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方回对老杜派的诗歌批评

2022-12-01

关键词:律诗黄庭坚陆游

任 永 刚

方回(1227—1307),字万里,号虚谷、紫阳,徽州歙县人,宋末元初著名诗论家。 历来,方回对具体某位诗人的诗歌批评,研究者较多。 如查洪德对方回的“一祖三宗”说进行了深入的阐释[1],赵文娟阐释了老杜派的形成、杜甫诗法的来处、一祖三宗、梅尧臣与其他宋代诗人的关系[2],孙凯昕博士论文«方回研究»阐述了方回对唐宋诗人杜甫、白居易、苏轼、黄庭坚、陆游的诗歌评论[3],等等。 限于篇幅,在此恕不一一例举。 然关于方回最为重视的老杜派这一诗人群体的诗歌批评,全面具体研究者甚少。 而深悟方回对老杜派的诗歌批评,对于理解整个方回诗歌批评有较大的价值和意义,希望本文可以抛砖引玉。 下面,我们就从老杜派说起。

方回在«恢大山西山小稿序»中曰:“五言律、七言律及绝句自唐始盛。 唐人杜子美,李太白兼五体造其极,王维、岑参、贾至、高适、李泌、孟浩然、韦应物以至韩、柳、郊,岛、杜牧之、张文昌,皆老杜之派也。 宋苏、梅、欧、苏、王介甫、黄、陈、晁、张、僧道潜、觉范,以至南渡吕居仁、陈去非,而乾醇诸人,朱文公诗第一,尤、萧、陆、范亦老杜之派也。 是派至韩南涧父子、赵章泉而止。”[4]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方回所说的“老杜之派”,我们可称之为“老杜派”,是以杜甫为核心,包含盛唐诸家,此为主干,旁及中唐韩愈、柳宗元、孟郊、贾岛;晚唐杜牧、张籍;北宋包括苏舜钦、梅圣俞、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晁补之、张耒、僧道潜、洪觉范等,以黄庭坚、陈师道为核心;南渡时期以吕居仁、曾几、陈与义为核心,往后乾淳年间则含括朱熹、尤袤、萧德藻、陆游、范成大,至韩南涧父子、赵章泉而止。 方回所说的老杜派,包括了江西诗派中的一些优秀诗人,同时也排除了江西诗派的末流。 可以说,老杜派既有江西诗派的成分,又不完全包含江西诗派。

方回评陈与义«道中寒食二首»(其二)有云:“予平生持所见:以老杜为祖,老杜同时诸人皆可伯仲。 宋以后山谷一也,后山二也,简斋为三,吕居仁为四,曾茶山为五,其他与茶山伯仲亦有之。此诗之正派也。”[5]591可见,方回把老杜派视为诗之“正派”,当作学诗的典范,下面以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祖三宗”、李白、贾岛、梅尧臣、苏轼、陆游、朱熹等为例来具体进行阐述。

一、“一祖三宗”

关于“一祖三宗”之说,方回评陈与义«清明»中明确提出:“古今诗人当以老杜、山谷、后山、简斋为一祖三宗,余可预配飨者有数焉。”[5]1149其实,方回的视野是纵贯古今的,“一祖三宗”尽管不是专指江西诗派,但也将江西诗派包含其中。在方回看来,“一祖三宗”是“古今诗人”共同的“一祖三宗”。

