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生态论

2022-12-01袁鼎生太琼娥

关键词:生态

袁鼎生,太琼娥

引言

美生是绿活韵长的生态,它生发出三种样式:天美生态、审美生态和景观生态。 天美生态是美生的起源样式,达成了美与存在的一致,可成美学的逻辑。 审美生态是美、审美、存在的一致,有了绿生美活的本质,有了绿生艺活与绿生韵活的本质发展,有了生命与美境对发同出绿生韵活存在的本质结构,可环转出审美学、审美生态学的元范畴,衍化出相应的理论体系,有别于美学的逻辑。 由审美生态转换出的景观生态,升级出天籁生态,形成了美生学的逻辑,结晶了美学和审美学的理论成果。 美生的本质发展,内在于美学、审美学、美生学的转换中。 审美生态相应地成了美生的核心样式,它促发的审美学,成了美学向美生学升级的中介。

一、审美生态三层次合出其一般质地

审美生态的本质生发,有两种方式。 一是审美与生态同体,二是绿生美活的存在化与艺韵化并进。 审美生态在自身的变革与突破中,其质性从绿生美活始,经绿生艺活的发展,向绿生韵活跃升,成为美生的核心样式。 绿生美活,指生态与审美的一致;绿生艺活,指生态存在与诗意栖居的一致;绿生韵活,指自然整生与天艺审美的一致;这三者的递进,呈现了生态自然化与审美天艺化相互生发出一般存在的全景,构成审美生态的本质结构。 概言之,审美生态是生命与美境对发同出的绿生韵活存在,和生态是生命跟处境对发同出的绿活存在有着一致性[1]。

审美生态从生产与审美的结合,经单一生态与独立审美的同一,抵达生态存在与诗意栖居的一致,趋向整生存在与天艺审美的合一,其绿生美活的质与量一路并进,达成非线性耦合旋升。 生态与审美的一体化,促成了全生态与全审美的一致,标识了审美生态的普遍化增长。 审美生态,从生态系统的局部,长成生态系统的全部,成为生态系统的总体,成为生态世界的普遍样态,是为绿生美活的存在化。 绿生,是生命的本然化与自然化同一的存在,是生命的生态规律化与生态目的化一致的存在,是生命的生态智慧化与生态文明化统一的存在。 依生—竞生—共生—整生的跃升,特别是自然整生(即天生)的拓展,显示了生态的真理性、伦理性、哲理性、诗理性的耦合同进,标识了绿生的持续升级,标识了美活在绿生升级中的暗长。 美活,是生命的诗意呈现,是生命特别是人类按照艺术的方式生活;是他们的审美品鉴式生活,审美研究式生活,审美创造式生活;这是谓美的生命、审美生命特别是审美人生。 绿生由依生向整生的梯次升级,带动了美活经艺活向韵活的转型。 如此,当绿生美活特别是绿生艺活尤其是绿生韵活,趋向全时态、全域态与全程态时,也就达成了与世界同一,与存在同一。 进而言之,审美生态也就实现了生态存在跟诗意栖居的同一,也就达成了自然整生跟天艺审美的同一,进而趋向天生韵活的最高诉求,向天籁生态升级了。 也就是说,美生的最高样式,是在审美生态的极致发展中涌出的。

从绿生美活的存在,走向绿生艺活的存在,是审美生态本质的提升。 这里的绿生,是增长性的,指生命在地球时空中,由局部性生态存在,走向全局性生态存在,以成系统性生态存在,以成世界性生态存在。 随着绿生的存在化,美活相应地提升为艺活,即生态艺术化生活,即显现、欣赏、评鉴与创造生态艺术的生活。 这就从生态的质与量跟审美的质与量协同发展方面,达成了生态存在与诗意栖居的同一,拓进了审美生态的本质。

