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冲突性网评中立场表述的语用分析*

2022-12-02陈崇国董保华

外语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焦点立场网民

陈崇国 董保华

(重庆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331)

提 要:冲突性网评倘若处置不当往往会引发负面网络舆情,但这一现象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本文以“大学生起诉上海迪士尼”的新闻报道引发的冲突性网评为语料,以立场三角和语用离情为理论基础,构建冲突性网评中立场表述的语用诠释框架,据此研究冲突性网评中立场表述现象,从立场焦点、立场表述的语言/语用手段、立场表述引发的离情效应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发现,不恰当的立场表述可能引发双方或多方的冲突回应,造成情感或心理方面的离异,产生离情效应,破坏网络人际关系。因此,需引导网民发表网络新闻评论时坚持“和谐取向”,避免使用冒犯性言语手段表述立场,构建文明、和谐的网评环境。

1 引言

在网络盛行的今天,网络交际如同人们的衣食住行,俨然成为生活中的日常,人们可以上网聊天、访问论坛并发帖或回帖等。与面对面交际不同,网民在网络交际中多以匿名参与,语言表达更显随意。特别是当网民在网络平台上就某一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主张时,其立场可能与新闻作者、新闻中的人物、其他网民的观点相对立。在评论过程中,语言表达形式往往直接体现或隐含质问、指责、批评等语气,引发对方的对撞性回应,产生冲突性网评。这种冲突性网评如得不到及时处置,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舆情,产生不良后果。然而,对于这类特殊且重要的冲突性话语,学界关注度较低。本文将构建冲突性网评中立场表述(stance-taking)的语用解释框架,据此分析网民在冲突性网评中的立场焦点、评价立场焦点并定位自我立场的语言表达手段、不一致的立场表述如何引发离情效应并影响网络人际关系等,以期帮助学界进一步认识冲突性网评的作用机理,并为相关部门进行公众网络舆情管控提供有益借鉴。

2 立场表述研究概述

2.1 立场表述内涵界定

就立场表述内涵来看,不同学者因研究视角差异而有所不同。根据立场表述的实现方式,大致分为自我立场和主体间立场两类。前者认为立场表述是语言形式本身意义的表现,是用以反映说话人的个人感受、态度、价值判断或评估等的语言表达方式(Biber et al.1999:966)。但是这一定义只是从语言使用者的自我角度强调立场的主观性(subjectivity),忽略立场表述的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后者强调立场表述是主体间的一种互动言语行为,认为立场表述是主体间在言语互动中通过协商合作构建的(Englebretson 2007:6)。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Du Bois 2007:159-162, 杨娜 冉永平 2017:58等)主张采用主体间立场表述,这意味着立场表述的研究逐渐从语言使用者单方面表述立场到双方或多方协商立场。

2.2 立场表述研究理论视角

过去几十年,学界从不同理论视角对立场表述开展研究,主要有:(1)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形式实现大元功能,其中的人际功能表现为语气和情态,而情态表达蕴含判断和预测(Halliday 1973:41),与立场表述关系紧密。在此观点基础上提出的评价理论是人际意义在语篇语义层次的功能模型,关注说话人在语篇中如何建立自己的立场,或探讨某类词或句式结构的立场建构与人际功能的关系(姜峰 2016:470-482)。(2)互动语言学,强调立场不仅被认为是一种互动成果,而且它所涉及的语言实践也被认为是互动的偶然产物(Keisanen 2007:254),如有学者探讨日常言谈互动中各种语言形式如何表述主观性评价立场(乐耀 2016:58-69)等。(3)语料库语言学,利用语料库能计算词汇、短语等频次的功能,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识别和描述各种文本类型中的立场标记(Hunston 2007:27-48,张英 雷蕾 2018:39-47)。(4)二语(或外语)习得,关注外语学习者对学术论文中作者立场的理解(Chang, Tsai 2014:525-542)、比较英语本族语学术作者与外语学术作者在博士论文中构建立场时对互动元话语特征使用情况(Cem, Fatma 2018:128-142)、二语学术语篇中作者立场表述的语言特征(徐昉 2015:1-7)等。(5)心理语言学,关注语言立场的预测能力(Cowley 2011:188),或强调心理学家在对某一争议事件公开表述立场时对道德和潜在后果的考虑(Haeny 2014:265-278)。(6)语用学,主要从言语行为(Englebretson 2007: 6)、语境(Du Bois 2007:145-152)、身份构建(Johnstone 2007:51)等方面研究立场表述。