(一)杜甫

杜甫即是方回所说的“一祖”,方回在多首诗歌中表达对杜甫的推崇和仰慕。 方回«诗思»十首之二:“更无双子美,止有一渊明。”[6]14方回«诗思»十首之三:“万古陶兼杜,谁堪配飨之。”[6]14«赠江东李提学浩»曰:“少陵一老擅古今,学所从入须黄陈。 后世口耳逐世好,九苞一角谁凤麟。君家兄弟名骤起,传者惊叹笔有神。 门第既已推第一,人品学问俱不群。”[7]从诗中可以明确,方回在对杜甫表达推崇的过程中,也指出杜甫不仅是古今诗人之集大成者,而且黄庭坚、陈师道更是师从杜甫。 如果再加上南宋的陈与义,那么这就是方回提出的“一祖三宗”了。 方回对杜甫既敬仰其人又推重其诗。 这在其评杜甫的诗歌中也有所体现。 方回在«瀛奎律髓»中选入杜甫五律154首,七律67 首,总计221 首,重出4 首。 选入诗歌数量在唐宋诗人中最多。 方回是用杜甫众多的诗歌为例,从各种角度不厌其烦地讲解如何作诗,也是要借此来教授后学以作诗之方法,为后学提供学诗之门径。 这可谓是方回«瀛奎律髓»五七言律诗批评的一个目的。

方回对杜甫之诗法如此推崇,是有理由的。杜甫诗法有自己的渊源。 方回评杜审言«旅寓安南»有云:“此杜子美乃祖诗也,子美曰:‘吾祖诗冠古家法如此。’”[5]152又评其«和康五望月有怀»曰:“起句似与其孙子美一同,以终篇味之乃少陵翁家法也。”[5]905可见,方回极重视杜诗家法,偏好对诗法渊源进行阐述分析。

(二)黄庭坚

在“一祖三宗”中,除了“一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选入«瀛奎律髓»的律诗分别为35 首、111 首和68 首,选诗数量都很可观。 “一祖”与“三宗”连接了唐代律诗和宋代律诗,通过“三宗”对杜诗的学习而建立起一种内在的联系。

方回认为黄庭坚的律诗有过人之处:“此诗见山谷外集,亦非他人所能及也。”[5]200“文字韵难押,想费思索得之。”[5]695方回还赞许黄庭坚诗老成。 方回评黄庭坚诗曰:“梅圣俞诗云:‘高田水人低田流’。 此云:‘野水自添田水满。’尤妙。或问刘梦得一诗用两‘高’字,东坡一诗用两‘耳’字,皆以义不同。 今此乃用两‘雨’字何也? 老杜‘江阁邀宾许马迎’,又云‘醉于马上往来轻’,此亦有例。 张文潜诗多重叠用字,朱文公«语录»道破,亦不以为病。 然后学却合点检,必老成而后用此例可也。”[5]696方回指出欲学杜诗,即要学黄庭坚诗。 学诗的同时,也会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评«戏题巫山县用杜子美韵»:“学老杜诗当学山谷诗,又当知山谷所以处迁谪而浩然于去来者,非但学诗而已。”[5]1546

对于黄庭坚诗歌的风格方面,方回认为黄庭坚的律诗奇、巧。 评«咏雪奉呈广平公»:“山谷之奇,有‘昆体’之变,而不袭其组织。 其巧者如作谜然,此一联亦雪谜也,学者未可遽非之。 下一联‘婆娑舞’、‘顷刻花’,则妙矣。”[5]886-887方回还指出黄庭坚的律诗善于用典故。 评«和师厚接花»:“山谷最善用事……东坡亦和,终不及山谷之工也。 曾文清、陆放翁、杨诚斋皆得其法。”[5]1166

方回也对苏、黄二人做了比较。 方回评黄庭坚«春雪呈张仲谋»:“苏、黄名出同时。 山谷此二诗适亦用‘花’字、‘檐’字韵,此乃山谷少作耳。视坡诗高下如何? 细味之,‘梦闲’、‘睡起’、‘疏密’、‘整斜’二联与坡‘泼水’、‘堆盐’之句,亦只是一意,但有浅深工拙。 而‘庭院已堆盐’之句,却有顿挫。 坡诗天才高妙,谷诗学力精严;坡律宽而活,谷律刻而切云。”[5]887-888

方回对苏诗和黄诗都加以肯定,但不同在于,黄诗是可以学而得之,而苏诗“天才高妙”,并非学就能学到的。 这也就容易理解,苏、黄二人在宋诗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然而黄庭坚的诗因为有阶可循、有法可依,则更受到方回的青睐。