绿生艺活的发展,形成绿生韵活,是为审美生态本质的提升。 生命的系统性生态存在,特别是世界性生态存在,是一种共生性存在,形成了绿生的增长。 在此基础上,生命进一步走向了整生性存在和自然整生性存在,也就实现了绿生的升级。韵活,是指审美艺韵化生活。 美是整生的韵象,绿生美活,也就有了绿韵性存在的质性;绿生艺活,增长出绿韵式存在的质性;绿生韵活,则达成了审美绿韵化存在的质性。 整生艺术特别是天生艺术,是生态艺术的高端样式,它融会了动物行为艺术和先民仪式艺术的精髓,吸纳了纯粹艺术的独特性、个别性、独创性所出的情韵、趣韵与理韵,并与自身的鲜活性、生动性、本然性、自然性所表征的性韵、气韵、灵韵融合,是谓天艺审美的神韵化存在。 也就是说,在绿生的自然化与审美的天艺化一致的发展中,审美生态提升出了绿生韵活的最高质性。

从绿生美活经绿生艺活,臻于绿生韵活,审美生态显现了本质规定的三个层次,合成了生命与美境对发同出绿生韵活存在的一般本质,推进了所属美生的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美学观①党圣元在«新世纪中国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的发展及其问题域»一文中说,曾繁仁主张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曾永成倡导的人本生态美学观和袁鼎生提出的审美生态观,是“已成系统、相对成熟且影响较广的几种代表性的生态美学观”。 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 年第3 期,第123 页。。审美生态本质的发展,变革了自身,突破了固有局限,生长出审美学、审美生态学的逻辑,转升出美生学的内涵。

二、审美生态四次变革涌出其最高质性

审美生态的本质,从绿生美活的基本形态,经由绿生艺活的发展形态,臻于绿生韵活的提高形态,是隐含历史的逻辑发展。 审美生态的绿色存在化与审美艺韵化并进,则在逻辑的暗长中,涌现出依生与审美一致、竞生与审美一致、共生与审美一致、整生与审美一致的序列化节点,显现出审美生态质性的历史发展规程。 审美生态逐个节点地积淀质性,以此成为审美学、审美生态学的逻辑,并通转为美生学的内涵。

在依生与审美的一致中,初成了生物的审美生态。 生物的美择,在与食择的结合中,形成了依从物质生产的审美活动,审美生态由此发源。 像昆虫喜欢采食植物鲜艳花冠里的蜜液,于食择与美择的一致中,形成了绿色的物质生产性与行为审美性的结合,实现了绿生美活,初成了审美生态。 这标识了审美生态的起源,也标识了美生由无机自然的美然生成,向生物世界的审美生成转型。 这当是美生史上的伟大变革,意味着以天美生态为标志的美生时代结束了,以审美生态为徽记的美生新时代拉开了序幕,意味着天美生态已成为审美生态的有机成分。

昆虫在运动中,持续选食漂亮花树之蜜,使身上所沾花粉在秀木佳花中传播,为优秀植株授粉,促进了物种优化。 这当在食择与美择的统一中,进一步实现了性择与美择的结合,产生了绿色的物种生产性与行为审美性一致的效应,拓展了绿生美活的内涵,扩大了审美生态促进物种进化的价值。

同类的雌雄动物之间,形成了性择与艺择的结合,即性择与行为艺术的审美选择的结合,从而将绿生美活的审美生态,发展为绿生艺活的审美生态。 生物特别是动物的美择,建立在食择或性择的基础上,形成了依存物种生产或物质生产的活动,发源与发展了审美生态。 就其发展而言,这主要是在依存性生理中,涌出的生态存在性与审美艺活性同一的审美生态活动,即雌性动物欣赏雄性动物的身体艺术的活动,或曰雄性动物为赢得雌性动物的青睐,努力展示自身的灵巧、优雅、劲健,可成行为艺术,进而实现两性结合的审美生态活动。 它较之无机自然的天美生态,即星体美态生命和天体美态生命的生成、生存与生长样式,已然有了身体艺术和行为艺术的欣赏与创造的核心要素,有了美的生发经审美生发向艺术审美生发的跃升。 这就在物质和物种生产与行为艺术审美的耦合同发中,有了审美生态的基本结构,即行为艺术的呈现、欣赏与创造的三位一体结构。 这可以视为生物的天然依生与自然艺活的同旋,使审美生态绿生美活的本质规定,向绿生艺活的方向发展了。

