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英语混合互动模式探索研究

2022-12-02费珺

科教导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线下师生英语

费珺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混合模式教学的理论研究包括教育技术研究和远程教育研究等,实践探讨则是针对具体学科、课程设计或学习模式构建。迄今聚焦混合模式下的教学互动模式研究还很少见。

“互动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互动是教与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Swan认为互动促进语言输入的内化、推动输入向输出的转化。Long以及Gass同样认为教学互动促进二语习得有效发生。从互动的对象来看,课堂互动可分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内容互动;从互动的时间看,可分为即时(实时)互动和延时互动;从互动渠道看,又可分为线上互动和线下互动。

本文以“天平学院”为例,2021-2022学年在部分专业开展了“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周课时分为线上2节、线下2节。课程以“单元主题”为核心,通过线上引入、线下呈现、综合(线上、线下)拓展、测试和反馈来展开。本研究将基于该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混合式课程线上线下互动模式,具体包括:①线上互动和线下互动各自的特点;②线上互动有哪些平台、各自优势有哪些;③学生的互动需求;④混合模式下如何建构“大学英语”课程互动模式。

1 线下课堂互动模式

传统的课堂研究聚焦线下课堂,一般从课堂交际互动、课堂语篇、课堂会话分析三个角度开展互动模式研究。课堂会话分析基于真实课堂语料,研究课堂会话产生机制。例如:参与者的实践、社会和互动性因素如何决定会话意义[1],会话分析侧重会话的语境以及其社会文化因素。课堂交际交互研究通常在一定的分析框架下将课堂会话编码,分析其交际特征。例如:提问类型、错误处理、输入特征。而课堂语篇分析则视整个课堂为一个完整的语篇。一个典型的代表是伯明翰学派的课堂分析理论。该模式下课堂的基本单位为“交际回合”,即发起-回应-反馈(IRF)。

为了解线下课堂互动模式,可通过课堂观察和教师课后反思性访谈探究课堂的交际性、交际回合及教师的课堂互动策略。我们观察了5位大学英语教师的线下授课课堂(20分钟/节),并在课后立即访谈这5位教师。课堂观察和访谈内容框架基于Nunan提出的课堂交际五大原则及Sinclair和Coulthard的课堂话语结构,根据本研究内容加以修改确定。框架内容包括:①课堂互动的形式和对象分别是什么?②互动中是否有信息差?③发起、反馈中是否融入真实语料?④发起、反馈中是否关注学习过程?⑤互动内容是否涉及学习者自身的经历?⑥教师常用的互动策略有哪些?

说明:表1中数字均为5个课堂的中位数,其中T为总数,IG为有信息差互动数量,AM为有真实语料互动数量,P为关注过程的互动数量,PE为涉及学习者个人经历的互动数量。

表1 线下课堂互动模式

我们发现,教师常用的线下课堂互动策略包括:教师提问、教师反馈、组织小组讨论、布置输入(听力和阅读)任务、布置输出(写作和口语)任务。“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多数为典型的IRF,生生互动形式为小组/同伴讨论、协作,学生与内容互动形式为学生与教材、演示文稿的互动。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交际性互动的比例相对较少。虽教师普遍认可交际性互动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课堂设计和授课实践中,学生的语言水平、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容量、学生的学习动力、网络设备等问题是制约教师开展交际性互动的主要原因。

2 线上互动平台及模式

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给外语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格局。各种类型线上教学平台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其中一类可归纳为在线公开课(平台),例如中国大学慕课平台、网易公开课、超新星。2020年初的数据显示,单是慕课平台就已有10多个,慕课上线课程已超过万门。这类课程的形式为录播课。通过平台,教师上传课件、布置作业/测试、回复留言;学生观看视频、完成作业/测试、留言或回答留言。教师与学生通过内容互动,师生、生生直接互动少,基本仅限于留言区。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固定的,往往不能针对特定学生、根据学情调整。教师的反馈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测试或作业题的答案,往往是预设的、固定的;二是留言区的反馈,属于延时反馈,且在数量上相对较少。