对于诗,黄庭坚最大的特色还是善于学习,尤其推崇杜甫:“在唐代诗人,甚至在历代诗人中,黄庭坚最推崇杜甫,他不仅肯定杜甫的忠义之气、忧国爱民之忱,而且在诗歌创作上力追杜甫。 他称颂‘杜子美一生贫饿,作诗数千篇,与日月争光’,教人学诗以杜甫大指归,‘欲学诗,老杜足矣’。 黄庭坚之师承杜甫可以说是时人及后世的共识。”[8]从黄庭坚所提出的“夺胎换骨”说和“点铁成金”说可见一斑。

在方回评黄庭坚的诗中,方回认为黄庭坚从杜甫那里学拗体。 评«题落星寺»曰:“此学老杜所谓拗字‘吴体’格,而编山谷诗者置«外集»‘古诗’中,非是。”[5]1119评«汴岸置酒赠黄十七»曰:“此见山谷外集。 亦‘吴体’。 学老杜者,注脚四句可参看。”[5]1121方回固然很重视黄庭坚,但从“一祖三宗”的结构可以看出,方回更推崇杜甫,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则与陈师道、陈与义并称。 因此,方回认为陈师道、陈与义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

(三)陈师道

方回认为陈师道也是学杜诗的,而且掌握了杜诗之奥妙。 方回评陈师道选入«瀛奎律髓»的律诗之时明确指出这一点。 方回评陈师道«登鹊山»云:“诗暗合老杜,今注本无之。 细味句律,谓后山学山谷,其实学老杜,与之俱化也,故书此以示学者。”[5]16方回此处明确指出陈师道诗是学杜的。 再如,评«钜野»云:“后山诗全是老杜,以万钧万鼎之力,束于八句四十字之间。 江湖行役诗凡九首,选诸此。 篇篇有句,句句有字。”[5]1398评«病起» 曰:“后山诗似老杜,只此诗亦合细味。”[5]1583可见,陈师道诗与杜诗渊源颇深。 还有一些类似这样的诗歌批评,这里不再赘述。

方回对陈师道人品甚为称赏。 评«后湖晚出»云:“(陈师道)不致(置)身于庙堂,而致身于江湖之上。 ‘名成伯季间’,谓在苏门六君子中,亚于黄而高于晁、张也。”[5]548方回认为在“苏门六君子”中,陈师道亚于黄庭坚,但高于晁补之、张耒。 而且,方回认为陈师道的律诗要高于黄庭坚。 方回评陈师道«寄无斁»:“自老杜后,始有后山律诗往往精于山谷也。 山谷弘大,而古诗尤高。后山严密,而律诗尤高。”[5]667其认为,黄庭坚长于古诗,而陈师道律诗“尤高”。

陈师道的律诗恰好符合方回的标准,特别突出表现在字眼方面。 方回评陈师道«和黄预病起»云:“后山诗句句有关锁,字有眼,意有脉,当细观之。”[5]1596评«宿济河»:“句句有眼,字字无瑕,尾句尤深幽。”[5]667方回对陈师道诗的这些评价是相当高的。 陈师道的诗在锻句炼字方面尤其得到方回的赞赏,几乎方方面面都达到了方回所倡的格高之要求。

(四)陈与义

关于陈与义诗,方回的推崇也是溢于言表的。方回认为陈与义的诗逼近杜诗之境界,甚至与杜甫相伯仲。 方回评陈与义«渡江»云:“(陈与义)诗逼老杜,于渡浙江所题如此,可谓亦壮矣哉。”[5]20方回在此处对陈与义诗做了一个总体评价,即他的诗直逼杜诗。 可见,方回把陈与义列为“三宗”之一,不足为怪。 评«登岳阳楼»曰:“(陈与义诗)近逼山谷,远诣老杜。”[5]41方回除了指出陈与义诗与杜甫诗的关系,也提出陈与义诗“近逼”黄庭坚。 而黄庭坚是宋代影响最大诗派——江西诗派的创始人,足见陈与义在方回心中的崇高地位。 方回评陈与义«雨»亦云:“(陈与义)诗律精妙,上迫老杜,仰高钻坚……后山之后,有此一人耳。”[5]672方回在这里又把陈与义同“三宗”之一的陈师道相比较,称道陈与义“后山之后,有此一人耳”。 在对诗歌具体的批评中,方回最推崇陈与义律诗的格高。 评«次韵周教授秋怀»曰:“格高。”[5]463评«十月»亦云:“简斋诗独是格高,可及子美。”[5]463可见,方回之所以推崇陈与义,是由于陈与义诗达到了方回所强调的“格高”的标准。