原始人类的宗教文化性与艺术仪式性一致的审美生态,当是生物生态圈形成后,第二次发生的生态存在性与审美艺韵性互进同升的增长。 原始先民的审美活动,在艺术仪式中展开。 这种艺术仪式,是跟物质生产和物种生产紧密结合的原始文化活动同发的,即与原始信仰中的宗教祭祀活动、魔法巫术活动、图腾崇拜活动并进的。 这些与神交感互渗的艺术仪式,呈现了依生于神的文化性审美生态,形成了生态存在性与艺术仪式性同进的审美生态。

动物祖先的审美生态,受制于食与性,显示了生理机制。 原始人类的审美生态,则有了文化动能,显现了心理机制。 这既扩大了生态存在性,也深化了审美艺活性,也就扩展了绿生艺活的疆域,提高了绿生艺活的质地。 但这种发展是有限的,因为在生态发展的序列中,依生是生命依存与依从自然的生态,处于生态的较低层级,自主性不强,所含的生态规律和生态审美规律相对简单、浅显与直接,不够丰富与深邃,绿生与艺活都有待提高。 基于此,人类审美生态也就有了自我超越的需要。

在竞生性与审美性的一致中,可成独立的审美生态,这恰好消除了动物祖先和人类初民审美生态自主性的不足。 审美生态发展出独立的绿生韵活质性,是以纯粹艺术的创造与审美为标志的。这就形成了专门的生态存在时空与专门的艺术审美时空的一致,所成的审美生态,有了单一的生态存在性与单一的艺术审美性自主式同一的特殊本质规定。 这虽然没有脱离审美性与生态性一致的审美生态规范,但绿生与艺活的一致,无法全时空地展开,难以全过程地延续,其生态存在性与艺术美活性难以持续地耦合并进。 虽然有此不足,但它在审美生态发展史上的地位,却是举足轻重的。它的独立性,使纯粹艺术提升了审美质,呈现了精湛的审美规律,积累了专深的创新经验,从而有可能在其后的艺术审美生态化中,提升生态美特别是生态艺术的品质。 与此相应,艺术审美活动专门化了,与其他生态活动平等了,也就有可能在其后形成耦合关系,提升审美量。 这就见出,竞生,作为争取生态独立与争夺生态主位的生命活动,在与纯粹审美的一致中,所成的审美生态,虽是非平衡的审美生态,但却是其后的审美生态,走向质与量耦合发展与平衡提升的关键节点。 如果没有这一节点,审美生态自当难以步入质与量齐头并进的新阶段。 有了这一节点,审美学的逻辑向审美生态学的逻辑发展,往美生学的内涵转升,也呈现了可能性与合理性。

在共生性与审美性的一致中,可成质与量平衡发展的审美生态。 人类纯粹的审美生态,在生态文明中,变革生态关系,既保持独立自主性,又与其他生态形成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使得生态共同体中的一切组分互为主体,达成平衡相生,平等合生,耦合并生。 人类的审美活动,也就与科研、文化、生产、生活等一应生态活动结合,在各自独立又兼容并存里,走向互生共长,达成了绿生与艺活的全面同一。 如此一来,审美生态得以在人的全部生态时空中涌现,得以在一切生态样式中全部呈现了,得以共生化了,得以存在化了。 审美生态经由变革生态关系,让独立的自己与其他生态的竞生,演变为共生,即与其他生态相生并长同发,使自己从有限的存在时空里解放出来,有了全生态与全艺活一致的呈现。

共生是高于依生与竞生的生态规律和生态目的,也是中和了依生与竞生的生态规律和生态目的。 它在主体间性的基础上,形成了耦合并进性,呈现了相生相克、相抑相和的辩证存在生态,特别是相争相胜、相竞相赢、相超相升的辩证发展生态,更加同时生发了生态系统的整一新质,即不等于各部分之和的总体质。 这种总体质,是生态系统各部分共成的,也是各部分共有的,为系统的辩证关系所生发的,表征了生态系统的规律与目的。如此,共生的总体质,也就有了高于依生与竞生的绿生性,并形成了相称的艺活性,从而在绿生与艺活的并长中,提高了审美生态的品质。

