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训练对高校师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2022-11-30陆东东殷怀刚

体育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功能性体质

陆东东 殷怀刚

功能性训练对高校师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陆东东1殷怀刚2

(1.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14;2.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以BMI为主要指标调查在读大学生和部分肥胖教师的身体形态,并引入功能性训练,对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观察实施训练前后身体形态变化从而推导其体质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接受功能性训练的大学生实验组体质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功能性训练对降低高校肥胖教师的体重、BMI和体脂率的作用显著,表明功能性训练对提升高校大学生和教师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功能性训练;大学生;高校教师;体质测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健康已经成为一个棘手的全球性的治理话题[1]。现代大学生往往由于学业压力大、生活习惯不规律等,将时间过多花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上等方面原因,导致他们花在体育锻炼上的时间较少、体育行为意向低[2]。而高校教师也往往生活在教学、科研、生活等多重压力之下,也很少有精力和时间分配到体育锻炼中。而这些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体质的下降,肥胖教师占教师群体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并由此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3]。据2014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相比于2010年大学生男、女生平均体重分别增加了1.5kg和1.1kg,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学生超重率为15.7%[4]。调查还显示,2014年江苏省大学生近视率增加了27.2%,农村男女生近视率也较2010年分别增加了6.7%和5.5%。2017年,大学生肥胖率相比2014年又增加了0.9%,超重率增加1.5%,大学学段的近视率仍接近90%,大学女生低体重率达16.9%。在引起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诸多原因中,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浓、体育维持场地缺乏是主要因素。而对于高校教师人群来说,时间少、借助器械锻炼愿望低等则是引起体质健康下降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一些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也逐步受到了学界的关注。学者们希望通过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植入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以有效改变体质健康状况。

在体能训练领域一直是不同流派的百家争鸣,不同的专家持有不同的观点,“功能性训练”的界定和定义就颇有争议。功能性训练是将一些具有协调性、灵活性的动作训练很好地入到生活中[5],以脚为支撑且在无器械帮助条件下进行的动作练习,重点在于克服自身体重与稳定性的控制。Mike Boyle认为功能性训练实质上是有目的的训练,是一系列涉及本体感觉与平衡的训练模式[6]。传统的力量训练一般都是借助器械健身,将身体的肌肉拆分开来锻炼,避开了非肌肉的发力,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功能性训练的关注点则在于寻求大脑与神经系统在处理快速运动、慢速运动、单一运动及复合运动时的区别以及身体在执行这些任务时产生的不同情绪状态。这也是通常采用单一类型的训练,如举重、球上平衡及其他器械运动时无法有效转化为功能性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功能性不是由采取的方式决定的,而是包括一般和专项的训练方式在内的整个调控制度运用的表现来决定的。所以功能性训练包含了力量训练的内容,而力量训练不包含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的目的、过程和方法更加丰富。近年来,功能性训练在我国竞技体育和大众健身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应用对象的不同也造成了不同的理解[7]。将其引入大学体育课程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体能状况,还可以大大降低课程的危险性[8]。这对于当前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来说是一种较为可靠、易操作的锻炼方式,对于提高全员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高校师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对比功能性训练前后的变化,为提高大学教师和学生的体质健康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三江学院2016、2017级100名大学生及33名在职肥胖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功能性训练对高校师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1.2 研究方法

1.2.1 测试法

以随机整体抽样的方式,抽取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三江学院2016、2017级大学生100名及33名肥胖教师作为测试对象。随后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方法以及身体成份分析仪(inBody570)进行测试,对大学生主要测试训练前后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和体脂肪率的变化;对33名教师主要测试了训练前后体重、BMI和体脂率的变化。两次测定时间间隔为12周。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测定,测试设备及器材由南京农业大学体育中心提供。

1.2.2 实验法

(1)实验设计

①热身训练:30-40分钟,内容包括:慢跑(15分钟);平衡练习(单脚闭眼);小步跑(原地);4人一组前后左右跑;趣味游戏(10分钟);

②动态拉伸训练;

③主课训练动作:提踵练习(15次×3组);自重深蹲(男100个,女60个);单腿支撑俯身平行(10次×3组);同手同脚爬行(25m×4组);交叉式登山式练习(10次×3组);肱三头肌曲撑(20个×3组);展臂侧撑(2min×2组);

