郭奕彤和江颖(2020:75)将这种差异归因于不同的课程以及教师的选择。同时,她们也承认语境也是影响教师语用身份建构的重要因素。

新冠疫情对高校英语教学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课堂教学成为疫情期间高校英语教学的唯一方式。网络虚拟空间与传统面对面授课课堂以及教学比赛课堂的语境有所区别。面对面授课课堂(含教学比赛课堂)中教师身份可由话语、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穿着等多种资源或称为“副语言特征”建构(陈新仁 2013:31)。而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均不出镜的情况下,教师身份的建构几乎完全依靠话语。因此,关于高校英语教师在网络课堂教学建构怎样的语用身份以及建构身份时主要使用哪些策略等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本研究基于“语用身份”这一概念,通过追踪并记录一学期线上研究生公共英语课,通过微信、超星平台、企业微信会议等线上教学工具中教师话语和学生话语,考察教师网络课堂话语建构的语用身份类型和语用策略。本文旨在丰富人际语用学研究,启发高校英语教师在网络课堂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自觉使用恰当的课堂话语,有意识地建构适应教学情境的某种或几种语用身份,实现线上高质量的师生互动,进而构建自然和谐的在线课堂,促进学生英语学习。

2 语用身份及定位理论

2.1 语用身份

陈新仁(2013)提出“语用身份”这一概念,用以区别交际者交际前具有的设定的、稳定的社会身份。语用身份是“语境化的、语言使用者有意或无意选择的自我或对方身份,以及说话人或作者在其话语中提及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他者身份”(同上:27),是“交际者进入交际中使用的动态在线身份”(袁周敏 陈新仁 2013:519)。这也说明语用身份是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不断建构和变化的身份(徐敏 陈新仁 2015),整个过程都在语境因素的调节下进行。根据陈新仁(2013)总结的身份建构的话语实践类型,笔者将参考以下6种话语实践展开在线课堂教师身份建构分析。

表1 与身份建构有关的话语实践类型(陈新仁 2013:31)

2.2 定位理论

语用身份是一种动态的、语境化的身份,而定位理论(Positioning Theory)是一种社会建构主义的方法,为动态、语境化身份的识别提供重要视角。它是关于“人们如何使用言语(和所有形式的话语)来定位自己和他人”的理论(Moghaddam, Harré 2010:2)。Davies和Harré(1990)首次提出“定位”(positioning)概念,用以取代 “角色”这一静态的概念。Moghaddam和Harré(2010:2)认为定位具有直接道德含义,比如可以定位某组织或某人“可信赖”或“不可信赖”、“支持者”或“反对者”。定位主要分为反身定位(reflexive positioning)和互动定位(interactive positioning)两种方式。Davies和Harré(1990:48)认为反身定位即为 “一个人对自己的定位”,而互动定位则是其他人所说的话对一个人的定位,即他人定位。本研究的课堂语境中反身定位是从教师角度客位视角考察教师的语用身份建构,是教师建构身份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互动定位则是从学生角度主位视角考察教师的语用身份建构,是从学生角度投射教师的建构方式,这种互动呈现为成对性与投射性的特征(袁周敏 2020a)。笔者认为在线课堂语境下互动定位尤为凸显,教师建构的身份需被学生感知与认可,这样才能实现线上高质量的师生互动,进而构建自然和谐的在线课堂。可以说,定位理论为本研究教师语用身份的建构提供多维度的分析方法。

3 语料收集与研究问题

本研究以1门研究生公共英语课在线课堂为研究内容,将该课程的1名熟手型教师A(女,教龄约十年)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主要是:(1)对她的在线课堂进行为期15周的录屏,每节课45分钟,每周两节课共90分钟,共有学生43人;这43人均为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2)对这门课程的在线课堂进行为期15周的观察和记录。教师授课使用的网络平台主要为微信群、超星学习通及企业微信会议。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网络课堂语境下高校英语教师建构哪几种语用身份;(2)高校英语教师在建构语用身份时使用哪些策略。

在数据分析阶段,研究者首先转写录屏内容,将转写的文本与录屏对照,然后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转写基于忠实性原则,但不确定的部分会根据语境和该课程教师的反馈确定。然后,基于语用身份和身份建构相关的话语实践类型(陈新仁 2013)进行主题编码,标注体现语用身份的话语特征。最后结合徐敏和陈新仁(2015)、袁周敏和陈新仁(2013)发现的语用身份类型,并基于郭奕彤和江颖(2020)的编码标准,考虑网络课堂的语境,通过分析语料制定本研究的编码系统,主要发现以下4种身份类型,即权威型、博学型、同伴型和友善型(见表2),本研究的数据中未发现谦虚型身份类型。为保证评定者间信度,研究者选取两节课的撰写数据,邀请一位语言学方向的教师进行编码。利用SPSS 22.0对比这名教师与研究者对这两节课数据的编码结果,内在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82。