方回对陈与义诗的评语中,还多次谈及“一祖三宗”的地位和关系。 方回评曰:“老杜诗为唐诗之冠,黄、陈为宋诗之冠。 黄、陈学老杜者也。嗣黄、陈而恢张悲壮者,陈简斋也。 流动圆活者,吕居仁也。 清劲洁雅者,曾茶山也。 七言律,他人书不敢望此六公矣。 若五言律诗,即唐人之工者无数。 宋人当以梅圣俞为第一,平淡而丰腴。 舍是,则又有陈后山耳。 此余选诗之条例,所谓正法眼藏也。”[5]42方回认为,杜诗是“唐诗之冠”,黄庭坚诗、陈师道诗是“宋诗之冠”。 黄庭坚、陈师道是师法杜甫的,而黄、陈后接着则有陈与义。 方回把自认为唐宋诗之冠的诗人组合成“一祖三宗”,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方回对陈与义诗充满溢美之词。 方回评陈与义«山中»曰:“自黄、陈绍老杜之后,惟去非与吕居仁亦登老杜之坛。 居仁主活法,而去非格调高胜,举一世莫之能及……欲学老杜,非参简斋不可。”[5]591其在此处强调陈与义诗格高,“举一世莫之能及”。 评«送熊博士赴瑞安令»亦曰:“简斋诗气势浑雄,规模广大。 老杜之后,有黄、陈,又有简斋,又其次则吕居仁之活动,曾吉甫之清峭,凡五人焉。”[5]1091方回指出陈与义诗具有“气势浑雄,规模广大”的优点。 在他看来,最符合其诗歌批评标准的诗人一共五个。 在唐代的杜甫之后,宋代仅有四人,其中就包括陈与义。

由上可见,方回所倡“一祖三宗”符合其诗歌批评的标准和诉求,也是合理的,值得肯定的。 同时,方回所推崇的诗人并非整个江西诗派,也不单纯是“一祖三宗”,而是以“一祖三宗”为核心的一个唐宋诗人群体,方回称为“老杜之派”,即老杜派。

二、“一祖”之外的唐诗代表

(一)李白

常以“李杜”并称的李白和杜甫,选入«瀛奎律髓»中的律诗数量存在天壤之别,杜甫选入最多,而李白只有区区12 首。

方回«秋晚杂书三十首»其二十云:“人言太白豪,其诗丽以富。 乐府信皆尔,一扫梁隋腐。 余编细读之,要自有朴(补)处。 最于赠答篇,肺腑露情愫。”[9]方回在这首诗中可谓对李白的诗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字里行间充满了赞许。 方回«次韵汪以南闲居漫吟十首»其二云:“长怀谪仙翁,英爽谢冥漠……读书三万卷,太白亦可学。”[10]方回实际是说李白的诗不容易学,同时强调了读书对于作诗的重要性。

从上述方回之诗可知,方回非常敬慕李白。选其诗数量少,不仅是因为李白的诗出自天才,常人难以学成;更重要的是,李白不擅长律诗:“太白志在复古,故古诗最佳……至律诗尤以七律为太白最弱一环。”[11]而方回«瀛奎律髓»所选皆为五七言律诗,李白诗选入少就很正常了。

方回选李白律诗虽少,但李白的律诗也有出类拔萃者。 方回评李白«春日归山寄孟浩然»云:“太白负不羁之才,乐府大篇,翕忽变化。 而此一律诗,乃工夫缜密如此。 杜审言、宋之问相伯仲。”[5]1630方回评李白«送友人入蜀»亦云:“太白此诗,虽陈、杜、沈、宋不能加。”[5]1023可见,方回认为李白律诗也有优秀篇目,而且不逊于方回所谓“唐律诗之祖”陈子昂、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