④有氧练习:坐姿划船练习(2min×3组);单车(15min);

⑤静态拉伸训练。

(2)实验过程监控

①根据测试对象的个体差异调整训练负荷及医护监控;

②测试过程中实时记录训练数据;

③测试期间跟踪监控调整其膳食运动情况。

1.2.3 数理统计法

统计结果采用Excel 2013进行初步处理,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分别以<0.05或<0.01作为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2 结果

2.1 大学生BMI变化

如表1所示,当前在读高校大学生BMI均在正常值范围之内。经过为期12周一系列功能性训练后,在校男性大学生BMI在第二次检测时较之前出现了显著降低(<0.05),下降幅度为2.39%;而在校女性大学生BMI在第二次检测时较之前极显著提高了2%(<0.01)。

表1 功能性训练对大学生BMI的影响

注:<0.05表示差异显著,<0.01表示差异极显著,下同

2.2 大学生体脂肪率变化

如表2所示,当前在读高校大学生体脂肪率较高,其中女生的体脂肪率较男生高达29.32%。经过为期12周功能性训练后,在校大学生体脂肪率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男性大学生体脂肪率下降了15.97%,且差异显著(<0.05);而经过12周功能性训练后,在校女性大学生体脂肪率也下降了3.96%(>0.05)。

表2 功能性训练对大学生体脂肪率的影响

2.3 高校教师体重变化

如表3所示,对高校肥胖教师调查发现,无论男性教师,还是女性教师,他们的体重均呈现了严重的超标现象,其中女性教师尤其较男性教师更加严重。经过12周的功能性训练后,男性教师和女性教师的体重均出现了显著的下降(<0.01),其中男性教师体重下降了4.38%,女性教师体重下降了6.57%。

表3 功能性训练对高校肥胖教师体重的影响(单位:kg)

2.4 高校教师BMI变化

如表4所示,对高校肥胖教师调查发现,无论男性教师,还是女性教师,他们的BMI均高于26。经过12周的功能性训练后,男性教师和女性教师的BMI均呈现了显著下降(<0.01),其中男性教师体重下降了4.28%,女性教师体重下降了6.59%。

表4 功能性训练对高校肥胖教师BMI的影响

2.5 高校教师体脂肪率变化

如表5所示,对高校肥胖教师调查发现,体脂肪率普遍较高,且女性教师明显高于男性教师。在经过12周的针对性功能性训练后,他们体脂肪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男性教师下降水平表现极显著(<0.01),体脂肪率下降了3.67%。女性教师体脂肪率在功能性训练后下降了3.71%(>0.05)。

表5 功能性训练对高校教师体脂肪率的影响

3 讨论

3.1 大学生BMI、体脂肪率调查分析及功能性训练对其影响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已经提出了“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在体格、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完美”[9]。BMI是国际衡量人体胖瘦的重要标准,直接关系着人类的身体健康状况[10]。依据国际生命科学学会2001年公布的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按照BMI大小划分亚洲人为体重偏低(BMI<18.5kg/m2)、正常(BMI=18.5-22.9kg/m2)、超重(23kg/m2<BMI<25kg/m2)和肥胖(BMI>25kg/m2)。有调查发现,大学生的BMI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1, 12]。而另有研究也发现,大学男、女生体脂含量在近20年中显著增加,并且男、女生增加的趋势整体保持着一致,而体脂率和BMI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11]。从本调查来看,大学生整体BMI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其中,女性BMI低于男性,这也体现了当前女大学生偏瘦,受到当前减肥、保持苗条身形和缺乏体质锻炼的影响[12]。经过一段时间的功能性训练,如每周至少安排三次15分钟慢跑、单脚闭眼平衡、原地小步跑、4人一组前后左右跑、趣味游戏10分钟,并且进行动态拉伸训练、主课训练动作和静态拉伸训练。男、女性大学生的BMI均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但仍在正常值范围之内。这表明体育锻炼对降低BMI有一定的效果[13],对提高大学生体质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与传统的器械训练相比,功能性训练既包含了慢跑、原地小步跑等基础体能训练,又将单脚闭眼平衡、动静态拉伸等强调本体神经感受的运动元素加入,是一种综合训练的体现。BMI在正常范围内的降低体现了功能性训练对提高身体素质的综合效果,这些帮助作用的实现可能与锻炼过程中对身体各方面机能的调动和调节有关。比如动静态拉伸训练对肌肉的强化、慢跑对体能的加强,以及趣味游戏对精神状态的放松等都是在强调本体感受的前提下加强身体的训练。而无论男、女性大学生体脂肪率均在参加体育锻炼后出现了下降,其中以男性的效果较显著。体脂率直接反映着肥胖程度,是评价肥胖的精确指标[15]。本调查的结果体现了功能性训练对降低体脂肪率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也揭示着功能性训练对降低肥胖的重要作用。这一显著效果的取得可能与功能性对机体整体的调节有关,功能性训练注重改善关节的稳定性、神经肌肉控制、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常用在竞技体育和运动康复中,这一积极的运动方式对提升人的精神状态、合理饮食、降低体脂沉积方面也有显著的作用,能让人在愉悦的状态下增强体质健康。并且,这也表明功能性训练可以作为一种目的性的运动,综合了多种学科知识和理论,经过长期和系统的训练及练习,对身体训练的效果更显著[16]。因此,针对于大学生来说主要从树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的作息和加强身体锻炼入手。只有树立良好的健身意识,再加上科学的健身方式,才是保证大学生保持健康体质的必要途径。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保证锻炼的持久性,锻炼重在持之以恒。在实际生活中功能性训练易开展、不需要固定的器材,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来说功能性训练值得推广和践行。