表2 编码系统

4 研究结果

网络课堂语境下,交际双方的默认身份是教师和学生。教师身份在语境因素的影响下动态变化。教师身份的反身定位由教师的话语来体现,而其互动定位则由学生的话语来体现(郭奕彤 江颖 2020)。请看如下对话:

① 2020.3.24(语境信息:在进入本周主题“教育的重要性”讨论之前进行热身讨论)①

30 T: Before we turn to the next topic, let’s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What’s your opinion towards the idea of “college education is useless”? Do you think attending college is a waste of time? What can college study bring to you?(2.0)Ok, I will give you two minutes to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s and then I’d like to ask someone to share your opinion.(≈2 mins)Ok, anyone wants to share your opinion with us?(5.0)No one? Ok, what about 陈××.

31 S: Ok.In my opinion, I think college education is very useful.It will allow us to develop good study or work habits and teach us a series of practical skills for future work.(2.0)Good college study will benefit us for life time.So it’s not a waste of time.And I think it can bring us a series of benefits such as perfect logic of thinking, correct working attitude and efficient working methods.So I.I think college education is useful.

32 T: Thank you.Excellent.Pretty clear, but j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allow”.It should be/aʊ/.And also if “in my opinion” is used, “I think” can be deleted.Ok, so would you please let’s know whether college education bring you any particular benefits beyond what you mentioned before?

33 S: Thanks my teacher! I’ll correct it.(5.0)I have actually made a lot of friends in college.Moreover, I have learnt a lot from my teachers and peers.College education also f.form a good character.

34 T: Good.So you mean “forge your perso-nality”?

35 S: Ah, yes.Thanks, teacher.

在例①中,教师首先请学生分享对“大学教育无用论”这一问题的看法以引出当周所要讨论的话题“教育的重要性”。话轮30开始时,教师先使用人称指示语we来体现和学生之间的心理及情感趋同(冉永平 2007),构建同伴型的身份。随后使用的let’s没有明确师生界限,将学生和自己放在同一阵地,展现友善的一面(郭奕彤 江颖 2020)。教师提问后为学生留出2分钟思考时间,随后征询学生主动分享,此时做相应的停顿,但并没有学生主动分享。教师随之主动分配话轮给陈同学,并且直接称呼其名字,将自己定位为更有权势的一方。在学生分享观点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打断和纠正。说明教师尝试创建轻松的氛围,展现其善于倾听与友善的一面。在随后的话轮31中,教师首先对学生的分享表达感谢和赞许,将自己反身定位为友善型身份(同上)。但为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教师随后直接指出发音和用法上的失误,并提供讲解,此时教师通过建议(advising)和告知(informing)言语行为来建构权威型和博学型身份(徐敏 陈新仁 2015)。接着,教师很快转换话题,用委婉语would you please来挽回学生的消极面子,拉近师生距离,使对话可以在轻松的气氛中继续,又展现出友善的一面(同上)。在话轮33中,学生使用teacher的称呼明确师生权势关系,肯定教师的权威身份。同时,I’ll correct it表明他完全接受教师的纠正和解释,肯定教师的博学身份(郭奕彤 江颖 2020)。在话轮34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表扬,依旧建构友善的身份。但之后用人称指示语you指出学生用词的问题(冉永平 2007),表明教师又一次展现权威的一面。

教师的身份在这段对话中根据动态语境不断转换,也说明语用身份的动态性。这段对话对教师的定位主要由教师反身定位和学生对教师的互动定位组成。教师的反身定位由于教师有意或无意的选择不断发生变化,由同伴型和友善型身份转变为权威型身份,接着回到友善型身份,最后又转变为博学和同伴型身份。学生的互动定位基本肯定教师的权威型和博学型身份定位。