方回在评李白诗时还言简意赅地总结了盛唐诗和晚唐诗的区别。 方回评李白«赠昇州王使君忠臣»云:“盛唐人诗气魄广大,晚唐人诗工夫纤细,善学者能两用之。”[5]1485

另外,方回评李白律诗,还表达了对李杜诗名不朽的赞颂以及自己对不朽的向往。 方回评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云:“谢朓为宣城贤太守,人呼为谢宣城,得太白表章之,其名逾千古不朽焉。”[5]10这一方面是说谢朓因“得太白表章(彰)之”而千古留名;另一方面则是说李白的诗写得好,诗好才能得以千古传诵,谢朓也因此而不朽。方回评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取五)»亦云:“(李杜)两贤一时俱不遇,而诗名俱千古不朽。彼暂遇而速朽者,又何足多云!”[5]207

众所周知,李白比杜甫年长,成名亦比杜甫早,从诗歌成就上说,李白、杜甫,各有千秋,难分轩轾。 从前文所述可以看出,方回既尊杜甫,也敬李白。 在方回«瀛奎律髓»中专选五七言律诗,而李白写得相对较少的恰恰是律诗,选入的自然也就少。 而且在方回看来,相对于李白的诗,杜甫的诗也更能满足师法的需求。 因此,方回所说的“一祖三宗”之“一祖”就不是李白,而是杜甫;同时李白作为唐诗的巅峰,盛唐诸家之首,也必然地包含于方回倍加推崇的老杜派之中,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贾岛

方回«瀛奎律髓»选贾岛的律诗数量,在唐代仅次于杜甫和白居易,居于第三位。 方回对贾岛的律诗评语多谈诗法,并肯定贾岛“苦吟”带来的效果。

方回评贾岛«题李凝幽居»曰:“敲、推二字待昌黎而后定,开万古诗人之迷(谜)。 学者必如此用力,何止‘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耶?”[5]941方回举出贾岛关于推敲的典故,以及唐代诗人卢延让«苦吟»中的诗句,一方面突出了贾岛的锻字炼句的工夫,另一方面强调学诗者欲写出好诗也要“如此用力”。 类似的还有,评«原上秋居»云:“五、六谓经年乃下得句,学者当细味之。”[5]945这些评语都对贾岛的苦吟精神表达了赞赏。

方回在肯定贾岛律诗优点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 方回评贾岛«僻居无可上人相访»曰:“中四句极其工,而皆不离乎景,情亦寓乎景中。 但不善措置者,近乎冗。”[5]943同时评该诗亦云:“此诗妙,五、六尤淡而细,只‘那(哪)知是与非’一句颇俗。”[5]946这些评语都是一分为二地看贾岛诗,除了指出贾岛诗歌的优点,同时也指出“近乎冗”“颇俗”这样的缺点或不足。 方回也有的评语则直指贾岛诗的缺点。 评«送朱可久归越中»曰:“‘吴山’‘隋柳’一联,近乎妆砌太过。 赵紫芝全用此联……殊为可笑。”[5]1052

另外,方回也强调贾岛变体之妙。 其评«病起»云:“下联更用雨字对病字,甚为不切,而意极切,真是好诗变体之妙者也。”[5]1132相对于同为晚唐诗人的姚合、许浑,方回对贾岛的评价中尽管有褒有贬,但还是高于对姚、许的评价的。

三、“三宗”之外的宋代诸家

(一)梅尧臣

方回«瀛奎律髓»选入梅尧臣律诗127 首,数量在宋代诗人中仅次于陆游。 方回评梅尧臣«和永叔中秋月夜会不见月酬王舍人»:“梅公之诗为宋第一,欧公之文为宋第一,诗不减梅。 苏子美不早卒,其诗入老杜之域矣。 一传而苏长公之门得四学士,黄、陈特以诗格高,为宋第一。 而张文潜足继圣俞,盛哉! 盛哉!”[5]925欧阳修力挺梅尧臣、苏舜钦开宋诗革新之先河,后启苏轼、苏门四学士。 梅尧臣在宋诗改革中可谓举足轻重,功不可没。 梅尧臣在方回心目中的地位高,是宋代第一流的诗人。

