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2022-12-02董丽华

科教导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排水工程思政建筑

赵 欣,董丽华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 300350)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再仅仅是传统思政课程的教学任务,而是要渗透到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全过程中。近两年来,全国各高校在课程思政特别是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方面都进行了全面有益的探索,建设了一批优秀的课程思政案例库与示范课程,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1]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体现中国价值、中国文化、中国元素,天津大学“建筑给排水”教学团队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突破,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协同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2],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文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建设背景、方法途径和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1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情况与建设背景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研究建筑内部的给水与排水问题,以实现建筑的功能,是直接面向具体行业与实践的一门专业课程。天津大学自1980年成立环境工程专业以来就开设了“建筑给排水”课程,授课对象主要为环境工程专业大三年级的本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的地位。当代大学生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亟须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使命感,能够服务国家战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环境人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教育教学既要将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融入课程体系中,也要将国家发展战略布局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使学生牢固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环境责任感,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强化学生“投身环保、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素质[3]。在此背景下,教学团队对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充分挖掘,并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启发学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与认同感,使其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给排水设计师与工程师。

2 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途径

2.1 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

在教学中积极融入“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理念,在修订完善教学大纲、教案的基础上,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建立课程、专业、学科“三位一体”思政教学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程[4-6]。在教学内容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结合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通过介绍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生活生产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增强从事该专业工作的信心;通过讲授给排水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环境工程师;通过课程报告形式,让学生调研该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启发学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意识。具体的课程思政切入点和融入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和融入方法

2.2 校企合作,延伸学习场景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应充分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在课堂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融入该领域最新的行业需求、技术进展和科研动向等信息。此外,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给学生提供“走出课堂”的机会。例如,可与本地的建筑设计院等相关建筑给排水设计单位合作,组织学生到设计院参观实践,邀请设计院的专家以讲座的形式给学生介绍具体的工程设计案例以及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措施。通过面对面近距离的交流与沟通,学生既可以充分理解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又能深入理解所学专业,正确认识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通过多元化课程的建设,可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热爱,为学生今后的职业规划奠定基础。

2.3 接轨环境热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将讨论课形式引入教学体系中,实现学生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同步提升。讨论课专题不仅融合专业理论知识,更聚焦前沿环境技术和热点环境问题。通过建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案例库[5],围绕近年来国内有代表性的建筑中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案例,通过学生课下资料调研,课上专题讨论的方式进行。例如,武汉天河机场T3航站楼、武汉雷神山医院、北京通州彩虹之门等特殊建筑的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方案。该教学模式的主角为学生,教师全程发挥引导作用。在讨论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建立节水节能意识,培养不畏困难的工匠精神。

2.4 改革创新教学形式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的途径丰富多样,而学生学习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类线上教学平台,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利用课程微信群向学生转发公众号推送中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新闻、国家政策、工程案例等。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让学生了解到行业的发展情况、对社会的意义和价值,逐渐建立起对专业的认同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5 完善考核评价方式

在进行教学改革后,要将过去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转变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中,可以适当地增加针对课程思政方面的内容。例如,针对学生讨论课的表现、课程报告的个人思考与收获等,可以设置一定比例的分数考察其对专业学科的理解、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情况。思政教育的评价往往是一个质性的评价,很难做到量化。教师在评价时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评价的内容应尽量全面广泛,不宜仅针对少数几个方面设定评价指标。

3 课程思政实践效果

通过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较改革前均有了明显提升,对本专业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对专业的认同感有所提升。在课程报告中,多数学生都在最后表达了个人学习的收获和感受,比如,有学生表示,“故宫排水系统沉淀着世代传承的工匠精神,现代排水设施应学习这种匠人精神,将之运用到现代设施建设上”,“在设计上再怎么细心都不过分”,“工程没有通解,需要因地制宜地通过设计解决问题”,“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下,应建设与自然水循环相适应的城市水系统”等等。

在最近一个教学周期结束后,对选课的58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匿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6%的学生对工程师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职业素养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70%的学生认为通过课程学习对自己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社会等理念有所帮助,98%的学生觉得自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而87%的学生表示对专业的认同感较学习之前有所加强。但同时也发现,约60%的学生表示愿意在毕业后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比例相对较低,说明专业的思政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 结语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学习资源、延伸学习场景,可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形成了“生生乐学、师生互学”的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可有效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使学生了解专业学科的发展前沿,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和热爱,坚定了学生将来从事环境领域工作的信心,为培养具有严谨求实精神的高素质给排水工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排水工程思政建筑
柔性接口铸铁排水管在建筑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市政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预防及控制对策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市政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管理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BIM技术在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