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大白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2022-12-01廖继超苗明军
徐 波,廖继超,李 菊,常 伟,苗明军*
(1.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农业农村局,四川 广元 628012;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蔬菜种质与品种创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西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6)
四川省高山蔬菜面积达20万hm2,分别占全国的7.1%、全省的14.2%,主要产区分布在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川西北高原和大小凉山等1000m以上的高山地区。四川省是白菜类蔬菜生产大省,也是西部高山高原夏秋白菜的主要优势产区[1]。高山大白菜作为四川省高山蔬菜的主要蔬菜种类,产品在6~10月上市,市场价格好,综合产值高,在全省“夏秋淡季”蔬菜供应、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白菜别名结球白菜、包心白菜,起源于中国,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2]。大白菜营养成分丰富,包含大量的维生素C、蛋白质、膳食纤维以及钙、磷等矿物质,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重要蔬菜[3]。大白菜喜冷凉气候,对低温的抵抗能力较强,不耐高温、炎热和干旱,生长后期日照过长易发生先期抽薹,故高山地区对大白菜品种选择和播种期要求较高。高山大白菜一般产量7000~10000kg/667m2,产值5000~10000元667m2,因其生长期短、错季上市、产值较高,深受高山地区菜户的青睐。现将高山大白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归纳如下。
1 土壤选择
大白菜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选择地势较为平坦、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或壤土,确保生产地周边的空气、水源及土壤等环境无污染,且前茬为非十字花科类作物为宜。
2 品种选择
高山夏秋季气候冷凉,光照好,昼夜温差大,生产的大白菜品质好。四川省高山大白菜品种宜选择优质、高产、抗病、耐抽薹、耐储运、适应性强的品种,尤其是抗根肿病品种,如“德高盈光”“迎春526”“秋实”“釜山”“彩云117”等品种。
2.1 德高盈光
炮弹型,外叶少,叶色绿,球叶合抱,株型直立紧凑,单球重2.4kg左右,生育期60~65d。高抗根肿病,耐贮藏,耐运输,风味品质优秀,商品性好。
2.2 迎春526
炮弹型,球叶合抱,结球能力强,生育期65~70d。外叶颜色浓绿,内叶颜色黄,内部紧实度好,商品性优秀。抗根肿病能力强,耐抽薹,叶帮厚,耐运输,球重2.5~3.5kg。
2.3 秋实
早熟,生育期60d左右,株型直立紧凑,外叶少,深绿色,内叶淡黄,叶球标准炮弹型,结球能力强,单球重2.6~3.5kg。对根肿病、病毒病及霜霉病有较强抗性。
2.4 釜山
中早熟,生育期60~65d。株型较直立、紧凑,整齐度好,,球叶合抱,球顶舒心,叶球呈炮弹型,单株重约3.2kg。商品性佳,耐贮藏,耐运输,对根肿病有较强抗性。
2.5 彩云117
早熟,生育期60~65d,株型直立,紧凑,外叶少,叶色绿。球叶合抱,球顶舒心,叶球标准炮弹型,单球重约2.6kg。风味品质优良,耐贮藏,耐运输,高抗根肿病。
3 茬口安排
茬口安排应视品种、海拔及气候条件而定,选择适宜时期进行播种,避免大白菜先期抽薹。种植面积较大时,应采取分批播种,错开播期可避免集中上市期。高山地区一般1年可种植2季,第1季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6月下旬至7上中旬采收。第2季7月上中旬播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以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为宜,避免连作障碍。
4 施足底肥
重施基肥为主,后期及时追肥为辅。提倡测土配方施肥,通过使用土壤调理剂、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提升耕地质量和持续生产能力。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667m2或生物有机肥400~500kg/667m2、三元复合肥40~50kg/667m2、过磷酸钙40~50kg/667m2。在老菜区可根据土壤情况,增施土壤调理剂30~40kg/667m2,改良土壤。施肥后,耕翻2次,深度25~30cm,将肥料与土壤均匀混合。
5 覆膜播种
整地后,按照1.6~1.8m包沟开厢,厢高15~20cm,然后覆盖带孔地膜,以防草效果好的银灰双色膜为宜。一般采用干籽人工直播,将种子播于孔内,每孔播5~6粒种子,然后再覆盖1层细土,株行距33~35cm×33~35cm,用种量为80~100g/667m2。
6 追肥管理
6.1 苗期管理
干籽直播的大白菜出苗率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高温干旱时,播种后覆盖遮阳网有利于出苗。在“拉十字”时及时定苗,每穴留1株健壮苗。在团棵期追施提苗肥,以促为主,轻施勤施,用尿素2~3kg/667m2和平衡型水溶性肥料3~4kg/667m2冲施。
6.2 莲座期管理
莲座期,大白菜进入快速生长期,追施尿素10~12kg/667m2、三元复合肥8~10kg/667m2和高钾水溶性肥料6~8kg/667m2。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并结合病虫害防控喷施叶面肥1~2次。
6.3 结球期管理
结球初期,追施尿素5~6kg/667m2、三元复合肥8~10kg和高钾水溶性肥12~15kg,结合病虫害防控喷施叶面肥2~3次,不偏施氮肥,防止植株徒长,促进叶球包紧。
7 病虫害防治
7.1 主要病虫害
