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三基”建设 煅造“四支”队伍
——浅议乡村人才振兴的实现路径

2022-12-01唐卫东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三基新农村干部

唐卫东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内江 641000)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各地先后出台了相应政策,并编制了五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在城镇化洪流中,土地撂荒却越来越多,农村人口越来越少、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村庄废弃消失越来越快。在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大振兴中,人才振兴是关键,没有人才振兴,其他振兴都不能真正实现,有了人才振兴,其他振兴则事半功倍。当前,城镇化趋势不可逆转,城镇化道路不可阻断,决定了不可能用过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农村人口禁止外出的方法来解决人才振兴问题,如何让人才从城镇逆行农村,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研究的首要课题。在此,笔者通过调研剖析,结合多年的总结思考,特从引人、留人两个方面提出乡村人才振兴实现路径。

2 “三基”建设的意义

2.1 着力新乡村,解决人才愿意来农村问题

让农村成为城里人的奢侈品,这是未来农村建设的奋斗目标。纵观多年来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投了不少钱,效果却不尽人意,归根结底是就农村建设而建设,没有结合产业、没有根据需要、没有从实际出发。眼下,乡村治堵、乡村亮化、乡村环境整治是重点,在此基础上,根据现有下乡人才、业主、项目的需求,围绕需求有的放矢地建。特别是要建立乡村建设负面清单,对建大广场、大游客中心、大雕塑等形式主义说不,从根本上杜绝长官意志强加乡村、政绩指挥大棒乱舞乡村。

2.2 着力新农机,解决人才轻松干农业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严重匮乏,走农业机械化道路刻不容缓,这也是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山地、丘陵农业,现有大型机械水土不服,难以推广,有针对性研究开发适应不同地形、不同土壤、不同作物、不同功能的小、微、特农业机械迫在眉睫。一要建立推进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农业机械研究、推广、生产等方面所遇到的人才和资金等问题。二要成立攻关联盟,把现有智能、定位、遥感、机械、机器人、新材料科学等各项成熟技术,与农业机械研发有机结合,建立跨学科的农业机械研究联盟,以推动农业机械的研发。三要建立全程机械生产示范,从种子培育入手,开展全程机械化生产研究。四要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出台相关政策、制定相关措施,鼓励支持农业机械研究开发,探索农机购置补贴与研究开发新机械挂钩,设立农机研发专项资金,进行专门扶持。综上,只有通过农业机械化革命,彻底改变干农业苦、脏、累、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让干农业变得很轻松。

2.3 着力新农企,解决人才赚钱靠农业问题

农村赚钱难,靠农业赚钱更难,解决了愿来农村、愿干农业,如果不赚钱,人才一样会留不住。一是落实优惠扶持政策,为乡村企业扎根提供保障。眼前,一个项目、一户企业要落户乡村,用地、用电、用水、用网、用气等问题困难重重。中央把乡村振兴作为“五级书记”工程,坚持优先发展,各级各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但这些政策在实施中执行难,特别是相关的权力机关、相关的国企,依然存在脸难看、事难办、收费高、拖拉推等官僚作风,思想和行动没有真正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企业的发展。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乡村产业集聚奠定基础。首先要使经营主体企业化,大多涉农企业经营理念还停留有家庭经营阶段,特别是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其企业化管理尚未起步,必须加快向企业化迈进。其次从产业链延伸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初级农产品不管怎么做文章,都难以实现高附加值,延链是农业生产、农业经营的必然选择,只有根据当地特色,在产业链条上深挖,才能实现乡村经济长期稳定、持续繁荣。再次积极引进成熟企业投资农业,把成熟的理念、成熟的管理、成熟的市场、成熟的营销直接带入乡村。三是拓展多种经营形式,为乡村产品变现畅通渠道。实现产业融合,依托一产拓展二三产,再通过二三产反哺一产。实现行业融合,乡村是内循环中最重要市场,鼓励各行各业瞄准乡村大市场,走行业大融合之路,如物流向乡村发展解决运输难、客运向乡村发展解决出行难、加工向乡村发展解决卖难、制造向乡村发展解决机械难等等。实现营销融合,突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资源营销,激发向往之情,突出区域公共农产品营销,激发购买之欲,突出乡村自媒体矩阵营销,激发畅销之力。

3 煅造“四支”队伍的建议

3.1 煅造新农干,重构新型村级干部队伍

村级干部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他们既能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又能对其他人才起到引领作用,还能为优化乡村发展环境起决定作用。一要让村干部职业化。现有村干部制度待遇低、责任大、当干部是副业、挣钱养家是主业,在撤、并行政村后,工作量增加,村干部职业化时机已经成熟,应加快步伐推进村干部职业化工作,特别是落实村干部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至关重要,建议积极探索村干部事业编制化。二要让村干部选拔多样化。打破村干部选拔地域限制,把村民自治与民族自治一样来理解,在村干部配备上,就可以跳过非本村村民不可作为村干部后选人的坎;打破村干部选拔年龄限制,农村缺有能力、有经验的干部,而城市里却有大量经过党和国家培养多年的退休干部,他们中不乏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三要让村干部晋升公务化,重点是为人年轻、有能力、有成绩的村干部,打通一个上升渠道,激励他们在村干部的岗位上奋力拼搏。

3.2 煅造新农人,重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严格来说现有农村户籍人口,除了老人、病弱、孩子,青壮年均不在农村,更没有从事农业,农民成了农村户籍人口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打破常规,让乡村企业主成为新农人,让返乡农民工创业成为新农人,让事业、企业、城镇人员下乡创业成为新农人,特别是引导大企业、大财团涉足农业,开辟职业农民之路。

3.3 煅造新农工,重构新型农业工人队伍

受多年轻农、轻劳价值教育影响,农村劳动力再生产令人担忧,未来谁来种粮养活中国人急需解决。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发展,必须走职业工人的道路,职业工人之路重点是加大农业职业教育,要大力发展农业职业高中、大专学校,要在其他职业高中、职业学院多开设涉农专业,为未来农业工人队伍,培养新生力量。特别是要把对农业工人的培养,放在培养其他行业蓝领一样的高度认识、重视。

3.4 煅造新农客,重构新型后备人才队伍

乡村旅游、农业旅游、民宿体验、农场体验,不仅仅是增加收入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乡村粉丝的“收割机”,正如德清的“洋家乐”产业,得益于一位法国人的偶然之行。当前,有一股乡村美食之风,成就了李子柒;更有一股乡村户外之风,成就了无数大咖。要抓住自媒体时代的机会,通过自媒体宣传引客,唱响乡村之美,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挖掘潜在的农人;更要通过正面引导,让各路乡村大咖成为常客;还要拓展渠道,如成立画家村、作家村等,让各路“大神”,在乡村安居。也要建立农业创业园、农业培训园,让更多新农人、新农工得到更好的服务。

猜你喜欢

三基新农村干部
奋进新时代 一起向未来 “农行杯”第六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活动圆满落幕
未来是新农人的舞台
太行山深处的“新农人”
“三晋新农人”登台竞秀创新创业项目获赞 第五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成功举办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驻村干部“唱主角”,村干部“跑龙套” 警惕脱贫攻坚主角错位
陕西脱贫攻坚形成大格局
——驻村干部已有3.71万人
让优秀成为习惯
中山供电局“三基”工程机制与平台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