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频繁瞬目的临床分析

2022-12-02计亚林赵俭江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瞬目白化病抽动症

计亚林,张 丽,赵俭江

(临沭县人民医院,山东 临沭 276700)

儿童频繁瞬目在眼科门诊常见,其病因复杂。现将本院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此类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儿567例,其中男271例,女296例;年龄1~12岁,平均(8.61±2.12)岁。病因:屈光不正210例(37.04%),视疲劳151例(26.63%),结膜炎38例(6.70%),霰粒肿或麦粒肿32例(5.64%),沙眼伴结石26例(4.59%),干眼症22例(3.88%),多动症或抽动症20例(3.53%),倒睫18例(3.17%),睑内翻16例(2.82%),角结膜异物16例(2.82%),睑缘炎7例(1.23%),夜盲症6例(1.06%),精神刺激史2例(0.35%),病毒性角膜炎2例(0.35%),白化病1例(0.18%)。

1.2治疗方法 对屈光不正患儿的治疗,散瞳验光配镜,嘱注意用眼卫生,近距离用眼1 h后须休息15 min左右,每天户外活动90 min以上,定期复查。视疲劳患者,可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注意休息;眼干眼涩明显者应用玻璃酸钠眼液或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改善症状。常见过敏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细菌性结膜炎,对症应用滴眼液治疗。霰粒肿或麦粒肿给予手术治疗。沙眼结石行手术剔除。干眼症者可滴人工泪液等。多动症或抽动症,请儿童精神专科医师会诊,应用药物等治疗。对异常的睫毛可以拔除、电解或冷冻[1]。先天性睑内翻者,随年龄增长,鼻梁发育,可自行消失,不必急于手术;若患儿长至5~6岁,睫毛内翻仍未消失,严重刺激角膜,可考虑距角膜缘2 mm做皮肤切口,深部缝合固定,利用结扎后的牵引力矫正睑缘位置[1]。对于下睑内翻刺激症状严重的患儿,须仔细裂隙灯下检查角膜,发现角膜损伤,及时行下睑内翻矫正术;若无刺激症状,角膜无损伤,但下睑睫毛可接触角膜的患儿,可暂时用橡皮膏一端轻贴在睑下缘,将睑刚好拉为不倒睫状,另一端贴在脸的皮肤上。角结膜异物可在裂隙灯下取出,术后滴抗生素眼液。睑缘炎,可保持局部清洁,病原治疗,局部抗生素眼液滴眼,对症支持治疗,避免辛辣饮食。夜盲症,及时补充维生素A或动物肝脏、胡萝卜素等,眼部滴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精神刺激者,及时安抚患儿紧张情绪,转移患者注意力,及时行心理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及时用抗病毒眼水,口服抗病毒药物。白化病患儿,及时纠正患者屈光不正,外出做好防护,戴墨镜或备好太阳伞,避免阳光照射,及时补充微量元素,增强抵抗力。

2 结果

经过1个月的治疗,除1例白化病患儿因自身疾病的特殊性,眼部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外,其余患者频繁瞬目症状均得到改善,治愈420例(占74%),好转146例(占25.7%),未愈1例(占0.3%)。

3 讨论

导致患儿频繁瞬目的原因除了患儿自身眼部疾患如睑内翻、倒睫、白化病等,不容忽视的是,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姿势不正确、距书本过近、光线过强或过暗,导致屈光不正或视疲劳。此外,电子产品的过度应用,如智能手机及电视游戏机的长时间使用,导致泪液过度蒸发,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影响泪膜质量,导致眼干、视力疲劳、视物模糊等。最容易忽视的是多动症或抽动症患儿,因为患儿除频繁挤眼外,眼部检查多正常,易误认为患儿活泼好动。多动症在学龄期儿童中的患病率为3%~10%左右,男孩多见,临床表现为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智力在正常水平,但由于注意缺陷,常伴有学习困难。抽动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神经精神障碍,儿童和青少年起病,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反复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的不自主抽动和发声抽动,如眨眼、挤眉、皱额、吸鼻、张口、伸颈、摇头、耸肩等动作,并常有清嗓或喉中各种发声,患儿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或其他行为症状,此类患儿应及时请儿童精神专科医师会诊治疗。

总之,对频繁瞬目患儿要及时弄清其发病原因,并据此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猜你喜欢

瞬目白化病抽动症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你没有什么不同”
——白化病儿童肖像作品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儿童异常瞬目的效果分析
马丙祥教授辨证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总结
瞬目反射在面神经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儿童频繁眨眼为何
胎儿镜下头皮活检术对诊断胎儿白化病的应用价值
一激动就变粉
从痰、风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平肝熄风止动汤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