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以细胞分化为例

2022-12-02范晓慧吴学玲

科教导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分化生物学思政

申 丽,范晓慧,吴学玲

(中南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83)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1]。大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间占学习总时长的80%,如果高校老师能在专业课堂主渠道上进行思政内容供给,这将会形成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其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表现出独有的优势。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健康发展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而高校作为人才供给的主战场,更需要严格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促进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专业素养等方面全方位发展,强化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意识,为党育才、为国育才。

生物学专业作为培养生物科学人才的专业,能够对人类经济、科技、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全方位影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各国越来越重视生物技术的研究。“细胞生物学”作为生物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细胞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各种信息传递路径,教学内容还包含国内外前沿科学理论与技术,知识量大,更新速度快,对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和提高学术素养具有重要作用[2]。融思想政治教育于专业教学全过程,不仅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3],所以针对上述目标细胞生物学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实践。

1 思政元素融入细胞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课程建设是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的“主战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既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提升,也是对课程主渠道的补充和支撑。根据《纲要》中对专业课程的要求,思政教育要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大胆探索实践,突出专业特色,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时代性,解决好如何在多元多变的社会思潮中引领更多青年与党同心、与党同行的大课题[4]。不同类别的专业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形成自身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和应对策略,在保证专业教学水准的前提下,合理构思思政教育环节,自然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目前,中南大学在“双一流”建设的征程上不断迈步前进,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中南特色的国家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作为中南大学生物类专业基础课程,细胞生物学承担着重要的专业引导作用。细胞生物学除了学习细胞形态结构及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理解细胞生物学科学理论、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关注细胞生物学研究前沿进展等为课程目标外,还应通过思政元素与细胞生物学课程内容的融合,实现思政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共进[5]。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课程思政素材,从中国细胞生物学家的爱国情怀和杰出贡献中挖掘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四个自信”等家国情怀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从诺贝尔奖科学研究过程中提炼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思维、科学伦理、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从细胞生物学相关知识凝练出人文素养、个人品格、道德情操等社会道德行为,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价值观;联系细胞生理功能活动的规律与认识论、方法论、唯物辩证主义等哲学学说,帮助学生养成批判与辩证思维习惯。本文以“细胞生物学”课程中《细胞分化》章节教学为例,探讨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途径。

2 细胞分化章节特点及课程目标

《细胞分化》选自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的第十五章第一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章节,所以本文将此作为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践。

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知识模块涉及细胞增殖、分化、癌变、衰老以及凋亡。前一章《细胞增殖调控与癌细胞》介绍了细胞增殖调控的机制,介绍多细胞生物体是由受精卵通过分裂和分化得到的。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控制的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而有序的细胞分化增加细胞类型。细胞分化是多细胞有机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为生命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与进化奠定了基础,细胞分化问题是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的重要汇合点,可见分化的重要性。除此以外,细胞的全能性和干细胞是全球生命科学前沿最重视的研究领域之一,能够引导学生对器官移植、干细胞伦理等实际生活问题进行辩证性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本节《细胞分化》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理解,为后续《细胞死亡与细胞衰老》章节的学习做好引入工作。本节在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知识模块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3 细胞分化课程思政教育实践途径

3.1 细胞分化课程目标

3.1.1 知识目标

①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实质和意义;②理解细胞的全能性、干细胞概念及应用。

3.1.2 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运用细胞分化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3.1.3 育人目标

①介绍细胞分化研究发展过程中的优秀科学家事迹激发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奋发努力的内驱力;②介绍我国科学家在细胞分化研究过程的突出贡献,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③普及科学伦理,科学研究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3.2 细胞分化课程的思政教育内容

①通过联系社会职业分工与细胞分化,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分化的重要意义,进而延伸讨论哲学思想中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有责任与担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职业精神,发扬螺丝钉精神,加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率。

②讲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中展示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过程,显示我国克隆技术的先进性;讲述干细胞这一节中通过介绍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相关研究成果,通过这两个事例显示我们国家的科学家在细胞分化领域所做的贡献,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③讲述胚胎干细胞相关内容时,介绍2007与2012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的获奖始末与研究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科学思维与创新精神。