另一种在线课程形式为直播平台。教师与学生在固定时间同时进入平台上课,开展实时互动。教师常采用的直播平台有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瞩目、雨课堂等。在直播授课时,教师在线引入教学材料、分享课件、与学生互动。这类课堂不受地理空间的限制,且在互动模式上与传统线下课堂有较多相似点,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为应用。其不足之处为生生互动较难开展,缺乏有效技术支持,且教师对生生互动难以监督。

教师与学生常用的互动平台还有班级QQ群、微信群。教师在线上班级群中发布任务、共享资源、提出问题、解答疑问、给予反馈。学生在群中接收任务、学习资源、提出疑问、回答问题、互相讨论。其中,师生、生生互动既可以是即时的,也可以是延时的。

此外,学生与内容还可以通过智能应用、小程序、公众号互动。这类互动的模式相对单一,除公众号中的留言区外,基本没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 “大学英语”课程中学生的互动需求

学生是课堂互动和语言习得的主体,互动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必须通过学生发生。在“后方法”时代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不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适应具体教学生态。其中,学生需求始终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为了解该课程学生的互动需求,我们向课程下的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共回收问卷520份。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课堂互动的认知、目前课堂互动的方式、满意度及希望。

师生课堂角色反映课堂互动结构,对师生角色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课堂互动的认知。从问卷结果来看,学生最认可的教师角色为“促进者”“合作者”“引领者”和“主导者”、最认可的学生角色为“参与者”“接受者”“合作者”和“发现者”。目前,课堂中最频繁的互动形式有“提问”“小组讨论”“做练习”和“演讲”,最受学生欢迎的互动形式为“小组讨论”“演讲”和“做练习”。课堂中最频繁的互动内容包括“个人经历、想法”“教材主题”“文化背景”和“语言知识”。虽然“互动方式”和“互动内容”均影响参与积极性,但影响参与度最主要因素为“任务的难易度”。当遇到学习困难时,有60.77%的学生会自己查阅资料寻求解决方式,而50.39%的学生希望能向教师求助,26.35%的学生希望能在线上与老师互动,最受欢迎的线上互动平台为QQ班级群,24.04%的学生希望教师当面指导解决问题。

4 混合模式下互动模式的构建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直接互动具有良好的时效性和实效性。而在线平台的支持增加了师生非实时、远程的互动,增加了师生互动的灵活性。学生可在课程所选定的平台上提出问题,发表观点,教师或其他学生可在任意时间通过平台给予回应。通过师生、生生、学生与内容多元互动,把课题讨论扩展到互动平台中,促进学习和交流(表2)。

表2 “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互动模式

基于线上、线下互动模式各自的优势,学生和教师线上操作的习惯、便利性以及学生对课程互动的需求,我们构建了混合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的互动模式。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通过在线平台发布任务、共享资源;学生通过在线平台提交作业、提出疑问。师生在线上开展延时互动。在课程呈现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就课文主题、背景、文化、篇章、语言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融入个人经历、想法,结合思政元素引导学生讨论世界观、人生观,师生开展线下课堂实时互动。在拓展阶段,教师与学生上传共享资源,教师发布线上线下课程任务、测试作业,学生提交线上线下作业、测试结果,教师给予相应的线上线下反馈。

5 结语

在混合模式下,教师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学互动不再局限在传统课堂,而是通过网络、智能平台拓展到课外。线上和线下两种交互模式相互补充、促进、有机融合,大大促进了教学互动,也满足学生课程互动的需求,尤其是个性化需求。本研究中“大学英语”课程的互动模式是基于本课程构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其模式还有待实践检验、修正和完善。

猜你喜欢

线下师生英语
2022年4月部分家电线下市场简评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读英语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