共生与艺活的并长,促成艺活化与生态化的全时空同一。 在这种同一中,纯粹艺术与所有生态样式融通,一一使之成为生态美的样式,进而成为生态艺术的样式。 如此一来,科学生态、文化生态、实践生态、日常存在生态,通通成了生态美,通通成了生态艺术,通通成了生态艺术的生命艺术、身体艺术、行为艺术、生活艺术、实践艺术、生境艺术、环境艺术、大地艺术的样态,通通汇成了生态艺术化的家园。 凭此,人类也就自然而然地达成了生态存在与诗意栖居的一致,审美生态的绿生艺活质性可望全面生成了,审美生态学的内涵有望系统地生发。

在共生存在与绿艺审美的一致中,涌出整生存在与天艺审美的同一,审美生态的绿生艺活自可更上一层楼,趋于绿生韵活的境地。 整生,主要是一种在一生无穷与无穷生一中超转的生态,凭借这种对生与超转,它完承毕显了大自然的潜能,成为超旋化自足的生态。 集真善益宜绿智艺于一体的运转,是整生天然自足的内涵。 正是这一内涵,使得天然的艺活性和系统的绿生性,贯穿到了所有的生态样式中,成为生态本身,成为存在自身。 这种生态存在化与审美神韵化的同一,所达成的绿生韵活的审美生态至境,是当可以进入美生学的逻辑天地。

袁鼎生在«贵州大学学报»2018 年第6 期发表了题为«美是整生的韵象»的论文,认为大自然的自旋生,呈现了节律天转的韵象元型,是美的发端[2]。 生命在生态圈的自旋生中整生,在以万生一与以一生万中整生,也就同时有了对旋与超转的韵活,有了一一旋生的韵活,这是谓系统圈升的整生与天态艺术化韵活的一致,从而提升了审美生态的本质。

审美生态的变革,为自我解放与自我完善的超越性发展活动,可持续提升本质规定。 经由数次变革,它有了生态化与艺活化的耦合发展,质与量趋向了平衡并进的提升。 原初的生态圈里,从依生性与美活性的同一,到依生性与艺活性同一,呈现了审美生态的第一次变革。 这次变革,使生物的审美性与生产性同一的绿生美活样态,向绿生艺活的格局发展了。 这种生态存在性与审美艺活性的同一,向人类的艺术审美性与仪式的生产性、文化性、文明性的同一发展,有了人文化的审美生态,这是谓审美生态初成后的第二次变革。它的第三次变革,在纯粹艺术的专门审美中涌现,形成了独立的绿生式与自主的艺活式并在的审美生态。 审美生态的第四次变革,实现了系统整生和天艺审美的全面一致,从而提升出了绿生韵活的质地。

在审美生态的变革中,绿生与美活对应并进,涌现出依生与美活、竞生与艺活、共生与艺活、整生与韵活永不脱耦的超旋化规律,显示了生态发展与审美发展相进同升的规律。 审美生态的与时俱进跟螺旋超转,所生发的审美学、审美生态学的逻辑,可转升为美生学的内涵。

三、审美生态突破自身局限自由发展

在整生与美活的互发里,审美生态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达成整生存在化与天艺审美化的并进,臻于绿生韵活的至境。 审美生态于自我超越中,呈现出了自在自主与自足自然的自由,有了成为存在本身的可能性。 我们虽然不主张美即是自由,也不主张审美生态的本质是自由,但我们认为生命在自在自主与自足自然中达成了自由。 这是一种理想的生态,是审美生态的存在化与艺韵化同长的机制,是审美生态趋向存在本身的机制,是审美生态最终促发天籁生态,以此成为美生学逻辑的机制。