④讲述诱导多能干细胞这一节时,通过介绍小保方晴子学术不端事件,让同学们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3 细胞分化教学方法与举措

基于OBE教学理念(成果导向教育),以PBL教学模式为载体的课堂教学设计,提出问题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6,7]。此外,思政融入教学全程,潜移默化地融合科技伦理、科技创新、科学精神,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上,完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

细胞分化这一节是属于理论知识教学,抽象难懂,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我们采用概念获得模式和情景教学法,将科学研究、视频演示作为重点分析资料,让学生在情景探索中获得对细胞分化概念的理解,通过设疑提问串联重要概念形成细胞分化知识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演绎能力的目的。本节主要采用的教学策略一是创设生活情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细胞分化类比为学生将来可能会从事的相关行业工作,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探究式学习,挖掘科学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认识变化,培养科学思维,认识到不同细胞全能性的区别,以讨论形式让学生主动探寻细胞分化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3.4 细胞分化教学过程

采用起承转合式构思课堂教学模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深度分析和理解课堂模式,自然嵌入思政元素,扩展课程广度,挖掘内容深度,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达成预设能力目标和育人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细胞分化课堂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对上节课中学习的细胞增殖内容提出问题,引出新课——细胞分化,采用动画导入、多媒体展示、设疑等方式进行细胞分化模块讲解,通过联系细胞分化概念与现实社会不同职业的分工合作,切入“哲学思辨、团结合作、职业精神、责任担当”等思政内容,培养学生;在细胞全能性与干细胞模块通过引入植物动物发育新个体的不同能力的经典案例、2007与2012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的获奖始末与研究内容、干细胞治疗疾病的重要意义和伦理之争、小保方晴子学术不端事件始末,切入“创新精神、学术道德、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等思政内容,科学家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够激励学生形成内在学习动力,通过经典案例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个人政治修养和内涵,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最后利用板书总结、梳理、巩固、强化本课内容,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

最后,采用思维导图,讨论、辩论等课程开放式试题的作业形式讨论生命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伦理观。具体实践为:学生独立查阅文献思考“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安全性与遗传风险”问题,举行小组辩论活动讨论“胚胎伦理的十四天规则是否具有合理性”。通过多元化作业形式对课堂思政进行延伸和补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团结意识,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教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课上学习、课下强化的教学方式,思政教育与专业授课相辅相成,力图达到将课程思政“浸润”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8]。

3.5 细胞分化教学反思

本节课具有内容概念多、理论性强、抽象的特点,通过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与学生互动讨论明确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利用多媒体形式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形象生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便于学生突破难点;讲述过程中结合板书,帮助学生进一步归纳和总结相关知识点。而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融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学术道德规范,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课程中穿插思政故事液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课程存在的不足之处是课程时间不充分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技术和化学重编程诱导多能干细胞(CIPS)技术的区别和关系”的讲解不够透彻,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掌握。后续将会针对此问题对课程设计进行调整优化,比如在课前整理视频讲解、研究文章等相关资料发送给学生提前了解;做好课后答疑工作等措施来解决本项问题。

4 结语

本文探讨了在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中通过科学设计思政案例,将细胞分化知识与社会热点紧密结合,把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作为思政建设的重点和主要方向,借助思政元素将枯燥难懂的专业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科研探索能力,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思政教育效果良好。今后,我们还需对照《纲要》要求,提升教师的思政能力,注重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育人目标,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卓越人才。

总之,高校专业课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实践者和推动者,要将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地贯彻到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细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选材、创新教学方法等,有机融入思政教育,提升课堂教学的鲜活性,构建课程思政大育人格局。此外,教师要勤研究,及时搜索新素材、总结新成果、探索新模式,对课程知识点蕴含的多样化思政元素进行系统梳理,在传统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丰富课堂内容,在巩固和提升专业知识的同时无形地向学生渗透价值引领,丰富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和实践,更好地为国家科技人才培养服务。

猜你喜欢

分化生物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新兴市场货币:内部分化持续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