综上,立场表述研究成果斐然,为本文提供了有益借鉴。但是学界对网络话语,特别是冲突性网络评论中的立场表述关注度较低。Kiesling等(2018:683-717)的研究语料虽然来自于网络论坛,但他们关注的焦点是网络互动中立场表述的会话结构和语言特征,并未论述立场表述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立场表述的主体间性强调任何立场的确立与协商都不是依靠交际者个人自我陈述完成,而是建立在与对方沟通的基础之上(冉永平 杨娜 2017:43-44)。另外,冲突性网评主要是由主体(网民)评价立场焦点时表现出的不一致立场所引发,确定立场焦点是开展冲突性网评中立场表述分析的前提。因此,有必要构建一个既能凸显立场表述的主体间性又能将冲突性网评中立场表述涉及的各要素综合起来的诠释框架,据此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如何构成冲突性网评。

3 冲突性网评中立场表述语用诠释框架

基于Du Bois(2007:163)立场三角理论(the Stance Triangle)和冉永平(2007:335-336)的语用离情理论(Pragmatic De-empathy),本文构建冲突性网评中立场表述语用诠释框架。图1反映立场表述行为涉及的语言手段、立场焦点、立场冲突、离情效应之间的互动关系如何构成冲突性网评。网民借助类比、模糊语、指示语、认知情态词等语言表达手段评价立场焦点(某—人物或事件),同时定位自我的同意/不同意、赞扬/批评、支持/反对等立场。网民之间不一致的立场表述往往引发双方或多方的话语冲突,从而引发彼此之间的心理隔阂,情感趋异。这种离情效应反过来又会影响网民选择语言表达手段,促使网民采取质问、讽刺、詈骂、言辞攻击等冒犯性言语进行对撞性回应,使冲突进一步升级,拉大双方或多方的社交距离,给网络人际关系带来破坏。我们将对冲突性网评从3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就语言手段来看,在冲突性网评中,立场表述主要是通过不同语言形式及策略来实现:(1)缓和性语言手段,如反问、反语、隐喻、部分同意等,是一种相对隐蔽的语言反击策略,是以较委婉方式表示讽刺、反对、不赞同等立场(庄美英 2012:33)。(2)冒犯性语言手段,如指责、嘲讽、詈骂、言辞攻击等,用以表达愤怒、不满、异议、谴责等立场。(3)指示语,不同指示语的蓄意使用体现出说话人与所指对象之间的情感距离,是表达不满的重要语言手段(冉永平 2007:336)。(4)认知情态词,包括助词(如“可能”“应该”等)、动词(如“怕”“相信”等)、副词(如“恐怕”“无疑”等)以及句末小品词(如“吧”“的”等),是对话语中命题可靠性的评估,这些情态词往往用以表达个人立场(Hsieh 2009:3)。

就立场焦点和立场冲突来看,立场冲突是因为不同网民对立场焦点的评价、看法、立场等不一致,引发双方或多方的对立性回应。Du Bois的立场三角理论为立场冲突产生的因果关系和推理联系提供依据。Du Bois(2007:163)认为,一个立场行为会同时产生3种立场影响:评价客体、定位主体(自我和他人)并与其他主体保持一致。在最基本层面,立场表述是关于立场主体在话语中对立场客体的评价。由于立场主体间在这些评价中表现出相似性或差异性,立场主体之间往往会产生一致或不一致的评价。立场焦点指互动中的某个话语人物,这个话语人物可能是一个会话者、话语中所讲述的一个人物、卡通人物、话语本身、话语中或其他文本中所代表的思想等(Kiesling et al.2018:687)。立场焦点与Du Bois(2007:147)立场三角理论中的立场客体有关,但没有立场客体那么具体。依据这一定义,确定立场焦点的主要依据是话语中给出信息的事物,包括指向但没有直接表明的事物,它可能是一个实体,也可能是某一动作行为。