(一)审美生态突破审美时空局限发展自主自足的自由

生态存在与诗意栖居一致,增长了审美生态绿生艺活的本质规定,突破了审美时空的局限,发展了自主自足的自由。

在相当长的历史中,走向独立的审美生态,虽形成了自在性,然因与其他生态分立,自身时空受后者挤压,缩减了存在的质域,弱化了绿生美活的质性,降低了自由的自足性。 活,是生命的规定,是生命的首要诉求,是生命的整一需要。 于生命来说,失去活,无所谓绿生,无所谓生态存在;没有活,也谈不上美活,更谈不上艺活与韵活;活是绿生美活的前提,是绿生美活的载体。 活是生命的第一要务,这就要求人们长久地置身于科技活动、文化活动、实践活动、日常生存活动中,以满足维生的欲求,以保证存在与发展的基本需要。 这就出现了按天性天趣欣赏纯粹艺术,是一种高端的绿生艺活样态,是自在自主的,但却是无法持久与难以自足的,审美生态的存在时空随之而受限。人要活下去,必须时常从审美中走出来,进入非审美的维生时空中,呈现出断断续续的绿生艺活。生态美学出现后,主张艺术审美与生态存在结合,拓开了审美生态绿生艺活的时空。 伴随审美与生态的同一,绿生艺活从局部的活态,成为全部的活态,成为生态存在自身。 当审美生态与存在一致时,进而与生态存在同一时,也就自然消解了生态活动与审美活动、生态系统与审美系统、生态场与审美场相互争夺自由时空的矛盾,人类实现了既自在自主又自足自显的绿生艺活自由。 审美生态既然与生态存在同貌,跟生态存在同质,跟生态存在同程,跟生态存在同域,也就实现了生态存在化与审美艺活化的耦合并进,是当可以臻于绿生艺活的整全境界。

生态文明的进步,使审美生态进而达成整生存在与天艺审美的同一,其存在化与艺活化相应并进,绿生艺活随之提级。 生态存在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范畴,它从局部时空的生态存在,走向全部时空的生态存在,终使生态存在成了整生存在,实现了生态与存在的等值、等程、等域。 凭此,生态存在化了,绿生臻于极致。 基于美是整生的韵象,整生既提升了绿生,又同时形成了韵活,审美生态既破解了审美时空的局限,又使自身的质性抵达了绿生韵活的极致。 这就在自在自主自足的增长中,有可能实现与生态世界的同一,有可能成为生态世界的目的,有可能使审美生态学的逻辑向美生学的蕴含提升。

(二)审美生态突破审美距离局限再发自主自足的自由

凭借整生与美活同一,审美生态既突破了审美时空的局限,也突破了审美距离的局限,持续实现了自我超越,再长了自主自足的自由。

走向独立后的审美活动,和其他的生态活动相互分离,“读者”须通过“心斋”“坐忘”“涤除玄鉴”“澄心静虑”“澡雪精神”等心理静化与净化的机制,摒除功利意识,破解利害关系,以保持审美心理与功利心理的分离状态,使审美活动的潜在功利性,与其他生态活动的实在功利性形成距离,才能避免后者的干扰,以成专心致志的审美。 对人类来说,显在功利性较之潜在功利性,更为重要,更有诱惑性,客观上造就了审美距离很难持续保持,审美自由也就常常为生态自由干扰与替代,从而形成审美生态的局限性。 这种局限性,归根结底是审美生态的自在自主度的有限造成的,是审美自律性与生态自律性的矛盾造成的。 生态美学让审美活动与生态活动结合起来,使审美功利与生态功利相生互发,耦合并进。 如此一来,审美的潜在功利与生态的显在功利的竞生关系,也就相应地变成了共生关系,进而提升出整生关系,有了真善益宜绿智美并进的系统功利。 在整生与美活的一致中,审美生态所生发的系统功利,整合了统一了审美功利与生态功利,从根本上消解了审美与生态的矛盾,彻底消除了审美距离的局限。这就使审美生态的绿生化与艺活化的一致,有了满世界的同发,使绿生艺活有了全时空的存在。这再次说明,审美生态经由绿生与艺活的存在化同进路径,使审美自由和生态自由消除了对立,实现了共赢,于自在自主与自足自显的同长中,有了超越性发展的合理性,有了促发美生学内涵的合理性。

