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研”一体的古典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以《红楼春趣》的教学为例
2022-12-02广东省深圳市靖轩小学邓丽敏
广东省深圳市靖轩小学 邓丽敏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课文。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编排古典名著,旨在引领学生走近中国古典名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红楼春趣》作为本单元的略读课文,承担着指导学生自主迁移运用在前三篇课文学习中习得的古典名著阅读方法与阅读策略,增强学生自主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和信心的任务,发挥着将古典名著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作用。
《红楼春趣》一文节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主要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众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放风筝这一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能切实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全文一千多字,文白夹杂,有些词句晦涩难懂,加上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因对背景和人物了解不足,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对古典名著望而却步。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更让这一教学难题陷入困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圳市2021—2022学年的春季开学期间学生暂缓返校,统一实施线上教学。线上教学非面对面授课,教师难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情绪反应,这对学生学习的自觉、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成为亟须解决与突破的一个困境。此外,深圳市教育局从小学高年段学生身心健康和认知特点出发,将线上课堂每节课的时间缩短至30分钟。教学时间的缩短意味着课堂教学内容必须更加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教师需要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思维框架,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探索更高效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模式,即“导学研”一体。
综合考虑以上多方面因素后,笔者在执教《红楼春趣》时,在立足学情和单元整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导学研”一体教学模式的功能与优势,导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聚焦单元语文要素,明确教学目标,力求做到“长文短教,难文浅教”;课后研学激发学生的探索钻研兴趣,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红楼故事的经典与魅力,为学生阅读整本古典名著搭建支架与桥梁。
一、导:迁移方法,自主阅读
为了锻炼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线上课堂教学效率,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在前置课堂通过导学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这份预学单的设计旨在:第一,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已习得的古典名著阅读方法,自主迁移运用阅读经验去理解课文中一些晦涩难懂的词语或句子,以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古典名著语言风格的理解与体会。此外,学以致用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密钥。第二,梳理人物关系。《红楼春趣》这篇课文虽然故事不长,但文中登场的人物却多达十余人,因此,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厘清人物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加细致地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克服阅读障碍,同时还可以从人物关系图中窥视《红楼梦》四大家族的人生百态以及作家曹雪芹运筹帷幄的高超写作功力。
二、学:聚焦要素,品读经典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红楼春趣》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链接“精读”与“课外阅读”的桥梁。在本课的导读提示中提出了要求与问题:第一,大致读懂;第二,宝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宜过度拔高,在把握单元整体、立足学情实际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导读提示,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与策略理解课文文本,聚焦关键人物形象分析,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1.清除阅读障碍,积累阅读方法,梳理主要情节
由于在前置课堂导学环节已经通过预学单引导学生自主运用精读课文学习中习得的阅读方法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僻词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连麦互动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先后出示下面三个句子:
(1)探春道:“紫鹃也太小器,你们一般有的,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
(2)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来:也有美人儿的,也有沙雁儿的。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
(3)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点拨通过联系上下文、囫囵吞枣地读等方法理解“高墩”“籰子”“剪子股儿”“豁喇喇”等词的大致含义,通过借助资料即课后阅读链接——林庚的《风筝》理解“忌讳”一词在本文中的文化内涵——放风筝作为一项传统风俗游艺活动,具有“放晦气”的民俗意义,从而领悟到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与源远流长。教师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结合上面三个句子,顺势引导学生以“风筝”为线索,用小标题的形式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捡风筝——取风筝——放风筝。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厘清故事发展情节脉络,对于培养学生的文本框架意识、锻炼学生提取并整合关键信息的阅读素养、提高阅读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品读关键语句,聚焦人物形象
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其中以人物最为关键。在梳理故事情节和理解课文文本的基础上,品析故事主要人物——贾宝玉的形象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既然是“印象”,则意味着学生能够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即可。学生的初步感受是粗放的,也是多元的,需要教师相机引导和点拨描写贾宝玉的相关语句中的人物细节描写,如动作、语言描写等。
(1)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天把空昨手儿回赖来大笑娘道送:“我晴的姑那娘个昨大儿鱼放取走来了。
”。小”
宝
丫玉头道子:“去
我了半
还·没放一遭儿呢。”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宝玉道:“也罢。再把那个大螃蟹拿来罢。”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说道:“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2)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上面两个片段是能集中体现贾宝玉形象特点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加点字词、句子。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交流碰撞、多维解读、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中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感悟贾宝玉不摆少爷架子、尊重女性、直率纯真等难能可贵的品质与鲜活饱满的个性特征,拉近学生与古典名著的距离,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三、研:拓展探究,深入理解
阅读古典名著,品味经典的魅力,不能也不应局限或止步于课内。《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巨擘,写尽了宦海浮沉、人生百态。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这样评价:“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红楼梦》中涉及的人物一百多人,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教师可以在课堂小结中有意引导学生从关注贾宝玉到关注其他性格鲜明的人物,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精明能干的王熙凤、豪爽风流的史湘云、率真纯朴的刘姥姥等,课后认真阅读相关片段,为人物制作名片卡。《红楼梦》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写就的呕心沥血之作,处处埋伏笔,事事藏玄机。《红楼春趣》中登场人物之纷繁、风筝式样之丰富令人感叹,而主子们的风筝各不相同,是作者的无心之笔还是有意为之呢?这和人物命运之间是否有关联呢?教师可以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在线上作业平台分享阅读成果和心得,师生、生生实时交流共评,营造浓厚的阅读探究氛围,从而实现古典名著阅读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四、小结
略读课文的学习是对精读课文的学习的延伸与深化,是学习经验迁移运用的具体实践,因此,教学时应该由“扶”到“放”,为学生自主阅读搭建指导框架。在《红楼春趣》的线上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把握单元整体和立足学情的基础上,发挥线上线下“导学研”一体教学模式的功能优势,让课堂教学高效聚焦阅读方法与品析人物形象,有效引导学生由阅读课文走向阅读整本书,从感受红楼“春趣”到领略红楼经典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