3.2 高校肥胖教师体质健康调查及功能性训练对其影响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近年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这与高校教师的辛勤付出是紧密相关的。尤其当前高校教师面临着职称评定、研究项目和生活等多重压力,许多教师职称上去了,但由于缺乏时间锻炼和正常的休息,导致体质的严重下降[17, 18]。有调查发现,当前只有38.24%的教师认为身体状况良好,基本无任何疾病,工作起来精力充沛,饮食规律;另有57.14%教师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工作压力和强度大,易产生疲劳感,缺乏时间锻炼,并经常伴有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的现象;其余4.62%教师身体状况比较差,时常伴有慢性疾病,身体锻炼十分缺乏,饮食及其不规律,经常出现空腹工作或熬夜的现象[17]。而缺乏锻炼与饮食的不规律是导致体质下降的两个主要原因,最易导致的结果就是体重超标和肥胖,在高校教师中占有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故本调查以高校男性教师体重高于95kg、女性教师体重高于85kg作为高校肥胖教师研究对象,依据个体差异分别制定不同的功能性训练,为期12周。从本调查来看,在进行功能性训练之前,高校肥胖教师无论BMI还是体脂肪率均存在超标现象,其中以女性的负面影响较为严重。尤其是BMI均高于26,已经严重超标,体脂肪率也较年轻大学生高出很多,这表明当前高校教师面临的健康问题十分严峻[18]。虽然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良好的保障,但是长此以往下去身体状况必然下降。近年来,诸多高校教师由于身体状况导致的突发疾病,甚至严重者出现了多例年轻猝死教师的事件。这不仅给教师家人带去了不幸,也是对国家人才资源的损失。因此,综合考虑到高校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状况,既要保证高校教师正常的工作,又要确保他们能够拥有良好的体质。功能性训练是一种强调机体素质均衡、倡导自身体重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施功能性训练的过程中强调遵循人体生物的适应规律,在进行功能性训练阶段,动作设计的强度、负荷量、间歇时间、持续时间等同样遵循相应规律,使人体的生物适应循序渐进的提高[20]。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根据不同的人群个体差异设计了相应的功能性训练动作,主要有:(一)热身训练(15min慢跑、单脚闭眼平衡、原地小步跑、趣味游戏等);(二)适当的动态拉伸训练;(三)主课训练动作有提踵练习、自重深蹲、单腿支撑俯身平行、同手同脚爬行、交叉式登山式练习、肱三头肌曲撑、展臂侧撑等;(四)有氧练习、坐姿划船练习、单车练习等。在坚持3个月的训练后,对体重、BMI和体脂肪率进行重复测定发现均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在男性教师中,体重、BMI和体脂肪率分别降低了4.38%、4.28%和3.68%;在女性教师中,体重、BMI和体脂肪率分别降低了6.57%、6.59%和3.71%。从其中很容易看出,女性教师降低的幅度较高于男性教师。这也与当前的社会调查结果相似,女性群体尤其缺乏体质锻炼,这也是女性群体肥胖率和发病率高于男性的原因之一。这一系列显著效果的实现,与功能性训练对身体机能的综合加强作用是密不可分的。与传统的训练相比,功能性训练既包括基础的热身训练(慢跑、原地小步跑等),也包含提踵练习、自重深蹲、交叉式登山式练习、肱三头肌曲撑等一定的力量训练,还将有氧练习、坐姿划船练习、单车练习等日常生活项目融入到训练中。这些训练内容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功能性训练的整体性和灵活性,也充分调动了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使人在愉悦的精神状态下得以加强了体质训练。而对于高校教师这一群体来说,因功能性训练的协调性、整体性和可行性,这种训练方式更为合适。不仅可以节省他们的宝贵时间,对放松他们的精神压力也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对高校教师处理好体育健身与工作、学习和个人家庭生活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一定的健身时间也有实际可操作性。功能性训练还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高校教师群体中十分容易实现。如在工作之余保持适当的健身频率,如每周参加3次以上的健身锻炼,每次健身时间在30分钟以上。或者,在饭后于学校操场上进行15分钟的步行、原地小步跑等,这些都是十分简单而又易于实现的锻炼,这也正是功能性训练的主要宗旨,将一些具有协调性、灵活性的动作训练很好的融入到生活,以脚为支撑在无器械帮助条件下进行的动作练习。