就语用离情来看,在人际交往中,多数时候人们需要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进行换位思考,理解并认同对方的观点和立场,何自然(2018:4)将其称之为“语用移情”。但是,言语交际中也存在离情现象,它指交际双方或多方之间的情感及心理趋异,体现为情感或心理上的排他性,甚至对立(冉永平 2007:334)。而离情模式的实现往往采用指责式、批评式、发问式、告知式、表态式和宣告式等话语形式(刘琳琪 2018:17)。这与冲突性话语引发模式相类似:表态性陈述—否定性表态;指令—拒绝;煽动性发问—对抗性应答(赵英玲 2004:39)。在冲突性网评中,网民调用各种语言形式表态性陈述立场时,对方往往对此进行否定性回应;有时网民通过煽动性问句表达不满情绪,也会引发对方的对撞性回应。这会导致彼此间心理距离疏远,给人际关系带来负面效应。可见,“语用离情”为解释冲突性网评中立场表述与语言手段、人际效应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

4 冲突性网评中立场表述语用分析

2019年8月11日,在澎湃新闻网上,一篇有关“大学生起诉上海迪士尼”的新闻报道引发网民热评。到8月23日24时止,共有316条评论,其中不少评论的立场冲突明显。我们对这些评论进行收集、标注并编码,以方便后续开展数据统计工作。由于立场表述本质上是一种对话活动,就这一点而言,要真正了解有关立场表述行为,需要分析能体现互动性或交互性的话语(Kiesling et al.2018:685)。因此,本文主要选取带有“回复@”字样的评论做立场表述语用分析,这样的评论体现出立场表述的主体间性,共155条,但有11条评论无法确定网民的立场,另有3条评论主要是针对新闻报道中的大学生和园内消费,没有“回复@”字样,但有不少回复是针对这几条评论,因此这3条也纳入统计,最终用于冲突性网评中立场表述语用分析的评论共有147条。接下来,我们拟基于前文构建的立场表述解释框架,从立场焦点、立场表述的语言手段、离情效应三方面展开分析。

4.1 冲突性网评中的立场焦点

第一步是确定主要的立场焦点,即互动话语中最相关的信息。比如:

① 新世纪花生球回复@桔子发糕咩咩咩:卫生环境有哪家可以和迪士尼比?

② 桔子发糕咩咩咩回复@新世纪花生球:那是你认为的。

例②隐含的信息是“其他人认为其他乐园的卫生环境并不一定比迪士尼差”,因此判定此两条评论的立场焦点是“环境卫生”。基于上述有关立场焦点的判定标准,本文将新闻报道中网民关注的立场焦点划分为霸王条款、园内消费、环境卫生、起诉行为、其他网民5类。有些评论看似与上述5种立场焦点不相关,但可通过寻找与之相关的“互动者”的评论或结合整个新闻报道内容判定。另外,有些评论包含不止一个立场焦点,如在“可以带,这是霸王条款,可以投诉”这一评论中包含两个立场焦点:霸王条款和起诉行为,结合与其互动的评论,可以判定这一评论的主要立场焦点是霸王条款。本文只统计每一条评论中的主要立场焦点,见表1。但是不同网民对某一评论的回复可能基于不同的立场焦点,在做冲突性网评中的立场表述分析时,这些不同立场焦点都会纳入分析。