5 讨论

本研究中教师的4种语用身份交替变换,充分说明教师语用身份建构过程的动态性,而非固定的或静止不动的程式(Davies, Harré 1990)。徐敏和陈新仁(2015)也认为教师课堂语用身份的建构目的就是“动态地顺应课堂语境下教学内容、目的及对象等因素,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基本目标)和交际效果(社交目标)”。不同身份所对应的话语实践类型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这与之前的研究结论一致(郭奕彤 江颖 2020)。本研究还运用T单位的方式定量统计不同语用身份所占的比重,进一步了解教师的反身定位。统计后发现在话语类型方面,友善型和博学型身份所占比重最大(15%和12%),权威型身份(10.1%)和同伴型身份(9.8%)比重基本相同,均低于友善型和博学型身份。友善型和博学型身份的识别和比重与郭奕彤和江颖(2020)的结论一致。情感和面子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交际效果的重要因素(徐敏 陈新仁 2015:53)。友善的教师形象,和谐的课堂气氛及教师丰富渊博的知识,顺应交际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社交目标需求和建立人际和谐的需求(袁周敏 陈新仁 2013),也顺应“教师应该满腹经纶、学贯中西的社会文化理念”(徐敏 陈新仁 2015:53),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教师的反身定位并没有因为线上和线下教学的差异而有实质性的变化。笔者认为这说明无论是线上课堂还是线下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一致的。

本研究中同伴型身份的识别与郭奕彤和江颖(2020)的结论不同。同时,教师友善型和博学型身份所占的比重均比郭奕彤和江颖(2020)所得结果更大,权威型身份比重相对于郭奕彤和江颖(2020)的结果也有所增加。这可能主要是由于线上教学的特点引起的。线上教学作为新冠疫情期间唯一的教学手段与线下面对面教学存在一些差异。首先,线上教学的学习效果比线下教学更依赖学生的自觉性(许悦婷 陶坚 2020)。线上教学中,教师更多地进行指导、支持、评价和鼓励,对培养学生的课程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张建卫等 2020),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第二,线上教学面临教学分离、师生分离、生生分离以及时空分离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环境(王思遥 蔡虹虹 2021),这都有可能给学生带来更加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因此,相比线下教学,教师在线上教学中更需要担当起心理和情感发展的呵护者(许悦婷 陶坚 2020)。教师越多地使用鼓励性和肯定性的话语,越多地分享自己的私人经历越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师生的距离,实现师生的情感趋同(冉永平 2007),顺应学生消极面子的需求(徐颖 陈新仁 2015)。第三, 与线下课堂中教师同时借助语言及副语言进行互动的情况不同,线上教学在教师与学生均不出镜的情况下,教师无法借助副语言如手势或眼神等进行互动。语言互动也受网络信号等因素限制无法做到及时、准确,但线上可以借助发起主题讨论、聊天、弹幕、表情符号等文字手段进行互动,帮助更多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许悦婷 陶坚 2020)。笔者通过观察认为这些互动方式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建构友善型、同伴型身份,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参与线上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很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通过网上平台私信向该教师表示一学期的课程学习收获非常大,这从一个侧面也表明教师通过这些方式建构的身份得到学生的认可,取得理想的线上教学效果。

此外,本研究发现,与线下课堂一样受限于传统课堂的师生权势差距,无论通过话语如称呼语的使用,还是聊天功能、微信群等的回复均可发现,学生对教师的互动定位主要还是权威型和博学型身份。但通过观察发现线上课堂中随着课程的进行,学生文本回复时逐渐频繁使用笑脸、露牙笑和大笑等表情符号,表明学生在互动中也逐渐认可教师友善型的反身定位。

6 结束语

本研究基于语用身份和定位理论,探讨网络语境下教师在课堂中建构动态身份的过程。研究发现4种语用身份:权威型、博学型、同伴型和友善型。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建构身份的话语比重不同。与之前的研究相比,所有类型身份的比重皆有所加大。总体来说,结合网络线上课堂独有的特点,教师通过课堂话语建构以友善型和博学型身份为主的多元语用身份,学生通过互动话语主要将教师定位在权威型和博学型身份。高校英语教师在网络课堂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应自觉使用课堂话语,有意识地建构适应于网络课堂教学情境的某种或几种语用身份,以实现高质量线上师生互动,最终构建自然和谐的在线课堂,促进学生英语学习。

本研究结果一方面丰富人际语用学研究,另一方面也为推动国内网络师生互动的实践与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但由于本研究只选择1名教师和1门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和内容,缺少混合研究设计,因此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比较新手教师、熟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线上及线下语用身份建构的差异,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手段来研究教师语用身份的建构问题并可探讨教师反身定位与学生互动定位差异的原因。此外,运用成员归类分析的方法考察教师和学生如何使用不同的类属描述构建自我与他者身份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袁周敏 2020b)。

注释

①本文中录音片段的转写符号说明如下:

(.)表示停顿(1.0秒以下的停顿);

(1.0)(2.0)表示计时的停顿(这里指历时1秒、2秒的停顿,以此类推)

(≈2 mins)表示计时学生思考及准备时间(大约2分钟后,以此类推)

猜你喜欢

话语身份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跟踪导练(三)2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