4 结语

功能性训练作为一种依据个体差异、循序渐进的新型综合训练方式,对改善高校师生的体质健康有积极影响。功能性训练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降低BMI值和体脂肪率,在实际生活中也具有高度的可实行性。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背景下,功能性训练因其独特的整体提高作用值得推广和深入研究。

[1]Dutta MJ. Health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rom television: the role of health orien-tation[J].HealthCommunication,2007,21(1):1-9.

[2]付东.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质健康的调查研究及相关性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6):76-79+103.

[3]阳益德,付连国,王政和,等.超重/肥胖成年人体脂与血压关联中血脂中介效应的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7):691-694.

[4]王明俊,胡冬临.江苏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7):22-23.

[5]李丹阳,胡法信,胡鑫.功能性训练:释义与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0):71-76.

[6]Komi PV. Physiological and biomechanicalcorrelates of muscle function:effects of muscle structure and stretch-shortening cycle on force and speed[J].Exerc Sport SciRev,1984,12:81-121.

[7]于冬晓.功能性训练视角下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研究[J].体育科技,2016,37(4):35-36.

[8]牛静,李宗原理.功能性训练进入大学体育课程的实验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9): 5-6.

[9]熊建萍.大学生身体质量指数(BMI)与健商关系的比较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20(3):18-20.

[10]吴炜.高校男生身体质量指数与心血管系统机能的相关分析[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4):109-112.

[11]陈丽君,马小浪.江苏省大学生BMI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J].安徽体育科技,2015,36(1):55-58.

[12]Duan Y,Lippke S,Wagner P,et al. Testingtwo stage assessments in a Chinese college student sample: Correspondences and discon-tinuity patterns across stages[J].Psycho-logy of Sport& Exercise,2011,12(3):306-313.

[13]黄津虹,齐玉刚,王洪泱.大学生体脂率与BMI指数的相关分析[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3,18(4):64-67.

[14]汪军,王德刚,郑慧润.12周循环力量训练对体脂、心率及肌力的影响[C].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2011.

[15]黄晖明,王人卫,李森,等.体重指数与体脂率指标评价肥胖:基于诊断试验的比较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36(3):218-225.

[16]胡跃梅,肖存翕,陈艳兰,等.功能性体能训练对高校大学生体质影响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48:84-85.

[17]须晓东.高校教师健康状况与体育健身策略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9):15-16.

[18]张传峰.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的体质问题及对策[J].四川体育科学,2000,4:50-52.

[19]姜威.对高校教师体质观念及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108-110.

[20]龙斌,李丹阳.功能性训练的科学内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2):72-76.

Effects of Functional Fitness Exercises on Physical Health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es

LU Dongdong, etal.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14, Jiangsu, China)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R020170045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创新项目(Y0201900325)。

陆东东(1980—),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功能性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