表1 冲突性网评中的立场焦点统计表

表1显示,在题目名为“大学生起诉上海迪士尼:‘禁带食品入园’类似餐饮业霸王条款”的新闻报道中,“大学生起诉上海迪士尼”已经较清楚地陈述案件内容,本应是网民关注的主要立场焦点,但在新闻标题中加入“‘禁带食品入园’类似餐饮业霸王条款”,结果网民关注的主要立场焦点发生转变,“霸王条款”(30.61%)成为网民关注度最高的立场焦点,三分之二的网民对霸王条款持反对立场;而“大学生起诉迪士尼行为”(10.88%)这一立场焦点的关注度反而低很多,其中10位网民表达支持立场,6位持反对立场;“其他网民”(23.13%)这一立场焦点的关注度也较高,因为有几位网民如@上海金融民工、@Ply哈哈等表达对迪士尼禁止带食品入园行为的支持,结果招来很多网民对他们的指责、嘲讽、甚至詈骂。“迪士尼园内消费贵”(19.05%)也引发很多网民的不满。对于自带食物是否影响迪士尼园内的“环境卫生”(16.33%)也是网民争论的一个立场焦点,三分之二的评论认为自带食物与迪士尼园内环境卫生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他们反对将保护环境卫生作为禁止自带食物的理由。

4.2 冲突性网评中立场表述的语言手段

有些评论中使用不止一种语言表达手段,如在评论“够龌蹉,为多赚点钱至于那样吗?”中,网民使用反问和批评两种语言表达手段,我们将这些都纳入统计,共计177条。结果显示,在冲突性网评中,网民更多调用冒犯性语言手段或策略(61.02%)表述、维护自己立场或反驳对方立场。批评或指责(23.16%)是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手段,用以表达对对方或多方的不满;嘲讽(14.69%)也是网民用以冒犯对方的重要语言形式;由于詈骂和言辞攻击是冒犯程度很高的话语,往往引发话语冲突的进一步升级(冉永平 杨巍 2011:53),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相比冒犯性语言手段,缓和性言语手段除反问句外,反语(1.13%)、暗喻(1.69%)、部分同意(1.69%)等几种使用的频率都很低。反问句使用频率较高(20.91%)在于其多用以质问、反诘,能增强语力,并表达网民的某种强烈情感(赖小玉 2016:3)。在冲突性网评语境下,网民也会通过选择不同指示语(7.91%)来蓄意体现离群关系,表达自己的不满。表2关于认知情态词(5.65%)的示例中,“可能”是表猜测的情态副词,这一认知情态词的使用委婉地表达回帖者对迪士尼储物贵的不满。

表2 冲突性网评中立场表述的语言手段统计表

4.3 冲突性网评中立场表述引发的离情效应

离情模式主要是表达主体刻意使用某些话语形式,制造表达主体和接受主体心理和情感上的趋异,拉大表达主体和接受主体之间的距离(刘琳琪 2018:17),从而适应与顺应主体之间的人际关系。立场主体在评价立场焦点、引发立场冲突时表现出的不满、反感、愤怒等情绪以及群体差异,体现出立场主体之间的情感排他性,是离情现象的具体表现。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不同立场主体(网民)如何调用语言表达手段来评价立场焦点,产生立场冲突,引发离情效应。

4.31 通过立场焦点的转移宣泄愤怒情绪

③ 上海金融民工:不想花30块去ktv喝酒,可以去大排档,那里啤酒12块,还觉得贵,那就买回家喝,一瓶才8块,还觉得贵,那别喝了,8块钱也省了。而不是又想去ktv享受别人的服务,又指望别人成本价卖给你。

④ 夜—蓝郡回复@上海金融民工:感觉你参加下一届网红节,定能大火。

⑤ 北温带套路太深我要回北极回复@上海金融民工:换位思考?一屁股直接坐到资本那一方去了,您怕是哪个公司的股东?您还算民工么?

⑥ Aaron_K_W回复@上海金融民工:**?