方回评梅尧臣诗,强调梅诗似唐诗。 评«余姚陈寺丞»曰:“圣俞此诗全不似宋人诗,张籍、刘长卿不能及也。”[5]171评«送任适尉乌程»曰:“圣俞诗一扫‘昆体’,与盛唐杜审言、王维、岑参诸人合。”[5]170方回通过将梅尧臣与其他诗人相比较,来突出梅尧臣诗的优势所在。

再如,评«送祖择之赴陕州»曰:“山色、河声一联,不减盛唐。”[5]1055评«送邵户曹随侍之长沙»曰:“五言律,圣俞之所长。”[5]1059评«送唐紫微知苏台»曰:“圣俞诗似唐人而浑厚过之。 如此篇者是。”[5]1076可见,在方回心目中梅尧臣诗学盛唐,以五律见长,高处不减盛唐。 梅尧臣诗既似唐人,也有过唐人之处。

(二)苏轼

方回«瀛奎律髓»选苏轼律诗41 首,只有1首是五言律诗。 关于苏轼,方回既评其诗,亦评其人。 评«次韵子由五月一日同转封»曰:“尾句似不平执政者之骤进,此乃东坡平生口病也。”[5]71苏轼曾经祸从口出,导致“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方回亦指出苏轼才高,其律诗独到之处是“不可以律缚”“不可步骤”:“坡诗不可以律缚,善用事者无不妙,他语意天然者,如此尽十分好。”[5]371“坡诗间架宏大,不可步骤。”[5]628苏轼诗还具有不拘一格,不拘法度的特征:“坡,天人也。 作诗不拘法度,而自有生意。”[5]797

方回评«雪后书北台壁»曰:“或谓坡诗律不及古人,然才高气雄,下笔前无古人也。 观此雪诗亦冠绝古今矣。 虽王荆公亦心服,屡和不已,终不能压倒。”[5]880苏轼律诗固然前无古人,这看起来是苏轼之才华使然,但从学律诗的角度看,则是缺点,不易效仿、很难师法。 因此,方回虽仰慕苏轼,敬重苏轼,而终不推荐学诗者效法。

(三)陆游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中,方回«瀛奎律髓»选入陆游律诗最多,列宋代第一名。 方回在多首诗作中提到陆游,并赞赏有加。 方回«学诗吟十首»其八曰:“未能朱晦翁,乡邦续道脉。 犹当陆放翁,桐江刻诗集。”[6]11南宋大诗人陆游在严州任过知州,在严州编印过诗集。 方回也曾任严州知州,方回自比陆游,因此方回在诗里有云“犹当陆放翁,桐江刻诗集”。 方回羡慕陆游的长寿,崇敬陆游的诗名。 方回«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其五曰:“诗人而寿者,近有数老仙。 后有陆放翁,前有曾茶山。 亦复有二赵,南塘与章泉。 年皆八九十,至今诗集传。”[12]此诗歌中提到陆游乃“诗人而寿者”,陆游生于1125 年,卒于1210 年,确实是年“八九十”,而且陆游“至今诗集传”。 可见方回对陆游的仰慕。

方回指出陆游与“中兴四大诗人”中的另三位诗人体格不同:“此所选十五首,又似苦肉多于骨,与同时尤、杨、范体格不同云。”[5]812而总体来说,陆游在这四大诗人中诗歌成就也最高。

另外,陆游出于曾几门下,方回也对曾几、陆游二者的诗作一比较。 方回评陆游«登东山»曰:“放翁诗万首,佳句无数。 少师曾茶山,或谓青出于蓝,然茶山格高,放翁律熟;茶山专祖山谷,放翁兼入盛唐。”[5]1006方回认为,曾几诗“格高”,而陆游诗“律熟”,可谓各有千秋。 在学诗方面,陆游则学习范围更广。