高山大白菜主要病害有根肿病、软腐病、霜霉病、黑腐病等,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蚜虫、菜青虫、斜纹夜蛾等。
7.1.1 根肿病 由鞭毛菌亚门芸苔根肿菌侵染大白菜的根,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在土壤中可存活10年以上,传播途径广,可通过土壤、种子、蔬菜、农机具、运输工具、灌溉水和雨水漫流,及其它人为因素等传播。染根肿病的植株主根和侧根膨大形成肿瘤,根毛减少,吸收、传导养分和水分受阻,地上部呈现缺水状萎蔫,导致严重的产量下降,甚至绝收。
7.1.2 软腐病 多在包心期发生,最初发病在接触地面的叶柄和茎基部,叶柄发病部位呈水渍状小斑点,外叶失去水分而萎蔫。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大造成叶球中心靠近茎基部大面积软化、腐烂,并且散发恶臭。病斑为黄褐色,表皮完整,撕破表皮有黄褐色黏液流出。
7.1.3 霜霉病 一种真菌性病害,可在大白菜的全生育期发生危害,尤其莲座期以后发病较重。子叶期,叶背面出现白色霉层,在高温条件下,病部常出现近圆形枯斑。成株期,叶正面出现淡绿至淡黄色的小斑点,扩大后呈黄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上生出白色霉层。包心期,叶片上病斑增多并联片,叶片枯黄,病叶由外叶向内叶发展,严重时植株不能包心。
7.1.4 黑腐病 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可随种子、种株或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通过雨水、灌溉水、农事操作和昆虫进行传播,多从水孔或伤口侵入。主要危害叶片、叶球和球茎,成株期发病为主,发病时,引起叶斑或黑脉,叶斑多从叶缘向内发展,形成“V”字形的黄褐色枯斑,病斑周围呈淡黄色。
7.1.5 地老虎 一种多食性害虫,也是危害最重的地下害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大白菜幼苗,将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
7.1.6 蚜虫 是一类植食性昆虫,在大白菜叶背或留种株的嫩梢嫩叶上危害,造成节间变短、弯曲,幼叶向下畸形卷缩,使植株矮小,影响包心或结球,造成减产,同时传播病毒病。
7.1.7 菜青虫 幼虫咬食大白菜叶片,2龄前仅啃食叶肉,留下一层透明表皮,3龄后蚕食叶片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叶片全部被吃光,只残留粗叶脉和叶柄,造成绝产,易引起大白菜软腐病的流行。菜青虫取食时,边取食边排出粪便污染。幼虫多在叶背为害,3龄后转至叶面蚕食,4~5龄幼虫的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取食量的97%。
7.1.8 斜纹夜蛾 是一类杂食性和暴食性害虫,以幼虫咬食大白菜叶片、花蕾、花及果实,初龄幼虫啮食叶片下表皮及叶肉,仅留上表皮呈透明斑。4龄以后进入暴食,咬食叶片,仅留主脉。幼虫还可钻入叶球内危害,把内部吃空,并排泄粪便,造成污染,失去商品价值。
7.2 防治原则
病虫害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药剂,以生产安全、优质的绿色大白菜为目的。
7.2.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高产品种,尤其抗根肿病品种,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科学使用化肥、深沟高厢、及时清洁田园。
7.2.2 物理防治 田间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等,挂黄板25~30张/667m2,位置高于大白菜叶面15~20cm。铺银灰地膜驱避蚜虫。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菜青虫、地老虎等害虫的成虫,按2hm2大田安置1盏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
7.2.3 生物防治 大白菜根肿病用枯草芽孢杆菌在幼苗期灌根预防;软腐病发病初期可用中生菌素,每隔10~15d施用1次,连续防治2~3次;用植物源除虫菊素防治菜青虫等。
7.2.4 化学防治 根肿病应提前预防,定苗后,采用2000倍氰霜唑药液作为定根水,150~200mL/株进行灌根,如果病害严重,可在2周后,使用相同剂量药液进行第2次灌根防治。软腐病发病初期,喷施25%噻枯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液防治,每隔10~15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霜霉病发病初期,喷施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687.5g/L银法利悬浮剂600倍液防治,每隔7~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黑腐病发病初期,喷施2%春雷霉素水剂400~6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液防治,每隔7~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蚜虫喷施10%吡虫啉1500倍液或10%可湿性粒剂隆施3000倍液防治,每隔7~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菜青虫用1.8%阿维菌素2000~3000倍液或5%抑太宝2000倍液防治,每隔10~15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8 适时采收
根据市场价格和大白菜结球情况分批采收,及时销售。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用量和安全间隔期。采收工具要求清洁卫生。采收时,去除茎基部多余泥土、少量老叶、黄叶,削平根部,剔除病虫危害严重和包心不紧实的大白菜。采收后,及时清洁田园,并深耕晒垡,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