⑦ 宇宙也变单机版回复@上海金融民工:搬你的砖吧。

在③—⑦评论中,主发帖者为一个叫“上海金融民工”的网民,针对评论③的回帖有25条,④—⑦为部分回帖。评论③的主要立场焦点是“迪士尼园内消费”,冲突对象为游客。他认为迪士尼园内消费贵是正常现象,因为它提供了服务,他还通过表达“觉得贵,那别喝了,8块钱也省了”讽刺嫌迪士尼园内价格虚高的游客。可见,主发帖者未站在游客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充分理解游客的需求,与游客的情感是背离的。主发帖者的立场观点引发其他回帖者的不满,他们将立场焦点转移到攻击“上海金融民工”,宣泄他们的愤怒情绪。这体现在他们使用的语言表达手段中。

(1)认知情态词。评论④中的“定能”有增强语气作用,用以表达确定性认知立场。很显然,回帖者“夜—蓝郡”借助认知情态词,采用讽刺手法建议主发帖者去参加网红节定能大火,隐含对主发帖者的讽刺立场。同样,在评论⑤中,认知情态词“怕是”表达回帖者“北温带套路太深我要回北极”对“上海金融民工”身份的怀疑。

(2)反问。在评论⑤中,回帖者连续使用3个问句来质问主发帖者的身份,表达出对“上海金融民工”没有换位思考,没有替游客着想的不满情绪。

(3)嘲讽。在评论⑦中,回帖者用“搬你的砖吧”来讽刺主发帖者网名中的“民工”身份,借以批评他发表上述言论与其身份不符。

(4)詈骂。在评论⑥中,回帖者“Aaron_K_W”直接使用侮辱性言语来詈骂主发帖者,表达强烈的愤怒。通过有意识地选择这些语言表达,回帖者们显然是要蓄意拉大他们与主发帖者的情感距离,这是语用离情的表现。

4.32 不一致立场凸显群体归属差异

⑧ Ply哈哈回复@A-迪-椰-子-八-号-店:首先,我认为他就是为了个人利益呀,起码他不代表我的利益,我就支持迪士尼禁止自带食物,否则园内卫生无法保障,卫生无法保障就触及了我这种希望园内整洁的人的利益,我相信我不是一个人,所以他起诉迪士尼侵害了我们这类人的利益。不过我不会这么较真的去起诉这个侵犯他人利益的人,没空。

⑨ 我来找577-回复@Ply哈哈:你的逻辑:自带食物=园内不整洁?

⑩ 看一车面包人回复@Ply哈哈:你脑子有坑吧,自带食物和园内卫生有啥联系?

4.33 多方立场冲突恶化网络人际关系

5 结束语

网民在发表评论过程中,总是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立场,这些立场会通过网民使用的语言形式和策略表现出来。为了更清楚理解网民的立场,本文构建冲突性网评中立场表述的语用解释框架,运用该框架分析针对澎湃新闻报道的“大学生起诉上海迪士尼:‘禁带食品入园’类似餐饮业霸王条款”的冲突性网评中的立场表述。经过分析后发现,网民关注的主要立场焦点依次是霸王条款、其他网民、园内消费、环境卫生和投诉行为。网民在评论这些立场焦点时,会通过一定的语言手段定位自己的立场,不一致的立场表述会招致对方或多方的冲突性回应,而冲突的升级带来双方或多方情感或心理方面的离异,从而制造社交距离,这是冲突性网评中立场表述所引发的离情效应。

研究结果还发现,在冲突性网评语境下,网民更多地采用如批评、嘲讽等冒犯性言语手段去反驳对方或多方立场;在选择缓和性言语策略时也是更多使用语力较强的反问句质问或指责对方;他们会通过指示语的变化使用来蓄意凸显不同的群体归属,拉大与所指对象之间的社交距离,表达不满情绪;在表述、维护自己立场或反对他人立场时,他们也会选择认知情态词来表达对自己言语肯定或不确定程度。

本文的研究为相关职能部门采取措施进行公众网络舆情管控有重要启示意义:一是发表网络评论时需实施实名制。网民以匿名方式参与网络新闻评论时,任何不恰当的立场表述都可能引发双方或多方的冲突回应,产生不良的网络舆情。相反,网民以实名针对网络新闻表述立场时在语言表达手段选择方面会更谨慎;二是引导网民发表网络新闻评论时应坚持“和谐取向”,避免使用冒犯性言语手段表述立场,从而维持和谐网络人际关系,构建文明、和谐的网评环境。

猜你喜欢

焦点立场网民
焦点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扬善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焦点
有感“网民节”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