方回对陆游诗的评语中,除了指出陆游律诗的多样风格,还通过评陆游律诗来强调作诗可由熟而生巧。 其评陆游«五月初夏病体轻偶书»曰:“第四句可见此翁无日无诗,所以熟,所以进,所以不可及。”[5]417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四)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然其主要的贡献体现在儒学方面,是孔孟儒学在宋代的集大成者。

方回与朱熹同为徽州人,方回对这位同乡极其仰慕,方回在«杨初庵试卷序»有云:“吾州朱文公,集关洛大成,学也;排江浙异趣,识也;其著书为文、为史、为诗,无一不可,才也。”[13]28在方回看来,朱熹在学、识、才等方面,皆为一流。 在文、史、诗方面,“无一不可”。

而且,方回不仅钦敬朱熹之才学,也称颂其诗歌。 方回在«婺源黄山中吟卷序»中曰:“婺源朱文公之乡,文公诗出于刘彦冲。 律体清劲,近陈无己;古体高远,不减建安。”[13]31方回指出朱熹诗出于宋代著名理学家刘子翚(字彦冲,号屏山),方回称许朱熹的律体诗近陈师道,古体诗则“不减建安”。 方回评朱熹«登定王台»有云:“朱文公诗迫近后山,此诗尾句,虽后山亦只如此……用事命意,定格下字,悉如律令,杂老杜、后山集中可也。”[5]19评朱熹«九日登天湖以菊花须插满头归分韵赋诗得归字»亦云:“予尝谓文公诗深得后山三昧,而世人不识。”[5]638由此可见,朱熹诗受到陈师道的影响是很大的。

方回指出,“有味”是朱熹律诗风格的重要特质。 方回评朱熹«次秀野咏雪韵三首»有云:“诗律审细,有味。”[5]895方回评朱熹«次韵秀野雪后书事»有云:“诗有兴、有比、有赋。 如风、雅、颂,古体与今固殊,而称人之美即颂也。 实书其事曰赋。 要说得形状出,微寓其辞,则比兴皆托于斯。如此诗首尾四句,实书其事也。 中两联赋则微寓其辞,言寻梅、见梅、寄梅,有比、有兴,而味无穷矣。”[5]827可见,方回在评诗之时,还解释了«诗经»中的“六义”,即“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的具体内涵,指出朱熹的律诗继承了诗经的传统,有赋有比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方回对老杜派的诗歌批评可知,方回的评语内容丰富,大致可概括为八种类型:其一,有的评语是品评诗人;其二,有的评语是评论诗歌本身;其三,有的评语是补充相关背景;其四,有的评语是考证辨析;其五,有的评语是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六,有的评语指出选诗的原因或目的;其七,有的评语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其八,有的评语是侧重指出作诗之法。

从方回对老杜派的诗歌批评亦可知,方回重视江西诗派的诗法,但并非全盘接受,而是有选择地吸收运用。 方回欲以“一祖三宗”为核心的老杜派这一庞大的诗人群体为典范,采众长、备众体,使唐宋律诗成为前后相续、不可分割的整体,以期为后学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诗作诗之法。

在方回对老杜派的诗歌批评中,既能看到各个诗人的优点,也能指出其不足,可以说做到了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其诗歌批评兼收并蓄以救弊补偏的批评针对性,也可以看出其兼顾形式、风格、内容的批评完整性。 方回对老杜派的诗歌批评,体现了方回对老杜派的推崇,也在客观上抬高了江西诗派的地位,同时对永嘉四灵、江湖诗派的诗歌弊病也起到了一定的补救的作用。 但其把“格高”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以此作为诗歌批评的标准,实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猜你喜欢

律诗黄庭坚陆游
白饭、皛饭与毳饭
律诗的开合结构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工而能变方有味——浅谈律诗的对仗
“加一倍”写法——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除夜雪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初夏绝句
律诗园地
律诗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