(三)审美生态突破审美疲劳困局以成永续性自在自足的自由

随着生态文明的进步,绿生艺活成为生命的整一需要,成为世界的目的,审美生态也就突破了审美疲劳的困局,可成永续性的自在自足的自由。

封孝伦教授概括审美中的身心倦怠规律,创立了审美疲劳范畴,添加了美学学科的新话语[3]。 审美活动形成疲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人类审美需要的减弱,审美趣味的淡化,审美欲求的退场;文本缺乏独创性,缺失原创性,缺乏韵象性,消减了审美吸力。 生态审美活动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特别是个别性和独特性,初成了避免审美疲劳的机制。 生态审美活动为生命与世界绿生艺活的整一需要所驱动,有着生生不息的原动力,有着源源不绝的永动能,有了持续消解审美疲劳的心理能量,可防止审美疲劳的积累。 审美需要和马斯洛所说的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贯通,形成整生化的绿生艺活需要,也就有了永动而超转的审美生态元力,审美疲劳当无由出现。 从绿生美活需要,发展出绿生艺活的需要,提升出绿生韵活的需要,生态审美活动有了永续推进的原动力机制,从根本上消除了审美疲劳的心理因素,当永远不会退出绿生美活的场域。 与此相应,审美文本是生命与生境潜能对发同出的韵象,即整生的韵象。 它无疑是艺术和生态的融通,所成的生态美特别是生态艺术,有了丰富多彩性与日新月异性,有了独创原创性与情趣情韵性。 凭此,审美生态持续生发,既能抑制与消解生存疲劳,也可抑制与消解审美疲劳,从而有了自足自然的生态自由与审美自由,是可形成永续性的绿生韵活,是可促使审美生态学的逻辑向美生学的蕴含转升。

(四)审美生态突破审美泛化局限以成自在自然的自由

审美生态凭借绿生韵活的质性,还突破了当下文化美学的审美泛化局限,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缺失的局限,在自主自足的生成中,提升了自在自然的自由。 在生命的自由生态中,自在,是自主自足自显自然的前提;自在自然,是绿韵与艺韵同趋天然的境地,可成审美生态的理想化样式。

当代文化美学,是一种新的生活美学。 它打破了生活与艺术的界线,形成了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的时尚。 日常生活既是审美文本,又是审美方式,这就一定程度地突破了前述审美时空、审美距离的局限,增长了审美数量,但又形成了单一化、复制化、快餐化等审美质度降低的情形,出现了审美泛化,引发了审美厌烦,审美生态的质地由此降低。 与这种审美泛化相关,它还形成了超过生态承载力与环境支撑力的过度化消费,或曰“夸示性消费”[4],出现了违背生态理性的非绿色消费,出现了占据优质的公共环境资源的非生态伦理性消费,这就造成了审美自由和生态自由的对立,造成了生态文明与审美文化的矛盾,形成了生态自由对审美自由的否定。 审美生态倡导生态审美化与审美生态化同转,主张生态存在与诗意栖居一致,要求生态自然化与审美天艺化同一,走出了绿色美生、绿艺美生、天艺美生的通道,破解了文化美学缺绿少韵的难题,增长出了自然绿生与天艺韵活同一的高端本质规定。 凭此,审美生态从自主自足的自由,趋向了自在自然的自由,达成了审美生态学的规律向美生学内涵的转升。

审美生态在自我突破中实现超越性发展,涌出了相应的范式,显示了本质规定持续提升的缘由。 动物祖先生产性与审美性同一的审美生态,深含生理机能;原始先民仪式文化性与艺术审美性一致的审美生态,突出神性特征;这两种审美生态均显示出了依生自然的天控范式。 独立审美生态,涌现了与自然竞生的自主范式。 艺术审美与生态存在一致,完出了审美生态与自然同一的共生范式。 生态自然化与审美天艺化的一致,提升出审美生态存在化的整生范式。 审美生态就这样在历史与逻辑的同进中,通出了各种范式,显示了自身本质规定发展提升的机理与机制。

在上述各种范式的一一规约下,审美生态的本质规定,呈现出自旋生的规程。 从生产性与审美性的一致,发展出生态性与审美性的同一,增长出生态存在与诗意栖居的同一,提升出整生存在与天艺审美的同一。 这就实现了向生物审美生态自然依生与天然美活一致的超然回归。 这就于良性循环中,完全显现了生态自然化与审美天艺化相发同出一般存在的规程,呈现了生命与美境对发同出绿生韵活存在的一般质地,大成了审美生态的普遍本质,显示了审美学经审美生态学向美生学跃升的机理。

四、审美生态环转出审美文化学科群的元范畴

美生的发展,促成了美学经审美学向美生学的进步,并为三者提供了相应的元范畴。 具体言之,美生所含的天美生态样式,促成了以自然为美本体的美学;美生的核心样式——审美生态,相继环转出审美场、生态审美场、美生场的元范畴,既助长了审美学和审美生态学的逻辑,又为美生学的问世准备了理论条件。

黑格尔以现实世界之上和之外的理式为美本体,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入手,形成了美学逻辑。 其后,不少美学家形成了以美为逻辑起点的体系。 蔡仪从美出发,形成了美—美感—美的创造—美的节点,显示了回旋的美学体系,王朝闻以美为逻辑起点,呈现了美—美感—艺术—美的良性循环的美学结构。 无疑,美学的逻辑,是在美的基点上长成的,并在超循环中[5],向美回归的,这就构成了美本体结构。

审美生态促成了审美学特别是审美生态学的理论结构,推动了学科的转型,即由美学向审美学和审美生态学转型,进而向美生学升级。 审美学的逻辑起点是各种审美生态。 这些审美生态有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审美现象、审美价值等基本样式。 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的«美学基本原理»、蒋培坤的«审美活动论纲»、黄海澄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美学原理»、王世德的«审美学»,分别以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审美现象、审美价值为核心范畴,统领美、美感、美的创造诸范畴,形成了各以审美生态主要样式为理论总纲的逻辑结构。

审美生态的圈转环升,依次呈现出审美场和美生场,形成了审美学、审美生态学的元范畴。 像审美场这一元范畴的展开,形成了审美活动、审美氛围、审美范式的基本范畴圈。 各基本范畴又分生出相应的子范畴圈。 像审美活动这一基本范畴,分生出了审美世界—审美人生—审美欣赏—审美批评—审美研究—审美创造—审美世界的子范畴圈,呈现了回环往复的范畴运动。 审美氛围的基本范畴,分生出了审美气氛—审美气象—审美情调—审美趣向的子范畴圈,也涌出了回环往复的范畴运动。 审美范式的基本范畴,分生出了审美风尚—审美理想—审美制式—审美理式的子范畴圈,也有了圈转旋升的范畴运动。 这就在元范畴—基本范畴—子范畴的层层分化与圈圈环转中,生长出了审美学圆圈形的理论网络。 审美生态学的理论生发图式也与此相似。 美生场这一元范畴,展开了绿生美活圈的循环。 绿生美活圈由绿美世界的绿色阅读[6]—生态批评—生态研究—生态写作—绿艺世界的回环升转构成。 绿生美活圈的运进,升腾出爱悦绿生韵活的氛围圈。它由爱悦绿生韵活的气氛、气象、情调、趣向的良性循环构成,是为感性审美意识圈。 它在理性化升华中,形成了由绿趣性风尚—绿和式理想—超转化制式—自旋生理式环升超归的范式圈。 在这三圈的环转超归中,审美生态学形成了层次分明的逻辑网络。 当审美生态经由景观生态,升级出天籁生态,美生场相应地由自然美生场,转换为天籁美生场。 天籁美生场分生出天籁化栖息的活动圈、氛围圈、范式圈,是可衍化出美生学的理论系统。 美生形态的转换,即天美生态—审美生态—天籁生态的梯次涌出,呈现了美学经审美学向美生学发展的机理。

猜你喜欢

生态
持之以恒抓实乡村生态振兴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一汽-大众塑造相生共赢新生态
生态瓶中的小世界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